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清风书苑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清风】疫情下的老李生活(小说)

精品 【清风】疫情下的老李生活(小说)


作者:二水 白丁,1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828发表时间:2020-04-21 18:02:35
摘要:一场疫情让一个老人懂得了如何接受生活

【清风】疫情下的老李生活(小说) 老李放下电话,他回想着电话里老王说的话。
   “等春天了,领着老伴,一起来武汉,我们去看樱花!”
   这句话,让他听来心情舒畅一些。那天他仿佛已经坐着可以咣当咣当几天的火车,到了武汉,顺着老王的指点的手,仰望着武汉大学的樱花。如同当年,一起在工厂工作时,两个快乐的单身汉在松花江里划着船,遥望着太阳岛上飞起的江鸥。
   但是,老伴是万万带不得的,老伴越老越矫形了。老李和老伴都已先后踏入80岁的旅程,眼看着身体渐渐弯成了问号。老伴和老李一起在工厂里退休下来的,老伴是车间工人,老李是领导干部。可是,老伴的出身却比老李高。老李是山东逃荒来的,老伴是洋气的上海人。在这个叫做哈尔滨的城市里面,一生活就到了一辈子,收获膝下的四世同堂。
   老伴矫形是带着雅致的。老了老了,却花枝招展了,每天早上往脸上抹着什么霜呀,乳呀。老伴脸上的沟壑没有耕耘掉,倒是家里的瓶瓶罐罐多了许多,经常,那些瓶罐就把老李每天捧着看的书,压到了下面。
   老李恼火,把瓶罐推散到一边。老伴的脸色就会马上沉下来。
   “你成天捧着那些破书,能看出花来?”
   “你成天抹着那些玩意,能返老还童?”
   两人互相怼一下,仿佛心里就都充实了。
   生活就让两人活出了烟火味。
   所以,老李不带老伴去见老王,他怕与老王之间存留的对于过去的美好回忆,在他与老伴的口角中支离破碎。
   “老李,你也要当心呀,咱们现在都是要见马克思的人了,能晚去几天,就晚几天吧!”
   当老王说这话时,老李听到了电话里面传来断断续续的咳嗽声。
   “老李,这边也不怎么了?很多人都病了,咳嗽,拉肚,身上没劲。我还好,平时注意锻炼,每天走上几圈。你也要多锻炼呀!”
   老王的电话挂了。老李并不知道,他所说的“病”是几天之后,让全国人民都为之惊心的新冠肺炎。
   那几天,老李的老伴已经在手机上,陆续看到了一些关于“武汉肺炎”的零散消息。
   老李的老伴姓吴,是个很大气的姓。吴老太曾经告诉老李,自己是东吴的后代。老李耻笑东吴是个国家,而并不是一个人名。两个人还曾回过吴老太的老家,在吴老太家旁的山上,老李曾经极目远眺却连黄浦江的影子都看不到。
   吴老太喜欢玩手机,这是老李所无法接受的。
   老李从干部岗位上退下来,就一直怀念着那些在厂子里面的日子。
   老李进入国营单位,是50年代,是厂子里的第一批创业者,是光荣的共和国建设者。厂子是东北的大型军工厂,主要生产飞机,从战时的战斗机,到改革初期的民用机,再到70年国庆飞过天安门的直升机,厂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老李的思维方式,却一直还存留在曾经的火热年代。
   老李当年风光的时候,自己办公室里有三部电话,一个是可以打全国的,一个是可以打市话的,一个是打厂内的号。
   当时,社会上,装一部电话,至少小一万的价格。电话是一个很高档的东西。那时的吴老太和老家联系,就坐在老李的自行车后座上,去老李的办公室里打长途。那时,吴老太真的很钦佩老李。
   老李退了之后,“电话初装费”成了久远的历史名词。如今装电话,还送话费,赠宽带。手机,也开始免费送了。老李,也想用手机,可是,他拿着智能手机,竟然发现自己像是在看天书。什么都弄不明白,就连最简单的开机,他也不会,拿到手里,看到的是一个黑色的玻璃。不像在吴老太手里,那个玻璃会变得丰富多彩,富于变化。
   吴老太拿着手机,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给手机里面的树浇水,还让儿女也帮她浇。吴老太每天准时对着手机喊“助力”。
   老李听来像是一个口号,老李不理解,手机里面怎么能长出来树。
   他让吴老太也教教他。
   “我这还浇水呢,你也弄不懂,快给我。”
   就这样,老李和手机绝缘了,老李也不太想用手机,现在都快埋土的人了,有没有手机,真没有什么区别。
   老李变得没事了,吴老太变得忙起来。
   吴老太浇完水,就去做饭。她做饭很雅致,没炒菜之前,灶上已经摆满了盛着各种食材及调料的盘盘碟碟。火开了之后,她精心而又细致的,在油都烧冒烟时,慢条斯理的把东西一样样投到锅里。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把菜炒好,甚至于老李还没有看清她的铲子如何动作时,菜已经从锅里盛出来了。
   “你懂什么?这做菜顺序不能串,也不能搁锅里太久,没营养了。”
   吴老太振振有词,老李只得把假牙嚼得咯吱响,费尽半个小时的时间消化掉“营养丰盛”的菜。
   老李不敢说,吴老太撂挑子,他就没得吃了。
   老李没事做,就拿出以前写的东西翻看。那是他在厂子里出差时,记录的那些外面的所见所闻,也是为了自己以后能写个自传而积累的素材。
   他觉得自传是对自己过往的评判。是人生最辉煌的使命。
   “你老抱着那些过去的东西,有什么用?”
