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北风情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北】苏哈娜回眸(杂文)

编辑推荐 【东北】苏哈娜回眸(杂文)


作者:望见马克 白丁,14.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1发表时间:2020-04-18 06:52:18
摘要:作者用手中的笔,重温那次出使埃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自埃及回国,陆陆续续地回忆往前的事情。前几年出版“从白桦林走来”附上了几篇小文。后来又写了几篇就忙于甜园文学社事务,一直没时间。有想法专本写一个埃及的小集子,未能如愿。至今完全脱离了社会事务,抽空找出以前的资料,补充修改,继续写作。
   我与苏哈娜结缘是一种偶然。对埃及、开罗的认识追溯于上世纪60年代。那时哥哥家桢访问过埃及(当时称为阿联,暨埃及和叙利亚的联合体),打过友谊比赛,参观过金字塔,尼罗河,风光旖旎,粗犷雄伟的埃及照片,印象深刻。那时哥哥在国外陆续发给“新晚报”(今天的“今晚报”)发稿,介绍中国篮球队在国外的行程。那时的文章已经无法找到,也无法参考。
   时光流逝,到了21世纪,泰达公司需要派员出使埃及,我被选中了。
   外出埃及,对于常年安逸于高楼大厦里的的年轻英才们,不屑一顾。谁也不愿报名。不得已公司党委下文,凡是出使埃及的员工,都以梯队干部身份待遇。就是回国后,经过检验,考察提拔为处级干部。即使这样,机关内的人们仍然没有反应。于是以公司名义向全系统各单位发文,广招应聘人员,报名人员寥寥无几。
   彼时我在下属单位做人事经理。单位的领导为争权夺利,不遗余力,尔虞我诈,甚至于大打出手,根本没有做工作的心思。作为人事部门的负责人,在他们之间上挤下压,受尽欺凌。这时的应聘文件发到单位,单位也没人动员工作。我得知此情后,找到总公司的人事经理,表达了想去埃及,离开该单位的想法。经理问我还有什么想法。我道出心里话:一、厌恶在目前环境工作,二、一直想体验在国外的“洋插队”。就个人利益来说,出使的待遇对于我来说优厚,是在国内收入的一倍以上。可我又不想惊动单位领导,于是经理和领导商量,以调动工作为名,借到总公司外派。这样大家都有脸面,没给单位领导添麻烦,还表示对他们的重视,还感谢他们对总公司工作的支持。
   已经55岁的年纪还出国援外,在国有企业现职员工并不多见。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亲自过问此事。副书记邀我找一下袁敏,希望他说一声拜托的话。后来,刘董面试我本人,初次见面,他大吃一惊,“没想到你比我长得还年轻。”他问我出使的有利条件。我说了:一是外资企业出来的,懂得和外资打交道,有外资工作经验。还写过不少管理外资企业的文章。二是回族,吃饭问题信仰问题适合埃及情况;三身体条件好,有过下乡经历,能吃苦;四工作能力,生活能力强,会做饭。五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可以和埃及人用英语交流,方便工作。
   经过体检政审后,于2005年初选通过,并且调进泰达控股公司,成为正式员工,然后直接派出。为了顺利出使,我在国内仔细学习研究了有关该项目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又一次研究埃及和苏伊士及其这个项目历史和不寻常经历、这个项目在中埃两国经济的地位,影响。纳赛尔、穆巴拉克、还有苏伊士运河,不知名的苏哈娜一一映入脑海……那金字塔、尼罗河,亚历山大、阿斯旺等一个个饱含着传奇美妙的故事的地名,在我的脑海里回旋闪烁,引我追寻、令我神往。
   由于和外方的交接联络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入职后我就开始熟悉这个项目。十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对于埃及促动很大。穆巴拉克为了研究开放改革的天津,专门来到塘沽开发区。他和时任总理李鹏签署备忘录,请转告政府,在埃及红海岸边打造一个如同天津开发区一样试验田。进过紧锣密鼓地准备后,达成有关协议。
   那时正赶上,国家举办“中国企业走出去”大型展览,有我们公司的展台,于是我就介入了前期工作,直到我的签证发下。于2015年6月18日启程去埃及苏伊士苏哈娜园区工作。
   第一次出使国外的感受,只能用“兴奋”来形容。尽管多次出国,那只是考察、旅游,临时的学习培训,不同于这回一次长期住在国外,面临着问题和困难,都是难以想象的。当我们到达目的地,看到成千上万清真寺的圆顶金光闪闪,黄沙干涸的戈壁滩铺天盖地,五颜六色的尼罗河绚丽多彩,在蔚蓝的天空映照下洁白的海鸥点点飞翔在辽阔的太空。世界最知名的苏伊士运河,敞开臂膀迎接着人来人往的巨型轮船,像是舞台上的布景一样逼真生动。曾是英法殖民地的苏伊士旧城,在灿烂的阳光下依旧婀娜多姿,街心绿地的园林奇特美丽、红海一次又一次的涨潮落潮,像是奏起雄浑的旋律,时而高亢,时而吟唱,她们在欢迎我们到这里安家落户,建设新天地
   这是荒漠的戈壁中的一点绿洲,是红海岸边的苏哈娜的“tulip”(郁金香庄园)。住在这里两年时光,要过着艰苦困难的生活,像是当年下乡去北大荒一样。巧合的是,我们出发埃及的时间,正是“六一八”,黑龙江兵团批示的纪念日——历史的巧合。
