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清韵】望儿山巡礼(散文)

编辑推荐 【清韵】望儿山巡礼(散文)


作者:山海浪 秀才,2045.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71发表时间:2020-05-03 09:41:52

第一次听说望儿山,是四十年前。1980年暑期,我到大连学习,路过熊岳时,列车广播里向旅客讲述望儿山的传说。听着动人的故事,望向车窗外远处那座兀立的小山丘和山顶伫立的身影,感觉那身影恰似一个母亲在凝神远望,不禁思绪万千。
   从此,望儿山的名字就在心里生了根。以后再路过熊岳时,都情不自禁地转头望向窗外,寻找那常年守望的身影。
   90年,我调到鲅鱼圈工作,从此定居在渤海之滨。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望儿山近在咫尺,岂能不拜?便多次或一人、或与家人、或与亲友前往参谒。
   亲自登临山顶,才发现心中的母亲形象,原是建于悬崖边沿的一座古塔。砖塔建于辽金时代,高十余米,通体古朴庄严。远远观之,仿佛一个妇人站在山巅遥望。而在山的东北半山腰处,突出一块巨大岩石,几十步外看去,恰如一个满脸皱褶饱经风霜的老太太头颅——这就是“慈母石”,是望儿山真正得名原因。
   辽南名山——望儿山,海拔106米,陆基高度仅82米。把它叫做“山”,实在勉强;这大概是地球上最小的山了。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望儿山没有仙,因何出名?原来它有一段凄婉的传说——很久以前,辽南熊岳城郊是一片海滩,海边住着一对贫寒的母子。母亲昼耕夜织,侍奉儿子读书。一年朝廷举行大考,儿子乘船渡海赴京赶考,途中遇到风浪,落海溺亡。儿子走后,母亲天天到海边眺望,一遍遍呼喊:“儿啊,回来吧,妈想你呀!”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苍老的母亲长年厮守,最终化成一尊石像;伫立处涌出一座岸礁,就是这座裸岩壁立的望儿山。
   近年来,随着一届届“中国营口望儿山母亲节”的举办,望儿山名气越来越大。政府加大投入,在保留原有地貌特点基础上,几经开发,开辟了“母亲湖”、“母爱世界”、“风范园”等重要景点。
   熟知望儿山旧貌的我,很想看看其十几年后的新容。当下疫情已褪,园区重新开放,便选了人流较少时的周五,谷雨节过后第五天,再次故地重游。在望儿山工作的儿子顺便载我进入园区北门,来到山东侧的“母爱广场”。
   宽阔的船型广场东侧边缘是长长的汉白玉护栏,护栏外是广袤的“母亲湖”。广场西边中央,是巨大的汉白玉雕塑——“慈母像”,身后石壁上镌着“慈母盼儿归”五个金色大字。
   分别以山体、湖水、雕像为背景,照了几张相后,让儿子离去;我开始了自由行动。
  
   以前来时,都是在山的西面(正面)观瞻,全然不知背面景况。现在从东面望向山体,感觉比西面更垂直,更沟壑明显洞穴深邃;而且能同时望见西南山顶的古塔与东北山腰的“慈母石”。此时的望儿山有如巨大的城堡,在两位母亲从两个方向常年忠心守护下,显得非常厚重与稳固。
   在“慈母像”前默立多时。这里是每年举办母亲节的中心广场。“望儿山母亲节”以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为主题,以望儿山为载体,倡导中华传统美德,吸引众多炎黄子孙来此表达思母、忆母、敬母及报效祖国情怀。母亲节时,人头攒动,旗番招展,盛况空前。今年遇到疫情,看来要停办了。
   从护栏内向湖面望去,湖面好宽阔啊。地下水生成的湖碧绿洁净,纤尘不染;可惜隔着护栏,不能触及。三四级风吹拂,湖面荡起细浪,发出白色的亮光。湖水很深,营口市在此举行过龙舟比赛。对岸绿柳浓翠,有几处楼房,状如别墅。向北望去,远处有个多孔石桥,桥上不时有车辆经过。
   以前来时,母亲湖还未开发;现在湖面视野开阔,山光湖影相映生辉。母亲湖的开发,改善了鲅鱼圈自然生态,扩展了望儿山人文内涵,提升了望儿山整体形象,使其迅速升级成4A景区。
   离开广场,沿道旁小路从北坡往山上走去。由于游人稀少,我摘下了口罩。山下采摘园内桃花粉红,李花、梨花雪白,樱桃蓓蕾泛红。甬路蜿蜒,路旁油松墨绿,杏花灿烂,柳树垂绦,榆树挂钱,橡树、杨树吐出绿叶,法桐鼓起芽孢。草坪上开满白色的荠菜花,黄色的蒲公英,不知名的兰草花。人在画中行,赏心悦目,一身轻爽。
   在“慈母石”旁伫立片刻,慈母颈项系了一条长长的红布,像一条围巾在石壁上垂落。头像下方有个石香炉,为拜母祈福者焚香而设。头像发髻高挽,目注远方,似有无尽期待;面孔凹凸不平,分明承载了太多痛苦。头像能随风而动,千百年来牢固如初,令人称奇!
