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感动】想家(散文)

精品 【浪花•感动】想家(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37.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65发表时间:2020-04-19 06:10:17
摘要:想家的滋味,在年轻的时候不曾来不及品味,多少年过去了,在陌生城市读书时的想家,依然让我泪流满面。那天我和妻驱车旧地,还特地坐在那个台阶上,不胜感慨,难掩的哀伤。写下《想家》,记住那个画面。

【浪花•感动】想家(散文)
   直到我意识到“家”是用来想的,我的心充满了惊惧。
   想家,是一种幸福的忧伤,是一种甜蜜的惆怅,是一种温馨的痛苦……
   这样美的诗意,都是写在纸上的,仿佛是嘲笑我的落泪。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我想起赵长卿的诗句,举首看宾鸿,不在城市的天空;目光想穿透云朵,发现哪只燕子来衔我的家书,可燕无影。不是故园茫然,是我心底空落落。漂泊的滋味,第一次无情地袭击着我。
   21岁那年,我走出了家门,到滨海城市烟台读书,想家,正是从那时开始了。那感觉,就是钝刀割肌肤的痛,耳畔声响,父亲的一声咳嗽,我都冒出一身冷汗;母亲的一声“咕咕”唤鸡的吆喝,都仿佛是与我对语的声音。一个激灵,我不知是错觉还是真实,心里总是回响着父母的声音。
   之前,我最远的距离是到离家15里地的石岛“串联”,身份是革命的红小兵,当天步行前往,傍晚在红旗猎猎下回家。没有想家的半点概念。好玩,我曾经想着那些离家谋生的大人,走,多么潇洒;回,多么风光。哪知两个字间流着怎样的泪。妈妈给我叠好袖子上摘下来的袖标,说,妈希望你成“大兵”,闯荡天下,石岛,太近,可不是我儿的方向。我怀疑妈妈说的不是真话,她不会舍得我远离她的怀抱。可她还是盼着我快快长大,矛盾,让她为难,她的眼神有光,马上又垂下眼睑,掩饰着心慌。
   当年,我们的学校在烟台最繁华的“新世界”附近,离气派的标志性建筑“东风”电影院很近。初到大城市,眼神不够用,周日也不敢走远,生怕不认识回校的路,至多在电影院附近徘徊,观光车水马龙的繁华,看醉人的城市风光。这些新鲜的景致,可以将想家的心思抹杀,但想家的情绪偏偏不甘消落,浮上心头,不肯逃离。乡愁不唤即出,真的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情感的折磨,小小的幸福之后,却还是痛。
  
   二
   真的啊,怕什么就来什么。本来被新奇的城市世界弄得迷离沉醉,却从电影院里传来一曲《又见炊烟》,且无休止地反复轮播,搅得人心好浮躁,好不安。
   我干脆坐在电影院的台阶一角,聆听这首歌,中午也忘记了回校吃“桌饭”了。炊烟饱了我的腹,歌声可以充饥,饭菜无味,只因少了桌前的父母。
   我听出了,是港台歌星邓丽君的声音,这个声音,在我的记忆里,是靡靡之音,居然可以在这里堂而皇之地轮播,从封闭走出的我,听到这个声音依然惶恐。我四下看看,人们并不惊诧。我知道,世界开始容纳一个甜美而缠绵的声音了。那是1979年的春天。
   钢琴的音调,仿佛就是钢丝被撂到了空中,一下子勾起了炊烟腾空的意象来。曲子里的炊烟是袅袅的,是弥漫心情的状态,我当年考学的作文里,就那样描写了村里的炊烟,还加上了炊烟把锅灶里煮瓜的味道也揪出来了,就像一个吸风机,将烟缕和香气一齐吸进了人的鼻腔……
   我失态地伸出手在半空拂去那些曲子演奏出来的炊烟,惹来奇怪的目光。
   邓丽君的声音太萎靡,起初我有点拒绝,也许是那个时代的思想根深蒂固,总是渴望高亢的声音,是“战山河”的雄壮,是“打虎上山”的豪气,是“临行喝妈一碗酒”的豪爽,是勇往直前的不羁。
   歌词开头两句还是把我带入了想家的缠绵里了,至今耳熟能详: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这怎么是萎靡!这柔声美腔如此入耳,唤起的是我母亲盘腿坐在灶前烧火做饭的影子,我甚至听到了母亲高声吆喝我吃饭的声音。邓丽君的歌喉,我母亲的声音,竟然在炊烟里重合。
