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祭奠逝去的青春——黄书包的记忆(散文)

精品 【星月】祭奠逝去的青春——黄书包的记忆(散文)


作者:王国平 童生,862.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6发表时间:2020-04-24 16:18:11


   一天,走在繁华的街上,偶然听到了一首怀旧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优美动人的曲调、欢快流畅的旋律,唱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所特有的“开创未来、拼搏奋斗”的精神活力,唱出了对未来无限向往与憧憬,是那个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
   听到这首久违的歌曲,又一次勾起了我的青春记忆,那段激情澎湃,意气风发的岁月虽已遥远,但那一幕幕的过往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是我一生的财富,一段最值得珍藏的记忆。
   其实,在人的匆匆一生中,生活都赋予了每个人最珍贵的东西,就是你的青春时光。在那个岁月里,你会体会到心比天高的感觉,有着穿云破雾、搏击八方的高远;有着独立寒风、傲视风霜雨雪而不服输的倔强;有着爱拼才会赢,认为只要付出努力,一切梦想都终会实现的信心。
   青春如歌,往事如烟。我们六十年代中后期出生的人们,现在已经不再年轻,鬓角有了白发,成为中年发福的一代,每个人已经开始祭奠那失去的芳华岁月了。
   那个年代,是改革开放初期社会大变革的时期,计划经济正向市场经济转变,虽然物质生活还很艰苦,但所展现出的生活节奏依旧丰富多彩。那是一个充满个性追求,并不喧哗的年代;那是一个品尝生活的艰辛,却依然享受生命快乐的年代;那是一个充满理想又不丢弃现实的年代。
   清晰地记得报考高中时,十五六岁的我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选择可以报考中专和普通高中,如果考上了中专,以后就会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衣食无忧,这对于出身农村的学生来讲,是太值得憧憬的一件好事。那时父母和老师也常常告诫道:“咱农村人,只有好好读书,才能跳出农门,有出息,不再去过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才能吃一辈子的轻松饭。”
   另一种选择就是报考重点中学和普通高中,继续深造,去实现那憧憬的大学梦想。记得当时我很倔强,拒绝了班主任的好意,报考了县上的重点高中和一所普通高中。因为中专的分数要比重点高中的分数高一点,当时感觉自己的成绩可能考不上,报了中专,就可能失去上重点高中的机会。
   那年夏天,天气很热,我第一次来到公社参加中考,那是我第一次出远门,一切感到新奇,是哥哥骑着自行车把我送去的,安顿好吃住后,还给我借了一个手表,方便我掌握时间,就离开了。记得考试也感觉不到紧张,更没有现在家长的精心陪护,两天的考试生活完全靠自己安排。考试完半个月后,正如我心愿,接到济源县第一中学的录取通知书。
   当时,我所就读的初级中学,由于教学质量一般,那一届仅有三个考上了中专,我和邻村的同学田晓五一起考上这所重点中学,多数同学上了普通高中,还有一些没有考上的就回乡务农了。也可能受我的影响吧,多年后,我的两侄女都先后考上了这所中学,一个上了河南大学,已经工作。一个今年参加高考,这让我感到很欣慰。
   前年,我回乡省亲时,专门去了一趟母校。这所学校当时就座落于济渎庙内,二十多年前,市上为保护文物古迹,已经整体搬迁。
   走进曾经的校园,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人去物非,已经变了模样。原来的教学楼已被撤掉,原来住过的寝室、吃饭的大灶没了踪影,没有了黎明操场跑步的脚步声;没有了早晨莘莘学子清脆响亮的读书声;更没有了夜半教室里流出的灯光。只有那满院裸露的基石见证了昔日的辉煌,两株胸围数米的千年古柏,依然傲霜凌雪,挺拔苍茫,承载着历史的重托和济源一中的根脉所在,让我感慨万千。人生短暂,有兴在这里度过了那难忘的高中时光,也说明我和这古庙有着不解之缘。
  