   沿人工凿成的石阶、石坑上行,两侧皆有护栏。随海拔升高,风势逐渐增强。名义上登山,实际是攀岩。整个山体是典型的海蚀地貌,原本是藏在海中的火成岩山丘,被海水长期浸泡腐蚀,海水退去后,礁石突兀而出,形成孤岩。观察身侧山石,大小不等的石头或方或圆、或如磐石或如细沙,彼此挤挤挨挨,被紧密地挤压成横向纹理,牢固地凝结成一体;想分离其中一枚石子也是万难——正应了那句话:“牵一发而动全身”也。行至半途,路侧有一个很深的横向穴罅,穴口集有尘土,长出少许矮小的灌木、杂草。随山势增高,路越来越难行,有时需手足并用才能攀升。
   我平时坚持锻炼,体力、脚力甚好,没费太多时间到达山顶。回身看去,一二百米的岩路上只有两男两女在小心翼翼地攀登,心中不免一声苦笑:如果没有疫情,那该是怎样的景状?一定是扶老携幼前呼后拥络绎不绝的场面。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打破了原来生活节奏,给人们带来太多的缺憾!
   八米高的古塔作为慈母的图腾,千百年来风采依旧,给游客带来无限缅怀思绪。台柱型的丹霞地貌特征山体,除北坡较缓可以攀援,其余三面皆是峭壁。
   山顶风很大。站稳身体向四面望去:西面山海大道直通十公里外的山海广场,远处海面上空烟雾笼罩一片迷蒙;海岸边高楼鳞次栉比,是鲅鱼圈的主城区;稍近些依次是高速公路、哈大公路、铁路。西南方向是国家名镇——熊岳古镇,熊岳温泉、熊岳苹果闻名遐迩。南面不远处是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及辽宁果树研究所,每年向国家输送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东面远处连绵的山脉是青龙山,也是一处重要风景区;近处就是面积千余亩的母亲湖。北面远望,能见到鞍钢鲅鱼圈新厂的大烟囱及墩台山上的烽火楼,近处数里外有个孤立的馒头状的山体,叫馒头山,也是海蚀地貌形成的岩丘。再近一些的山脚下,有个更小的石峰,可看成是望儿山的跟班,名叫戬山。据说远古时期,海水退去后,此地有两个海眼,整日汩汩冒出咸涩的海水。海水腐蚀耕地,人们无法种田。玉皇大帝派杨戬下界治理。杨戬挑来两块天石堵住海眼,耕田复初,人们得以安居乐业。这两块石头就是望儿山与馒头山,中间还夹个杨戬化成的戬山。传说归传说,美好的思想总是寄托着人们的梦。改革开放后的鲅鱼圈,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华丽转身,蜕变成如今经济繁荣、海运发达、旅游资源丰富的宜居城市。望儿山亲眼见证了这一切。望儿山下花海似锦,勤劳智慧的鲅鱼圈人正用坚持不懈的努力,以一个个丰硕成果告慰望儿山母亲、告慰亲爱的祖国。
   在山顶流连十余分钟,见两男两女已经来到山顶。为减少聚集,放弃到近处亭子——“哺乳轩”游览,循来路下山。
  
   来到“慈母石”北侧,经过“万寿龟” ,要想到达对面矮小平缓的副丘,就必须经过“仙人桥”。主峰与副丘呈马鞍状,底部凹陷相连,中间形成一个三米左右的裂隙,一个板状岩块与两侧山岩有机连结,形成自然桥梁。平时桥下有水,流向下方“母恩池”。此时正值防疫期间,游客稀少,就没泵水引流。“仙人桥”年深日久,经风雨剥蚀,不堪重负,随时有坍塌危险,已禁止通行。旁边格外架设一座铁板桥供游客往来。