   那些空虚的画面,怎么就一下子变成了妈妈拉我回家的手!声音饱满,就像一只只绽放在枝头,熟透了的柿子,似乎轻轻一碰,那些流淌的果肉,就温软成一滩滩绯红,思念家的酽酽情愫一下子就灌满了心底,流淌于眼前。缠绵,痴迷,凄美,急切,不能自拔的感觉,从未有过,弄得我柔肠百结,如此挠心掏肺。
  
   三
   一缕炊烟,飘忽漫腾。在家的时候,司空见惯,只对肚子生出饿感,却为何在异地就那样捉弄人!炊烟啊,袅袅地升,为何那样悠闲,为何那样松弛,可缚得住游子的心;暮色盖住了炊烟的去路,盘旋在老房的屋顶,踯躅不散,徘徊不前,谁家的炊烟就属于谁,看见炊烟,不会找错家门。炊烟无言无语,怎地可以面对而发问,问到哪里去,多少人可以回答得了这个千古的难题!夕阳和黄昏,是归家的哨音,用不着吹哨的孩子仰着脖颈,那是挽住游子之心的一幅画,是果腹了一碗红薯粥,是妈妈看着我狼吞虎咽的一个垂怜的眼神……
   我不知为何这样不靠谱地想着这些诗意的画面,越是诗意的,就越是伤感的,我怀疑我经不住美好的浸染,我总在美好的时候潸然泣下。当初那心情无法释怀,甚至我怀疑这样的曲子就是要我去做一个诗人,因为我学的是中文,中文好干什么?就是写诗情画意的文字,就是编写那些催人泪下的话剧……
   坐在城市的石阶,顿时,喧闹的世界都退到很远,只有我的思绪在随着炊烟飘荡,太阳懒懒地照着,四周好像安谧得让我想流泪,眼前是故乡的影子:我的故乡在群山环抱里,静谧得只有风从一个山头爬到另一个山头,村落里的炊烟弥漫在风的下面,似乎是一层薄膜,绝缘了风与炊烟的接触,哦,那样的温暖不容易被流走。四山的田埂就像一道道老人的眉头皱纹,留下了沧桑,一直不想被炊烟覆盖抹平,山路上的野花成堆地燃烧着,野菊晃眼,红的,紫的,黄的,粉的,秀着温柔的样子。那些麻雀不喜欢登山,就在屋檐上追逐着,像追风的猫,空中风中明明什么也没有,也宁愿盘旋寻觅,抑或翻出几个令人发笑的筋斗。遍布沟壑的苇子,成群的斑鸠栖息其中,好像苇花特地为它们起舞撒下了五彩的纸屑。太阳西下,斜斜的,挂在西山的一角,靠近了我家的房屋,炊烟从眼前掠过,给夕阳涂上了如月亮一样才印刷的桂树枝丫,但还是不能抗拒艳红的光柱,炊烟被欺负了,都收进了太阳的怀抱,这个盆地里的村落,成了一片染红的云海。在家时,从未觉得我的村子有多美,离开几日,墟里的炊烟都成了诗句,浮在空里,想一把抓住几个入怀。我明白了,我是一辈子离不开家的孩子,妈妈曾经这样嘲笑过我。
   我妄想着,我飞快地跳出炊烟构成的雾海,站在一个高地,看见了妈妈,她那方褪色的蓝头巾也被染成了淡红,从高山的顶上飘下来,所有的,都朦朦胧胧,消失在雾海里,我不敢喊“妈妈”,生怕故乡的梦被惊醒。一个晚上,我在梦里,第二天的炊烟又起,好亲切的家,院墙上爬着恣肆的丝瓜花,几棵枣树在墙角,把枝丫伸向墙外,逗引着馋枣的孩子们,我几乎每天都要发出同样一个幼稚的问题:枣子何时才可以殷红?可什么时候打下枣子,都忘记了,只能期待来年。
   哦,我第一次明白了我的心,无论走多远,烟台,距家也就三百里地,可故乡的那根无形的牵绳就像挂在我的风筝上一样,哦,我的灵魂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归宿,故乡,才是灵魂的出发地,也是安放地。
   我成了邓丽君的粉丝,尽管这个时髦词语,在她的年代来不及享受。她的声音,妩媚迷离,而且柔软化骨,拒绝不了的。
   那音质,就像在酽酽的湖水里浸润过一般,然后提取出来,晒在空气里,是湿漉漉的惆怅,马上灌入听者的每一个毛孔里,款款地入了心,心池里瞬间荡漾着一层层的涟漪。更像是光滑绵细的锦缎,在月光下抖开,所有习习的风声和泠泠的月光都被锦缎包裹住了。无尽的疼痛,无边的怅惘,都这样被歌声被嗓音无情地铺开,再晾晒,淋漓尽致了。
   午间的桌饭我已经放弃了,有故乡的风味陪着我,我在故乡的炊烟里,回校的路上仿佛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故乡圆圈。可我愿意把想家的情绪洒满一路,让这个城市的马路染上我的乡愁。
  
   四
   真的想家了,我的眼角渗出了泪花,模糊了视线,视线里是妈妈虚幻的影像,但笑脸很清晰。妈妈也知道我想家,寄来了包裹,第一次啊,家乡,一下子飞到了我的眼前。同学把一个口子被针线缝制得密密的包裹递给了我,我抱在怀里,久久不舍放下,更不敢马上拆开,不是担心同学期待共享的眼神,我想保住来自故乡,来自妈妈的温暖。同学蹊跷地问我:“包的什么要紧的东西?”
