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放风筝的岁月(散文)
每年到了秋天的季节,也就是收割的时候,村里村外都能看见孩子们奔跑的影子,他们在兴高采烈地放风筝。会做风筝的人,他的伙伴就最多,有谁不崇拜会做风筝的人呢?做好了风筝放在天空上,远远都能看见风筝飘在天上。我们除了不仅仅的羡慕,更多的是崇拜与向往。
看到了别人做好了风筝,飞上了天空中,那可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此,我们也开始模仿别人做起了自己的风筝。
做风筝最难做的是风筝头,风筝头有各式各样,燕子、蜻蜓、蝴蝶、蜜蜂等等的形状,而我们在农村的人,条件和经济的不允许,只能做那种简单又能飞上空中的风筝,那就只有三角形与圆形的两种风筝。
我找了竹杆,用刀切开成小小块,这样做的目的,由于竹杆小块木料,它有个韧性度高,不容易拉扯断,把小块竹杆弯成拱形,把纸张覆盖住了上面,也可用针带线缝住,剩下的尾巴部位就好做多了,一张作业纸撕开可分三四纸块,做风筝的尾巴在前头的需要大一些纸块,于是渐渐变成小纸块,动物的尾巴也是如此。越靠近头部身体部位,纸块一定大些,逐渐小些,才能完完整整形成动物的尾巴一样。
那一天,我做好了风筝,顺便叫上了小我一岁的小单伙伴,让他跟着我,看一看我的风筝飞有多高。在路上,我一直奔跑着,汗流浃背,大口大口地喘气。风筝飞了几下,像树上的叶子被风吹落下,摇摇晃晃地掉了下来。我走了过去,查看风筝的头部,也就我牵线的部位,到底是不是绑在了中央呢?我一次次地更改,一次次地失败。我的伙伴好奇地注视着我,他认为我的风筝头部太小,拉不出长长的尾巴,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把风筝的尾巴部位那一张张的纸块,一张张地撕掉,仍旧没有像别人的风筝那样,高高飞翔,迎风摇摇尾巴,在空中一闪一闪美丽极了。
我想到了我不是块做风筝的料,做风筝的人,一定细心讲究,要做之前,先用尺度量一下,让风筝头部的绑线部位,其中放十字架的树条支撑,以好绑住了线条;而我这个人粗心大意,做出来的风筝也有模有样,就是飞不出来,飞的高高的,那才是算做成的风筝。我哀声叹气,认为自己不是做风筝的那块料,天生注定的,如同别人没我学习好的那样。命运是公平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发誓,我不做风筝了。
一天过了一天,放风筝的人又陆续地出来,他们在村中的小路奔跑,他们在田间边站着那里,拉一条长长的风筝线。风筝起风飞了,越飞越高,升入蔚蓝的天空。
我又忍不住了,这一次,我把纸张换成了白色的那种塑料纸,这种塑料轻,平常人们在屋外丢弃的塑料纸片,微风一吹,纷纷扬扬,甚至飞上了蓝蓝的天空。我又小心翼翼认真做了起来,不像前些天做的粗心大意,量了量风筝头部均匀划开,再也不用那些饭团粒,拇指一压扁黏住的纸片,而是学会了别人用浆糊黏住塑料纸。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功夫,终于完成了风筝。
我走了出来,一个人拼命全力气狂前冲,风嗖嗖在耳根响起,风筝在我身后转了一两圈,便高高地飞上了天空。我高兴地不得了,又跑又跳,兴奋劲盖过了使劲力气的奔跑。伙伴们看见了,一个个投来羡慕的目光。
小东的风筝又飞上了天空,好高好高,似乎飞机平时所飞的高度。他的家里有钱,他大我十来岁,做的风筝都是用浆糊黏住纸片,浆糊很贵,穷人难用得起的,他的老爸以前在镇里做一名小职员,大量的报纸可以随意他用来做风筝。拉得线越长,风筝飞的更高,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拿起我做的风筝,跑到了我家的后院小山丘,风来的更猛一些,波动了我单薄的身上衣,紧紧贴住身体,嗡嗡作响。我松开了手中的风筝,风筝又转了转几下,飞上了蓝蓝的高空,越来越高。这个时候,伙伴们陆陆续续走了上来,站在我的身边一排排地放风筝。风筝飞上了天空,有风筝飞的高,有风筝飞的低,飞的低的放风筝人,心不甘落后,用完的线条再接了又接,人人都希望自己的风筝飞得高高。我们在我家后院放起的风筝,小东那边的那群人在田间放起的风筝,人们在家里,只要仰着头一看,漫天的世界布满了风筝,摇摇晃晃,闪闪波动风筝的尾巴,美丽动人陶姿陶醉。
这是我在童年日子里度过有意义的往事,也是美丽的。同伴们一起放风筝的岁月,充满了欢笑,充满了喜悦,充满了无穷无尽美美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