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情】清明时节忆父亲 (散文)
又是一年清明节。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一份对已故亲人的思念,虽已是天人永隔,但这份念想却始终不曾淡忘,每到清明时节便愈加强烈。
今天来到父亲的坟前,坟墓早又绿草萋萋。坟侧的两棵小柳树,已有一人多高了。以前我们姐弟三人插了几次,都没有插活,没想到的是,这次一插,居然活了。而且一活就是两棵。不知不觉中,父亲已离开我们八年了。忆起与父亲相处的那些时光,父亲的音容笑貌,恍若昨日般清晰,可细想又模糊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早已泪水涟涟……
我跪在父亲墓前,凝噎失声,眼泪刷刷地流。头顶的阳光晒下来,斑斑驳驳。一如我心思父亲的心情,伤痕累累。
小时候,我是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父亲对我来说,有些陌生,也可以说可有可无。直到上中学,我和父亲才算是真正生活在一起。
那个时候,我家非常穷。吃不起食堂,父亲只好天天做饭给我吃。有时候来不及做饭,父亲才到食堂去买。我现在仍旧记得很清楚,早上呢,父亲一般是买两碗稀饭、两个馒头,他总是“吸溜吸溜”地先把稀饭喝完,只吃半个馒头,并把他的一半馒头给我,双眼温和地看着我说:“你把这半个馒头吃了吧。我吃饱了。”说着站起身,摸摸自己的肚子。那时的我正在长身体,总觉得吃不饱,况且能吃到白面馒头,就像过年似的,所以当时我也没多想。父亲给我,我就吃。父亲看我把那半个馒头狼吞虎咽地吃了,露出满足的笑容。现在想想,我那时是多么无知呀。
父亲他身为一校之长,天天早上和我们一起去跑操,然后检查早自习、做饭、检查上课和做操、开会、做教师的思想工作、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等,是多么的累呀。可是他却舍不得吃,总想让我吃饱、吃好。少年时不懂父亲,懂的时候已经中年。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了,我才懂了父亲爱的厚重,我的心揪着疼。可惜的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
那时的我们,虽然物质上很匮乏,但精神上却很富有。中午吃饭时,我总是喜欢边吃边听收音机。听的最多的是单田方老师说的评书,如《杨家将》《隋唐演义》《樊梨花》《三国演义》等,我听的时候很专注,如醉如痴,父亲也在旁边听,有时还和我交流一下。有一次听到刘备逃难途中,遇到猎户刘安,刘备饥饿难耐。刘安想巴结刘备觉得刘备是个有德行的人。但刘安家中已无食品可供刘备充饥。刘安居然想到杀妻,取其妻子大腿和臂膀上的肉烹之供刘备食用。父亲听了这一段,沉思了一会儿,父亲问我:“你对刘安的做法,有何感想啊?”
我一时想不到怎么回答,就回答父亲:“我觉得刘安很不靠谱,把妻子杀了,自己就没老婆了。刘备再有德行是刘备的事,刘备又不能替他刘安过日子。”
父亲的神情严肃起来,又沉思了一分钟,再次说:“刘安就是一个人渣,他目光短浅。只看到人性的正面,就看不到人性的反面。他只看到他救了刘备,刘备一定会感激他。所以,他孤注一掷,果断杀妻。想到刘备报答他,他高官厚禄,要钱有钱,再娶几房老婆也不在话下。却不知刘备把刘安杀妻救自己的事,禀报给曹操,曹操立即反思。‘这个刘安连妻子都敢杀,那他还有谁不敢杀?’让刘备给他赏金一千,打发了事。刘安的黄粱美梦没有得逞。往后谁家女子敢嫁给他?”我仔细琢磨父亲说得话,很有道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爱上了文字,爱上了文学,爱上了写作。
父亲喜欢喝茶。每次他喝茶的时候,我总喜欢说,喝茶有什么好,还不如喝白糖水,甜甜嘴。父亲总是微微一笑,不说话。有时他会让我尝,我尝了之后连忙吐舌头说:“太苦了,不好喝。”
父亲说:“喝久了就会习惯了。”慢慢地,我也喜欢上了喝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经常下了晚自习,父亲泡一缸子茶水,给我们两人一人倒一杯,我们喝着茶,聊着天,父亲给我讲一些做人的道理。时光就在喝茶的时刻温婉起来,那记忆也是终生难忘的。