   我的手一碰触就知道是什么了,是晒干了的熟地瓜干,不,是妈妈的一颗爱儿的心瓣,是故乡的一缕炊烟,我在妄想着,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普通的生活概念,第一次,我想,或许是妈妈看见了我在电影院的台阶上六神无主失意的样子而不忍,也许她更知道孩子思念的疾苦……
   我吝啬地分给了几个看见过的同学,那些都收藏在枕头的下面,我想枕着故乡的味儿睡去,哪知每个夜晚,那些地瓜干的香味总是转着圈地走进了心中。那时,一块塑料纸都是一种稀罕,妈妈是用几块干净的粗白布用针线缝在一起,歪歪扭扭写着的收件人的名字,字迹不是妈妈的,谁知道谁写的,妈妈不会写字。这些细节,我怕想多了会冲淡我思念妈妈的主题。
   不舍得吃,我想留住妈妈寄来的故乡味道,但饿肚子的日子总是考验着我,那些地瓜干早就被风干,变成了坚硬的故乡情了,也好,吃一块地瓜干,要用尽无限的力气,铁嘴钢牙派上了用场,我很得意,这样,吃的速度就慢下来了,故乡在我的枕头下就隐藏更长一段时间。
   这些熟瓜干填满了我思念的空间,那味道,是老家日头的味道,喷香,浓厚,泛着日光留下的白霜,但还是被时间风干了,变硬了,我不舍得一下子把故乡的味道吃进肚子里,不想让妈妈的味道那么快就散发,每日,啃着瓜干,想着离回家还有多少日子,我在笔记本上的日历上,将过去的每一天都用墨水模糊掉,让日子不要在回头,我要快回家。
   终于,熟瓜干的硬度打败了我的牙帮骨,我一个周张不开口吃饭了。馒头,只能轻掰一块放进稀饭;烧饼,只能拿来开水泡开下肚。我的同学将我送进烟台口腔医院。
   “想家了吧?”一个戴着口罩的中年男医生,看一眼我胸前的校徽,用一根竹板撬开我的口腔,笑着说。
   我点点头。他省略了太多的逻辑步骤,直接点到了痛处。我想,他一定有过啃硬瓜干的经历。我顿时释然了很多,因为找到了和我一样的人,我相信他有过这样的经历。
   “打封闭针!”医生不客气地说,语气生硬,“想家,用脑袋想,用嘴巴想,那是馋。”他毫不留情地批评着我。
   “每天都饿……”我解释着。他无奈地说了很多办法,最可笑的是在宿舍把枕头压在肚子上,就忍住了饥饿,还有,转移注意力啊,让书声驱赶饥饿啊,哪怕找一个心爱的女生压马路……
  
   五
   可我不想把这段痛苦归咎于想家,安慰自己牙口不好,养段日子就没有事了。真的是好了伤疤忘了痛,我继续想着家,想着妈妈。想家的情绪不断升级,妈妈寄来瓜干的细节,在我的头脑里演绎成故事——
   从家到公社驻地的邮电局是7里路,弯曲的被杂草覆盖的羊肠小道,妈妈小小的三寸裹脚要丈量;那道潜水河,摆着几块摇摇晃晃的石头,妈妈要战战兢兢地走过。
   妈妈的个子不高,她会生怕坐在柜台里的服务员伸长脖子也看不着她,她一定是垫着脚尖,模仿着跳芭蕾的样子,和服务员说话。她将那包熟瓜干举到柜台上,一边小心翼翼地询问:“寄这些……到烟台,几天到?”
