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情】南疆的风电盛景(散文)
南疆的风电盛景
——游览兴安县源江风电场
春末一天,朋友给我发了个帖子,说兴安县源江一带的映山红盛开,满山红遍,漂亮极了。帖子附了不少照片,高山上迎风飞转的风电风车下,一簇簇映山红争奇斗艳。以前我路经兴安的高尚镇时,我远远地看到过高山上那的风电风车,但无缘近距离观赏过。帖子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欲望。
让人惊悚的新冠病疫情已经大为缓解,我和“领导”选择了晴朗的天气,驾车前往兴安源江风电场看咉山红。在离兴安十来公里的严关下了高速,导航把我们导到大山前面,公路一个急拐弯,向山上蜿蜒攀延而去。我的朋友说过,几年前,他与女儿来过兴安风电场,上山是泥沙路,弯道多,弯度也大,不过路还宽、好走。可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路已经是水泥路了。路面宽,还标有中心线。说明这里的基础建设发展很快,也很好。不到半小时,汽车就就爬到了最高处。我们前面一辆白色小车,大概也是来这里游玩的,停在路边,下来三、四个人,有大人,也有小孩。来这里游玩的人不多,车也少。在稍宽的路边,我们也把车停好。
山上,太阳明媚,凉风习习,舒适极了。四周,群峰林立,气势磅礴。山上散布着许多发电的风车,慢悠悠地转着,呼呼着响。北面,是南泉高速、呼北高、322国道;南面,是湘江上游的海洋河。上世纪三十年代震惊中外的红军突破湘江的惨烈大战,就发生在兴安东北面。看着前方那隐隐约约的兴安县城,我耳边似乎还在响着当年战斗的呼喊声。英勇的红军,在这块土地上,奋勇杀敌,牺牲了五万人民子弟兵的生命。我内心里,突然翻滚起汹涌的波澜。我们今天美好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
我们在快要到达严关的高速路上,看到右边的山峰上有一些风车。兴安,是有名的风电之乡,国家在这里建设了大的风电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西有越城岭,东有都庞岭,两岭间的兴安一带,地势较低,形成了天然的风力极为丰富的走廊。目前已建起了风电40万千瓦,每年向南方电网输送9.6亿度电能,装机目标要达155万千瓦。
路边有个看牛的老人,我走近问道:“老人家,你是附近村的人吗?”
老人看了看我,笑着回答:“是的。你们是?”
“我们是桂林的,来这里看风电场的。源江村在哪里呀?”
老人向山下指了指:“就在下面,拐弯就到。”老人跟着牛边走边说。
我们上了汽车,拐了个弯,前面出现一大片开阔的平地,有村庄,村庄前面是一大片茂盛的庄稼。我们来到村庄前,立有源江村牌子,旁边是税务所和源江小学,现在还是疫情期,税务所和小学楼空无人。有个小饭店,没有什么客人,三两个工作人员在忙着什么。村前的公路边,停有几辆小车和面包车,还停着辆工程车,说明这里正在进行什么工程。
村庄里人员稀少,偶尔有摩托车经过。村庄边是个不大的广场,还有个戏台子,立在那里的两个门柱很有些抢眼,立柱顶端安有风车,随风转动,左柱上写着“周家园旅游区”的牌子,右柱写着“中国风车之乡”的牌子,说明这里曾进行过热闹的风车旅游活动。
四周山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竹林和绿油油的林木,山头上高大的风车在不停地转着,不知疲倦,显出悠闲自得的样子。
为美化环境,公路两边都种上了一种不知是什么树,比人高一些,刚长出的叶子和枫叶差不多,颜色却是淡红色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很是漂亮。
我们重新回到公路最高处,左边一条坡势较徒的公路通向山上去。由于不清楚路况,我们把车停在路边,步行来到一个较宽的停车场。有牌子写着,这是202观景台。一个20多米高的风电风车直插云天。立柱要四、五个人才能合抱,人站在旁边就显得很渺小,那巨大的三个叶片,转得虽不快,呜呜着响,好像要飞向天外,令人心灵震撼。观景台的对面,是一片高山群,上面是几百个密密麻麻的风电风车,好像一支正在大合唱的队伍。看着那浩大的风电场,让人心潮澎湃。环顾四周,群山怀抱,山脉连绵,逶迤起舞,如排山倒海一般。我是第一次看到这样集中的风电风车。巍峨、无比壮观的风电场,我真切地感受到自然力量的伟大,更感受到人民科学利用这强大自然风力的伟大!
这时,一辆小车和一辆面包车开到停车场,下来几个年轻人和两三个小孩。大人小孩一起去合抱那风车立柱,四个人也包不住,后加上一个女士,总算是抱住了,小孩兴奋得又崩又跳,兴奋极了。我问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你们是从桂林来这里旅游的吗?”
年轻人点点头说:“是的,只听说过,今天带着孩子第一次来这里,实在是太壮观了。”
“我们也是第一次来。”
他打量了一下我们:“呵呵,你们也是一家人吧?”
我点点头,高兴地回答:“疫情中在家封闭久了,出来转转,感觉真好。”
对方也有同感,说:“谁说不是呢。你们这么大年纪了,还自己开车来,你们真厉害!”
观景台靠山边,一条用木条铺就的人行道朝山顶而去,那上面应该就是摩天岭了。
山上没有什么树木,光突突的,我们没有上去。也许季节晚了一些,帖子上说的映山红并没有见到,偶尔见到一点,也是残花败絮了。但是,我并不感到有任何遗憾。看到了这么宏大、奇特的风电场,我被一种战胜自然、利用自然力量为人类服务的精神和智慧所鼓舞,我激动不已,真是不虚此行。映山红的美丽,那只是一晃而过的瞬间,且年年都有。而人与自然和谐创造出来的场景与咉山红相比,不知要壮丽多少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