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女儿回来了(散文)
8月3号星期六
“这两天刚好台风。两个台风,天气预报一直在提醒。”先生说。
我看看窗外。窗外照样艳阳高照,只是风好像稍微大了一些。细闻好像有带来些咸湿的海洋气息。
打开网页,搜索天气预报,真的有两个台风。
女儿机票已订了,只能在心里暗暗祈祷,愿台风悄悄过去,愿台风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不好的影响,愿这台风也像前两年微信里所调侃的其他让我们“虚惊一场”的台风一样,成为一场“优秀的”台风。
“你知道孩子这次为什么要回来吗?”婆婆电话。
“她没说有什么事。”
“她说回来看奶奶!这孙女,这来回一趟路费得多大呀?”
“在路上往返就要四天,总共只有一星期假。还要转机,十七个小时的飞机……
8月8号星期四
我发微信:“女儿,你是今天坐飞机还是明天坐飞机?”
“明天,不用担心。我后天到家。中间这些过程我自己处理。”
“星期六可能有台风。这次回来是有什么手续之类办的吗?”
“没有,就是平时奶奶和我通话,她都是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这次我看了工作和机票就当晚买了。”
“这段时间公司休假吗?”
“哪里!还做促销活动呢!刚好做到我回来那一天。我请假了。”
“我还以为公司休假。上次你说八月中旬会回来,所以奶奶一直问你什么时候回。”
“我只是想在开学之前回来一次。这次机票比平时贵两三倍。”
“机票钱我出吧。”
“不,不许你说这样的话。”
女儿自从勤工俭学后,一直不用我们的钱。
“这样来回,匆匆一个星期也太辛苦了。”
“妈,做都做了,还一直抱怨。”
“我只是怕你辛苦,没有抱怨。”
“我辛苦我都不怕,你怕干嘛?还要我安慰,累不累。”
我起身到厨房:
“我先做饭了。”
先生在上班,看见了,说:“宝贝女儿想回家,我们也很想见女儿,挺简单的。简单就好。”
“我不想家,我想简单。但是奶奶想我,这是我的责任。”
8月9号星期五
这几年女儿不在家,我的厨艺愈加简单。发现自己其实是个不善做菜的人——虽然婚后曾花了很长时间学,有一阵子“热情高涨”,菜也像模像样,“惊喜不断”。可现在我宁可把这些时间拿来跑步、走路、码字、打球、看书……
我喜清淡,女儿重口味。这次,我特意在抖音上刷了好几个做菜的视频。
照着抖音,做了一盘烙饼。
面粉揉成团,擀面饼;撒芝麻,卷长条形;切剂子,把剂子拍扁揉圆;外面再撒上一层芝麻;里面步骤同地制宜,没有芝麻酱,就用蘑菇和虾皮代替。
烙饼出锅后,黄灿灿。咬一口,味道还可以。
发了图片到家群。
“不错不错!”女儿说。
“今天第一次试做,等你回家后做好吃的给你,别嫌弃哦!”
“我嫌弃。别做。多出去吃。感激不尽。难得回家,让我吃点好吃的吧!我很想念外面的食物。”
又在女儿回家前墙面做了翻新(本来也是计划中,并不仅是为了女儿)。洗地板、整理书、买小家具、买花……忙得不亦乐乎。
“帮我铺席子。”我呼先生。
凉席在换季时被我们放到席梦思床垫下。我和先生分站在床两侧,合力抬起席梦思,再抽出凉席。
“这段时间你辛苦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浑身充满了力气。”我笑嘻嘻,自己也觉得有点奇怪。叮嘱他:“这次女儿回来不许吵架哦!总共只有三天,要好好珍惜。不要‘说’她……”
女儿以前回来,我和先生有时会“说”她,我有时脾气上来还会和她“吵”。
“疼都来不及,怎么会‘吵’?只要你不‘说’,都好。”先生也笑嘻嘻。
三天,总共只有三天。
这三天,是历经万水千山飞回来的。
女儿回家前微信发了一张图,是她在等车的情景:“要回家咯!”
经过十七个小时,终于在下午五点多到北京。受台风影响,十号早上的航班取消了。抢十一号早上九点五十从北京到苍南的动车票。
8月10号星期六
女儿滞留北京。
晚上九点多票还没抢到。
“你要不看看明天早上有没有飞机?”
“安全第一。最迟十二号回去。”——女儿能有这样的安全意识我很高兴。真的长大了。
8月11号星期日
早上九点,忍不住发微信:“票有抢到吗?”