   这是一个微寒的秋末,妈妈是禁不住秋风的,偏头痛的毛病天天折磨她,她不得不用包头巾始终包裹着头,热了啊,赶这么远的路,额上的皱纹里滚着汗珠,皮肤渗出了红晕,妈妈的脸就像新垦的土,朴素,而又卑微,但淌着暖暖的气息。
   妈妈怯于言语,那些询问,都被淹没在一片嘈杂里。她好不容易从被柺针锁住的衣兜里摸出不多的几个毛票,递上柜台,完成一次母子情感的传递。
   这些画面,始终刻印在我的脑海。我的一个在公社邮电局工作的高中同学帮我的妈妈完成了邮寄的所有程序,写信告诉了我这一幕。包裹上的那些字,出自她的手笔,妈妈一定看着她写字,生怕哪一个写错。同学这样告诉我,还说我的妈妈脾气太好。
   “我儿喜欢吃,三两天就吃完了……”妈妈呼着我的乳名,急切地解释着,她的意思是还要来寄,希望人家不要厌烦。妈妈走出邮电局,拎着空空的篮子,小脚走路风风火火地快,我的同学说,她或许一下子就轻松了。是啊,她给儿寄来一颗心,知道儿一定会读懂她的心。
   只一次。仅仅这一次。妈妈再也没有垫着脚往柜台举上邮寄包裹,她在那年的冬初,一句话没有说,走了,她再也无力举起一包熟瓜干了。
   想家,更多的是想我的妈妈。从此,我不敢独坐在电影院的台阶上胡思乱想,不敢期盼那包有着温度的熟瓜干。甚至,我恨透了那个“熟”字,得多少道步骤才获得这个字,刨地瓜,去泥,洗污,煮熟,切干,日晒,封坛……一个字就折腾得妈妈好辛苦。
   从此,我知道不能再随便喊出“妈妈”这个词,妈妈,我只能用怀念来一次次用心呼唤,惊惧,成了我每次呼喊的颤音。
   风,轻轻飘过,随风而来的还有一朵云,让我捡拾起岁月的残片,拼接着想家的故事,故乡,被我想得就像一个熟透的瓜,漫溢着液汁,从我的指缝间滴下……多少年过去,想家的香,想妈妈的甜,还萦绕着我,这些记忆温暖了我一颗还不曾老去的心。
   想家了,每当“家”这个字跳跃眼前,泛出的是满满的爱,也有轻微的痛,尽管家对我而言有着痛,我还想抚摸一下我的痛,多少年的疤疖还是需要抚摸,不敢用力。
   那缕炊烟还在升腾,妈妈的味道,依然在蕴香的炊烟里;妈妈的倩影,依然刻印在想家的儿子心瓣上。
   谁说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是一缕乡愁还不够浓。
   谁说母爱只是慈母手中线,还有一包如蜜甜的熟瓜干,难忘妈妈一颗爱儿的心。
  
   2019年9月23日作,原创;2020年4月19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537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想家,对于一个常年依偎在父母亲人身边的人来说,不会有什么内心的触动和感受。而对于一个少小离家在外读书的学子来说,无疑是在痛苦的伤疤上撒了一把盐,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怀才老师深藏已久的一篇撞击肺腑的佳作,《想家》,已经精彩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怀才老师是怎样解读自己“想家”的呢?离家从未超过15里地的少年,以为谋生在外的大人,走,多么风光,回,多么潇洒。却不知道“走”和“回”两个字中流着怎样的泪。当怀揣着美好的梦想,在母亲矛盾而为难的眼神里离开了故乡,走进了大城市的高等学府时。然而,初到大城市的醉人的风光和繁华,还没来得及新鲜过来,想家的情绪却浮上了心头。那个年代电影院传来的一曲邓丽君的《又见炊烟》,柔声萎靡的曲调,让想家的心绪缠满了头,面对桌前饭香没了口欲,眼前浮现出的是母亲盘腿坐在灶前烧火做饭的影子,甚至听到了母亲催叫吃饭的声音。思念的画面,一下子变成了妈妈拉回家的手,那种酽酽情愫一下子就灌满了心底。缠绵,痴迷,凄美,急切,柔肠百结,闹心掏肺不能自拔的感觉,从未有过。坐在城市的石阶,顿时,喧闹的世界都退到很远,只有想家的思绪在随着炊烟飘荡。妄想着,飞快地跳出炊烟构成的雾海,站在一个高地,能看见妈妈。想家,第一次明白了心就是故乡,无论离家多远,故乡才是安放灵魂的地方。“炊烟”成了精神的寄托,妈妈寄来的薯干,那是妈妈爱儿的心辦,那是故乡的一缕炊烟。虽然薯干打坏了牙帮骨,但想家的思绪还是继续。想家更多的想念妈妈,因为那一缕缕炊烟里全是妈妈的味道。我想,这才是怀才老师最想表达的主题。这是一篇让每一个有同样或类似经历的读者泪奔的奇文,文中的每一个字里行间都跳跃着“想家”的音符,怀才老师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诠释了“想家”的深刻内涵。诗意满章的文字,幽默风趣的语言,情真意切的表达,缠绵痴迷,愁肠百结的心境,感人肺腑的母子情深,通过一首炊烟曲,把“想家”的心绪,故乡的情怀,解读的淋漓尽致。绝品美文,激情推荐,围观欣赏。【浪花诗语编辑:习之乐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420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4-19 06:16:45
