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认识刘秀其人(随笔)

精品 【浪花】认识刘秀其人(随笔)


作者:刘开阳 秀才,1951.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15发表时间:2020-04-30 06:42:59

【浪花】认识刘秀其人(随笔)
   一
   刘秀,字文叔。他是一个很有故事的人。读这个人物的历史,一段打开扉页,就碰到了故事,而非序言之类,那我也不啰嗦那些史评定论的话了,直接入题吧。
   刘秀在写给耿弇的信中说: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其实,有志者事竟成的何止是耿弇,这也是刘秀自己最好的写照,因为他有这样的体会,所以才写出来这样的句子。
   更始元年,王寻、王邑、严尤、陈茂率领百万大军,准备摧毁新成立的刘氏政权。其中仅王牌军就有四十二万,还有身高一丈的巨人,无数的狼虫虎豹。在昆阳城,他们把刘秀、王凤、李轶、王常等在内的八九千人围在里面。
   大敌当前,人心惶惶,许多人顾念着老婆孩子,准备四散奔逃。这时候的更始政权其实还是个草头班子,一群不满王莽统治的年轻后生,靠着一股热血聚在了一起,只打了几次小胜仗,就匆忙推举出个皇帝。这个皇帝不是因为才能出众被选上的,而是因为他是个窝囊废,是用来对抗刘縯、刘秀兄弟两人的工具。这个政权,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能克服的,人人都能看出来的缺陷。大家一起大杀四方当然没问题,如果需要自己为这样一个政权抛头颅、洒热血,值不值得?必要不必要?
   而且从获胜的几次战役来看,聚拢人心的,还是靠攻城掠地、打败对手之后分些财货把大家维系在一起。并且因为分配不均,这伙人已经几次发生争吵了。
   所以,当得知王莽的大军向昆阳进发的时候,昆阳城的将领、士兵都想逃跑,这是最正常不过的反应:以利聚在一起的人,自然容易为利分散。要不是后来王寻、王邑一上来就把昆阳城围得跟铁桶似的,坚决不允许投降,也许,这八九千人早就跑得剩不了几个了。
  
   二
   翻开中国的历史,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秦汉时候的陈胜、吴广,胜利的时候顺风顺水,失利的时候众叛亲离;赤眉、黄巢,以及后世的闯王李自成,也都是这种情况,起义军从头到尾都像是流寇,既没有建立起稳固的后方,也没有建立起能稳定军心的中坚力量。于是,这些人领导的队伍,看上去都很强大,但遇到挫折的时候,便如同土偶遇到雨天,很容易溃散于无形。
   今天有句话时髦的话,叫做“关键人物,就是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的人”。这时候,谁是关键人物?从纷乱中认清形势,坚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能把大家聚在一起,让大家心往一块想,劲儿往一块使的人就是关键人物。
   刘秀对大家说:“我们现在粮草少,敌人强大,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共同抵御敌人才是最好的办法,若是乱了阵脚,自己只顾自己,那就是自寻死路,妻老家小更会受到连累。”
   面对刘秀的正确判断,立刻显露出这支军队的“真实面目”,其他人不是心悦诚服地接受,而是勃然大怒。为什么大怒,因为刘秀道出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小九九,很多人的打算还是转身就跑,有问题事后再说。
   这种混乱局面一直持续到侦察兵把确切的信息带回来,告诉大家,敌人的军阵有几百里地长,根本看不到头,出兵的规模古今未有,而且,所有退路都已经断绝。
   这时候的昆阳城该怎么办?是不是已经成了死地?既然敌人不给投降的机会,自己是不是会死无葬身之地?这群乌合之众一下子乱了主张,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些人重新把刘秀请了回来,这时候的刘秀,还不是最有权势,最有威信,最能征惯战的人。但是,从他开始筹备防务,策划昆阳战役起,就成了队伍的核心。没有什么原因,有主见,敢担当,最坚定,自然就占据核心位置。然后他又主动承担了最艰险的任务:带着十三骑到昆阳城外搬救兵,救兵到来之后,自己又带着一千多骑兵,冲击王寻、王邑的大营,奋勇杀敌,连战连捷,直到最后里应外合,加上老天爷帮忙,终于取得了昆阳大捷。一举消灭掉了王莽的有生力量,随后新政权被人轻轻一推就推倒了。
   昆阳战役还影响了刘秀以后不诛杀功臣的政策,不诛杀功臣固然有几个原因促成,然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刘秀的自信:如果谁不服气,不妨放马过来……
   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平民出身的布衣皇帝,也是学历最高,模样最英俊的皇帝。而且刘秀待人诚恳、礼贤下士、作战勇敢、思虑长远,文韬武略样样精通。除此之外,他对后世的安排也非常妥当,既没有像秦始皇、隋文帝那样,后面的接班人很不称职,很快就二世而亡;也没有像刘邦、李世民那样留下隐患,甚至差点葬送了江山……
  