   我从铁桥通过,来到小山坡,小山坡坑坑洼洼,数日前的雨水还积存其间。通过石罅、桥体、石坑,再次见证了海蚀地貌。在副丘上回头望主峰,见那四人进到“哺乳轩”聊天;此时山下传来说话声,又有五六个人走上山来。
   过铁桥下山,从山坡下小道绕到山体西面。经过“母子桥”,来到南门。南门还是原来旧貌,只不过路旁的柏树已经长成大树,树冠庞大,树林茂密,甚为壮观。“拜母亭”前有一石碑,刻着“望儿山开发碑记”,书云“古燕山皱褶地火升腾岩崩地裂造奇峰......播慈母之爱增慈母之情愈臻中华精神至善至美亦活经济厚民情也矣”;为熊岳镇政府一九九三年所立。
   返回至“母子桥”,山旁有石级路通向山顶。路旁立一木牌,上写“步母石”;寓意在母亲哺育下,儿女成长的旅程。此为西坡上山路径。
   “母子桥”并排两座,靠上方的是母桥,桥下潭水是母亲思儿的眼泪,叫“母恩池”;下方是子桥,桥下溪流是子女的心泉,叫“报母泉”。潭、溪水量不多,可能为前几天雨水所积。旅游旺季时泵水充足,从“仙人桥”下倾泻而出,瀑流飞湍注入池中,潭湛溪清,为望儿山盛景之一。
   由于西面是旧路,游人很少光顾,一路一个也没碰见,只有几个农妇在路边苹果园劳动。路过“念母寺”时,因疫情封闭,未能参拜。
   转过山角,右侧山坡上有一尊呈坐姿的母亲石像。石像下方镌着五个字“天际盼归舟”,言简意赅,浓缩了望儿山传说。
   石像北边三十米开外,有个更小的坡丘,从上到下有三个宫廷式建筑,依次是“望海楼”、“慈航阁”、“慈母馆”;楼、阁、馆紧凑连接,俱是琉璃瓦屋顶,拱角飞檐,四角皆有吉祥瑞兽。
   “望海楼”三层,内部中空,有旋转楼梯,可直达顶层揽胜。“慈航阁”为二层,一楼有观音像。此二处大门紧锁,贴着防疫告示。余从门缝看视一眼随即离去。
  
   来到“慈母馆”前,馆门洞开;一个老者坐在门边卖香火。前方院子里设有大香炉,里面还有未烬的余香。
   “慈母馆”外,东边理石墙面上刻着“建馆志”,注明建馆时间是一九九四年。西面墙壁刻着大理石画,二十四孝经图文并茂。大门牌匾“慈母馆”,为陈慕华所提。这是全国唯一的母爱纪念馆。
   走进门内,迎面一尊慈母坐像。汉白玉塑身的慈母身披红绸,面容安详,沉静地目视前方。供桌上摆满鲜花祭品,香炉内积满香灰。慈母上方悬挂一匾,镌着“母爱至上”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我双手合十静穆良久,缅怀母亲大海一般的深恩。
   轻轻踱步,瞻仰室内四周碑文、人像。左右影壁理石上镌着字画,一边刻着“岳母刺字”和“孟母教子”;另一边刻着“望儿山传说”。慈母后方墙壁刻着毛泽东“祭母文”。前后墙壁靠中心位置,分别记载着杨开慧、赵一曼、江竹韵、秋瑾等革命烈士及蔡畅、邓颖超、宋庆龄、贺子珍等功勋前辈,还有黄道婆、李清照、梁红玉、文成公主等二十几位巾帼英才的生平事迹。其余墙面是海内外孝子孝女捐资记载各自母亲的碑文,一位位母亲的生前照片历历在目。望着这些慈善和蔼的目光,身边氤氲着浓重的母爱气息;我的心痛苦着,悔恨着,自责着......我那葬在渤海、日思夜想的母亲,您能否原谅我这个负罪的儿子?