  每个游学在外的人都会有过想家的滋味和不同的感受,作者在《想家》的文章里是表达了怎样的想家呢?请欣赏佳作。感谢投稿浪花,问候作者,遥祝春安笔丰!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9 06:20:13
  谢谢习之老师辛苦编辑,解读细腻,呵护了我想家的情感。当年一滴相思泪,至今才流到腮边,那不是我,可那年想家的情感,流泪的情境,依然在我的心中,写出来,释放一段留在心底的怯弱。遥握,问候习之老师晨安。
2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4-19 06:29:45
  怀才老师的《想家》读后,让我想到了自己省府读书时的想家滋味,但没有怀才老师的浪漫。一曲邓丽君的《又见炊烟》,让少年怀才老师找到了家的感觉,找到了灵魂安放地,找到了故乡。而我,也许离家百公里的路程,坐火车一个多小时就到家。想家的难受与怀才老师相同,读书时校园歌曲已很流行,是那首《北国之春》让我在全班师生面前作了检讨,因为这首歌让我极度的想家,因控制不想家的诱惑,只好偷偷坐车回家,待了两天,其实,那不是浪漫,而是狼狈。问候老师早上好!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9 06:33:22
  当年的孩子,到年底 小伙子,如今都老了,但想家的情感不老,就像发生在昨日,历历在目在心。习之可以乘车回家一趟,怀才抱器不能啊,那时,我记得坐汽车要8个小时赶路,且车票是7.85元,好贵啊,来回可了不得。好在有假期可以期待,那是唯一的希望。谢谢习之老师再度留墨慰情。
3 楼        文友:永远的狼        2020-04-19 07:19:59
  曾经,我也是梦想家,只是后来远离了做梦,最后只剩下想家了。此刻,我氤氲着南国的细雨,遥想着北国的故乡,耳机里却响彻着“千秋家国梦”。怀才老师的文章,总能让人读出情绪。问好!
时光静好,与卿语!似水流年,与卿同!繁华落尽,与卿老!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9 07:30:42
  在南国,烟雨迷蒙,我想,一个游子,可能更容易被这不太明朗的精致而左右,想家,做梦,留住这些美的瞬间吧。青春,年轻,才拥有这些,如我,那些早就褪色的画面,只是情感愈发浓厚,格外伤感了。谢谢永远老师的美评。但愿现世总是安好,祝你南国每日温暖。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4-19 07:54:54
  家是港湾,是温暖的代名词。家,并不是那幢房子那间草屋了,而是那个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读完《想家》让人垂泪。小脚的妈妈提着为孩儿准备的地瓜干,颠颠簸簸走七里蜿蜒曲折,杂草丛生的小路,就因“我”儿喜欢,打算一直邮寄,却……天不遂人愿!问候老师,祝安!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9 09:07:47
  是啊,那一幕,至今还让我痛。妈妈就邮寄了一次熟瓜干,我同学告诉我那个情境,我心酸一辈子。父母,在他们无力的情况下,尽了所能,给我们呵护和爱,这份恩德需要我们感激铭记回报。谢谢湘莉社长拨冗留墨,美评入心,谨记鼓励。问候春好。
5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4-19 08:07:30
  家是什么?是母亲喊儿回家吃饭的一声呼喊,是慈母“临行密密缝”的身上的衣,是“去年一点相思泪,如今才流到腮边”的一缕乡愁。炊烟是什么?是邓丽君甜美缠绵的歌喉,是故乡锅灶里地瓜的味道,是牵住游子想家、回家的丝线。“坐在城市的台阶,喧闹的城市退得很远,只有思绪在袅袅的炊烟中飘荡”。因为故乡,才是出发的地方,也是灵魂的安放的地方。“那缕炊烟还在升腾,妈妈的味道,依然蕴香在炊烟里”……故乡的情结,母亲的怀念,弥漫在情真意切的字里行间,看得见,摸得着,放不下。可是啊,那缕照亮游子回家的路的炊烟啊,如今只留在了唯美的诗句里。品读美文,又见炊烟,感谢怀才老师的倾情奉献。问好、点赞,敬茶!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9 09:10:01
  谢谢梅骨君精彩留墨。是啊,家,现在想起,充满 了温暖,带上了痛。那些年,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只能恐惧,想为那个家做点什么,可家已经不是家了,父母相继离开,家就不是家了,是一个遗憾,一个沉痛。谢谢梅骨君美评,遥握,问候春好!