   三
   然而,刘秀的名气远不及汉高祖或者唐太宗。仔细想来,或许是因为为他立传的范晔文笔不够生动,总结不够全面;又或者这个人各个方面太全面,反倒影响了他的形象;再就是他手下的将领大都属于“儒将”,个性不够张扬。李通破家为国,功成之后,只想身退;冯异闲暇时间爱在大树底下,被称为“大树将军”,吴汉是最嗜杀,最彪悍的一个将领,除了打过几次小报告之外,基本上不说话……不像刘邦手下的韩信、张良、陈平、樊哙,人人都个性十足;而唐太宗手下,仅仅一个魏征就足够彰显太宗的个性了,何况还有红拂女、李靖之流为他衬托,再加上自己书法家、诗人等头衔……
   刘秀的整个领导集团太安静了,没给后世留下多少声音,除了各种战役,几乎连点轶事都没留下,宛如一只大鸟,缺了色彩斑斓的羽翼。而之所以这么安静,大概也是受刘秀性格的影响。读《后汉书》,观察刘秀在军事方面的作为,除了昆阳大战,几乎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举动,就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秦始皇并吞六国用了九年,刘邦的楚汉战争用了三年,宋太祖赵匡胤用了五年,所以毛主席才说,抗战急不得,内战拖不得。
   然而,刘秀这场内战却打了十三年。虽然他对岑彭说得陇望蜀,却并没有在灭掉隗嚣之后立刻展开攻势,而是休整半年之后,才对公孙述展开进攻。这样的故事,当然不会有风卷残云、摧枯拉朽的效果,也不会让人激动不已,却很稳妥、很安全。不论前线胜负如何,都不影响东汉政权稳固发展。
   刘秀另一个充满政治技巧的举措是裁减冗官。他利用国家对隗嚣、公孙述动武的时机,开展了简化机构,裁减冗员的改革: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借着战争的名义去触动大部分官吏的既得利益,阻力要比平时小许多,毕竟,妨碍祖国统一的罪名,不是谁都能扛得起的。
   除此之外,他还采取了很重要的改革措施,那就是重新实现皇帝的集权。汉武帝、汉宣帝时期实行的削弱诸侯王权力的措施,虽然削减了皇族的权力,却养大了权臣。而经过汉元帝以后百年的发展,已经走向另一个极端,权臣的作用越来越大,直到王莽把持朝政,最终夺取了汉家的江山。
   而刘秀要做的,就是要改变国家权力运作模式,削弱权臣的力量,把帝国的权力重新收回到自己手中,而且要让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要从中受益。
   从大司徒韩歆因为直言被光武帝迫死之后,随后接替韩歆的欧阳歙、戴涉也很快下狱而死,从那以后,那些执掌天下权力中枢的大臣,就像走马灯似地不停更换,而且动辄就被下狱或者处死。
   刘秀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就是要把权臣变成高危职业,当人人视之为畏途,并且谁也不能长久拥有既得利益的时候,进行改革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就是在刘秀手里,西汉时期权重的三公权柄下移,行政大权归之于尚书台,而所有政令都由尚书台直接禀告皇帝,由皇帝裁决,从而使高度集权的封建帝王统治走向前台,开始了中国政治历史的新起点。
  
