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古韵今弹 >> 短篇 >> 作品赏析 >> 【古韵今弹】居家隔离读《红楼》

编辑推荐 【古韵今弹】居家隔离读《红楼》 ——读书漫记之一


作者:风之丐 秀才,1356.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66发表时间:2020-04-22 20:20:48


   由于不能外出,每日呆在家里吃饭睡觉外就看看书。读书本来是常事,每天都会读,而我读书也快,一般的流行小说一大本能看上半个小时就说明那书还有些内容。但由于读得快也因此就“粗”,确实有些“不求甚解”的意思。而现在这么一大段的时间,读那种玩意是对不起自己的,所以就挑自己喜欢的书来读。《红楼梦》当然是比较喜欢的一部,时不时地会拿出来读上几回。只不过现在有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找出了脂砚斋点评本的《石头记》,很厚的一层灰,费了好大的劲才弄干净。当然也没有唐突好书的内疚:书么,再好也不过是书,能好到哪里去呢?
   “脂砚斋”第一次听说应该是刘心武吧?那时候应该是《百家讲坛》最流行的时候,他在其中解读《红楼梦》,把这个人说的神乎其神。我这书或许就是那时买的吧?可惜买来后一直没有看过,连名字都没能记清楚,结果在一个老朋友的博文里写成了“胭脂斋”。当然也不是笔误,而是我确实以为他或者她真叫“胭脂斋”。这应该算成是我读书“随意”的表现吧,而这个“随意”,也应该从年轻时就养成了吧?那时的我读书一般有三不看:不看作者是谁、不看序言、不看注解。我的理由是要是这书好,我就能看懂;我要看不懂,那它就不好,所以也不值得看。这理由听上去很堂皇,其实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还是“别人吃过的馍让我再吃会感到恶心”。当然,现在想法有些改变,看看别人对某件事的注解能看到他们是从什么视角来理解的,从而能得到更丰富一些的认识。脂砚斋的点评初开始确实很多,认真读过后,说实话我是没读出他或者她有什么高超的地方的。那些点评给我的感觉是他(她)文学修养一般,而从那些点评的语句我也没能看出刘心武所解读的什么他(她)和作者的关系。我只读出这人和作者或许认识,也有可能在生活中他们的关系很亲近,但从理解艺术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差距其实很大,说穿了就是天才作家和普通读者的关系。当然脂砚斋尽管文学修养一般,但他(她)的价值在于他(她)应该是读过第一稿完整版《红楼梦》的,所以他(她)的一些点评能够透露一些完整版《红楼梦》的信息。
   二
   《红楼梦》尽管很熟悉,但再次读起来还是和从前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读。慢,但确实是一种享受。读到贾政打贾宝玉的那章,我热泪盈眶。说实话,每次读到这章我都会热泪盈眶。尽管我不认同棍棒底下出孝子,但我读到这里就是会哭,甚至都弄不清楚到底为什么,其实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这些年由于国学热,也在无聊时看了好多红学方面的文章,才真真切切地明白了鲁迅先生关于《红楼梦》研究者的论断,确实不同的人给《红楼梦》贴上不同的标签。读这样的文章,我只是笑笑,他们都是把《红楼梦》当成了羊头。在我看来,像所有天才作家一样,曹雪芹只是写在那种情况下,那些人物会怎么作为,让人物按自己应该有的方式行事。而所有的解读者由于自己的经历以及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读出不同的意味出来。这当然也是所有伟大作品共有的特点。而不象是网络上流行的一些小说,说什么结婚好多年居然不知道老公是一个亿万富翁,一直歧视他,不把他当回事,只是在离婚后,他才突然亮出身价,结果被吓坏的弱智故事一样。当然,拿这些没有生活经历的写手们的白日梦和伟大作品比较,是对伟大作品的侮辱;但另一方面也对这些不懂生活逻辑,只按自己幻想演绎故事的写手们不公平,因为对这些没智商的人要求他们非要拿出自己没有的东西,说实话对他们太苛刻了。
   三
   脂砚斋似乎喜欢大观园中的一切,因为他点评的多是大观园中的事情。这其实很符合普通读者的习惯,年轻时我们读文章不是都喜欢挑自己喜欢的去读吗?脂砚斋的点评也只是一个普通读者的点评,也就是他只说自己喜欢的,并且说到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的也不是很理性,有时甚至是和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有冲突。不过,现在结合脂砚斋的点评读,我觉得这大观园一定是曹雪芹编造出来的,并且他写的也绝对不是什么自身经历过的。我认为所有以为《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性作品的,其实都是在贬低他(他们应该是觉得没有人能创造出如此完美的形象)。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个作家创造出来的形象中都多多少少地有自己的影子,完全没有自己生活经历和想法的创作应该是不存在的。