6 楼        文友:望雪        2020-04-19 08:37:15
  这篇佳作最成功之处是画面感极强,由此也体现了老师下笔时饱含的丰厚情感,所以共鸣感也极强。这便是以情入胜,以景附增,且以歌引脉的精品。值得我们品读回味,也让我们思己及乡的陶醉和想念。感谢老师赐稿,遥祝安康快乐。
悠然、坦然、超然、了然、顺其自然。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9 09:12:03
  望雪社长的评价是对怀才抱器的鼓励,也是谬赞啊。带着真情去回忆,那些画面并不随云烟而消散,反而凝固在心头,这就是家的感觉,这就是乡愁。表达出来,心中舒服一点,遗憾少一点。珍惜家的温暖,让时光也温暖吧。遥握,问候社长春安 。
7 楼        文友:风潇潇        2020-04-19 09:57:29
  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挚深母爱亲情,看的人泪涟涟了,怀社总是能用细腻温暖的笔触,展现文学的魅力,让我们被每一份情感触动,感受世间最美的情感,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不曾触发的按键,又能想起我们曾经经历和正在经历的的感动瞬间。谢谢怀社,敬茶!!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9 10:12:04
  想相信风社也有很多可以触动我们脆弱的心的好故事,真的期待你的表现。我喜欢你的文笔,真实,灵动,你是诗歌是这样,散文也一定很美。怀才抱器想起上学那时的画面,想到妈妈对我的爱,每每暗自泣下,只能借文字来表达我的心情,权为怀念母亲吧。谢谢风社雅评,遥握,谨祝春好。
8 楼        文友:岚亮        2020-04-19 10:17:56
  诗意的文字,浓浓的乡愁,温暖的情愫,异乡的惆怅,这是一首深情细腻的思乡曲,一篇“万人醉”般的游子吟。以想家为干,炊烟针线为枝,母亲为背景,然后用诗化的笔触,描绘出想家的文字叶子、舒情花朵、故事果子,生长成了一棵思乡树。一阵风吹过,便芳香四溢,天籁声起,引人共鸣,催人眼湿。拜读学习,问好敬茶!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9 10:21:24
  岚亮老师的美评让我汗颜了啊。想家,的确是不敢碰触的一个词一件事,在那时。岚亮老师给本文的赏析,眼光独到,见解精辟。枝叶花果的赏析比喻也是指导我今后怎样创作。读岚亮散文,我才有了学习的机会,真的,词话没有半点水分。学习岚亮老师点评,遥握,谨祝笔健文丰。
9 楼        文友:星晨映月        2020-04-19 17:36:21
  又见炊烟,那是故乡的一缕炊烟,想家的思绪像炊烟一样在脑海中萦绕飘荡,在外求学的日子会时不时的想起妈妈的味道。都说家是心灵的港湾,家是人生的避风所,是温暖的代名词,当一个人孤单脆弱的时候,唯一想到的就是家,怀才老师的文情真意切,真挚感人。好文采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9 18:07:23
  谢谢映月老师来看怀才抱器,最理解我的美评啊,想家的痛苦的,如今回忆起来,很美,可以轻松地表达,不是不是妈妈,是遗憾里求得一份安宁。怀才抱器很欣赏佩服映月老师的文采和才情,期待映月老师的佳作频出。遥握,问候春好!
10 楼        文友:铁禾        2020-04-19 19:36:07
  有文心,也是回家。
铁禾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19 19:37:30
  谢谢铁禾老师美言,文心安家。遥握,问候春好!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