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蒜窝(散文)

精品 【星月】蒜窝(散文)


作者:赵亚亚 秀才,2514.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44发表时间:2020-05-05 06:58:05
摘要:长大后的你,无论是栖息异国他乡,还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打拼,蒜窝里温柔的呼唤,声声捣在心窝,从未停息。 原创首发


   春末夏初,新蒜上市,蒜辫粗壮,白嫩的蒜皮上还裹着湿漉漉的泥巴。“一咕嘟蒜,两咕嘟蒜,她大她妈爱吃蒜,把娃卖到了泾阳县……”熟悉的童谣在耳边响起,深红色的蒜窝,“咚咚”的捣蒜声,和着新蒜辛辣的气息扑鼻而来。
   蒜窝也叫蒜臼,和锅碗瓢盆一样,都是居家过日子的必备品。陕西人制作蒜窝,就地取材,却各有特色。陕北粗笨古朴的石头蒜窝,四周花纹简单粗犷;关中质地坚硬的枣木蒜窝,在时光抚摸中温润如玉;耀州窑烧制的瓷蒜窝,光滑中略显粗粝;蓝田玉掏的玉石蒜窝,色青如天,但都配着一把相同质地的小棰。
   我在彬县读师范时才过十五岁,头回去学校,下了班车,被车站里里外外的山货特产摊子震惊了。大红枣、甜柿饼、干核桃,分别用红网兜装了,摆放如山。木板摊上枣红色的擀面杖,长的一米多,短的一拃长,粗者如孩童胳膊浑圆,估计能擀场院大一案面。细者两头尖中间圆,那是擀饺子皮包子皮的。擀面杖像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变化多端,可长可短,可大可小,让你赞不绝口。最让我惊诧的是一只只木头蒜窝,大肚子将军一样排成队,整整齐齐列队摊前。拿在手里,掂一掂,沉甸甸,摸一摸,滑溜溜,捞起蒜棰砸一下,声如木鱼,浑厚悠扬。
   摊主适时向停车休息的司机和乘客推荐:“红的是枣木旋的,暗黄的是梨木,都是百十年的老树,木头硬,买一只砸蒜,一用几十年……”车站内外,商贾云集,叫卖声此起彼伏,这些都占了西兰公路的光。
   西兰公路是民国23年开始修建,民国24年竣工。这条路东起西安,西至兰州,全长719公里。八九十年间,甘肃平凉红牛,宁夏的滩羊,都是用套马的大车,突突冒黑烟的大卡车,步行的赶脚人,顺着这条路源源不断地送到了西安。而西兰公路顺着泾河蜿蜒而过,路过彬县,让古老的豳州客商如流。加之西北人爱吃蒜,蒜窝就成了畅销手工制品之一。
   头一回放假,我也装模作样,精挑细选,买了一只蒜窝带回家。我妈见了哈哈笑,我爸笑眯了眼,原来我买的蒜窝小,蒜棰大,捣不了几瓣蒜。父亲指点我,蒜窝要肚大如缸,蒜棰要沉实趁手,大小合套。只可惜自个儿那时年幼,蒜棰塞满蒜窝,怎么捣蒜呢?百无一用是书生,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所言不虚。
   农家人实诚,家里来客压饸饹,过年煮大肉,除夕包饺子,都要搬蒜窝,捣蒜泥,“笃笃”捣蒜声应和着欢声笑语。但是,蒜窝跟蒜棰天长日久在一起,一个捣,一个响,哪能没磕磕绊绊?
   大姑是个急性子,走路都是小跑。偏偏嫁过去,婆婆性子凉,大家都准备着看这婆媳俩咋拌嘴干仗,瞧大姑父这位爱媳妇,也是个孝子的大老爷们,过日子肯定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日子一天天如水淌,姑父家里风平浪静,日子过得风生水起。问大姑父,他说媳妇和妈关系好得跟亲娘俩一样。众人笑话他,屎克郎掉蒜臼子——装蒜。真实情况,只有他们一家人明白。
   一日里做饭,忙不过来的大姑指派小女子捣蒜。
   没几分钟,毛女子耐不住性子:“妈,蒜皮咋这么难剥,抠得我指甲盖烧辣辣地疼。”
   “拿过来,用刀背拍。”大姑指点迷津。
   “啪——”一声,蒜扁了,蹦得不见踪影了。终于剥够了蒜,毛女子朝蒜窝里扔了一把,捣这瓣上跳,砸那颗乱窜。大姑只好停下手中的活儿,亲自捣鼓蒜窝。伴随蒜窝里不紧不慢的捣蒜声,大姑又想起了去世的婆婆。
   那时她刚过门,菜园里摘了嫩豆角,系了兰花花围裙前脚进厨房,准备做晌饭。婆婆跟往日一样,后脚跟进来,悠悠地添水点火,剥几头蒜,一瓣一瓣揪进蒜窝,慢条斯理地砸着。案前大姑切菜擀面,灶头婆婆捣蒜,柴火声噼里啪啦,捣蒜声一高一低。“蒜砸好了吗?差不多就行了,妈?”捣蒜声停了,婆婆倒点清水加些许盐,蒜泥白如雪,黏糊糊。“蒜辣嘴,葱辣心,辣椒专辣脖子根。”气味浓烈的大蒜,经过蒜窝这么一捣鼓,气味温和了许多。
   蒜瓣蒜窝,媳妇婆婆,几十年厮磨,让生活这把蒜棰,捣鼓成了一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蒜泥。婆媳俩人脾气合拍,老的却抬腿去了另一个世界。丧事上,荞面饸饹长,辣子汤红,芫荽碧绿。大姑看看坐在炕沿上一摆摆捣蒜的老太太,就是少了娃他婆,鼻子里抹了蒜泥一样辣乎乎。开饭前,姑父披麻戴孝来端献饭,大姑在后头轻声说:“舀一勺蒜泥吧,妈活着吃饸饹,离不了。”话未了,大姑泪珠扑簌簌地掉,姑父吸溜着鼻子,眼圈红了。蒜窝静静地搁在坛坛罐罐旁,捣蒜的人走了。“人活不过一个物件。”大姑抹着蒜窝,想起了婆婆常念叨的这句话。
   而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顿顿不离蒜,餐餐要吃蒜,蒜片炝锅,蒜泥调汁,蒜香扑鼻。捣蒜神器更是层出不穷,塑料的绞蒜器,三拧两扭,蒜汁滴下,只是稍一用劲,神器散架;用饸饹床子压蒜,大盆蒜泥片刻即成;料理机叶片飞转,大蒜眨眼间粉身碎骨化为蒜泥;央视“这是真的吗”栏目里,挑战者往干净的矿泉水瓶子里扔几颗蒜,使劲摇晃,在观众们大眼瞪小眼中,还真晃成了蒜泥……人类奇思妙想,制作蒜泥,方便快捷。几千年来蒜窝节奏悠缓的捣蒜声在不知不觉中远去了,消弭在飞速发展的时代里。其实,那是本真生活的声音,如钟似磬,悠远绵长。
   蒜窝里捣蒜声“笃笃”响起,是妈妈包饺子的前奏,是媳妇儿做蒜泥蘸面的密码,抑或是大姐调凉粉和蒜汁的暗示。长大后的你,无论是栖息异国他乡,还是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打拼,蒜窝里温柔的呼唤,声声捣在心窝,从未停息。
  
