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正】故道立夏(散文)

精品 【宁静•正】故道立夏(散文)


作者:鸿鲲 举人,3476.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02发表时间:2020-05-05 23:15:58


   一、故道剪影
   谷雨已过,春夏交接,鲁西北平原的故道,迎来了自己的立夏时节。五一假期,立夏日,我骑车去故道,重做一次不知去过多少回的故道游。
   公元前602年,失控的黄河一头扎入这片肥沃的土地,行经此地六百一十三年后,又转身离去,给夏津留下了这带突兀于平原之上的沙丘。沙丘渗水,难以种植庄稼,经过多年的探索,先民们发现,树木才是沙丘的最佳搭档,于是故道人在沙丘上遍种桑、梨、杨、槐……树木,增加了沙丘的高度,让故道竖起了一座高高的绿色长廊。
   像今天一样,我曾多次从远处平原上观望家乡的故道。被无垠的庄稼地包围着,像一面长墙立在田野之中,故道,以绿色剪影的形象,展示着自己宁静幽深。
   和我一样,无数次把目光投向那片剪影的,还有田野中劳作的农人们。“立夏,四月节。”孟夏之时,天气渐热,植物长大的季节,也是农人们的忙碌时节。昨夜又下了一场雨,风中的雷声急,谁知道会不会刮倒了已抽穗的小麦?提心吊胆地等来了早晨的阳光,迫不及待地跑到田间。还好,紧靠故道的田野里,小麦齐刷刷直立着。青色的麦芒昂然向天,很好地守护住了日渐饱满的麦穗,一个看得见的丰收年已经在向人们招手了。
   棉苗也钻出地皮,顶得地膜都鼓起一块,它们是急于出来呼吸雨后新鲜空气了。农人们拿棍头绑了带尖铁丝的木棍,捅破地膜给棉苗放风。把活干到地头,喝水休息的时候,他们就会凝望故道的剪影。回头再看看一辆辆赶往故道的车辆,已从故道中返回的一道道骑行的身影,他们感慨万千。守着一片绿色氧吧,两区同建后的他们已住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楼房。城里人,为了优雅的环境,也来故道的温泉买了楼房休闲居住。这片神奇的故道剪影,竟成了城乡结合最好的纽带。
   车过刘堤桥,爬上一道高岗,才进了立体的故道。进去就会知道,那从远处看似平淡的剪影,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像度过了青春期正长身体的少年,初夏,随地里的庄稼,也随着沙丘上的各种树木一起成长,正以每天可见的速度长大着。
   已是古黄河的河底了,道路随连绵起伏的沙丘蜿蜒。路旁清澈的湖水中,绿色的芦苇已经遮盖住去年残留的黄白色老秆。白鹭、凤头鸭、红嘴鸥、反嘴鹬,或在湖中悠闲地潜水、或在湖面嘎嘎地急飞、或在芦苇丛中轻轻地鸣叫,宽阔的平安湖也是野生水鸟的乐园。
   细软的黄沙上,到处都是千年古桑的婆娑身影。枝繁叶茂,树头已长成荫翳蔽日的巨型伞盖。叶间的椹果,毛茸茸的,绿中透黄,像毛虫一样趴伏着,很快就会迎来自己的成熟季节。连绵十几里的沙丘上,到处都是粗壮的的古桑树。“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当游人把它们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的称号联系在一起时,就会惊叹它的珍稀。
   杏子也已经长大,和树叶一样的青绿,离远了就难以把它和叶子分清,它们正忙于吸收着日渐炙热的阳光,筹集把自己变得金黄、甘甜的能量;柿子叶的新绿淡淡的,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在微微的风中轻轻摇动;梨树、山楂、核桃……都铆足了劲把自己的绿色由浅变深着。
   泡桐花早开始断续的掉落,花落叶出,泡桐的叶子就像婴儿的小手,以令人惊喜的速度快速变化着。花落香消,泡桐花的甜香气味淡淡褪去,接替它弥漫在空气中的,是槐花的清香。毫不掩饰地弥漫在空气中,香气沁人心脾,千亩刺槐林,正敞开宽广的胸怀欢迎远近的客人。
  
