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海关大院的回忆(散文)

编辑推荐 【雅香】海关大院的回忆(散文)


作者:黑人阿明 秀才,1861.9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03发表时间:2020-05-10 07:08:37
摘要:在营口都叫“海关大院”,这个院子里住着营口市委和市政府机关的“司令”与“司机”各色人等于是这“海关大院”对于我和弟弟来说,更有特殊而隐秘的意义。


   营口国际酒店一号楼门前,竖立着一块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上面写着“牛庄海关旧址”。营口的很多出版物,也都将这一近代建筑称之为“牛庄海关”。而在该建筑北门门额上,遗留着当年的三个大字:“山海关”。人们不禁要问:牛庄海关和山海关,哪个才是它的正确名称呢?回答这一问题,还得从中国近代海关的设立谈起。
   当年康熙解除海禁后,在南方设立了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和江海关,在北方设立了山海关,成为清朝第三大财政收入来源。
   营口是近代东北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北方最早设立新式海关的城市。咸丰十年(1860年),由于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开设牛庄为通商口岸,原设立在榆关(今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沿海榷关——山海关迁至牛庄。
   1861年,营口代替牛庄成为对外通商口岸,于是,牛庄的山海关也迁到了营口。当时,各地新式海关的名称都沿用当地传统海关的旧称,但翻译成英文的时候,则一律写作所在地的地名。因此,营口的新式海关也叫做“山海关”。
   1901年11月,按照《辛丑条约》的规定,沿海50里以内的钞关划归新式海关管理,因此,营口的山海新关接管了山海钞关。1915年7月,国民政府统一海关名称,营口的山海新关改称为山海关(今国际酒店门额刻字就是这时期留下的),山海钞关则改称山海常关。
   由此可见,历史上,营口的这座新式海关的名称经历过山海新关、山海关两个阶段,但就是从未叫过“牛庄海关”。那么,后人为什么会冒出“牛庄海关”这样一个称呼呢?究其原因,是由于不懂得当时的历史背景,在把英文名称翻译回汉语时出现错误。
   如此便是自1860年以来,从山海关到牛庄海关再到新山海关(即营口海关)的一百六十年历史。
   而我要说的故事则是从1960年开始,当时我的父亲和她的母亲都在营口市站前区委工作,后来我和弟弟读书的建设小学就在她母亲的工作管辖之内,听她母亲说,那时候总看到我父亲用自行车前一个后一个的载着我们哥俩儿,是两个很招人喜欢的小男孩,哪知道这一喜欢就是六十年。那时她们家就住在“牛庄海关”的旧址,在营口都叫“海关大院”,这个院子里住着营口市委和市政府机关的“司令”与“司机”各色人等。后来我的父亲调到市委组织部工作,便和她的父亲也成为同事,又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家人便你来我往的互相走动。后来我和弟弟从建设小学转到红旗小学读书,便与她和妹妹也成为同学,在我们的同学当中还有好多海关大院里的孩子,放学后我们也常去海关大院玩:那里有长长的院墙可以跳来跳去,那里有大大的场院可以跑来跑去,那里有地下室和阁楼可以捉迷藏,那里有果树和葡萄架可以偷着尝鲜……当然,从中学生开始,那里还有我们偷偷喜欢的女孩,于是这“海关大院”对于我和弟弟来说,更有特殊而隐秘的意义。上个世纪七十年末,我偷偷摸摸的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题为《红楼往事》,讲的就是WG前后海关大院子女的爱恨情仇与悲欢离合。可惜被杂志社退稿了,理由是“调子太低,有些灰暗”,从此再与小说无缘。1980年,是营口海关历史延展的一百二十年,也是我们这段与海关大院有关的婚姻元年。