   每当,老李兴致勃勃地念起自己写的出差日记,头脑中油然回忆起与老王在外地为了特型机的制造而奔忙的情景。吴老太总会很不给情面的责怪。
   “你那个手机里,就都是好东西?都是什么玩意?小鲜肉?能学到什么好事?”
   “小鲜肉”是老李从孙子嘴里听到的。
   一月前,上初中的孙子跟着电视里唱歌的小姑娘,如痴如醉的一起哼唱。
   老李就问“这小姑娘叫什么呀?”
   孙子疑惑地问“小姑娘?”
   老李指着电视屏幕“就是她。”
   孙子一听,哈哈大笑起来。
   “爷,他是男的。是明星,小鲜肉。”
   老李,一时语塞。这明明长得粉嫩俊俏的,怎么是男的。还是什么肉,那不是人吗?
   老李不敢问,他一怕自己在孙子面前露怯,二怕吴老太在旁边添油加醋。就这样,小鲜肉,在他的印象里,成了一个妖魔,成了一个他无法接受的东西。
   老李,在家里,渐渐成了一个多余的人,他的背直不起来了,两脚走路踢里踏拉的,耳朵不好使,经常会听不到自己不想听到的话语。虽然有着儿女围着,但是他能感觉到儿女们心,并没有离他很近。
   到了大年初二,今年的家里突然清冷了很多。
   每年这个时候,儿女都聚在这里,老李倒觉得有些吵,女儿的孩子也有了孩子,凑在一起也有快10人了。那时,老李尽量配合着,露出开心的笑容。但是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不愉快的跳跃着,他有心律不齐的毛病,是早年在厂子里彻夜奋战的成果。
   今天,家里面,只有儿子一家。
   女儿跟着孩子在国外,说好了过年回来,突然之间有事情回不来了,三十晚上,和老李视频了一下,一家人就算聚在了一起。老李不明白,为什么女儿可以在手机里面钻出来,老李老泪横流,女儿那边也流下了泪。
   现在,他觉得心脏又有些不舒服,儿子正与端着手机眼不错珠的孙子斗争着,两人剑拔弩张。儿子粗门大嗓,孙子油盐不进。老李受不了了,觉得像一个个炸雷在头上飘过。当他慢吞吞的穿上了鞋,推开门走出去的时候,又夹杂了吴老太更高的嗓门。
   老李下了楼,不知为什么,他感到气氛有些不对,外面四九天,透着肃杀,寒气彻骨。小区的门口聚集了很多人,闹闹吵吵。
   他慢慢的拄着拐杖挪了过去,等到了小区门口,才看清这里多了一些穿着红马甲的人。
   小区的门口,贴上了一张大纸,上面写着什么,老李的近视镜有些看不清。
   “大爷,您怎么不带口罩?”
   一个红马甲问老李。
   “带那玩意干什么,太闷了。”
   老李不解,但看到了所有红马甲都把口罩捂得严严的。
   “大爷,现在有疫情了,你得带口罩。”
   “疫情”这个字眼,让老李心里一紧,随之感到内心一阵憋闷。
   “狗带嚼子多难受!”老李在心里叨鼓着。
   老李没有听红马甲,还要向小区外面走。
   红马甲马上伸出手,拦住他。
   “大爷,现在小区封闭了,你现在最好别出去了,你要买菜吗?你有儿女吗?让他们去吧。”
   老李被红马甲客气地拦了回来,老李心里不舒服,红马甲再次耐心地向他解释上面有规定,老李才感觉到现在疫情的态势有些严重。
   老李,被封闭在小区里,他只好折回到楼上。
   回到家,儿子和孙子暂时休战,孙子不情愿的在米字格上练字。
   儿子原来是分厂的工人,后来,分厂效益不好,就下岗了,现在待业在家。老李到现在也没有明白,为什么自己原来的厂子,到了儿子这一辈,会开不出工资来。
   老李进了屋,感觉心里发紧,身上发冷,他坐在椅子上面,好一会没有说话。
   “老王刚才来电话了。”
   吴老太手里握着手机从里屋走出来,告诉老李。
   老李听到“老王”,感觉自己有了精神头。他站了起来,去找记得密密麻麻的电话薄,然后用手捋到了老王的电话,用家里的座机,打了过去。
   “老王,刚才下去了。嗯,是吗,我们这也是了,不让出去了。嗯,儿子回来了,姑娘在国外呢。对,你孩子都回去了?是吗?你们那里那么严重?那可得注意了,对,没事了,正好写一写……”
   半个小时,老李和老王,你一言,我一语。老王还是那么有劲头,就是咳嗽加重了。他说武汉医院已经都满员了。这次的疫情,武汉是重灾区。病情不重的,只能自己回家隔离治疗。
   “隔离”这个词,老李第一次听到。
   老王接着说,现在,哪都不让去,孩子也不在身边,正好有时间写写自己的过去,他建议老李也开始写吧,80多了,再不写,就带到土里了。
   老李放下电话,老王的话语萦绕在他的耳边,老李也觉得是该写写了。
   老李进了里屋,把书柜最下面的那一摞出差日记,一股脑捧了出来,放到床上。
   一本本泛了黄的小册子,是厂子里给干部发的笔记本。上面印有厂子的名字。那时还叫飞机厂,后来叫飞机制造公司,现在是飞机工业集团。
   老李,翻看这些册子时,吴老太正好掐着手机进来。
   “快,收起来,一股子灰味,呛鼻子。”
   仿佛是为了配合,吴老太连着打了几个喷嚏。
   “我准备写写过去。”
   “得了?你每天磨着我念,还不行,还要写出来,干吗?还要花钱印出来?”
