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黄河之滨的村庄(散文)

编辑推荐 【看点】黄河之滨的村庄(散文)


作者:曹含清 童生,59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1发表时间:2020-05-14 15:18:51

【看点】黄河之滨的村庄(散文)
   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经常听姥姥唠叨她的一些往事,至今难以忘记。
   姥姥的老家在黄河之滨的一座村庄,她有两个哥哥与一个姐姐,可惜除了姥姥,他们都没有长大成人,就染上瘟疫或得病夭亡了。
   那一年黄河泛滥成灾,淹没了河南、山东、江苏的很多地方。那时候姥姥大约十六七岁,与她的家人仓皇走散,她随着浩浩荡荡的灾民向南逃荒,流落到贾鲁河畔认识了我姥爷,便在那里安家落户。
   洪水消退之后,逃荒的人们纷纷回到故土,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土地与生命是灾难难以毁灭的,它们从不向灾难屈服,它们孕育希望与奇迹。姥姥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太姥爷和太姥姥,也回到黄河之滨的村庄。他们希望生于斯死于斯,最终与脚踏一辈子的土地化为一体。
   经过浩劫,村子里同一家族的人或死亡或失散,仅剩下他们一户。不久太姥爷病亡。太姥姥是个盲人,而且年迈体衰,无人照顾。姥姥远嫁在贾鲁河畔,本想把太姥姥接到家里赡养,但太姥姥坚决不同意,因为当时姥姥要养育五个子女,家里的口粮匮乏,经常揭不开锅,太姥姥不想成为女儿的负担。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年迈的盲人孤苦伶仃,在一间破茅草屋里生活。她的饮食起居是何等艰难!她的生活是何等孤独凄惨!然而我们的想象往往会被日常的认知囚禁,蜕化为丧失飞翔能力的错觉。
   出乎意料的是,父老乡亲对太姥姥并没有不管不顾,而是把她当作亲人。张家给她送去几个刚出锅的窝窝头,王家给她端来一碗玉米糊糊,李家为她挑一桶井水,赵家为她洗几件脏衣服……农闲的时候,人们时常聚集在她的小院子里扭秧歌、练武术、打纸牌,让那个狭小而孤凄的小院子热闹鼎沸。
   十多年后太姥姥去世了。她临死的时候姥姥不在身边。一个年轻人日夜兼程,徒步到贾鲁河畔将消息告诉姥姥。姥姥赶回的时候,太姥姥已经断气。姥姥每当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就泪眼婆娑,哽噎不止。
   姥姥经常说,她没有尽到做女儿的责任,是父老乡亲赡养了她的老母亲。每年清明节的时候,姥姥总要到黄河之滨扫墓、看望那些街坊邻居。姥姥八十多岁的时候患了肺癌,卧病在床,仍然老泪纵横地念叨着那些往年旧事。
   姥姥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的母亲和舅舅商量说,姥姥生前整日惦念黄河之滨的老家。他们决定到那里给太姥爷和太姥姥扫墓、看望那些街坊邻居,这也算是了结姥姥的一桩心愿。他们对那里的人几乎不熟识,扫墓那天却受到了热情款待。
   每当我路过黄河的时候,总会留意黄河之滨的那些村庄。在我的心里,黄河之滨永远有一座村庄。那里的人们淳朴勤劳、热情友善。我衷心地祝愿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永远幸福安康。
   (百度检索:此文于5月13日发表于扫花网、文章吧及曹含清新浪博客)

共 10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河之滨的那个村庄,是作者太姥姥生活过的地方。作者的太姥姥是个盲人,在作者的太姥爷去世后,是村庄里的人轮流照顾着太姥姥的晚年生活,他们把太姥姥当作亲人。张家给她送去几个刚出锅的窝窝头,王家给她端来一碗玉米糊糊,李家为她挑一桶井水,赵家为她洗几件脏衣服……农闲的时候,人们时常聚集在她的小院子里扭秧歌、练武术、打纸牌,让那个狭小而孤凄的小院子热闹鼎沸。作者的姥姥去世后,其母亲和舅舅去那个村庄给太姥姥扫墓,却受到了村庄里的人们的热情招待。推荐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5-14 15:57:20
  这是个值得回忆和思念的村庄。欣赏了,问候曹老师。
   建议:看点文学只接受和编发原创作品,请您以后等江山编发后再投别处,不要急着在别处发表,会影响文章评精的。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陶桃        2020-05-14 20:58:40
  让人感动的故事,心中的村庄。欣赏老师佳作,祝老师创作出更多的佳作分享,致敬!
3 楼        文友:若海若蓝        2020-05-17 18:02:43
  每次经过黄河,我的心情都不一样。问好先生,夏安遥握!
只码字,不管事,不问事,不惹事。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