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沉睡的乡村(散文)

精品 【柳岸】沉睡的乡村(散文)


作者:三木白 白丁,1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29发表时间:2020-05-06 15:13:09
摘要:当兵买锁头这个故事,是不是当真的。我也不知道,只是在村里听到这样的故事,也乐个底朝天。这反应了过去的农村人,文化程度的低下,因此,有了这个故事,也打破了这沉睡的村庄。


   小乡村安安静静的,像一座沉睡的大山,没有小孩子的玩闹声,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也许,乡村里的人们习惯这样生活,祖祖辈辈遵循着永无更改的规律。
   山里人没有文化,时不时会造成一个笑话。有件事我至今也不知是真是假,只是道途听说的。
   一个年轻人当了三年兵,退伍回到了故乡。他对自己的父亲说,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方言,因为部队纪律规定讲的都是普通话。他的父亲瞥了他一眼,没有说话,目光中是失望的眼神。
   一个晚上,老伴兴奋的样子对着老头说,他爹的,你看这娃子才当了几年的兵,就学到了很多东西,文化程度也提高了不少。老头瞪了她一眼,直怒道:女人就是女人,头发长见识短,三寸金莲的小脚永远走不出社会。老婆子听到这话很不开心,固执地认为老头井底之蛙,斗字大不认识几个粗人,狗嘴里吐不出好象牙。老头气得转身关上了门,“砰”一声上床睡觉。
   夜色静静的,远处传来的蟋蟀声打破了宁静,冷风丝丝摇曳着椰子树叶沙沙作响,沉睡的乡村不知经历了几代人夜夜如此的宁静生活。村里上学的人少了又少,一个中专的文化水平可任县里级别的职位。中央实行的扫盲制度计划以后,六七十年代的山里人开始上了学校,八零年代的这一辈渐渐赶上了文化的起点。其他大的城市,文化下乡的知青我有所耳闻。而像我们这样僻静的乡村只能听说,期盼知青的日思月盼也是遥遥无期。所以乡村人的文化程度的落后程度可想而知,人才也像沉睡的乡村一样默默无闻。
   秋收的季节来临,农民四处忙个不停。一大清早起来,妇女匆匆起火,炊烟袅袅升起,这一片乡村就显得更加安静。老婆子像往常一样叫老头子起来,老头子走了出来,刷完了牙,又走到了儿子的房间,把儿子叫起来到工地干活。儿子走在田埂上,一路上望着白茫茫的田野,有村民路过问他什么时候回家,他有礼貌地回答村民,只不过讲的是普通话,让问话的人感到尴尬。乡里乡亲,一方水土养一地方言,习惯了自己的土方言,何必讲其他的方言?村里人在背后嘀咕着。
   老头子匆匆行走在前头听见,也不想和自己儿子说话,也不怎么懂普通话。老婆子就不一样,她走在路上脸面感到无比的光彩,孩子有文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要让儿子做上人上人的念头涌入心头。老婆子处处关心儿子,上前把毛巾递给了孩子擦擦汗水,儿子不要,推开了她的手。让他的母亲走开,在他的眼中母亲显的老土,用了他母亲的脏毛巾万一传染的病菌,那就可不得了。即使母亲被儿子无数次的推开,老婆子依然开心与乐意。老婆子认为孩子当了几年的兵,肯定改变了不少,再过一些时光,当兵的儿子会慢慢地习惯村里人的生活。
   村里的人开始议论纷纷传开,使一片沉睡的乡村热闹了许多。村里出了一个当兵的,只不过的几年就把自己的方言忘记了,讲的是普通话。一些老妇人感叹自己的命运不公平生了几个儿子,个个不争气,代代走不出文盲的圈子,当兵也当不成,老天爷的冥冥之中的安排;也有部分的老大爷也捋一捋胡子感叹,当过兵打过胜仗解放海南岛,斗大的字不识几个,退伍下来结婚生子,命运的差别,一个时代的当兵人,拼命扛枪上前线,而这一时代的当兵人,人却拿着笔和书本认真学习。
   那一天,老头子要买一把锁头,他叫了当兵的儿子让他去帮他买,儿子答应了。他来到了县城市场,一家又一家地看各种各样的锁头。市场对比三家才了解价格,知道了锁头的大概价钱,他要准备买下来。他不懂锁头怎么讲,因此,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伸出左手打着Ok手势形状,右手就一支手指头来来回回伸进去。老板娘看见了他所打的手势,问他到底想要什么!而我们这些外道的人都明白那当兵打手势的用意。那是亵渎侮辱人的意思。老板娘几次三番警告他,文明一点,要不然对他不客气。可是他依然微笑,把打的手势速度越来越快。一般的人,往往误认为是生理上的问题,才打这样的手势。老板娘认为在非礼她,拿着一根铁棒,把当兵的赶了出来。当兵吚吚哑哑,哑巴有苦说不出的滋味。
   这一事件,让村里的人知道了,像活鱼在热锅里炒得活蹦乱跳。当兵的那段岁月,才几年你连自己熟悉的方言忘记的一干二净,说的全部是普通话,却到了买个锁头连名字也说不出来地步,硬生生给人赶了出门,真是丢人!村里的人看见了他都捂住了嘴巴偷偷地乐,本来安安静静的乡村,人们本本分分做着农民,过着日出而起,日落而归的安居日子,这一下子再也不平静了!
   村里,那二月似剪刀也剪不断的竹叶,垂落着长长而的叶片;夏天炎热的日子里,一口井水安安静静地躺在那里,井底里水干干净净;在秋天凉爽的微风下,那一棵棵纷纷落叶的苦恋树;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头,人们裹着一层外套,冷得三言两语也懒得说地注视远方。村里的人少言少语,如同安静的林子住了一个人,听一听大自然美的旋律。在我的眼中,它就是沉睡在山中一样,安安稳稳地沉睡着,一片寂静。而如今多了一个的新闻,村里的人茶余饭后,把那位当兵买锁头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抖了出来,这变成了曼妙音乐的乐趣,冲破人的疲劳与沉静的村庄。
   一个人不管生在哪里,死在哪里,爱国的心不可少。只有爱自己的家园如同树桩,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去了哪里,千里迢迢之外的远方,土生土长的方言你一辈子永远不会忘记。村里的故事,有静有动,仿佛太极拳那样静打动,动反打静的道理才热热闹闹,快快乐乐。本来安安静静的村庄,像沉睡大山一样,来一个热闹的故事搅动了村庄,一下子又热闹了起来,这也是我童年的乐趣。

