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礼品,亲戚及年俗(散文)

精品 【流年】礼品,亲戚及年俗(散文)


作者:张海峰 秀才,2855.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79发表时间:2020-05-09 22:28:24


   庚子年的春节,与以往的春节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含有福禄寿喜字样的春联,驱邪纳福的门神,依然在各家的门楣左右对称地做着千家万户的守护神;高悬的红灯笼,依然装饰着大街小巷,装饰着千家万户的门庭;那红彤彤的面庞,就如同贪嘴的孩子品尝烈酒后露出的一张张红彤彤的醉脸;此起彼伏噼啪燃响的爆竹,在干硬而又生冷的地上撒了一层猩红的碎屑,仿佛耐寒的梅花静静开放。
   所居住的小城年前,也与往年一样,大大小小的商铺前,早早地摆满了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节日礼品。
   不巧的是,这些在店铺门口没摆几天的礼品,由于疫情的影响,不得不搬回到各家店铺的货架上。日趋蔓延的疫情下,禁足闭户的日子里,谁还问津这些披着华丽外衣的节日商品?看着这些被疫情冷落了的节日礼品,不由让我想到过去走亲戚时的情景,想到携带的礼品,以及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逝所带来的习俗改变。
   过去,在老家走亲戚,送礼品是老祖宗们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传统习俗。整个村子里,无论穷富,容不得疏忽。谁若疏忽,就被认为是不孝,忘祖。
   对于走亲戚拿什么,其实从年前就开始筹划准备了。当时有一个顺口溜:“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说的就是过年走亲戚所要送的礼品准备过程。过年礼品准备过程,也是考验农村的巧妇们能干与手巧的过程。在蒸馒头过程中,女主人们都希望馒头表面要裂开,也就是说馒头表面要开花,当地人则说馒头要笑开。但有的蒸出来的就是不裂开,也就是不笑,为此有些女主人常常会遭到自家男主人的数落也是常有的事。为了图好看和喜庆,还要用红颜色在馒头表面摁上梅花状图案。梅花的模型,是用竹子做成的。找来一节竹子,将一端切割平整,用刀刃破开成(米)字形状,将破开的竹子从中间用东西撑开来,然后在准备好的红墨水或红颜料中浸一下,然后往馒头上一摁,就是一朵好看的梅花。这些染上梅花的馒头,就是过年走亲戚的最好的礼物了,在当时的条件下,我想没有比凝聚着心血与诚意的馒头更好的礼物了。
   对于过年走亲戚,就如同大年三十包饺子,放鞭炮,都是过年时的传统习俗。走亲戚送礼品,用村子里的话说,叫拿情,把情带上;它自古以来也一直是农村过年的习俗之一,流传到今。
   以前,虽受经济条件,生活水平的限制,但山区人对宗族亲戚之间的关系是特别看重,一点都不马虎。为了延续祖先们留下来的良好传统,过年都要花上好几天的时间去延续这传统习俗。无论是至亲,还是关系远一点的亲戚,都是要算着每家走一遍的,生怕漏了哪家。
   而现在,随着新农村建设,农村居住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到了过年,走亲戚这一习俗反而变得越来越淡;走亲戚送礼品似乎成了农村人头疼的事,走亲戚礼送轻了,亲戚不高兴,送重了,自己拿不出。为了落个心里踏实,于是,选择一些至亲走走,而一些关系比较远的亲戚干脆不走了。
   还有,如今很多农村人不是外出打工,就是通过移民迁往川区,一年到头基本上也就过年时才会回到老家看看,有的干脆连老家都不回。平日里,大家各忙各的,彼此的处境也各有不同。
   以前没出去打工,没移民川区,大家都在农村种地,不管是亲戚还是邻居,见了面问寒问暖,总有说不完的话;过年了,见面相互问候,彼此打招呼,个个脸上总洋溢着幸福而又满足神情。