   二、故道槐林
   外地的游人来故道,多是奔着春日的梨花、夏日的椹果、秋天的杂果来的。春夏交接的故道,梨花的绚烂已经过去,椹果的馥郁尚未到来,杂果的甘甜仍需等待,它此时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这片槐林了。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说的就是立夏时节的故道槐林。密不透风的枝叶遮住阳光,把树林打造成一片荫凉的世界。槐林大得漫无边际,老远就能觉出它的幽深静谧。这里,是故道剪影最浓密的部分。
   五月槐花香。正是槐花盛开的时候,一串串白色的花,密密地挤在一起,在稠密对生的树叶中低垂着。槐树质地紧密,槐叶紧致密实,连槐花也厚重团结。宛如面容清丽的少女含羞带笑,槐花散发的清香中,带着一股淡淡的甜味。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别处确实已经如此,不过立夏时的故道槐林却是另一番景象。到处都是忙碌的蜜蜂。外省的养蜂人,早就等在了槐林,在林中的路边支起帐篷。已熟悉了故道的花季,自杏花开时就远道而来,已转战完杏邬园、梨园,现在就剩这片最大的槐林了。他们就像蜜蜂,是追逐春天的人,熟悉祖国每一处开花的自然美景,把劳作的过程变成一场旅行,在品味不同的景色时获取劳动果实。
   故道的五一时期,是每年气温上升最快的时候。从微微的暑热中进入槐林,感受到树林的凉爽,游人们都会忍不住停下前进的脚步,在林荫下休息一会。
   道路让浓密的树林透了口气,阳光也趁机挤了进来,斑驳的光线照在一群骑行者身上。不知从何处远程而来,他们正在道旁的树荫里休息。真是世外桃源啊。大口呼吸着带槐香的清新空气,他们纷纷感慨着槐林的广阔,槐荫的清凉,槐花的清香。千年的古桑、几百年的杏梨,已经让人惊叹,谁成想还有这偌大的槐林。
   鸟鸣林更幽。不只是蜜蜂的嗡鸣,完全原生态的槐林里,多得是画眉、杜鹃、野鸽子、鹌鹑、野鸡的身影。成群的灰喜鹊灵巧地在林间欢叫飞行,它们并不怕人,像是在用喳喳的叫声宣示,自己才是这片槐林的主人。
   野苦菜,头顶黄色的小花,恣意地在林间蔓延。这槐林的副产品,花鲜叶肥。“谁谓荼苦,其甘若荠”,苦菜的滋味,从来不是我的所爱。可刚经过了夜雨的苦菜,是那样的鲜嫩,吸引着外来的游人不停地采拔。据他们说,把苦菜放在阳光下暴晒,储存起来当茶喝,就是不错的消脂佳蔬。
   其实,像蜜蜂一样,我更喜欢槐花一些。趁着槐花初开,捡嫩的采摘一些,凉拌、炒蛋、摊饼,立夏前的槐花就是改善口味的佳肴。只是槐花吃多了会肿脖子,我一直记着母亲的话,控制吃槐花的量,从未能尽兴地吃次槐花。
   远来的骑行者们重新上路,相约芒种时节再来吃桑葚,中秋时来采杂果。看来,故道的美景美食已经触动了他们。经济腾飞的中国,让更多的人有闲有钱,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愿望,也让古老的故道日益火爆起来。
   在郁郁葱葱的槐林里,听几声鸟鸣,感受槐林的寂静;于初夏的微暑中,占槐林一片荫凉,享受运动后的休憩;借槐花的清香,捕捉春夏交替、时令过渡的微妙变化。大疫之后不能远游,没想到,却在故道的槐林里过了一个惬意的立夏。
  
