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我故乡的村委会(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我故乡的村委会(散文)


作者:三木白 白丁,11.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939发表时间:2020-05-09 18:33:32
摘要:这就是我故乡的村委会,过去那可是过着苦日子,饭也吃不饱。渐渐地,随时代的发展,故乡的政策好了,村委会那一排的瓦房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小洋楼阁。在村里办起了困难户夜校,在村里或不可缺少领导作用,以默默带动村里经济的发展。


   我出生在八零年后,那时,我的故乡很穷很落后,饿了肚子已是家常便饭。可能我国的其他地方,八十年代的时候经济已经有所恢复,只是我的故乡依然是贫穷落后的地方。
   在我的故乡中央坐落的一排瓦房,这便是我们三柏村的村委会。村里的人上上下下人口众多,十个小生产队,文化的落后,那么大的一片村庄认识豆大的字没有几个人。因此,当了兵退伍回来就可以直接地任命村委会。一排的瓦房,分为三个房间,一间为村委会的公用社,即商店,一间为卫生医疗队,也就是现在的卫生诊所,最后一间那便是村委会。
   有一天,母亲带我去买针线活,我一路上小跑,蹦蹦跳跳十分地开心,这也是我人生以来的第一开始走出大的范围,因为我每天进进出出都是在沉静的村里。我一边走着,一边东张西望,看见了许许多多陌生的房子和大自然树,都要问一问我的母亲。刚开始母亲友好地回答,到了后来母亲也不厌其烦,让我不要问好好走路。
   母亲进了商店,我就在一边玩着。我来到了一间已锁了大门,也就是村委会,好大的一间房子呀!里面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一排排整齐的长方形桌子,对面放着一张讲台,讲台的上前边就是方方形形的黑板,黑板的上面挂着毛主席的图像,和一面五星红旗,左右两边写出大大的字,那些文字是什么?对于我来说是天方夜谭。长桌子的左右两边,也同样有一幅幅垂落的励志文字。看到了这样的房子不得不让我幻想菲菲。当官是一种人上人的感觉,站在台上对台下的人们进行思想的教育,没有文化的人谁不得不佩服你。但是,最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看着看着,有一种冲动与向往。我也想进学堂,读书习字,走出文盲圈,走出这乡村,这便是我儿时的梦想。
   在村委会当了官,前途一片光明,壮志凌云的。听说村里有一个人,就在村委会当了村委会书记以后,一直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乃至升到了县委书记。他有一块十几亩的山坡地,在我们故乡水轮泵的一条小河边,就因他当村委会的书记,有权有势而得到的。风风光光,无不令多少人的敬仰和尊重。
   村委会的门口,平平坦坦,长出了一些低矮的青草,方便村委会给老百姓的开会和放露天电影,以前的社会,它不像现在什么都有。以前讲的是群体,讲的是纪律,讲的是为人民服务,讲的是受表彰的大会,在小广场的南面,有一棵古老的榕树,茂密的树叶排排向外舒展,直伸进了天空。树杆很高很大,十几个人也抱不完整。村委会的房子旁边,一条土公路弯弯曲曲远去,时不时,汽车的跑过去跑过来,灰尘沸沸扬扬漫天飞舞。
  
   二
   好多中老年,喜欢来村委会这地方玩扑克牌,三三两两,以致发展到了密密麻麻的人群。可能有一部分人,去到了外地,看见了别人自己做小生意,自己当了老板。因此,他们回到了家中打算自己做小生意。起初,他们卖了猪肉,一天他们可以杀了三头猪,到了晚上猪肉也能卖完。先看一看,以我大致用文字描绘的略微小路,以及从我们村委会的经过,在北面有一条弯弯沟沟的小道伸过去,那是通向农林场,农场有八林队、十四林队、十五林队,乃至现在发展的十八林队,还有抱隆苗族,抱隆村,卡法村等等,人口的密集形成了小市场,热闹非凡。
   在这里不得不介绍一个人,他是外地人,矮矮的身材,要模样没有模样,他娶了我们村的姑娘,这姑娘是一个哑巴,其余部位都是健康的。他是上门女婿,可以这样地认为。他来到我们村,住我们村安居乐业过日子,不可能在岳丈大人门下过着一辈子的低人篱下的生活。所以,他在北面小路的附近搭建了一间毛草屋,自己做起了面粉工作。
   过去的社会,不像现代一样什么都应有尽有,特别是高科技的机器时代。他做了面条,都是靠自己的力气把面磨出来的。白天他找干柴,劈柴,磨面,辛辛苦苦过日子,他从不埋怨生活,从不骂自己的老婆。每一天大清早,我们都看见他挑一担箩筐面粉出来,一个箩筐装进一个桶,两个箩筐两个桶,一个桶盛着汤,一个桶装进面粉。走在路上,边走边吆呵着:“粉汤来了。”
   就这一间毛草屋,一个磨面石头,住了一对夫妻,辛苦工作了好些日子。从挑着担子卖面粉,渐渐发展到踩着单车卖着面粉。不出几年的光阴,他竟然在我们村悄悄地爬上鼎鼎大富翁,多少人投来异样的目光,羡慕妒忌恨。他是全村人最先以第一人身份盖起的小洋楼阁。
  