   现在倒好,好不容易过年回来了,却个个抱着手机,不是在朋友圈与圈友们聊得火热,再就是与朋友相互视频,眼里唯独没有亲戚邻居,彼此见面没有过多的话语,问候一声,寒暄几句再也没有可说的话。至于走亲戚,更是没有了往日的温馨,到了亲戚家里,礼物一放,却不知道该聊些什么,走亲戚似乎成了一个过场,问候一声,寒暄几句就算走完了。彼此间也就是个礼尚往来罢了,没有什么感情可言,更别提什么增进宗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了。
   过去在农村,大家的生活都过得差不多,经济条件也都差不多。但现在,一些有头脑的亲戚依靠富民政策率先富起来,日子过得如鱼得水;在城里买房,在城里定居,日子过得也是一天比一天好,过年一般不回农村。有些以前在农村有隔膜的,自从住进城里后,就更是瞧不起农村的亲戚了,农村的亲戚过年去城里走亲戚,反倒遭到了冷遇,本来还想着出于亲戚的感情才走亲戚的,但是到最后反而闹了一肚子的气回来。城里的亲戚,总怕农村的亲戚来走亲戚是有事要找自己,而农村的亲戚怕人家误会也就不走了。
   俗话说,穷不走亲戚,富不回乡。如今的亲戚,不再是以前那么纯粹的宗族血缘关系了。即便是亲戚,也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重,变得现实而势利,对穷亲戚往往视而不见。如果哪个亲戚有钱,就想方设法的去巴结靠拢投其所好。这也激化了农村宗族亲戚之间的关系,亲戚的关系更是越来越淡。
   懵懂记忆中,提着礼品,跟着大人挨家挨户走亲戚,觉得是一件有趣而又无上光荣的差事,吃着别人家的饭菜,拿着与别人家孩子同样的过年零食,被亲戚当做客人一般敬着,那种发自内心优越感不言而喻。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是一种幸福而又美好的回忆。
   我家的亲戚大多住的比较近,一般上午去,下午回。当然也有住得比较远的。祖母的娘家就比较远;往往早晨吃过午饭出发,翻山越岭,直到太阳斜下去老远才能到达。那个被父亲叫后山的山旮旯,居住着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落具体叫什么名字,至今都说不上来;但一提起走亲戚,我便会想到那个叫不出名字,被父亲说成后山的村落,那可是我走过的最远的路程;蜿蜒崎岖的山路,一道山峦连着一道山峦,让初次走亲戚的我吃尽了苦头。
   清晰地记得,与二哥各背着礼品,确切地说,是各人背着母亲蒸的印有梅花图案的馒头。行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翻越了多少座山,趟过几条小河,早已忘记,只知道在太阳才到达那个叫后山的村落。到了被称为小爸的家。
   路上的劳顿,让最初走亲戚的带来兴奋变为最终沮丧。新做的鞋已将脚后面磨出了血,与羊毛袜连在了一起,钻心地疼痛。从没出过远门,走过远路的我,那天连晚饭都没吃就早早睡了。至于二哥后来与小爸聊些什么,晚饭在小爸吃了什么,更不记得了。只记得第二天,吃过小妈准备的咸菜拌湯黑面馒头后,又匆匆忙忙地走了几家,将带来的礼品送完后,便在亲戚的挽留嘱咐声中踏上回家的路程。一天的走亲经历,让我感受到那个叫后山的亲戚日子过得并不好。来时容易,回去难,不知怎么走回家的,一同去二哥没有说,家人也没说,但我肯定,那一定很狼狈。
   其实在当时,祖母的娘家,并没有多少亲戚,祖母的父母过世多年,就连祖母的兄弟姐妹也所剩无几,亲戚里只剩下祖母的侄辈,但父亲却每年过年必去,既使自己脱不开身,也会让哥哥们去。我想,这也体现了父亲对宗族亲戚之间亲情的重视。
   相比较远的祖母的娘家,两个舅舅家就近多了,甚至不能称近,用街坊邻居似乎更贴切,更准确些,因为两个舅舅家都在我家的房前屋后住着。对于去舅舅家,倒不如说去串门更贴切些。
   年初二,吃过早饭,父亲便带着我去走亲戚。先去大舅家,当走进把院落垫得比别人家高出好多的大舅家时,一种过年时家家都有的熟稔气息便扑面而来。走过石头铺就的院落,来到大舅居住的上房,放下礼品,便给大舅磕头拜年“大舅舅,过年好”,大舅便从下炕来扶起来,亲昵地摸摸头说:“狗日的,好长时间没见都长这么高了!”随后,抓些瓜子,水果糖之类的,塞在手里,说到院子玩去吧。他说话的时候,嘴里总是含着烟锅,烟斗在胸前摇来荡去的。
