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中年之惑(随笔二章)
一、指尖漫步与舞蹈
夜降临了,四周一片寂静,在这安静墨夜里,一盏灯陪着我,还有手中的笔始终在指间跳跃,喜欢用笔写下文字,再用键盘敲进电脑。喜爱文字有很久了,文字犹如满山的蒲公英,灵感来了,轻轻一吹,花瓣纷纷落落蔓延在无边地遐想间。喜爱文字,就爱上了细细观赏与深深琢磨。
最初写文有懒懒散散的态度,随心所欲地走在平平仄仄的指尖上。在文字的峰峦里,我始终就是业余爬山的孤独者。逍遥散步是因为喜爱,更想有个灵魂上地依靠。一直很喜欢优美文字,漓江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年度散文诗》每年都有一本出版。全国精选文字,让我深醉其中。至少十年了吧?我坚持不懈地购买收藏,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写作是孤独的,怀有一颗浮躁之心,是写不出静雅文字的。守着一份寂寞,还有点点念想,让心在静谧中沉淀,在指尖飞逸,同样能得到一种慰藉。文字对于心灵孤独者来说,是有稍许温度的。靠着浅浅淡淡暖意,在内心种下文字的种子。相信,终有一天,会开出朵朵馨香的花。岁月长河,生活第一,选择穿白大褂做一名药师,来成为终生职业;职业与业余爱好,都是我的最爱。有这两者支撑,我在红尘生活,虽然艰辛却很滋润。
似乎喜欢或习惯一个人享受在键盘敲击的快感,用心来感悟文字给予自己思想上的升华,与对文字有执着地追求和恬淡。有位朋友很多很多年以前,跟我说过一句话:“你写好的文章,不要急着投稿,先放在一边不去管它,待半年或一年以后再拿出来看。如果那时感觉行,就说明文章写得不错,反之,要改。”这句话,我一记,就是好多好多年。
写诗歌的时间很短,应该是近两年事了,爱好文字时间却很长。二零零八年开博客,把文字归于博客上保存。现在,翻开刚开博时候保留的文字,很多还是要重新修改,润色。灵感造就了文章,沉淀精修,才可能完善。
如今,早已不再用钢笔往方格稿纸上书写文字,夜静时分,也不再听见笔尖划过纸上“沙沙沙”声。“哒哒哒”的键盘声,替代了似桑叶被食的轻音乐。但爱好以另一种形式留存,这种方式快捷,整齐,灵感随着指尖在键盘上快速地跳跃、旋转、舞蹈,精神世界也渐渐丰腴起来。
总喜欢用文字写下自己的、看见的、听说的事情。许多故事酝酿许久,顺着思绪,心有感而发的创作灵感油然而生,在不自不觉中,文字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伴侣。知道自己,自始至终就是业余写作者,更多时候,在工作之余,操持家务之后,特别是一个人时候,静静地坐在桌前,文字在指间欢快地流淌着,像涓涓小溪轻快地向前奔去。我知道这条小溪回归大海的路还很漫长,也许还没有看见大海,它就会夭折,所以,我小心地呵护它,爱惜它。
从写散文开始,逐渐涉及散文诗、古诗词、最后在诗歌——指尖舞蹈中浅醉。指尖舞蹈,意象与内涵,只有充分渗入到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明白。诗歌很微妙,其中,微妙之处能给予人,无限地曼妙逸想。从没有想过做一名诗人,只想在寂静中思考。游弋在诗歌里,只为指尖舞蹈中的那份喜悦与快乐。只想指尖旋转,让心灵之笛,融入诗歌里鸣奏。在自己亲手铺满鲜花的地毯上独舞。让自己真真切切做到在散文里静心漫步,在诗歌中醉心舞蹈。
二、人到中年
前几天接到闺蜜短信,询问我几时回来,告知她回来休假的日子。她回道:“唉!好久没有联系了,天天忙也不知道忙什么,我俩什么时候聚聚啊?你看,以前我们多好,每天下班后,去你家听音乐,或者去图书馆看书借书,或者去电影院看电影,那个日子过得无忧无虑。”
看着她的短信,我思绪万千。那个日子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们刚刚工作,都还没有男朋友,两个女孩形影不离。九十年代初期,法国钢琴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得浪漫曲是我俩的最爱,记得,那时候一套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浪漫曲原版磁带需要六十八元人民币,很贵。我和闺蜜还是咬咬牙,各自买下。那是方方正正精致的盒子,内有六盘崭新精美的原版磁带。清新悦耳的秋日私语,优美柔和的江南名曲茉莉花,都在钢琴家的指尖里像山泉般流淌出来。琴音在小小的闺房内弥漫开来。如今,闺蜜早已弹得一手好钢琴。
偶尔写两篇小豆腐块给她瞧,把她羡慕的要命,一个劲地捧我:“美女加才女,将来一定会有英俊潇洒的白马王子,跪地向你求婚。”
我则开心地回答道:“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一定让他当着你的面,向我求婚。”
而她看的英文版小说,也把我嫉妒得要死,我对她说:“将来找个老外嫁了吧,就像阿辉的姐姐一样,找个美国男孩。到时候,你的小孩就是混血儿漂亮啊。”
她则笑道:“好呀,到时候我也把你带出去。”我道:“我帮你拎包,你做我的翻译。”
两个不知深浅的女孩,就这么幻想着,跟随时光往前走。后来,既没有王子跪地向我求婚,也没有老外做她的爱人,我们各自平平淡淡地恋爱,结婚,生子。
当初,我和她看过一部电影《人到中年》银幕上两个男女主人公为生活,为家庭,为事业奔波。其中辛苦与劳累,对于做梦年龄的我们来说是不能理解的。那时候,我们正处于最美的年华,无忧无虑。有梦伴随,总感觉中年对我们来说,是那样遥不可及。时光如指间流水般过去了,今天,我们也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行列。
人到中年,喜欢上一份宁静,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思考,在宁静中读书,有益于升华思想境界。清代文学家王国维说过,读书有三种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很多道理到了中年才明白,已经为时晚矣。中年之后,我们已学会了宽容,宽容年轻人气傲的秉性,因为我们也曾经心高过。也曾不管不顾往前冲,头撞南墙勉回头。宽容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坚持原则之下的大度。
年轻时,我们总认为时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没有完成的事情明天再做,文化没有学好,明天再学。人到中年,才能体会光阴如水,一去不复返的道理。明天永远会有,但是,总有一天,不再属于我。这时,才知道时间的珍贵与无奈。
人到中年,在经受过风吹雨打,在经历过沧海桑田或耳闻目睹,趟过人生的许多大悲大喜之河后。能够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喧闹与寂静。在这缤纷喧嚣的世界里,坚守自己的那份情操,此为孔子曰:“四十不惑”的内涵吧?我是这么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