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单身老年问题的思考(随笔)
人生前半生的的成本就是已经消耗了多少社会能量,人生的评价就是已经为社会和他人创造贡献了些什么,人生后半生活着的成本就是还需要些什么,再活着的价值就是被需要的程度,社会需要你就是价值,有人需要你也是价值,没有人需要你,说明就是活着而已。英国之所以宣布抗疫战略要有选择的救治,就是放弃那些只会消耗社会能量的人,这看起来很不文明,很不道德,这很残酷,但很现实。
人生创造的过程也是积累的过程,也是贡献的过程,人在晚年多数是消耗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真正通过消费向社会纳税的过程,商品销售价包涵着各道工序的增值税,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老板缴纳的税金最终都要转嫁给消费者。
物以稀为贵。黄金之所以贵就是因为少,伟人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能起到常人起不到的作用,学者、科学家也是如此,一个人失去了贡献力量,就没有人所需要。男女之间也是如此,如果你失去了创造价值,就失去了支配剩余价值的能力,也就没有人再追求,如果能够在精神层面有所建树,能给异性带来安慰和快乐,甚至仅仅是成为陪伴,也还有些许价值。
人生在不同年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功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钱的人往往需要有能力的人来服务与呵护,年轻人通过付出获得受益,逐步积累,父母是不花钱还要贴钱的保姆,夫妻是带着工资的保姆,原配的老伴就是消耗共同积累的伴侣,新的老伴就可能是对等条件和不对等条件之分,其价值就在于你能给对方起到什么作用。
母爱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无保留条件的付出,不管以后有没有收获。父爱就没有母爱那么无私,基于对爱人和后代的责任。男女之爱是相互的异性生理需求为前提,随着感情积累而深化责任,所以,培养感情是需要时间过程的,没有付出,没有所需,就很难深化感情。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相互矛盾伤害的程度大于感情的引力就会分道扬镳。如果没有一纸结婚的法律文书,也没有孩子的共价键融合,在社会的歧视和家人的反对以及外人的唾弃之中还能坚持数年甚至十几年相互依托不会分离,这样的感情才是经得住考验的。
爱情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婚姻是一个结果,也许是后来爱情的摇篮,也许是前期爱情的坟墓,就看如何经营和运作。一方得,另一方失,如不能互为因果转化,其路是走不远的,如能互补共赢,其前景是广阔的,道路是长远的。
情为何物?以身相许,生死相依,不离不弃,不求同生,只求共死,不问花儿为谁开,不计花粉被谁采,只愿花瓣共为泥。
年壮爱江山更爱美人,年迈弃江山,抱美人共赴黄泉路。钱也,物也,与知己共享才是价值,人若不在,逝者带走几何?
社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婚姻是家庭的基础,男女结婚是原有家庭的裂变,组成新的家庭既成为新的社会细胞。婚姻是第二次命运的选择,其成败直接影响着命运和前途以及大半生生活的质量。
随着医疗健康的发展,老年社会已经形成,老年阶段的延长,单身老年人的再婚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
事实证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单单是取决于儿女的经济供养,尤其是有退休金的城市人,经济不是决定老人是否幸福的主要因素,而爱人陪伴才是老年社会的精神支柱,凡孝顺的子女都会考虑的这一点。
老年社会的主要特征就是老年人比例增大,正在工作阶段的子女没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和照顾老人,单身老人的再婚就是减轻儿女养老压力的好方法,懂事的孩子都能积极的创造条件促成单身老人的再婚,而个别年轻人还缺乏这种思想意识。
地球归谁都是载物,拥有者岂能一口吃掉?享有公共资源,支配手中权力。嫁入豪门失去的是平淡和轻松,做了驸马,失去的是大丈夫的尊严,有一得必有一失。一个人不求回报的付出才是最快乐的,正所谓,无欲则刚,无求无畏无惧。抛弃有感情的恋人,与有经济条件的新人结合,多数是得到了经济实惠,失去了真正的爱情。平凡人只能回顾从前,而无法研判未来,经济条件方面,选择大于努力,感情方面也许是努力能够弥补,也许是无法回到从前的感觉。选择什么配偶,过什么样的日子。
有十几年感情走基础,即使遇到一些挫折,也许能够经受得住考验,只要知足常乐也就风平浪静。和一个即使是经济条件更好,而没有相处过的人,如果素养相当,取长补短,相互欣赏,更重要的是相互理解和包容。
人都有缺点,丧偶的人往往是只记着逝者的好,为后继者设置了习惯性的性格脾气的门槛。一个矛盾升级至离婚的中老年人,往往是以斗争的方式解决矛盾,当然也有承受矛盾的抗击力。所以,打斗导致离婚的人和一个没有红过脸的丧偶的人再婚,他们的处理矛盾的方式方法就有截然不同的思想意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分歧会不约而至,离婚过的一方要有足够的约束能力,不然的话就会让丧偶的一方大失所望。
老年人再婚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问题,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