   步行在小北海的湖边,那清冽碧绿的湖水,因为有泉水的滋养,青青如许,形如明镜,鱼在水中游来游去。在高中的那几年,我和同学们常常在湖畔一起读书,一起散步,一起去展望那远大的理想,那是一段多么快乐而奇妙的时光。时间留给人的遗憾只有过去,不能穿越。我静静地站在湖畔,努力去追忆那段美好,想到开心处,自己也不由地笑了起来。
   离开小北海,再向前走不远,就来到了珍珠泉,只见泉水不断汩汩涌出,闪烁着亮晶晶的珠泡,一簇簇、一串串、错错落落,真如一粒粒珍珠。记得那时的冬季,在寒冷的天气里,我们几个同学常常一起跳进泉水里,洗着冷水澡,强化着自己的身体,体验着一种别样的快乐,泉水依旧,已经没有了同学矫健的身影。
   再向前行,来到一个大石碑前,看着千年石碑上雕刻的文字,我再去认真品味一下济渎庙悠久的历史,不胜感慨,感到了历史悠悠,人生短暂。这个古庙始建于隋代开皇二年(公元582年),供奉着济水水神。到了唐贞元十二年(796年),朝廷鉴于北海远在大漠之北(北海就是现在的贝加尔湖),艰于祭祀,就在济渎庙修建了小北海湖和北海神庙。
   这里是济水的一个源头,济源由此得名。在古代,古人把有独立源头,能入海的河流称为"渎"。济水历史上是一条大河,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地位非常煊赫,后因黄河多次改道南侵,逐渐冲入济水河床而入海,济水就消失了,但现在许多城市依然保留着那封记忆。如济南、济阳、济宁等,都和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据记载,济水一直波澜不惊,温文尔雅,在古人眼中是高洁的象征。当年,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泛舟于济水之上,感慨道:“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惟独是清济,万古同悠悠。”济水这种润泽万物,泽被百世的品德,正是历代君子们所必备的恩泽天地,不求闻达的秉性。我的母校就是延续着济水的悠悠古风,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承、青蓝继越,培养出了许多莘莘学子。
   漫步在学校旧址之上,件件往事不断闪现在眼前,那是一个对知识特别渴望的年代,黄书包是当时最流行的一件标志,正宗的是军用书包,书包布盖上镶嵌着两个铁扣,光亮而精致,宽宽的带子上有一个铁扣,能使带子伸长、变短。那时,谁背着黄书包,就是知识的象征和身份的象征,是社会羡慕的对象。
   因我哥在外从军,在我考上高中后,送给了我一个军用书包。当时黄书包也讲究正宗,拥有一个军用书包,会让别人羡慕不已。当别的同学赞叹我的黄书包时,我就会感到非常荣耀,那感觉就像现在拥有一辆高级小轿车一样。
   那时的生活还很艰难,由于刚刚分田到户,除过交公粮外,家里也没多少余粮,日常生活都是杂粮夹细粮,能供我上学的粮食和钱也是家里挤出来的。
   记得每到周六,母亲就会忙着给我蒸好够六天吃的馍。那馍是一半白面,一半玉米面参半而成,玉米面多了,馍常常会蒸开口子。当星期天我回来后,母亲就会把蒸好的馍装进那黄书包里,鼓鼓囊囊一大包。
   那时,每月还要带上一袋五六十斤重的面粉交到学校后勤处,再交上五元钱换成饭票,那就是一个月的生活费。五元虽然不多,但在当时已是家里最大的支出了。高中期间,二哥还给我寄些全国粮票,我可以拿粮票换些饭票,适当还可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
   记得我需要五元钱去买一本大的《新华字典》,就难为了母亲,我就赖在家里不走。回家省亲的二哥,看到这情况,就到县城的新华书店给我买了,后来我辗转了许多地方,搬了许多次家,其他书本都丢弃了,这本《新华字典》,我甚为珍惜,一直保留着,虽然现在电脑手机发达,基本没有用了,但还是偶尔拿出来去看看,回忆一下那艰苦的岁月。
   那时交通还很落后,村里通往县城的道路是一条沙石路,路面是公社动员各村劳力从河滩拉的石子铺就,坑坑洼洼,典型的搓板路。晴天路面经太阳晒后,一有汽车经过便尘土飞扬,回一次家整个人就会变得灰蒙蒙的。在夏天时,我一回到家,就会痛快地跳进门前的河水里,洗去一身的尘土。遇上下雨天那路更是难走,一路上往往就会摔上几跤。
   当时没有什么公交车,自行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到学校三十多里的路,我也步行了好多次,往往要走上五六个小时。那时舅家和一个表姐都生活在城里,他们家都有了一辆“二八”飞鸽自行车,给我带来了许多方便,解决了我交通的艰难,舅母和表姐一直对我很好,到现在一直心存感激。
   当时一个寝室住着八名同学,一楼是两层的高架床,二楼打着通铺。每周返回学校,每个人都把馍挂在自己铺位边上,宿舍门通常不会上锁,所以饿了,随时可到宿舍去充饥。带去的馍,冬天就冻成了铁疙瘩;到了夏天天气炎热,往往就会发霉,捂出毛来。那时,冬天把冻了的馍,用开水泡了。夏天把长了毛的馍擦擦,照样去吃,谁也舍不得丢掉。也很奇怪,那时正是长个子长身体的青春期,吃得都很多,虽说粗粮淡饭,也没有那个学生因吃饭而食物中毒。当时有的同学不够吃,一个寝室的同学会互相帮衬着混到周六,下周又还回人家的馍。
   小北海湖边是一条四百米长的操场,那是我们上早操和学校开大会的地方。南面就是学生的大灶。当时早上一般是玉米稀饭,中午下午是稀面条,没有什么油水。每到开饭时间,大家都趷蹴在操场上,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有的同学还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咸菜、酱菜等一起分享。没有吃饱时,就会到开水房接一壶开水,回到宿舍再泡上一两个馍,就解决了饥饿。
   只有周三周五是有肉的炸酱面和卤面,每到那个时间,上最后一节课时,我们就会坐不安心了,早就被那肉腥的香味吸引了过去,老师也理解,早早就结束了这一节课。一下课,每个同学就像疯了一样向食堂狂奔,因为去迟了,好饭就没有了。记得每到那天中午,每个打饭窗口排起的长队,往往会五十多米长,学校团委书记也会出来维护秩序。那是难得的美味,现在大鱼大肉多了,已经难觅那种味道了。也有些老师在那个时间拖堂,让整班的学生没有吃上那卤面和炸酱面,就会被我们埋怨好长时间。