   四
   周汝昌曾设想《红楼梦》应该是一百零八回,说每九回是一个模式,到五十四回前半部荣华富贵达到高潮,而五十五回是一个分界线,是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没仔细看他的分析,现在读到五十五回,有些信服他的这个说法。但好多文字读起来很奇怪,比如五十三回前面的,那表达读起来都很文学,确实是经典,百读不厌;而这五十三回,读起来却有些生涩,按我的感觉几乎可以说不是同一个人写的。但这一章偏偏有脂砚斋等的评语,说明这确实是曹雪芹的文字。比如有一处的一个批语,说贾蓉的前妻秦氏去世后再没提起过娶妻,但这回出现有些突兀。其实在现在流行本的前面章节已经就贾蓉续娶做过说明。这就有些奇怪,说明要么脂砚斋评的本子真没有那个说明,要么他(她)评论时记错了。
   放下书,我却有了一个想法:《红楼梦》应该是完成了的。并且在完成初稿后,曹雪芹一直在修改。但由于当时的人并不把写小说当成一件值得夸耀的事,他初开始写应该也只是为了忘忧,或者说为了打发无聊又贫困的日子。当然渐渐地这写作却成了他活着的支柱,所以只要有时间他就不停地修改,这样就有了所谓的“增删五次”。只不过这“五次”,不是完整地全都“增删”,而是指局部的不断修改。也由于他是借此忘忧,所以他也会和常人一样,对于他喜欢的部分会一次次地修改,而对于其他的却没有多少心思。“慢工出细活”,经过多次修改,这部分他喜欢的文章(与大观园生活有关的)就变得特别流畅,从而让人读起来很享受。但同时由于修改的次数多,这些章节的底稿也就多,流传的也就不一样,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抄本。而像五十三回这样的文字,由于和大观园没多少关系,他应该是没怎么改动,所以其中描写的贾蓉和贾珍父子之间的对话就感觉和前面章节中他们父子之间关系的描写不协调。
   或许正如有个研究者的假设:所有《红楼梦》流传本都是一个个“组合本”。一个曹雪芹五次修改,却没有定稿,但被后人(象高鹗)收集他不同修改底稿而编辑成的一个组合本。而那些我以前一直读不下去的后四十回,应该也大多是曹雪芹本人所写,只不过他的心已经活在了自己编造出来的“大观园”里,他把主要精力都花费在“大观园”生活的描写上,基本上没有时间,其实更多的是没有心思再去修改其它章节。导致的结果是那些章节也就以他初稿的形式存在着。而“五次”修改和初稿产生的差异(而说实话,这种差异确实有些大),让研究者怀疑这些文章会出自同一个作家之手。这样,续写者“高鹗”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共 26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说来惭愧,四大名著我怎么也是看不下去,当然情节大体知道,道听途说还有电视剧,唯有红楼梦读完过一次,还是逼着自己的读的,每天在群里读一章节,自认为读的很仔细,这样和本文作者一比,简直不好意思说我读过红楼梦,当初为什么读红楼梦呢,觉得吧,一个自诩为文学爱好者没读过红楼梦,那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喜欢文学这东西的,所以还是下决心读了。作者读过好几遍红楼梦,并且找来和曹雪芹同时代人对红楼梦的手抄和解读,我没看过,但是我曾经在上海理工学院图书馆里就看到关于红楼梦解读的书就有满满两个半四层书架,少说也得有四五百本吧,感觉后人是否太无聊了?我不喜欢看原声作品的批注,哪怕是文言文,感觉那已经不是作者的本意了,我的观点跟这篇文章的观点有些相似,话说后四十篇不是高鹗所续,而是高鹗累积了曹雪芹的所有的稿件,而曹雪芹对前八十章比较偏爱,或者喜欢繁盛时期,所以前前后后不断地把玩修改,达到了最完美的状态,而对于后四十章本能地回避,很少修改,所以才显得生涩,而并非是别人写的,这么一说也似乎有道理。总之很倾佩作者用做学问的精神来读一本书。推荐欣赏。【编辑:叶舞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舞风        2020-04-22 20:33:54
  我读书很少写读后感,所以读完差不多也就忘了,记得江山哪家社团组织过读红楼梦征文,有个社长向我约稿,问我最喜欢红楼梦里哪个角色,我想了一想,我觉得我最喜欢刘姥姥,她才是活的最现实也最通透的一个人,知道在什么场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且对生活始终抱着积极向上的态度,终于让自己的家从揭不开锅到一个殷实的中产阶级,她无疑是成功的,她是现在职场能人的楷模,抓住机会、博取好感、资源再生、回馈恩主、她是白手起家的典型代表,甚至比王熙凤更胜一筹,好吧,现在脑子不够用,以后有功夫再细看。
力求心灵饱满,三寸醉眼、满屋书臭。 回首半生历程,一腔热血、两袖清风。
回复1 楼        文友:风之丐        2020-04-23 08:34:40
  看来你是对刘姥姥影响深刻啊!我习惯于在读完文章后说一下自己的感受。
2 楼        文友:天堂尕保        2021-02-23 16:32:48
  拜读了,好久没来江山看文字了。问好老哥
倚天观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