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新】岁月有芬芳(散文)
一
昨夜,我又梦见了那个村庄。
那个偏僻、依然落后的村庄,是我的故乡,也是我内心深处最深的眷恋。我在村庄生活的七年时光,是我后来最温暖的怀念。我想,我怀念的不仅仅只是故乡与童年,其实是那个简单纯真的自己。
七岁前,我生活在村庄。父亲当兵在外,母亲要忙地里的活计,而照看我的任务就落在了外婆肩上。小时候,在村庄时我顽皮淘气,整天在外面玩耍不归家。有时,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然后被忙完农活的小舅给拎着耳朵回去。和小伙伴在别人家田间摘大豆、拔萝卜、刨土豆,还把吃完的大豆皮,萝卜叶丢在田里。当然,凡是我们经过的庄稼地,有三分之一已失去了健康的模样。
初夏,在外婆家门前的小河里嬉戏,不出三分钟自己的衣服全湿透。还把同伴英推倒在河里,不让她起来,任凭衣服裤子全湿透,嘴里却说着,你试试,这河水一点也不凉。英感冒,家长领着她来找外婆告状,我瞪着流鼻涕的英,小手叉腰上,生气地说不跟她玩了,就知道告状。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外婆家,坐在门前的大石头上生气。
等英一家人走了,外婆把我带回屋,给我洗脸梳头,然后带着疼惜地说:丫头,人与人相处,要互相帮助,不能欺负别人。我虽然淘气,但毕竟只是个孩子,还是很听长辈的话。而我说再不和她玩的英,中专毕业后,考到邻县当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闲暇时,她一直坚持写文章,她的散文和诗歌印在很多刊物上,但她一直谦虚地说,对于文字,她还是小学生的水平。
这些年,很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哪怕是曾经最熟悉的人,但我和英的友情,一直在岁月里延续。我想,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对文字的执著与敬畏之心,也因为我们都是念旧的人。去年,英的儿子结婚,我特意邀请她们一家来我生活的城市游玩,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但多年来的情谊一直在,所以从不曾陌生。
英曾问我:宁子,如果你没有离开村庄,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我说,如果我不离开村庄,现在一定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没什么文化,没什么爱好,守着几亩薄田,操心着几个孩子,院中还养着鸡、猪、牛。岁月在我脸上雕刻下比现在还深的纹路。只是不知道那样的我,会不会是个大嗓门、唠唠叨叨的中年女人?当然,可能也会东家长、西家短,聊一些村庄里的八卦……英在电话一端笑了,她说宁子,我想象不出你大嗓门、聊八卦的样子。电话这端的我也笑了,其实我也不知道,如果一直在村庄,我会不会也时常感悟生活中的失落?只是,我们都被这些假设给逗笑了。
情绪最低落的时光里,英对我说:宁子,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最好的生活。虽然,行走于尘世间,都会有烦恼,但我们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都拥有温暖的归宿,相亲相爱的家人,都清晰地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宁子,珍惜生活,珍惜我们的拥有,别跟自己较劲了,你一直都是我最亲近、熟悉、温暖的那个宁子。那一刻,一种复杂的情绪盘旋在我心间,我说不清是感动、豁然,还是温暖。只是知道,远去的是村庄,延续的是暖暖的情谊。
二
“宁子姐,快看桅子花开了”。
我离办公楼还有五米的时候,同事就兴高采烈地站在办公楼前喊我。走近时,果然是桅子花开了,白色的桅子花,安静地开着。办公楼前的花圃里,种了许多月季,这两株桅子花,是同事自己买来种上的。
他说他的家乡有许多桅子花,他的母亲就种了很多,只是母亲种的桅子花比较高大,应该是桅子树。但我们的这座北方小城,怕并不太适合桅子花,所以他买了两株小的试试。没想到,它居然真的开花了。
姐,快看,这白色的花朵,跟我母亲种的桅子花一样美。那一刻,这个23岁的男孩,眼中有着一种喜悦、思念,还有一种释然。
第一次见到桅子花,是在照片上。那时,我并不知道这白色的花朵,就是桅子花,只觉得它看起来清新娴静。
那张照片是杏林发给我的,也是她告诉我,这叫桅子花,在她生活的城市,随处可见。桅子花,很特别的名字,不经意想起那首当时最流行的《桅子花开》。
杏林是我在论坛认识的朋友。2006年时,我在搜狐社区的某个论坛做版主。那期做话题活动,我设定的主题是关于家务谁干的话题。在做活动方案时,我需要一些图片,但翻了很多图片,都没找不到适合这个活动的。然后我开始在论坛发求助贴,五分钟后,我的主贴后有了跟贴,打开看到全是图片,其中有一张蓝色天空下,晾衣绳上挂着一件白色衬衣,应该有风,那件挂着的白色衬衣有着飘逸的感觉。我一眼就看中的那张图,再看发图人的名字:杏林。
我私信感谢她,却发现她初来社区,来这个论坛是闲逛,没想到还帮了我的小忙。在做活动方案时,她还给了我不少建议,让我思路清晰了很多。那期活动为期一周,收获了58篇文字,杏林支持了5篇。从她的文中,我发现我们有许多共同点:喜欢做饭,不喜欢洗碗;喜欢吃美食,穿衣却不讲究;对外都是好脾气,回家都不讲理……
她生活在南方,我生活在北方,我们经常会用论坛私信聊天。桅子花开的时候,她拍了照片,然后发给我。杏林说:妹妹,来我生活的城市看桅子花吧,很美。我说:姐,来我生活的城市,我带你去青海湖,别样的美……
杏林是个会计师。虽然我对会计行业并不熟悉,但却知道会计师很难考。她工作很忙,压力也很大,但只要有空,她就会溜上论坛,用私信问候我,然后再赞助我所在的版块几篇文字,或者,会在我的文字下面留言。虽然当时论坛的文字很随意,也很清浅,但那些时光和情谊,一直很温暖。
那时没有微信,我也不用QQ,我们的交流都在论坛。09年,因为家中事物较多,现实的琐碎,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再去过论坛。半年后,当我再次登录论坛的时候,几十封私信映入眼帘,发件人是杏林。
妹妹,你去哪了,好几天不上线?