   苏哈那的郁金香庄园,映射着埃及社会的画面,反映着埃及的现状。这里,几十上百里没有人烟,小小的郁金香tulip,没有食堂,餐馆。一个称得上小卖点的超市,那可怜的商品,寥寥无几。这里居住的都是来此度假埃及上层社会人士,与贫穷的当地人相比,他们的生活天壤之别。人们要吃喝,要生活,埃及要发展,要改革,所以我们就成了“建设者。”
   在tulip实实在在居住了两年,有喜悦和欢笑,也有烦恼和忧郁,还有付出的辛苦和血汗。但是使我难以忘怀的是那里的朴实、善良和粗狂直率的苏伊士人和事,又不仅仅是他们。我忘不了与我的伙伴赛义德,苏伊士郊外的农民子弟,在一起打扫卫生,清洗厕所;忘不了参加赛义德的婚礼,月光下他手持我们的婚礼激动万分的样子;忘不了副董事长阿布乃资庆贺我们完成任务,围坐在苏伊士最好的西餐馆庆功宴席。忘不了我的朋友默罕默德、艾哈迈德邀请我们到家做客。盛情招待,又是咖啡又是糕点,我们真正埃及朋友请我们在“开斋节”度过欢乐的节日……
   一个民族的成员总是有不同人员构成的,正如一块地里的庄稼总会有良莠不齐。我不会忘记埃及人懒惰,不支不动,支了也不动的惰性;忘不了一个干了三年的楼房,竣工遥遥无期,问到工程太慢了“不慢,天天有变化。”不会忘记车间埃及女工,一群少女野性十足,被管理时她们面对你百媚撒野,用生疏的英语“Iloveyou.”喊个不停,一副天性;去移民局办事,官员上班睡觉,无尽头的耐心等耐,推脱;忘不了他们的言而无信,不守时间的等待……“一切都是瞬间,一切都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甜蜜的回忆。”(普希金)时间冲刷掉了不愉快的记忆,给丑陋蒙上妙曼的轻纱,让你把当时的烦恼换成今天会心的微笑。
   回国已经十四年了。埃及苏伊士苏哈娜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虽然那里经历了动乱,改选了总统,有停滞不前的情况。当我从电视和广播上看到听到危险情况,我的心情惦记那里。后来越变越好,这一切得益于中埃两国政府,得益于一路一带的伟大战略。我心中的苏哈娜,我所爱过的、讨厌过的普通的埃及人,你们现在生活得怎样?我住过苏哈娜tulip,你的面貌有了什么变化?这是最令我关心,最令我魂牵梦系的。
   十分幸运,我结识了现任张副总。他不断地发给我苏哈娜的日新月异的新闻,使我的心总是飘忽在红海沿岸,俯瞰日益发展的苏哈娜园区。我想,虽然不能亲身前往,我用回忆来重圆的我的梦,用我的笔回忆以往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让我们在国内的朋友一同了解。
   十分憧憬再一次游览埃及、苏伊士、苏哈娜,等待着。我要用我手中的笔,重温那次出使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回到我所熟悉的普通的埃及人中间,用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双眼,观察他们的生活,记下他们的爱憎、他们的悲欢。我要让我的同胞了解,在我们共同居住的亚非大陆的另一端,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人们是怎样工作?怎样生活、怎样思考的?我要用我手中的笔,沟通中埃两国人民的心,促进我们这两个有着世界上最长建交史的非洲国家,携手并肩,沿着一带一路奔向未来!
  

共 30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于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汹汹,人心浮躁,时尚火爆。而写作恰恰需要细腻的心灵,素材多在生活的幽微平常之处,只有在生活中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时,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发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整体情感,生发出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绮语清词,嘉言华章是天地间藏存的,它在随笔的自由创作中最易被呈现出来,只是它需要凝神遐思,用心体味方能妙手偶得。作者望见马克的《苏哈娜回眸》作品,就是一篇较为完美的随笔作品。作者在长期的国外生活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下,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真诚的心灵体味,来贴近生活,感物人生,触摸时代的脉搏,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并忠实地将其诉诸笔端,让读者跟随文字的深入,心灵产生出了强烈的共鸣。继而透过作者夹叙夹议的创作心声,完美的将中埃两国人民团结奋进,为早日实现一带一路宏伟目标携手共进的伟大主题彰显而出。感谢赐稿!期待继续!【东北风情编辑:朱暖】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望见马克        2020-04-19 05:50:41
  谢谢朱暖老师的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