  
   三、蝼蛄
   回家路上,下刘堤村南的慢坡骑出故道时,我仔细察看了路旁的菜地。
   靠着南水北调和引黄蓄水的引水渠,故道刘堤的菜园远近闻名。绿油油的菜地里,韭菜已割了几茬,生菜长得旺盛,新种的黄瓜已经开始爬蔓。菜地的生机,让我一下回忆起少年时在自家菜园度过的时光来。
   太阳下去没多久,金星出现在西边的天空的时候,蝼蛄就着急忙慌地开始叫了。它们虽躲在地下的洞穴里,却能准确地预知天黑下来的时间。像用麦克讲话前喇叭里传出的吱吱声,蝼蛄的叫声并不好听,但靠了洞穴洞壁的扩音作用,蝼蛄的声音能传出几百米。
   “立夏之日,蝼蝈鸣。”在我们耳中的噪音,听在雌蝼蛄的耳里就成了动听的情话。健壮的雄蝼蛄,才能用翅膀震动出嘹亮的声响。自然界中,力量为雄。声音大,传得远,才能吸引更大范围内的异性。震耳的叫声,是身体强健的象征,也是蝼蛄吸引异性的法宝。一只健壮的雄蝼蛄,有时一晚能引来二三十只雌蝼蛄。
   立夏季节,正是菜地里需要浇水的时候。浇菜的时候,不时就会灌出地下的蝼蛄来。对这专吃菜根的害虫,我们毫不客气,见到蝼蛄,马上从水中捞出,用锨一铲两断。
   我们眼中专会祸害蔬菜的东西,却是邻居三爷的美食。三爷家中的菜园大,会在浇地的水中捞出更多的蝼蛄。不舍得弄死扔掉,他总是把捉到的蝼蛄装在玻璃罐中,等攒的足够多了,用油炸了下酒吃。三爷说它是和鹪鹩猴一样的美食,然而在我眼里,它哪能和鹪鹩猴相提并论呢?鹪鹩猴不祸害庄稼,只是对树木有害。脱皮后的鹪鹩更是化生成只饮风喝露的洁净鸣蝉,蝼蛄,只是在黑暗中祸害庄稼的虫子罢了。
   立夏,还不是有蝉的时候,等到天气再炎热一些,鹪鹩猴才会出来,爬到树上去脱化为蝉。鹪鹩猴和蝉,才是我们口中的美食。除傍晚时分的搜寻鹪鹩猴外,我们也用火堆诱捕已经在树上高唱的蝉。
   吃过晚饭,三爷在菜地旁的空地上生一堆火,有他负责把火烧旺,燃起熊熊的火苗。我们则去跺踹菜地周围的每一棵树。树木上已经休息的蝉被我们惊动飞起,因为其天生的趋光性就会奔向火堆。发一声短暂的嘶鸣,蝉们纷纷飞向火堆,啪啪地落在火堆,或是火堆的周围。我们高兴地捡拾散落在火堆周围的蝉,用细树枝串了放在火上烧烤。把冒着轻烟的蝉壳剥去,白嫩的蝉肉马上就成了难得的晚间加餐佳肴,味道比现在流行的小龙虾好吃多了。
   同时招引来的还有蝼蛄。它是夜间活动的昆虫,同样具有趋光性。在地下能打洞,在水中能游,也能做短暂的飞翔。可惜,小孩子们,都不愿意吃烤蝼蛄。于是蝼蛄全归了三爷,蝉全部归了我们。至今,对少年时夏天菜园夜晚的记忆,都是香味扑鼻的。
   老家的村子在故道的南边,离故道的中心才十几里路。原来的地貌、树木和菜地,都和故道完全一样。可惜早平整成一马平川了,如果保留至今,可算作是故道的南缘。我们曾经的记忆,故道的同龄人,应该也都有吧。

共 372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故道立夏用三段文字讲述了故道。故道剪影描写了故道欣欣向荣的景象,刚刚拱土而出的棉花,城乡一体化的新楼,骑行的人,构成了故道一道靓丽的风景,如画。故道槐林这段使我更加亲切,因为里面有蜜蜂,我多年来一直养蜜蜂,也和作者一样喜欢槐花、迷恋槐花香。蝼蛄我知道,就是我们这里的蝲蝲蛄,我曾经写过一篇《蝲蝲蛄的喜剧》,里面就提到了蝼蛄能吃,只不过人家吃的时候叫它仙姑,不喜欢它叫声的地区喊它地喇叭。全文写了立夏的故道,描了故道立夏的景色,又把人带进了瓜果飘香的季节。读完此文,顿觉耳目一新。对了,开头还提到了鲁地,我不太懂鲁文化,也不知道鲁地的风土人情,正好借此文学习一下,挺好的,赏心悦目呢。美文佳作,推荐文友共赏。【编辑:想飞的企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07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想飞的企鹅        2020-05-05 23:18:04
  拜读老师佳作,期待精彩不断。遥握夏安。
告诉你多少次了,1+1=3,怎么还成天2、2、2的?能不能长点儿心?
回复1 楼        文友:鸿鲲        2020-05-06 06:47:43
  多谢企鹅老师的美编。辛苦。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0-05-06 07:15:37
  一好好美的乡村剪影。动态的立体的镜头,带着读者游览唯美的故乡。点赞问好
浩渺若尘
回复2 楼        文友:鸿鲲        2020-05-06 07:21:22
  多谢关注。
   记录家乡美景,留待日后回忆。
3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0-05-06 07:20:57
  一幅好美的乡村剪影。把唯美的故乡一一展示。问好
浩渺若尘
4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5-07 07:26:25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