   三
   乡村的夜色,总是静静的。一抬头便看见繁繁的星星,点缀了天空。我大概深记得在差不多到了九十年代才有了电灯,也就八十年代的末期前,乡村一片黑乎乎的,因此,我们熟读了天空上的星星。由于时光的久违,已经不知不觉中健忘了许多星星的名字,目前知道的像金星、北斗星、牛郎织女星,而牛郎织女这颗星星不知村中的老人,讲了多少美丽的故事,十分动人,难于忘记。
   天空很暗,没有屋子檐下的灯泡和路灯,靠双腿和平时所走路的感觉,一高一低走出来的。天空中的萤火虫一闪一闪,还有那些远处的山明亮的天空,那是天空之下泛明的衬托之下,形成了一道明与暗分界线的亮光。
   村委会要放露天电影,村里书记要传达任务的,比如什么时候修建水利,靠平头的村民一家出一位劳力参加集体生产,才能完成这项水利工程的光荣使命。放了两部电影,最高兴的莫属于孩儿时代,这些小孩子天微微昏亮就已经等不住,早早吃饭,互相等待叫人一起看电影。
   孩子来到了村委会,早已是人山人海,密密麻麻在电影屏幕的下方。人人争先恐后坐在前面,这样就无人能轻易挡住你的视线。其实,人傻才是这样的傻,因为越靠前,那大大长长的挂在电影旁的音响声音够大,发出的声音可以使人欲而震聋。电影没放之前,人声哄哄不停地说话,你一言我一语使一片安静的夜晚,在家里也能听见人的说话声,抬着头望着苍茫的天空,星星眨一眨眼,仿佛也在低下头看下空的露天电影。
   大部分去看电影的孩子都会容易睡觉的,只有电影放武打战争片才能使孩子振奋人心打起精神,类似的电影《南北少林》、《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好儿女》、《中南海保镖》,这些看起来很好看,所以孩子才不会打瞌睡。其实,看露天电影是一种思想上的教育,大多数外国人,说为什么中国人十四亿人口如此团结爱国,打理由是从小看露天电影长大的孩子,放的都是爱国教育片。你想一想,一个村庄一个地方放《英雄好儿女》,人人都在电影中看见了美帝国的野心勃勃,妄图侵略别国领土,屠杀了中国人自己的同胞们,那么你不支持你同胞恨之入骨美国人吗?电影总会在关键时刻出现一个大英雄,即使他光荣牺牲了,也在电影里的精神赤裸裸使孩子受到了教育,受到了启发。
  
   四
   时光荏苒,三柏村的村委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的春风吹遍了每一块大地,吹到了一家一户。国家实行扶贫政策,困难户家庭没有什么帮助什么?习近平主席的伟大目标战略,2020年尽量把全国农民困难户落实脱贫致富。三柏村的村委会早已不是从前的那一排瓦房子,而是金灿灿的小洋楼阁,为什么说它是金灿灿的呢?理由也简单,小洋楼阁的外围大多是一层层灰暗暗的玻璃镶边,这样有利把太阳光线反射回去,以解决的热量降温。二楼可以种上一些花草树林。小洋楼阁的广场告别了过去的青草,一张张五花八门的运动器,单杠、双杠、仰卧铁棒、双手摇转的健身器、用脚一前一后的滚动器,中间就一片水泥广场。到了晚上,再也看不见像过去的露天电影,取而代之的是妇女跳出的广场舞。那一天,不是我亲眼所看见妇女跳出美丽动人的广场舞,我也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幕,因为我们在大的城市才能看见妇女跳的广场舞蹈。时代不一样了,人们生活水平好了,妇女也告别了过去,人们千千万万叫出来,也扭扭捏捏,走出来也一惊一乍,遮遮掩掩。现在大大方方,自由开放,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漂漂亮亮的。
   贫困户每一个礼拜上一次电视夜校,村委会放了一些有关各种各样农经济作物和家禽牧业。农作经济作物从选苗,种下,施肥,开花结果,一系列的过程,注意什么事项,水的利用,温度,土壤肥沃之类,到了家养禽类,家里养的鸡养的鸭,首先注意的是动物健康问题,鸡鸭的打小如何选苗,配种杂交,分期打扫卫生,注意观察鸡鸭的发病率,如果发现有些鸡鸭浑浑噩噩,几天下来不进食物,一般有大的问题,虽然看电视不能一定一下子学会,但是看着看着多了自然而然也就学到了一点点知识。一些人埋怨去看了夜校电视,浪费了时间,其实,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告诉了你发家致富的方向,也在无形之中促进了故乡经济的发展。
   一个月或几个月,县政府也派专业科技人员下乡亲自授课,困难户去听了授课,还能领上50块钱的发放金。国家政策好,农民生活水平也日新月异改善的发展方向,每一年都有外地来的大学生派往村委会进行实习生,外地官员驻扎村委会,不在进行一个地方管辖一个制度,而是你来我往互相监督,互相发展经济。在那一个年代,知青代表了有文化有思想的知识份子,那么现在的实实在在的大学生实习生就不明自了。
   这就是我们三柏村的村委会,它一步步走向发展,走向小康社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鼎力相助。
  

共 35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我故乡的村委会》朴实真挚的文笔,以村委会为主线,讲述了家乡三柏村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程。想起在过去的那些年里,可是过着苦日子的,饭都吃不饱,精神文化生活更是贫乏。随着时代的变迁,故乡的政策好了,长期脱贫攻坚,使得它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展壮大,走向小康社会,这些都离不开国家政策的鼎力相助。这是一篇饱含深情的记实散文,主题积极向上,言辞恳切,内涵丰富,凝聚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体现出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代特征,贫困户要脱贫,需要勤劳,还需要村委会来指引,文章用最纯粹的感恩之情抒写文字,歌颂了党的好政策,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鼓舞人们不忘初心,不断地前进。文章回忆往昔,感悟人生,题材贴近现实生活时代,笔法流畅自然,文辞质朴,毫不夸大事实与矫揉造作。字里行间,充满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浓浓的眷恋与思念,引人入胜,值得读者细品。问候作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5-09 18:34:30
  拜读佳作,问候老师!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5-09 18:34:56
  祝福写作快乐,生活美好!
3 楼        文友:柳岸编辑部        2020-05-11 14:33:35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