除了喝茶,父亲还喜欢午休。每次吃完午饭后,父亲总是让我洗碗,他自己却去睡觉了。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很奇怪,父亲为什么中午非要睡觉,我不睡觉不也挺好吗?也没少什么呀?后来父亲看着我,温和地说:“午休有很多好处,你试试就知道了。”有一天,我也突发奇想地去试着睡了一觉。果然不一样,下午上课时,我的头脑特别清醒,整个人也觉得很舒服,记忆力也比以前好了很多。从那次之后,我也开始了午休。如果有一天不午休,我就难受得要命。记得有一次,我午休睡过了时间,醒来时,寝室的门已被锁上了,再敲也没人回应。我焦急地使劲摇门,可没人听见,更没人理我。直到有人中途到寝室拿东西,我才出去,但那时已经是下午第三节课了。当时的我很害怕,害怕老师教训我,谁知道老师也没有批评我。事后我埋怨父亲,都是他让我中午睡觉,要不然哪有这回事。父亲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大户人家大摆酒席,席间划拳行令,好不热闹,一个老汉吃牛肉没嚼烂,结果卡住了脖子,顿时大冒冷汗,两眼直翻,众人纷纷想办法,把老汉折腾得够呛,老头气得大喊一声,继而吐出了那块牛肉。大户人家见状,要求各位亲朋都回家。说有了前车之鉴,从此再也不大摆酒席了。这就是成语因噎废食的典故。”父亲说完微微一笑,然后温和地看着我,我立即惭愧地低下了头。
初中的那段时光,应该是我和父亲相处最多的时候。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我们父女俩一个上班,一个上课。只有星期六下午放学的时候,父亲才骑自行车带着我,穿过那条田间小路,车子在小路上起起伏伏,我和父亲就随着路的起伏而起伏着,我紧紧贴着父亲的后背,手抓住车座,闻着父亲身上散发出成熟男人的体香和汗味,那种幸福溢满我小小的心房。我们回到八里以外的家,和母亲及弟弟相聚。我们一进院门,弟弟就嗲嗲地喊着:“爸爸,爸爸,我要骑车。”跑过来,让父亲教他骑自行车,父亲就把他抱起来,套骑在脚踏板上,一踩一踩地,弟弟“咯咯”地笑着。父亲推着车跟着跑,母亲微笑地看着,满脸的幸福。那时姐姐正在上高中,不经常回家。那些记忆,时常冒出来让我回味,想着想着眼泪就掉了下来。
以后的时光,我和父亲离多聚少,天各一方。
上高中后,我便离开了家。由于离家太远,再加上交通不方便,我平时很少回家。虽然很想念父亲及家人,但也没办法,只好设法抑制自己的思家之情。接着是上大学、就业、结婚、生子,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屈指可数。
在此期间,我也让父亲操碎了心。第一次高考落榜了,父亲让我去上班,我却想上学。为此,我们父女俩冷战了很久。父亲找了很多人来劝我,可我就是不同意。最后,父亲只好让步,同意我去上学。为了凑够学费和复读费,他跑了叔叔家,姨姨家,姑姑家,最后在表姑家借到了我上学的费用,期间说了多少好话,看了多少脸色啊!他是多爱面子的一个人啊,为了我不惜放低身份,求东求西。毕业分配时,父亲陪着我找单位,东跑西跑,在一家家单位给领导说好话,看领导脸色,几天下来,父亲黑了瘦了,但当时的我根本不知道心疼父亲。像这样的事还不少,总之,我就像是父亲的冤家,像他的债主,是为了给他添麻烦才来到这个世上的。
八年前,父亲被查出患了癌症晚期。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和家人开始不敢把这个结果告诉他,后来父亲知道了,他虽然心里很痛苦,但在我们面前,他总是隐藏得很好。治疗期间,打免疫球蛋白,虽然很难受、很痛苦,但父亲尽量忍着,不表现出来。直到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父亲叹息一声。瘦得干瘪的父亲,努力挤出一丝笑意,叮咛我们:“你们都要好好生活。认真做事。踏实做人。”我们齐齐趴在父亲的病床边,泣不成声。我真地很佩服父亲。我为有这样的父亲而骄傲和自豪。
有人说父爱是汪洋大海,浓郁而深远;有人说父爱像白酒,辛辣热烈,让人醉在其中;有人说父爱像咖啡,苦涩醇香,让人振奋;有人说父爱像茶,平淡亲切,让人自然清新。我说:父爱如山,深沉严格。
父亲,是你执我之手,教我做人;是你抚我之面,慰我心伤;是你携我之心,融我雾霾。不管你在或不在,女儿都会想你、念你。
父亲,你走之后,我只想把自己固封在自己的城堡里,外面繁华似锦,都与我无关。我不去关心外边世界的风云变化。我只想静静地在城堡里想你,思你。希望下辈子,我还能做你的女儿,让我们再一起读书、喝茶、下棋、赏花,再续天伦之乐。
眼前的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坟边的小柳树在太阳的照耀下,更加葱翠。它就像我思念父亲的心情,愈长愈高,愈长愈烈。我的父亲啊,你可感知女儿思您,念您的一颗心啊!
我跪在父亲坟前,和父亲告别。颤抖着再摸一把墓碑,凉彻骨髓的悲伤。我可亲可敬的父亲啊,我想您啊。今生今世,您让我如何自处?为我曾经的不懂事,曾经的无知。如今我懂事了,而您不在了……
为你高兴,能写出如此情意深长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