   四
   当初光武帝刘秀还是个农夫的时候,因为交租子的事情到严尤家,严尤对他秀丽的容貌很是惊奇。等到带兵到昆阳,听说刘秀不抢财物,一心一意筹划军事,不禁嗤笑:“是美须眉者邪?何为乃如是?”那个长得漂亮的小伙子,用得着这样吗?大约是笑他太天真,太书生气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书生气的人,凭着他的热血,他的正气,不但打败了百万敌军,还统一了天下。
   纵观刘秀一生,就是沉稳执着,百折不挠。在河北困于王朗,几次在生死边缘的时候,他没有退缩;在对隗嚣的战争中,几次战斗失利,他还是信心十足;在“铜马义军”投降,人心惶惶之际,他没有避让,而是只身到他们中间去,进而成为“铜马帝”……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勤勉。《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闲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原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刘秀把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里,本来是件有利于皇帝统治的时期,然而到了东汉后期,几乎所有皇帝都懒政、怠政,甚至好多娃娃皇帝根本就不可能执政。于是,刘秀费心费力打造的,国家系于皇帝一身的权力运作模式,反而成了政权运转的最大悖论之处。当然,这是我们要讨论的另一个问题了。
   在这世界上,有好多聪明却一事无成的人。你听他讲话头头是道,做事干净利落。然而,或者止于行,或者止于能,却成不了什么大事。有些人宦海沉浮,已经混成“人精”,却最终还是被世俗淹没。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人因为聪明而变得容易妥协,容易圆滑,最后变成投机,也就失去了真正成功的能力。
  