“已在回家的路上。”
原来她抢了“北京——上海——平阳”的车票。“怎么也不跟我说呢?”心里想着,嘴上却不敢说。
“晚上八点半到平阳。不许来接我。”
好吧,不接就不接。
下了两场雨,台风转移了路线。
我和先生在吃晚饭:虾、青菜、蛋汤、鲳鱼。
鲳鱼有两条,先生把它切成块状来烧,且加了西兰花,大葱,味道特别鲜美。
“鲳鱼留下一些。女儿回来,她打开冰箱,掀开桌盖,可以看见冰箱和桌子上都有吃的。就像当年我们读书回来,总要掀掀桌盖开开橱柜,拿一些东西吃吃。”先生也笑了。回忆少年趣事总是让人开心。我们的时间也仿佛溯源而上,找到青春的的河流......
先生拿了个小碗,把鱼块夹了些放碗里。
晚上九点多。
“妈,我回来了!你怎么不下来开门?”
我看看门铃,门铃没响。开门跑到楼下,也没见到人。
“你在哪儿?”
“我在门口啊!”
“哪个门口?”
“南门口啊!”
疾步走到南门口,女儿也好像刚下出租车,正快步从外面走进。
“你不会叫保安开门吗?”
“保安不认识我,怎么开?”
“你说你是里面业主啊!这么傻。”
我们走到屋里。女儿马尾扎得高高,背着个电脑包,好像就在附近短途旅游回来一样。
“你高了,也瘦了!怎么这么黑啊?”
“没有,没有。哎,晒的,晒的。”
女儿工作是销售,经常要走访客户。有次,从上班地点到一客户处,走两个小时再坐渡轮,穿着高跟鞋,脚后跟皮都磨破了,贴了止血膏——这事她没跟我们说,我们是听住在同个地方的伯父说的。叫她不要这么辛苦,“知道,知道。”“妈就你这个女儿,舍不得你在外面辛苦。”“妈,你不要觉得我在外面工作就觉得我辛苦。”
她没开冰箱也没掀桌盖。
“肚子饿吗?烧点心给你吃?”
“不,我吃过啦。”
聊了几句。她去卫生间洗头,冲澡。
“这么迟了,不要洗头哪!”
“吹风机吹干一点……”
话还没讲好,她已经出来到自己房间把门关上了。
睡觉前,她到我房间把虚掩的房门轻轻推开又悄悄带上,脸上的笑甜甜的:
“妈,晚安!”
“晚安!”
8月12号星期一
“妈,我带了枫糖饼干,润肤膏等给爷爷奶奶,你下午帮我带过去。”
“好的,晚上奶奶家吃饭,你记得早点过去。”
因为去婆婆家我也带了菜,临出门时,发现自己带不动。
“你东西自己带吧,太多我带不动。”拍了包裹照片给她看。
“好,你自己小心点。”——能有人“嘱咐”我“小心”真是件愉快的事。
晚上到老家。我在做菜。她乘着空闲拉着奶奶一起到街上买衣服。买了一套衣服给奶奶,买了件天蓝色衬衫给爷爷。
又说厨房太热,告诉我给奶奶买了冷暖空调电风扇,大概过两天就到,要麻烦我送一下,地址写的是我们家。
饭后我跟婆婆说了这件事,她有些生气:“谁叫你说的?等送到再说啊!”
8月13号星期二
“晚上和外公外婆,舅舅舅妈一起吃饭。”
“好。”
我把就餐地点发给她。
“你请客啊?……我不想吃的,搞起来那么隆重。我很不喜欢每次回来都要各种仪式为了我。以后能不这么高调吗?”
“哦,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的想法,现在知道了。”
“嗯。”
“不是我‘高调’,平时我们都有聚聚,逢年过节你都不在家……”
“我主要不喜欢大家因为我聚在一起,我也不喜欢吃吃喝喝。就回去看看聊聊天就好了。”
“也是。”
“高中从我在外读书开始就这样了。我只想要平平静静的生活。”
“家人聚聚,吃点喝点,说说话,不也不错嘛!”
“不喜欢。”
“家人在一起不要有压力,放松。”
“这和以前不一样,不喜欢。不是所有你喜欢你觉得好的都是好的,我不这这么想……你觉得放松,我觉得累。”
本想说“我哪敢把自己喜欢自己觉得好的都‘推’给你”,想想算了。微信里也不好讲;讲多也没意思,等一下说不定又不开心。孩子从小到大我都蛮尊重她,为什么她会有这想法呢?也许是青春期的叛逆吧……“嗯。也是,好吧。下次就不用了。家人聚会就跟平时一样,不要有压力,这不同于外面的应酬。下次我们就不到酒店了。多沟通就了解彼此的想法……你也可以跟大家讲讲,你在外的见闻啥的不也蛮好的吗?”