   那时我们都比较单纯,高考的压力空前,很低的大学录取率,让我们没有人不刻苦,没有人不努力。加上对于农村学生来讲,那是人生命运改变的唯一的出路,是人生的转折点,也就赋予了我们刻苦学习的动力。
   当时大学生代表的不仅仅是一张学历,更是一个衣食无忧的铁饭碗,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子。这在那个时期,我们背着黄书包来回在教室与寝室之间穿行,挑灯苦读成为常态,每天除了学习别无他想,那是我们人生读书生涯中最充实的阶段,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在那个时期,张海迪、陈景润、华罗庚等科学家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美好的梦想,希望通过努力,能够织出自己人生锦绣的篇章,提出了“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口号,有不达目的势不休的坚持,都在期盼看到自己人生的彩虹,为此付出了无数个朝霞的错失。
   国家当时还很贫穷,国际地位还不高。当我们看到女排连续在国际舞台上一次次升起五星红旗时,心中充满了激情,赋予了实现中华崛起的理想。现在依然还记得为到不远处的化肥厂去看一场女排球赛,我们几个同学,翻过学校的院墙,爬过学校的下水道,受到老师批评也在所不惜。我们的高中生活,是在激情中实现人生的跨越,完成了一代青年的洗礼。
   现在也长想起那个时代海子写的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句。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这首诗伴随着我几十年,在以后的艰难生活中,常常使我获得心灵上的温暖和抚慰。
   曲指回首,一年老去一年,一日又没一日,一秋又过一秋,一辈又催老一辈,那过往的日子就像从指尖流过的细沙,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三十多年的芳华的岁月就这样悄然远去,我们的青春一去不复返了,心中难免有些伤感和失落。回顾过往,有些理想依旧还是理想,也充满了遗憾。我也在反复地问自己,自己虚度光阴了吗?自己浪掷青春了吗?时过境迁,中年的我们究竟去拿什么来祭奠那失去的岁月呢?时代的脚步总是匆匆向前,我们无力去改变时间,可我们又改变了什么呢?
   我觉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的青春因努力而变得精彩,因拼搏奋进,已经换来了那个时代每个人人生的精彩。当时,我们班多数同学都考上了大学,有的到了国外,有的到了各大城市,各行各业都有,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时代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就是少数回乡务农的也摆脱了贫困,经过这几十年努力,也走上了小康道路,儿女也有了工作,在城里有房有车,成了一名生活在城里的农村人;有的还搞出了很大的一片产业。
   记得一年我回到老家,见到了一批高中同学,久别重逢,都非常得开心。我们聚集小北海湖畔,喝着啤酒,划着酒令,一起回忆那过去的高中生活,在酒杯的相碰中,幸福沉浸于青春的记忆里。
   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强大,在我们这代人的历程中变为了现实,我们孩子的生活已经完全改观,永远不可能回到父辈那个年代,衣食无忧,不再为没有钱而熬煎了,也不用背着馍上学了,自然也不用背着面粉上学了。现在学生灶已经实现产业化,各种饭菜应有尽有,早上有政府供应的牛奶鸡蛋面包,中午有供应的各种食品,想吃啥买啥。看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无不感慨万千,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我们不遗憾我们的青春,因为我们曾经努力过,没有虚度,我们的许多理想已经实现,在短暂的人生中,我们不虚此行的一代人。
   ——2020年4月23日星期四
  

共 532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美好的回忆,从一首旧时光的歌曲开始。展示了一个有梦想、有目标、有收获的少年,到成为影响着下一代的长者。少年的路是一帆风顺的,因为有好的环境的影响。济源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有大石碑的记忆、有济水的滋润、有那装满智慧、生活、记忆的黄色书包。展示老师踏踏实实的奋斗人生,不遗憾的青春岁月。一篇励志的美文,感谢分享!【编辑 咸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50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咸菜        2020-04-24 16:21:17
  只有踏踏实实奋斗过的人生才是完美的,才不遗憾自己的青春,才有更多的美好回忆。感谢老师分享!
2 楼        文友:王国平        2020-04-24 17:03:44
  感谢咸菜老师的点评
3 楼        文友:淡淡一笑        2020-04-24 20:37:25
  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卷不走那美好的回忆,再见,我的黄书包!
张明颖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