
【山河●情】心灯(散文)
写下标题后,脑子里突然冒出一句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
是的,我写的确实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群盲人和聋哑人。
我家最早居住在老城的西北角,在残留的老城墙之里。那时断壁残垣还在,像一堆活化石叙说着老城的沧桑。老城墙距我们家住的红房子不足二十米。我们想去火车站,一般都会从城墙的豁口走出去,因为城墙内、外有明显的落差,那里有一条人们硬踩出来的45度斜坡便道。人们习惯把附近居住的人群分别称之为城墙里的和城墙外的。
我所说的这个特殊群体就住在我家前院,属于城墙里的人。
那是一片青砖灰瓦墙上长满青苔的老房子,早年是大户人家的豪宅。但我记事的时候,那里已经成了盲聋哑教学工厂的职工宿舍。顾名思义,里面住的都是残疾人。
当时的盲聋哑教学工厂是县城的一个重要地标。当有人问我家住在哪儿时,我都会习惯的告诉他们:“住在盲聋哑。”
人们一听就明白了:“哦,住在那儿啊,老城的西北角!”
那时县城的夜晚很安静,静到可以听到两公里外火车站的汽笛声。
每到夏秋两季的夜晚,会有胡琴声越过那片老宅子的院墙飘到我们的耳朵里,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些略显沙哑甚至嘈杂的原生态歌声。
当时很流行的一首歌叫《不忘阶级苦》,还有一首歌叫《贫农弟兄吕传良》。
“天上布满星
月牙亮晶晶
生产队里开大会
诉苦把冤伸
万恶的旧社会
穷人的血泪仇
地主鞭子
地主鞭子抽得我鲜血流
……
贫农弟兄吕传良
谁个见了不心伤
传良今年四十整
为什么只有三尺长
……”
这些歌曲几乎伴随了我整个少年时光,歌词像一把刀子已经深深刻进了我的大脑沟回里。加之二胡那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的旋律,让那些个夏秋之夜涂抹上了一种感伤的情调。
那些残疾人的作息时间是有规律的。虽然晚上他们会有一些自发的娱乐活动,但在早上我迎着初升的太阳,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学时,他们都会准时出现在我的视野里去上班。他们的宿舍和工厂大约有一百米的距离,恰和我上学的路线相重叠。
据说这些人中有的是兄妹,有的是夫妻,还有一些是被家庭遗弃的孤儿。因为都有先天或后天的不幸际遇,所以他们分外珍惜彼此的缘分,看上去像是一家人般的团结友爱,相濡以沫。
在他们出行的队伍中,聋哑人一般充当盲人的引路者,他们虽然没有言语,但像一位尽职尽责的导游,紧紧握着一位盲人的手或者盲杖,带领他们前行。而跟在后面的盲人或扶着前面人的肩膀,或扯着前面人的衣襟排成一列,场面有点像孩子们玩的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那个画面尽显美好,感觉像是一群蹒跚学步的孩子,纯真而可爱。
这样画面在我后来的人生中曾多次见到,那是一种被称之为“搭火车”的游戏。可那是健全人玩的游戏,是一群人酒后兴之所至的狂欢。他们也许不知道,这样的游戏残疾人们早就玩过了。区别在于,健全人玩的是亢奋,是放荡不羁,是偶然为之。而残疾人则是为了生存,是他们维系日常生活的基本手段。
他们所去的那家盲聋哑教学工厂后来更名为农药助剂厂,不知道是不是嫌盲聋哑的名字不好听?厂区内堆放着各种玻璃瓶子,那些残疾人有说有笑地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刷瓶子,远远看去有点像在玩丢手绢游戏。站在栏杆之外的我时常在想:“他们中的很多人眼睛什么都看不到,能把瓶子刷干净吗?”
可是有一天,我看到一个质检模样的人拿起他们刷过的瓶子,对着阳光反复地观看,然后说:“干的很好,合格!”
我好奇的问:“他们中有的人眼睛根本看不见,能把瓶子刷干净吗?”
那人一脸神秘的对我说:“小孩,这你就不懂了。你感觉他们看不见,其实他们心里有一盏灯,明镜似的。”
我还是不懂。
多年以后,我在故乡遇到一位懂易经的盲人,很多人围着他请他算命。有人在一旁打趣说:“睁眼睛的人居然被瞎眼睛的人糊弄。”
不料那盲人开口说:“你们看事情是用眼睛,我看事情是用心!你哪里懂得,心灵感应才是最高级的认知。”
有人说,盲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其它感官却异常灵敏。比如他们的耳朵就能听到很多常人听不到的声音,进而从声音中分辨出事物的细微差别。
作为孩子,我们当年最感兴趣的是看那些聋哑人之间的交流。他们的交流是用手语和丰富的面部表情、肢体表情来体现的。
看他们在一起手语翻动眉飞色舞地谈论事情,会令人感觉那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会令人领悟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并非只有语言才可以完成。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定会有和我们不一样的语境,甚至沟通的渠道更简练便捷?
当然他们还有属于自己的文字。看那些盲人腋下夹着厚厚的牛皮纸大书一直感到很新奇,当凑近打量时,会发现书上有不同排列组合的针孔,会使人油然想起密电码。那些仅仅凭借手指的抚摸就能识别的点点,会有和我们正常人读书时一样的感觉吗?
忽然觉得,其实残疾人并不愚钝,他们有着和正常人一样的有智慧,只不过彼此认知我们共同生存的世界所用的渠道不同而已。
小时候,总能遇到无聊的熊孩子捉弄那些盲人。曾看过家边一个叫傻巴的孩子故意去撞一位盲人,然后装模作样儿地喊叫:“我瞎你也瞎啊。”熟料那位盲人马上判断出对方是故意的,愤怒地挥动起手中的盲杖,一边挥舞一边还义正言辞地说到:“欺负残疾人,天理不容。”看那功夫绝对是练家子,若不是傻巴躲得灵巧,早就会挨一记闷棍了。
由此我更验证了:“盲人心里确实有盏灯,他们虽然没有眼睛,看不到光明,但依然能有极为精准的判断。”
佛经上曾说:“人身难得。”意思是说:“在六道轮回中,托生为人实在是非常幸运。”
然而幸运之中总有不幸,比如身有残疾的人们。但是,他们能有良好的心态,从容而乐观的度过自己一生,甚至长寿,足见他们已经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点亮心中的那盏灯,令其永不泯灭。这是作为健全人都要为之敬佩和效仿的。
之所以想到写这样一篇文字,是因为偶然间看到了儿子刚上小学写的日记。其中一篇这样写道:今天爸爸用自行车带我上学,路上看见一位盲人叔叔掉到下水井里了。爸爸急忙上前把他拉了上来。我在一边看车子了。
儿子之所以强调“我在一边看车子了。”是为了解释他当时为什么没有帮忙去拉盲人叔叔。
(原创首发)
儿子之所以强调‘我在一边看车子了。’是为了解释他当时为什么没有帮忙去拉盲人叔叔。”
这个结尾真是文章的升华!老师,好手笔!向您学习!o(*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