妹妹,桅子花又开了,来看不?
妹妹,你们版块要撤了,你还不出现?
……
最后一条私信,时间显示在三个月前。我回了一条信息,只是自此,那条信息一直显示未读。就这样,我离开论坛的时候,也失去了杏林的消息。但我知道,在那个陌生的城市,有一个如我一样的女子,曾经在网络里,我们共同拥有过一段温暖时光。只是自此,我再也没有去过搜狐社区。
后来,不经意看到搜狐社区正式关闭。看到这个消息时,内心还是有些难过,毕竟那里曾经有过温暖的记忆。我知道,人与人,其实相遇都是缘,只是有的人能陪你一段旅途,有的人只是你人生驿站的风景。尘世间,太多的人和事,会在时光里渐行渐远渐无声,而记忆却沉淀了最值得回味的章节。就如此刻,当我再忆起这段网络时光的时候,那份友情的芬芳,依然弥漫于岁月深处。
三
已是五月中旬,丁香在热烈绽放之后,安静地落去,再等花开,便又是一年春天。楼前的月季,花瓣层层叠叠,开得正浓。红色似火,粉色温婉,偶尔还有几朵黄色和白色,在红色和粉色花朵映衬中,如一幅色彩丰富的水彩画。
我喜欢花,喜欢花开的热烈与炫丽,也喜欢花落时的那份释然。小时候在村庄,看到漂亮的花朵盛开,总会不管不顾地采来,然后在英的帮助下带在头上当发卡,人却会快乐一整天。有时,为了采一朵自己喜欢的花,会受伤,但只要采到了,那些伤痕视而不见。英手很巧,会用野花编织出美丽的花环,戴在头上很漂亮。现在想来,孩童时代的快乐,其实真的很简单。而成长后,有些喜好依然会伴着自己,
现在居住的小区不远处有个山坡,坡上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朵。每次去山坡散步,那些无名的小花朵时常吸引着我的目光,然后脚步不由自主地随目光而去。当然,那些小巧美丽的花朵,大多在我离开时,已变成我手中的花束。
回家,用一个普通的小瓶子盛上水,然后插入花束,那些花朵大多都会有5至14天的花期。有时采摘回小花束,找不到合适的瓶子时,便用一次性杯子盛上水,那花儿照样拥有着较长的花期。于是想,其实对于花朵来说,盛放它的容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水和阳光,它们是它生存的氧气。
母亲节,女儿从繁重的作业抽出时间,给我买了康乃馨,还送我一本雪小禅的《终无言》。女儿说:老妈,我喜欢你看书、写字的样子。我知道,这是女儿的鼓励。其实这几年,大多都是我跟女儿生活,所以我们一直都在互相鼓励。我有个剪贴本,里面都是我发表过的铅字。以前都是老公负责收集、粘贴,老公调到外地工作后,这项工作由女儿完成。只是这三年,一直沉浸在生活的琐碎和自己不稳定的情绪里,基本没写过什么象样文字。女儿给我留下她收藏的剪贴本,然后去写作业。翻看着自己从2006年开始发表的铅字,读着那些或清浅或诗意的文字,我也问自己:这真的是我写的吗?然后又很自恋地自言自语:写的真好,还可以写得更好!
窗外,阳光正好,天空湛蓝,闲云飘逸。我安静地站在窗前,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落在我身上,温暖和豁然同时在心间蔓延。其实那种豁然,是阳光落在我心间的感觉。这些年,尘世间匆忙地行走,心间堆积着太多阴郁,期待阳光,却总不愿微笑向阳。
我知道,曾经令自己耿耿于怀的事情,终会在岁月的流失中释怀。真、善、美,从来都不是最复杂的命题,我用一颗素简之心,淡然看待人的贪念、自私和善变。我没有那样的巧舌如簧,我亦不会去争辩,人心各异,不去猜测,安静地做好自己,余下的交给时间,终究会给出真实的答案。而这世间,有人温暖你的旅途,有人让你成长,也有人令你看清生活的真相。
有人说,岁月是位技艺精湛的雕刻师,它让我们的容颜与内心,都不再是从前的模样;有人说,岁月是一坛佳酿,时间越久,越香醇;我觉得,岁月是最好的过虑网,它把所有繁杂与不美好,都遗落在记忆之外,而留存的,大多都是一些美好与温暖的片断。岁月的馨香,其实在回忆里,余味悠长。
拜读佳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