共 217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叙述了“我”在乡村听到的一个故事。小乡村安安静静的,像一座沉睡的大山那样,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后来,因为一个晚生的故事打破了沉睡的乡村。这个年轻人当了几年兵,回到家乡后,竟然连自己的家乡话都不会说了。父亲对他很失望,认为他忘了本。母亲却因以为自豪,认为儿子有了出息。村里人也以议论纷纷,沉睡的乡村热闹了许多。后来,因为父亲要他去买把锁子,儿子来到县城不懂锁头怎么讲,因此,他伸出左手打着Ok手势形状,右手就一支手指头来来回回伸进去。老板娘看见了他所打的手势,几次三番警告他,因为老板娘认为在非礼她,便拿着一根铁棒,把当兵的赶了出来。年轻人哑巴有苦说不出的滋味。村里人听说后,也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沉睡的村庄也不再平静了!散文也因此告诫人们:人,不管去了哪里,千里迢迢之外的远方,土生土长的方言你一辈子永远不会忘记。散文给人启迪,思考,警示,参悟人生,很有教育意义!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51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5-06 15:14:28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春日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5-06 15:15:36
  “一个人生在那里,死在那里,爱国的心不可少,只有爱自己的家园如同树桩,把根深深地扎在土壤里,去了哪里,千里迢迢之外的远方,土生土长的方言你一辈子永远不会忘记。”很有哲理的语言,为佳作点赞!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5-06 15:16:06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4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20-05-07 18:13:15
  佳作,己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5 楼        文友:刘柳琴        2020-05-11 17:29:03
  祝贺斩获精品,期待精彩继续!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