   “对,我就是要印出来,我还要发出去。”
   老李没好气的说。
   “老李,你能不能醒一醒,那都是老黄历了,你总捧着做什么?你看看手机上,每天都有最新的消息,你那种东西,谁会看呀?”
   “不看,不看,我自己留着!”
   老李,不再理睬吴老太,自己翻看起来。
   老李没想到,这一写,险些把自己的命搭上。
   老李翻看着,忽然发现日记册里夹着一张儿子当年在厂子里的照片。老李回想起来,那是儿子当上了工长,在五一劳动节那天照的。是厂子里给予骨干的荣誉,让员工与新型飞机一起合影。当时,老李很高兴,觉得自己的后代,也会像他一样,勤奋的工作,然后走上领导岗位。所以,他一直珍藏着这张照片,准备儿子当上了领导时,把它再拿出来。
   现在,是该还给儿子的时候了。他把照片拿着走向客厅。
   “你和飞机的照片,留着吧!”
   他把照片递给儿子,儿子看了一眼,放到了一边。老李在儿子身边坐了下来。
   “我记得是你当劳模的时候吧?”
   孙子在一旁埋着头练着字。儿子看着手机,头也不抬。
   “是吧?没印象了。”
   儿子敷衍着,老李不知该说什么。本来还打算一起和儿子回忆一下厂子里的往事,借此让儿子支持一下自己要写自传的事。可是儿子无感的一句话,把他噎了回来。
   老李出不去家,又与吴老太无话可说,儿子又嫌弃。这倒使他更坚定了写自传的念头。
   他知道老王也在写,他不能落后。他还要和老王比一下。就像当年,在厂子里面,他和老王是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好的对手。在技术上、学习上、体育活动上,他们都是棋逢对手。
   现在,老了,但是,他们只要在一起,就是那曾经的青年伙伴。
   老李开始写了,心脏却好像并不与他同步。他想用力气的时候,心脏就要罢工,他想休息的时候,心脏就像是一匹脱了缰的野马。总之,老李感觉自己写起来很吃力。
   老李每天晚上去写,白天,儿子一家闹闹吵吵,吴老太的手机也外放着做饭的视频或者美容的讲座。
   晚上的时间,吴老太和儿子一家在客厅里面看电视。老李就钻进里屋写自传,等吴老太看完电视回来睡觉,他就停笔。等到隔天晚上接着写。累了,就摘了眼镜,滴点眼药水。困了,就趴一会。清醒了就再写会。
   就这样,一个月过去,老李渐渐写出了感觉,每天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看着自己从前写下的东西,对于过去的时光叹惋不已。他已经完成了大半,从50年代写到了90年代。从一个旧社会受压迫的劳金,写到了国营厂的技术部的干部。接下来应该是退居二线,等待退休。
   他停了下来,他想自己应该超过老王了。他打了电话,老王那边接了电话,听着老王的声音,感觉精神头并没有减。

共 823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等春天了,领着老伴,一起来武汉,我们去看樱花!”美好的心愿,抓住了读者的视线,引出小说情节,展开跌宕起伏精彩故事。人物形象塑造丰满,性格鲜明。细节描写成功,写出出了内心的深厚感情,充满生活气息,满满正能量。读后难忘,引起读者的共鸣。小说带着艺术的美感,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语句凝练,生动形象,充满正能量。感动读者。写出真情实感,落笔有力。文笔流畅,意境优美,内容饱满,精彩纷呈,好作品。佳作欣赏,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推荐阅读。【编辑:卡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430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飞瀑流云        2020-04-21 18:15:55
  感谢赐稿清风,期待更多精彩
飞瀑流云
2 楼        文友:官平        2020-04-23 11:40:03
  面对疫情,老干部老李封闭在家想起来写日记,用传统的方法回忆往事,充实了生活,多了一份乐趣,在儿子帮助下打印成册,拿到厂里受到过去同事的欢迎,老李十分高兴,增强了继续写日记的想法,还想跟上时代,开始学习用手机看新闻。这篇小说写得好,跟得上时代的节奏。人物形象也十分丰满,故事情节也合理。拜读了,留下感想。
官平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