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播种春色(散文)
清明刚过没几天,母亲的菜园里便热闹起来了。杏花虽褪去了娇艳,却带着小毛青杏半开着嘴笑;桃花娇艳,欲盼神离;梨花带雨,似愁非愁地点缀枝头。两位老人坐在小椅上欣赏着这每年不变的春色,幸福荡漾着初心。
离乡四十年,母亲从没忘记自己的农家出身,有空了也闲不住,伺弄着各种活计。父母亲住一楼,是单位上分配的福利房。楼下有块空地,自从住进这栋楼里,这块被荒废了的草坪,就被母亲“盯”上了。反正闲着也是杂草众生,垃圾横飞,不如种上些花花草草的还能有个看头呢。就和单位领导达成协议,由母亲料理这块杂草地,播种春色,重获新生。自从照顾上这块地,母亲便成了这一小区的“红人”,引来无数啧啧的赞美声。每当有人来欣赏她的菜园,母亲便有些飘飘然的感觉了。这也成了母亲这些年非常值得骄傲与炫耀的事情,总有些关于瓜田李下的话题不断。
菜园经过这些年的开发,不光菜长得好,花也开的繁荣。还有修剪别致、造型独特、令人兴奋的花朵。天气刚有点转暖,杏花就开了,朵朵芬芳醉人。第一茬韭菜也飘着很宽的叶片在菜园里“独占鳌头”。左邻右舍便开始光顾这菜园,其实是冲着这开春的第一道美味来的。母亲也不吝啬,非常热情地把韭菜割下来,并连带着给择好,再装上塑料袋,算是完美送出,既落得人情,又增添了邻里之间的和睦与友情。子女们没事时就在菜园谈天说地,承欢膝下,也让两位老人在热闹中享受天伦之乐。
看着菜园里溢满春的气息,这也让我想起四十年前的农村老家,老家也有个菜园,几棵杏树和桃树争奇斗艳,把菜园装扮得非常漂亮。母亲是个勤劳的小女人,种庄稼从来不落人后,种菜更是一把好手。那时河水跟不上时令,菜叶有时干渴得都耷拉着脑袋,母亲就从家里一桶桶担水或提,再用勺子舀上浇到菜根部,不一会儿,菜又高昂着头,欢天喜地摇晃着脑袋。等邻居的菜园才挂果,我们的菜园已红黄一片了。初春的第一口美食,也是出自母亲亲自栽植的那些有味的韭菜和菠菜,还有水萝卜。我记得吃得最早的硬菜是西红柿,黄色的西红柿成熟后又沙又甜,水份很足,我们几个就把早熟的柿子一分两瓣,每人都吃上一点,邻居小孩们总是非常羡慕与嫉妒,只可惜他家菜地里的果实才刚成型,谁叫他妈不像我妈呢。
老家的菜园,母亲也种了几种花果树,到了三月份,就可以先赏迎春和丁香了,很浓郁的丁香花就会招来无数蝴蝶的身影。田间忙碌的身影,也少不了到我们家的菜园边上听闻鸟语花香,谈笑风生。等清月过后,田地上撒了青,一片绿悠悠的景象,农村的繁荣才刚刚开始。杏花、桃花、梨花相继开放,美丽的田园,真是最美人间四月天呢。放风筝的祖孙,踏青的情侣,摘野菜的农人,乡村便谱写了一曲田园欢歌,奏响在绿色的田野。
那个时候,没有余钱,母亲每日像麻雀一样在地里刨食,才仅够维持生活,我们才有得吃穿,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快活。母亲把家里家外收拾得利利索索,停停当当,父亲才能安心工作,我们才有舒适安逸的生活。
母亲爱干净,不光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就连菜园也收拾得找不到多余的一根小木棍,母亲闲时就喜欢打理菜园,把田埂整理得横平竖直,再用铁锹把田埂两边拍平,就像艺术家在精心雕琢打磨自己的作品,笔直又稳固的田埂,和母亲的为人一样耿直,实诚。
别看母亲个子不高,年轻时的母亲,人可精神了,长得俊俏,更可贵的是为人热情,和邻里相处极好,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总少不了母亲的帮忙。左邻右舍都喜欢和母亲交往,这也给母亲积攒了无数好评。在回城时候,全村人都恋恋不舍,送了好久才转身离开。
现在母亲老了,往事历历在目,回忆也更多了一份滋味。我们没事时都在菜园里相聚,看桃花依旧,粉红地展放笑脸,与多年前一样,也开在母亲的心里。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你是个老作者了,投稿的第一要素是文章标题,不能只标注个文章体裁,让编辑给文章想标题。以后若再这样,只能作退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