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红豆汤圆(散文)
我们一起逛街,有说有笑。
我们打开地图,按图索骥,找好吃好玩的地方。
我们在老场坊一家飘漾着咖啡和奶香的咖啡店门口驻足。店入口处一侧显眼位置木桌上摆着四只毛绒绒的熊。最大的熊爸,趴在底下,往上依次是熊妈,熊哥熊妹。一只只憨态可掬,好像一下子触到了人心中温暖柔和部分。女儿看到惊叫了声,然后坐到桌边双手合掌贴着脸颊眯眼做幸福状。
店里很多角落包括一些桌子上都“游”着一只只鸭子。淡黄色的身子,扁扁的金红色的嘴巴,黑黑的圆溜溜眼珠。我们在鸭子旁手拉手,鸭子的翅膀幸福地搭在我们肩上;伸手,嘟嘴,做“嘎嘎”状,同鸭子一起兴奋游弋……
我们点了精致美食。
我们轻声细语朋友似聊天。
“妈妈,你最喜欢什么?”
“妈妈,你的理想是什么?”
“妈妈,你喜欢我怎样?……”
我们之间好似从未这样聊天。或者,这样的聊天于我是陌生的久远的又曾向往的场景。读初中和高中的女儿,往往与我说不了几句就回房间把门关上;有了秘密更多地记在日记本上或跟朋友、闺蜜分享。而我,也许是工作繁忙的关系,一回到家往往筋疲力尽,气倦怠言……曾对女儿说,我希望你把妈妈当朋友看待。女儿说,怎么可能呢?妈妈是妈妈,朋友是朋友……
心里暗自高兴。女儿长大了,一种幸福感充溢了我的心胸。那些无数个用思念填充的日子,好像顿时有了甜蜜的化解……
“妈妈,我看你刚才好高兴啊!其实我都是装的,我怎么可能这样跟你讲话?”出来时,女儿忍不住跟我说。
“嗯?!为什么?!你没跟我说实话?!”
“妈,我已经很好了,跟你说了这么多!像我同学、朋友,他们都不跟妈妈说实话呢!”
“那怎么行?!可别学他们……”
“妈,明天不用你送机场,真不用。”
“千里迢迢从老家赶到上海,就是为了要送你一趟。每天想你只能看微信,你现在竟然连送也不给我送……”不禁发火,也落泪,感到自己如此孤单。
“去机场要两个小时,候机还要两三个小时,太无聊太尴尬了!”
“我乐意,我要送啊!”眼泪滚滚而下。
“妈,我晚上要去住另一家客房!”
“不!”
“那你别这样!”
擦了眼泪,也觉得自己失态。孩子是怕妈妈掉泪的。我也不想,在分别前一天,母女俩弄得如此不愉快。这一别,又要大半年甚至更久。孩子在外久了,个性独立果断,她是“说到做到”的,如果再这样“吧嗒吧嗒”掉金豆子,她真的会转客房。
睡前,她在看手机。
“女儿,早点睡,都快十二点了……”
“早点睡,枕头不要太高……”
迷迷糊糊,我们终于沉沉进入梦乡。
第二天。女儿在早餐店菜单上找了份“团团圆圆大汤圆”。
我有点诧异,她点了这么一份吉祥的有中国传统意味名称的汤圆。
今天元宵节,店里生意太好了,店员告诉我们汤圆没有,需临时包,得等二十多分钟。
因赶时间,我们到另一家去。很幸运这家店里有红豆沙桂花芝麻汤圆。
汤里有红豆沙,颜色深酒红色,甜甜醇醇,很好喝。汤圆又白又韧,一咬,有黑黑的芝麻糊流出,甜甜、香香、糯糯。
女儿问我要去哪。
“送你啦!”
“不要!”她还是那个理由。要两个小时到机场,在机场又呆几个小时,很无聊。也许,平时我跟女儿聊太少;也许,我还不会和年青人好好聊天;或许,我们两人都没学会怎样心平气和好好聊,珍惜属于我们两人的难得的相处时光。
她看我很失望的样子:“你不用送。不过,你可以跟我坐同一地铁,到你想到的地方再下站。”
“真不用我送?”
“不用。”
转站时我们不同方向,我去人民广场站。
她走进地铁车厢,靠在边上一角落,车门缓缓关上,我在站台上跟她挥手再见,我的眼角忍不住有点湿润了。
她迅速地把头扭向另一边,边上的人影很快遮住了她。
晚上回旅馆,到前台书柜拿了两本书。
有一篇文章是写窦靖童的。曾看过几篇有关她的采访,几篇采访对她的同一印象“有个性,很独特,但又很有教养”。记者说:“写窦靖童,王菲也许是个饶不开的话题……她和王菲之间,母女关系,拿捏的非常好。”
“平日她不怎么和父母聊自己的作品,但写完新歌‘特别兴奋的时候’,就会发给妈妈,她不一定会和靖童说什么,但肯定会听。王菲对她的关心更多出于一个母亲的角度,揣测女儿的心意,和所有家长一样小心翼翼又不得要领……父母任由她做选择,又忍不住表达关心。”
目光在此页停留。不禁也笑了。
睡前,想起红豆。那甜甜的红豆汤圆,有着美好的思念、温暖和我们对彼此的祝福。
早安[微笑][微笑][微笑]祝福大家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