   大舅虽是教师,旱烟锅却从不离身。不知在学校里,吃不吃旱烟,就不知道了。大舅没教过我们,因为我上小学时是在村所在的小学就读,而大舅却在公社的另一所小学。2005年春节,我们一家去给住在乡下的大舅去拜年,拿的礼品的是当时已经时兴的罐头饼干之类。可惜那次给大舅拜年是最后一次,那次拜年没过多久,大舅因病过世,或许由于住得太近,似乎没有感到大舅对外甥那种扯不断的情缘。
   小舅家住在我家前面,出了门,沿着村道拐个完就到了,实际上,我们小孩子从没那么走过,往往翻过小舅家的后院墙就到小舅家。小舅以前是我们二队生产队长,由于家里子女多,日子过得紧巴。但小舅对我家的照顾,却让我们兄弟姐妹终生难忘。尤其是父亲在外地工作期间,哥哥姐姐少不懂事,家里大事都是小舅帮衬着,照顾着。小舅大恩大德不但父亲没忘,我们兄弟姐妹从来没有忘记。
   我家从1987年搬县城居住到现在,每年给小舅的拜年从未间断。前几年,父亲腿好的时候,父亲还亲自到乡下的小舅家,去看小舅。这几年,兄弟姐妹间尽管住得远了,但留在老家县城的兄弟姐妹依然忘不了过年去给小舅拜年。不仅仅是舅舅外甥的情缘,更重要的是过去舅舅对我家有滴水之恩。
   按过年习俗,走亲戚结束时,主人家都要在包里装上同样的礼品,这礼品大多数是印有梅花图案的大馒头。馒头有大,有小,有白,有黑。从亲戚家带回来的馒头,用村子里的话说,这叫回礼,回情。回的礼,不管大小,不管好坏,是不能看的。只有回家了才能打开看,大人说这是礼节,也是前人留下来的约成规矩。
   包产到户以后,人们物质条件显著改善,生活水平也提高不少,走亲戚所携带的礼品档次也逐年提高。这时,就有了比馒头更为体面的油饼,有外面包着一层印花纸里面裹着一层油纸的简装饼干;有悄然兴起瓶装罐头,也有包装更好看麦乳精,更有更有营养价值的袋装奶粉等。
   近几年,纸箱装的牛奶又开始走俏,成了农村人送礼的首选。像杏仁露,六个核桃,粗粮王可乐,加多宝,红牛,王老吉,银鹭八宝粥,猴头菇饼干,达利园软面包,蛋黄派蛋糕,娃哈哈营养八宝粥,牛奶巧克力礼盒,核桃粉芝麻糊燕麦杂粮饮品等大多是城里人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携带的礼品。而坚果干果礼盒,专为小孩子开发的干果礼盒,也是春节前逛超市才发现的礼品。
   今年过年,由于新型肺炎疫情,让各超市店铺的节日礼品失去了往年的风光。在关乎广大民众生命安全的紧要关头,在全国各地封城闭户的日子,在响应国家号召下,少走亲访友,舍小我顾大局,不提着礼品走亲访友,宅在家,不出户,等疫情结束后再走亲访友,又有什么比这更彰显国民的爱国情怀呢?

共 40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因为疫病的原因,我们都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作者顺着年的纹理书写现在和过去。不断交错的时空里,曾经用心之作的梅花馒头,和当下花哨的礼品盒形成鲜明的对比;曾经家人牵着他走过的亲戚,不管是叫后山的山旮旯里的祖母的娘家亲戚,还是左邻右居般近的大舅小舅家,命脉亲情就在这不间歇的走动中,一直延续下来。作者也书写当下了走亲现状,网络的畅通,反倒疏离了近亲,原本的热络此刻变成客套。尤其过了庚子年,他更是对年的未来有了新的期许。作者书写此文,是对年的虔诚,亦是对与年相关的种种人和物的敬重,伴随时代变迁,很多事物都会消隐,唯有情谊不变。暖情佳作,流年推荐赏阅!【编辑:平淡是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517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0-05-09 22:28:43
  感谢张老师支持流年,祝福创作愉快!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