“我不想发言,不喜欢成为焦点,不要叫我聊什么见闻,感觉自己像猴子一样。”
8月14号星期三
她出去理疗肩颈,做了拔罐,按摩,回来告诉我好舒服。看来她肩颈有些不大好——即使肩颈好,坐十七个小时的飞机也是累的。
中午她在外面吃。我不理她不问她。难得回来一趟,让她自己安排。在外面呆久了,家乡的食物是种奢念和牵挂。
晚上我们一起吃饭。饭吃好了我们回老家。先生去开车。
女儿买的冷暖电风扇已到。好大一个家伙!箱子有一米左右高,半米左右宽,长方形。我伸手要抬箱子。“不用,不用!我自己来!”她从二楼一步一步小心地搬到楼下车里。
到了爷爷奶奶家,女儿坐在房间地板上,叫奶奶拿来螺丝刀。
“要梅花型还是一字型?”
“梅花型。”
奶奶把梅花型和一字型都拿过来了。
她低头弯腰,娴熟地旋转着螺丝刀。过了二十来分钟,电风扇装好了。咖褐色的长方体,大方典雅。
“这跟我在一个伯伯家看到的一样。”奶奶笑呵呵,“当时我们坐在客厅,电风扇就放沙发边,风一阵阵吹来,很舒服凉快!”
“奶奶,你看,这里还可以放冰晶。”她拉开电风扇背面底部的一个小抽屉,“厂家有赠送冰晶。冰晶不用就放冰箱里,要用就放这儿,吹出来空气更清凉。”
电风扇下面有四个轮子,她又把电风扇推到后面厨房,大家坐在餐椅上或沙发上感受。
“啊,不凉快!”她说。
“还没呢!”爷爷赶紧安慰,“厨房空间大(厨房和会客厅连在一起),没这么快。”
“我们普通电风扇风吹过来热热烫烫,这电风扇里加了水——哦,冰晶,风凉凉润润。”奶奶说。
我们又把电风扇移到房间,坐在房间里聊天。
要告别时,我说:“跟奶奶拥抱下!这一别,又要大半年。”
“不用吧,我有点不好意思,”她说。大家都笑了。
奶奶让孙女带上了很多粽子。一个个小巧玲珑角儿尖尖的棕子。
棕子里包裹了香菇和三层肉。我一咬,香气四溢。
“早上把粽叶和糯米浸下水,下午二点多钟,我午觉睡醒包的。”
老人送我们到楼下。
“爷爷、奶奶,你们留步!进去吧!”女儿说。
我们仨坐进车里,老人还站在车门边。我们摇下车窗,和他们挥手。
夜幕中,老人的身形有些佝偻,头发花白。
车厢里一时静静的。
坐在前排副驾驶位上的我,感觉后排的女儿,把头低下去了一会才把头抬起来。
8月15号星期四
女儿七点左右就要出发。
昨晚入睡前已浸下糯米,把糯米沥干水,拿了一条白纱布铺在蒸屉上。电饭煲里加了一层水,放上蒸屉,蒸屉上铺上糯米。
二十分钟后糯米熟了。
在锅里炒了三个鸡蛋,放进小肉粒,再加糯米翻炒,起锅前放了一点葱和虾皮。
女儿以前微信朋友圈说自己喜欢温州糯米饭。
女儿起来,看到厨房里的我在忙碌。
“妈,你干嘛?”
“我在炒糯米饭啊!”
“妈,我不想吃的,你为什么不会问问我呢?”
“?”
“看来我们俩真不好沟通啊!真没有沟通的习惯啊!”
我舀了三碗放桌上。
“真好吃!”先生直咂嘴。
我也觉的好吃,特别香。
“太淡!”女儿吃了一口,到厨房拿了瓶酱油“咕噜噜”把酱油浇在饭上。
“太咸啊!”我说。
她三下两下吃完了。
“妈妈,再见!”女儿背着电脑包(包里东西较多,所以只装了几个粽子),像来时一样轻轻松松。她跟我挥挥手。
爸爸送她去车站。
我打电话跟婆婆说孩子已经出发了。
“好!好!孩子来来回回已经这么多次了,她有经验了,你也放心!”
八点多,她从机场发微信:
“飞往北京的航班延迟两小时。”
“不影响你到北京坐下一航班吧。”
“不影响,我的下一航班是夜里十点起飞。”
下午三点多,说自己到了北京机场。
晚上八点。
“航班又延误两小时了。”
“航班取消了。”
“航班取消航空公司有安排住宿吗?他们什么时候恢复航班?”
“我现在排队改签。看情况。”
晚上十一点。
“现在怎么样了?”
“我在排队。”
凌晨00:15,我睁开迷迷糊糊的双眼。
“航空公司有给大家安排住宿吗?”
“还不知道。我还在排队。你们先休息吧,我晚上会安排好的。”
“人很多吗?”
“蛮多的。管自己啦!你先睡,我有更新告诉你们。”
凌晨1点半。
“航班改成了下午14:25起飞。”
“那晚上呢?”
“附近找个酒店吧。”
“要注意安全,找到酒店告诉一声,航空公司有安排车到酒店吗?”
“你睡吧,你这样操心,我很累。”
我转个身。
很安稳地睡着了。

早安[微笑][微笑][微笑]祝福大家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