   从小雨嘉园(营纺旧址)出来,走过正在准备拆迁的“八大局”,附近还有早已灰飞烟灭的“工青妇办公楼”、“东方红影剧院”、“纺织厂俱乐部”……都与我们的青春岁月和芳华年代紧密关联,如今竟然荡然无存,不留一丝痕迹。月牙儿安坐在辽河边的小广场上,身后的林子上次来看还是满树繁花,如今却已是一片苍绿。人在秋天,心在春天;风在南岸,云在北岸。泊船之处也是五十年前我们“畅游辽河”上岸的地方当年经常在这里“遛河沿”,走来走去就把少年走成了老人。唯有辽河不老,仍然冬去春来,潮落潮起,慢慢的流淌着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一河秋水向西流。在熟悉的地方邂逅儿时的朋友小城故事多,街头巷尾总能碰到熟人,特别是在辽河边。路遇留念。随着西行的辽河,走进海关大院,如今叫做国际酒店。小时候在这楼前走开走去,经常有喜欢她的阿姨叫她进屋吃东西。1968年,我们俩在一个文艺宣传队,每当排练晚了,我和另外两个男生就要送她回家,这里就是进楼前的必经之路,在这里总想,怎么这么快就到家了呢?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我们的外孙都到了当年我们一起读小学的年龄。走进长长的“时空隧道”。登上当年的“爱情楼梯”。最先看到的是二楼的邻居家。终于来到三楼自己家,她说最近在梦里总到这个地方。原来人生是下楼,回忆才是上楼。继续上到孩子们曾经住过的阁楼,也是我们曾经藏猫猫的神秘空间。触情生情,睹物思人。讲述红楼的故事透过缓步台的窗户,就可以看到辽河及其对岸,也可以看到约她下楼玩的小朋友这里的楼梯很窄,这里的楼道很黑,可是当年的我们,就是不怕楼梯窄,也不怕楼道黑,甚至越窄越好,越黑越好。来到当年市委书记的家。书记的女儿也是我们的同学,现在是我们“一路同行”群中的政委。她说看到这个地方的感觉很复杂,既有儿时的欢乐,也有WG的灾难,还有深深的怀念……
   当年这个楼里,领导干部大都住在二楼和三楼,机关员工大都住在一楼和阁楼,到了WG时期,原来次序被打乱了;到了改革开放,更有些次序被颠倒了。这也是历史的规律和变革的结果,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所转移,也很难简单的判断是非。所以这座“红楼”是很有故事可写的,其中包括晚清,包括民国,包括满洲,包括解放后的历次政治运动和经济改革……海关大院便是一本大书。我们家现在是“员工部”,书记家仍然是“办公室”。百年楼梯,上上下下的走过了多少人和多少故事。又是一个同学的家,她的母亲和我的母亲是湖南老乡。走出海关大院不远,又是一座百年红楼,也是我当年刚到团市委工作的地方很熟悉那圆圆的窗,红红的墙,还有里面木楼梯的声音,还有当年地下室的书籍,还有前厅的乒乓球台,还有会议室的新年宴会……1964年,父亲在这座楼里工作——整党办;1974年儿子来这里上班——团市委牛庄邮便局是近代日本在营口开设的邮局,负责营口至大石桥间的邮政业务。牛庄邮便局旧址建筑面积约为56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2米,为二层建筑。“人”字架顶,条石、红砖砌筑墙体。木架结构,开设拱形门,设有虎头窗两处。除了开办邮政业务外,还代办储蓄业务。1904年2月,上海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同年3月10日,万国红十字会在营口设立了第一分会,会址就设在“牛庄邮便局”,这是中国第一个红十字分会。1937年,日本将“营口邮便局”移交给伪满政权,与营口邮局合并,仍称“营口邮局”。营口市人民政府于1990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里是红十字会的纪念馆。
   就在我照相的地方,当年刚到团市委工作的时候曾有一张集体合影,如今那照片上的年轻人都变成了老年人,还有好几位驾鹤西去成故人,不仅让人感慨万千,唏嘘不已。
   1900年,这里是俄国领事馆。1950年,这里是营口市联合中学。1970年,这里是营口市东方红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驻地。2020年,当年宣传队男生女生故地重游。
   俄国领事馆旧址位于营口市站前区八田地街,在营口市高中院内的西北角。2003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高9.5米。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而告终,清王朝腐败无能彻底暴露无遗。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到中国“租借”港湾,划分“势力范围”,营口同样也在他们的“租借目标”之中。1900年,沙俄借助剿灭义和团之机占领营口,设立民政厅,用道台衙门的建筑材料和拆毁西炮台兵营200多间的建筑材料修造民政厅。该建筑为“人”字架铁瓦顶,整体建筑为砖石木架结构,典型的欧式单层建筑风格,在建筑的北端建有穹隆顶式二层阁楼,西侧设有拱形门,青砖砌筑,结实耐用,至今保存完好。
