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小雪清冷(随笔)
又变天了又起风了又下雪了又降温了,于湘说这个冬天有些死皮赖脸,我却觉得是一种恋恋不舍的单相思,给人纠缠,却也不无感动。说道感动,今天应有如下纪录。
感动之一:一早在床上完成我的“球史”,其中涉及到一些有关球事的旧文,有几篇想了想还是没有从箱底翻出来,那就是有关篮球的《徐子》,有关排球的《三弟》,有关足球的《小庆》,有关网球和羽毛球的《沈阳赛事》,这些故事分别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和本世纪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终未公开发表,成为一段段尘封的往事,但是每每触及,心底还是荡起感动的微澜。
感动之二,锦州的殿权大哥来沈阳,只好破了我近来的官宴戒和酒席戒,重新担当起聚会秘书长的职责,为退休的大哥组局,除了几位高官好官,还找来一些退休的哥们,我们是三十年前的大学同学,尽管现在有人当了省长,有人当了家长,但是绝无高低贵贱和远近亲疏,否则为贱而必疏,这是我的原则和底线。好在诸位都很捧场,在大剧院的大宴会厅里圆圆满满地坐了一大桌子,欢欢乐乐的回到了辽宁大学的“十一舍"和“四食堂”,席间殿权大哥一句“同学,是我的感情支柱,是我的精神财富”让我格外感动,宣传部长一如既往的啤酒倒“一盆”、敬酒打“一圈”、冷酒灌“一肚”着实让我感动,文联主席绝然不同于庸官昏官的一番充满了感情和文采的即席发言,让我异常感动。除了感动,也有伤感,那就是本善大哥走了,一个多好的人,一位多爱学习的同学,一个多廉洁的组织部干部,现在实属凤毛麟角。
感动之三,观看为我煮过饭铺过床的嫂子主演的京剧《四郎探母》,一是感动于这段悲喜交加爱恨情仇的历史故事,当今社会多么需要这样的忠烈之门和廉耻之界;二是感动于这个从马路边发展起来的民间剧社,自愿自费,自娱自乐,让我们再次看到国粹的魅力,京剧的希望,以及政府的责任;三是感动于这台经典剧目中的业余演员,平均年龄六十五岁,我的嫂子自不必说,凭着在公社文艺宣传队里唱过样板戏的老底子,将佘太君演绎的惟妙惟肖,慷慨悲壮,杨四郎的演员是位女老生,当年在部队文工团里演过《红灯记》中的李奶奶,而今从唱腔、念白到做派,一点也看不出是个女演员,杨六郎的演员今年七十五岁了,身手矫健,精神矍铄,走出剧院,自己又拉箱子又背包,和我们有说有笑,让我再次看到退休后的生活乐趣和健康秘籍。
感动之四,在华府天地看了两场电影,本来是想看《桃姐》和《索马里纪实》的,可是后者下线了,前者要等一个半小时,于是加看一场九十分钟的《找个100分的男人》,然后从七号厅赶到四号厅,银幕上刚刚出现“桃姐”二字。无巧不成书,两个香港的故事一喜一悲,都挺感人,只是我们观看的次序不对,要是先哭后笑就好了。桃姐的故事、桃姐的演员、桃姐的音乐、桃姐的画面都非常美,凄美,绝美。用女儿的话说,是那种让人整场默默流泪而未必间或怦然心动的美,窃以为,要是能把那个小男孩和大男孩对桃姐的暗恋与依恋之情表现的再充分些获许更美。走出影院,风雪交加,不禁想起母亲,想起自己,天冷心更冷。
感动之五,晚上继续在遥控器之间窜来窜去的收看浙江台的《青芒》和江苏台的《山楂树之恋》,还有江苏台的《非诚勿扰》和东方台的《百里挑一》。感动于小雨小芳还有张兰这三双美丽的大眼睛,对于张海峰不同的爱意流露。感动于静秋丹娘还有菊芳这三个出身完全不同的女孩,对于王建新共同的喜欢爱恋。感动于辽宁男孩的六十个俯卧撑和无臂女孩的脚书毛笔字,还有无法擦拭的泪水。感动于因为执着的爱与坚持终使爱人在最后一刻回心转意之喜剧和由于坚持要带姑姑结婚而无奈失去自己最爱的人之悲剧。爱,千古之悲喜。
风还在吹,雪还在飞,证明天地还活着,还年轻。还有感动,还有泪水,证明人还有脉搏,还不老。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