  

共 21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小的蒜窝,满满的回忆。当一个很普通的物件被注入了情感,那它就成了永恒。记忆中家乡的蒜窝无论什么材质的都各有特色。搬蒜窝,捣蒜泥,是家里来客或者重要节日都要做的事,于是“笃笃”的捣蒜声伴随着欢声笑语,承载着亲情的温馨与幸福。而急性子的大姑与婆婆的关系也像蒜瓣蒜窝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美好。蒜窝记录着婆媳关系的真情实意。虽然现在有了捣蒜神器,可是在蒜窝里捣蒜的本真生活的声音,却“如钟似馨,悠远绵长。”这是一份美好的记忆,这是一份对家乡浓浓的情感。文章语言凝练灵动,情感饱满真挚,脉络清新,形散神聚。好文!推荐赏读!【编辑:燕飞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05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飞舞        2020-05-05 07:10:23
  文笔优美,小小的蒜窝在作者的笔下变得这么有诗意。感谢赐稿星月,问好作者,遥寄祝福!
当认真成为一种态度,生命便不会在虚无中度过。
回复1 楼        文友:赵亚亚        2020-05-05 08:05:04
  感谢您的编辑,假日清晨辛勤工作!祝您夏安!
2 楼        文友:风中求静        2020-05-06 09:09:23
  拜读老师佳作,美文朴实,文笔优美!
回复2 楼        文友:赵亚亚        2020-05-07 16:19:46
  您的作品风格更为鲜明!
3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0-05-06 14:12:33
  欣赏老师的佳作,小小的蒜窝,里面包含着亲情和人生哲理。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3 楼        文友:赵亚亚        2020-05-07 16:19:08
  感谢您的来访,感谢您不吝赐教!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