   我独自一人在屋内流连瞻拜。孝男孝女纪念母亲的悼文,情切意真,句句含泪;英烈们的家国之爱更使我脑海震荡,心潮难平。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母爱的核心是什么?母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一幕幕记忆中的经典在脑海中重新浮现——
   赵一曼给襁褓中的儿子的遗书中写道:“宁儿,对于你我并没有尽到责任,我因为坚决的做抗日的斗争,所以现在我已经快要牺牲了。我和你已经没有机会再在生前见面了,妈妈希望你能够赶快长大成人,安慰在底下的母亲。我的孩子,我没有在你身边来教导你,但是你要记住,我已经用行动来教导你了,希望你将来长大了,也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了祖国而牺牲的。你一定要记住报效祖国。”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写道:“朋友!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 是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我们的母亲,保有着无穷的乳汁,无穷的力 量,以养育她四万万的孩儿。我想世界上再没有比她养得更多的孩子的母 亲吧......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有令人 爱慕之美......难道我四万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 ,一天到晚的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 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 ,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 亲吗......假如我还 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 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我们决不 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来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志愿军战士从朝鲜战场凯旋回国时,发出欢呼:“车过鸭绿江,好像飞一样;祖国,我回来了,祖国,我的亲娘!”
   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六位亲人。在得知儿子在朝鲜战场牺牲的消息时,毛泽东说:“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不能因为岸英是我的儿子,就不应该为中朝人民而牺牲。”当有人提出要把岸英遗体运回国内安葬时,毛泽东没有同意:“我还是那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不是还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共 644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选择疫情期间再游望儿山,很有纪念意义,也很有教育意义。全文以游览行踪为线索,移步换景,追古抚今,爱母亲、爱家乡、爱祖国作为情感线贯穿文章始终。作者墨酣笔劲,将望儿山的旧容新貌一一呈现,微言大义,反映出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出对母亲的讴歌。是啊!母亲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是她给了我们生生不息的力量,爱家、爱国、爱一切有善念的人。只要微躯尚存,就要播撒爱的种子,让它在儿孙的心中生长发芽。望儿山,母亲山———东方圣母,立于山巅,她并不孤独。虽然盼不回天边那只帆,但每天都有很多儿女来到她面前叩慰,每年“母亲节”都有千万儿女聚到她身边,载歌载舞,唱出心中对她恒久的爱恋。正能量满满,获益匪浅,感谢老师赐稿清韵。【编辑:春染新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染新绿        2020-05-03 09:55:17
  感谢老师赐稿清韵,遥祝安好文顺!
回复1 楼        文友:山海浪        2020-05-04 18:08:10
  谢谢春染新綠精釆点评,祝春安!
2 楼        文友:小鹿纯子        2020-05-03 14:21:03
  正如题目那样,我也随着作者来了一次巡礼。母亲,多么伟大的词语,可是她的伟大,却往往被儿女的忽视,甚至误解埋怨,当真正感受到母爱时,或许已经晚了,徒留遗憾。就像这次疫情,让很多外籍华人感受到我们祖国的温暖,后悔当初的决定。还是祖国好啊!很多人这样感慨。感谢作者赐稿!欣赏精彩编按!
最好的是下一个
回复2 楼        文友:山海浪        2020-05-04 18:09:17
  多谢点评,祝好。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