共 35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一直在关注开阳先生的随笔作品,为他的睿智与条理,善辩与出新而感到震惊。投稿浪花的这篇关于讨论刘秀的随笔,颇有见地,不读,或未遇,可能都是一个读书人的遗憾。我这样看。对于这篇随笔而言,任何人来写这个编按,可能都显得蹩脚了,不如看原文过瘾。我只能简述之。昆阳围城,刘秀面临着城破兵败的厄运,刘秀这个关键人物的关键在于他可以明察时局与人心,从而因势利导,扭转了乾坤。在内战期间,刘秀裁冗的做法应和了历史潮流,一举而成。集权高度与实际都显示了这个朝代的强势。刘秀也曾被人嘲讽,但他的为人让他超越了人们的预期。可能我们今天来评价这个历史人物,都显得论据很单薄,只能就仅有的史实做些分析,就是这样,未必是很多人可以干的事,开阳先生可以干。从本篇看,文笔尖锐,见地不输人,纵横捭阖,论道于史实,论人于背景,说服力很强,从这篇史论看,给与我们的启迪,是很鲜活的,也是惊喜的,因为所见深刻,非人云亦云。读书之功,不在于“学说”,而在于明理,甚至立说。本篇随笔,观点新颖,解说曲突,当为史论之精。观点不必振聋发聩,但必须耳目一新,本篇令眼界一亮。以现代之幽默语言,玩味几千年前之事,若没有史贯古今的能力,我想很难达到,开阳先生可。力举本篇,读字明史。【浪花诗语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430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30 06:46:54
  一个有价值的史论家,不是看他重复了多少史论观点,而是看他立新了多少人物和史实。我们从作者开阳先生的笔下,可以发现史论的磁性,我推介赏读之。非常感谢开阳先生投稿浪花,奉献精彩佳作,希望拥抱浪花,精品不断。问候春好!
怀才抱器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30 06:52:40
  史论,需拔前人之见,否则就是废话了。开阳先生的史论,别开生面,很值得阅读。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0-04-30 07:35:00
  听怀才老师说,投稿浪花的开阳先生文笔了得,一篇史论,激起浪花一片。我赶紧放下手头的活计,直奔浪花而来。一看题目《认识刘秀其人》,如果不是事先怀才老师透露,以为是开阳先生的朋友知己呢。这不是东汉武帝本家刘秀么?我意识到开阳先生不简单,纵论历史风云人物,必腹有经纶万卷,才可触摸历史。带着好奇和惊喜随开阳先生穿越到千年大帝刘秀的江山府地。我被开阳先生的文笔所折服,睿智而幽默的语言,有理有据,引经据典,纵横捭阖,与古人面对面,仿佛是我们江山浪花之文友,风趣开心之点评。我对历史略知一二,开阳先生的史论,填补了我历史的盲点,给我以启迪,受益匪浅。盖棺定论,与人评说,开阳先生的妙论,无疑给历史上的刘秀增加了一处神秘。重新认识了本家刘秀,更是在浪花认识了新朋友开阳先生。好文点赞,分享精彩!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0-04-30 07:50:35
  老师从历史学意义,让读者更好认识人类社会,认识人类自身,以史为鉴,以史为镜,让读者从中体会更深,认识更深。拜读佳作,喜欢。可见老师对历史了解通透,文笔厚重,点赞问好!
5 楼        文友:刘开阳        2020-04-30 08:40:05
  大家抬爱,真是使我不好意思。谢谢诸位老师了。希望诸位老师多多指导!!!
6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4-30 10:44:23
  苏东坡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还有后来的《三国演义》开篇词,意境大体相当。梅骨读之,只认为这是“小说者言”。那么,史家呢?可信度总该高点吧?但是,还是疑问多多,为什么一个“阿混”皇帝刘邦,这么多人去追捧?而一个雄毅、务实的真英雄刘秀,竟被淹没在滚滚历史烟尘之中。捧读开阳先生的雄文,拨开了梅骨的迷雾:是刘秀的能力太过全面,反而影响了他的形象;是他的属下个性不够张扬,这个集团太过安静;是史学家范晔的文笔太过简略,使他的形象不够丰满。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看看当今现实,影视明星们光彩夺目,无数实干家默默无闻,不是新冠疫情,有几人知道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不是真相浮出水面,李文亮等八人怎能重新认识。推波助澜的媒体是不是该反省反省?梅骨崇敬真英雄,鄙视假道学;佩服独到见解,反对人云亦云。问好开阳老师。遥握,春安,敬茶!
7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0-04-30 11:18:32
  雪胎梅骨窃以为:论文笔,司马迁高于范晔,论才能和人品,刘秀高于刘邦。不可否认,刘邦会借力,会笼络。而刘秀自己就是团队的灵魂。云台二十八将也绝不会输于唐太宗凌烟阁的二十四俊杰。可惜的是,他的体制适合于优秀的自己,不适合庸才的后人。惜乎,刘秀!悲夫,刘秀!个人见解,不当之处,请开阳先生明鉴。
回复7 楼        文友:刘开阳        2020-04-30 15:26:53
  深有同感,体制的重要性,我在写,到时候希望先生垂教。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4-30 11:24:21
  刘秀体制适合于优秀的自己,不适合庸才的后人。梅骨真知灼见啊。时易世变,不能守墨蹈旧。点赞梅骨先生大评。
怀才抱器
9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04-30 23:38:22
  恭喜刘老师浪花精品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01 07:37:43
  一篇很有见地的随笔,纵论恣肆,言之有据,祝贺开阳先生摘精。
怀才抱器
回复10 楼        文友:刘开阳        2020-05-01 16:43:25
  老师费心,多谢鼓励,同时给楼上诸位奉茶!!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