   俄国领事馆(原民政厅)旧址是东正教堂风格,有一个帐篷顶,还有一个拜占庭式的楼亭,组合自由活泼,略有玩具式教堂的意蕴,表现出世俗的欢乐;从铸铁雨蓬挂落和栏杆图案,可以看出新艺术运动的影响。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停止俄国领事馆待遇,遂将该馆撤消。斯•维•史克威曾任该馆领事。1990年,营口市人民政府将俄国领事馆旧址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70年我们从这里毕业走向社会迄今整整半个世纪,却也是人的一生。清晰的是生活的花叶,模糊的是岁月的黄楼。心里的是岁月的年轮,脸上的是生活的斑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这里有座花园小学,后来又由花园小学派生出来红旗小学,所以红旗小学与花园小学的学生既是近亲,又是近邻。几年前两所小学的同学举行毕业五十年的联欢活动,我联系起名叫做“红花缘”,说的就是这两座小学的历史渊源。营口的天主教堂地理实体现位于站前区八田地街道八田地里16号,东为居民区,西接营口市高级中学,南与红旗小学毗邻,北靠辽河广场。该教堂为哥特式建筑风格,面积1070平方米,教堂内能容纳800余人。自天主教传入营口便开始传教,1874年修建天主教堂后,1900年进行了改建。“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中断,教堂被拆毁,现在的天主教堂是1989年重新建立的,1991年建成并使用至今。早期营口有两处教堂,一处是现在的教堂,坐落在营口城区中部(当时此处为东郊),相对营口城区西边也有一处,正名为“圣母海星堂”,也称“天主教分教堂”、“营口西教堂”。老一辈营口人都称“公鸡楼”。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建修道路,西部教堂“公鸡楼”被拆除。目前,营口城区内只有一处天主教堂。由营口市民委管理。天主教教徒仍然到天主教堂活动。继续往家走,路过原来的市委大会议室,当年既在这里召开过批斗大会,也在这里参加过文艺汇演。如今一块“营纺医院”的牌子倒是让我感到格外亲切。纺织厂,我的精神根据地。这个地方过去叫做“红旗小吃部”,当年母亲给我和弟弟每天每人四两粮票两角钱在这里吃中午饭。我们俩便每人吃三两饭共花一角二分钱,两人吃一盘菜花一角钱,喝汤不要钱。这样在四角钱的午餐费中每天可以省出一角八分钱。于是矛盾来了,我想看小人书,他想买零食吃,于是再次分配:给他一角钱,可以吃三根冰棍、一份糖稀;我留八分钱,可以看八本小人书。有时弟弟也给哥哥一根冰棍。这个地方当年也叫“红楼”,是营口市为数不多的暖气楼,我的同学好多都住在这个楼里。如今楼没了,红红火火的情义和回忆还在。
   (原创)

共 42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营口的“海关大院”当年是作者与爱人从小生长的地方,这里有很多回忆,有双方父母的友谊,也有儿时的很多快乐,作者与月芽儿的青梅竹马纯洁的感情走过半个多世纪,第三代都到当年读书的年纪,海关大院既有儿时的欢乐,也有特殊时期的的灾难,还有深深的怀念,如今楼没了,红红火火的情义和回忆还在。作者这篇作品另辟蹊径与众不同,笔触细腻,历史人文与典故穿插其中,读起来很有厚重感。作者将几十年的海关大院变迁,简洁明了地展示给读者,精彩的佳作,文字的盛宴,是一篇文辞华美的好散文。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5-10 07:09:48
  欢迎赐稿,期待更多精彩。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闲妹        2020-05-16 13:20:28
  海关大院有作者童年和爱情,是值得怀念的地方。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