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感动】走天下的人(随笔)
孔子周游列国,自卫返鲁,在沂水河畔网纲三代旧闻,采集当时风俗,习诵诸国法典,搜罗圣朝遗迹,证王风、习商颂、观夏舞、辨韶乐。虽然朱绂者之间尔虞我诈已经屡见不鲜,但仍然守信、盟誓、尊重长者。而且草泽之间风俗尚厚,所以周游途中有狂歌的接舆,打哑谜的桀溺;捉迷藏的荷杖老头。也正是因为那些闪光的东西俯地可拾,所以孔老夫子才能删诗书、订礼乐,写春秋,坐而论道,广收门徒,垂教万世。
孟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虽然也是周游列国,可是碰见的人不是装疯卖傻、装憨充楞,就是贼头滑脑、诡计多端。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人类前途打算,痛快地实践王道,建立他的理想国。于是乎,他老人家撸起袖子,攒起眉毛,呲起大牙。虽然王道讲求平和,儒术讲求中庸,他却唾沫横飞,没什么长者风范和温文尔雅的气质。于是乎,经常搞得别人下不来台,虽然当时风光无限,仿佛占了上风,可还是摆脱不了灰溜溜回家的命运。然而当时考虑天下的人仍然很多,受此激发,像“贫贱不能淫,富贵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类可以流传后世的辞句不计其数。于是乎,写起回忆录来也是珍珠满箧、素材丰奢。
几百年后,又一个走遍天下名山大川,搜罗先古遗迹,考究兴衰成败,决心成一家之言的人是司马迁。不过比起前面两位圣人来,他却不幸太多:虽然前面两位都有藐视权贵的勇气,啸傲王侯的事迹,可都全身而退。即使后来做教师不算志得意满,也算是老有所安。而司马迁却仅仅因为不懂察言观色就被施了宫刑。于是愤懑之情沛然而生,也许《史记》之所以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有那股气在。然而,有形就有弊,有情绪难免就有偏颇,特别是汉武帝那一章,让后人细细读来难免感慨。司马迁的身世遭遇,也是那个时代的反映,当是经过了战国的杀伐,暴秦的苛政,刘项的纷争,已经不再把个体的生命当作了不起的事情,公平与真理也显得不那么重要。男人活着就是为了争斗,女人繁衍后代是为了提供继续争斗的工具。于是在那部伟大的作品里,到处都是刀枪剑戟的痕迹,到处都有杀戮的战场。
秦朝是第一个完整统一的帝国,可惜时间太短。中华帝国的真正开始,其实是在汉朝,在那时候,仁人志士关于帝国的幻想,对于帝国的成长、强大、长久的热情与渴望,一下子都迸发了出来。贾谊的“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碳兮,造化为铜!”成了那个时代最深沉的叹息。数不清的英雄豪杰,讲不完的风流轶事,这些素材为史记的大气磅礴奠定了基础,抑郁顿挫文风的背后是那个时代对人类命运深沉的思索。
一代文坛领袖苏东坡的出行,很大一部分是被迫的,因为有了手铐脚镣的痕迹,在洒脱文字后面总有一些看不见的惆怅。然而这时候的人们已经渐渐习惯了朝代兴衰,东坡居士笔下沿途风物已经很少和国家有关,更多是潇洒旖旎、个人情愫。“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是诗人的告白吧?连立志天下清平的雄杰都在喃喃自语,就怪不得当时文人的风流习气了。然而文人雅士还在谈论文学,还在关心群众的疾苦,还在为社会呼唤,读苏轼的那些奏章、谏书,可以看见一代人杰滚烫、火热的心,在惊心动魄的直率后面,可以看出笔者已经做好了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准备。于是,这又让人想起那个古老的命题,文字若没有思想和感情,如何能流传千古?
时代的发展让人们越来越“精明”,到了明朝的徐霞客,走遍名山大川,却只成了旅行家。徐霞客文笔不错,然而留下的却是游记,莫谈政治成了人民的共识。春秋时代,齐国的宰相晏子反对撤销乡社,是要给大众一个议论国家大政方针的地方,然而到了那个年代,就算再树立乡社,人民也只会用来打牌下棋。因为不知道哪个文字就带了颜色,不知道哪句话就犯了忌讳,在一拨一拨的文字狱前面,以精明着称于世的国人,又怎么会总往圈套里钻?
孔夫子描绘过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的盛况;孟子设想过人均七十亩地,不违农时,互敬互爱的美好画面;陶渊明神往过桃花源里的世界;然而到了明代,吴承恩笔下的西方极乐世界应该是乐土吧,应该五日一风,十日一雨,大家都纯朴自然、心平气和才对。然而阿傩、迦叶尊者向唐僧索要“人事”,燃灯古佛惊醒佛子要派遣凶狠无比的苍鹰,笔下世界就是人们内心的反映,人心已经失去了安逸,于是佛国也不是净土,世界已经没有了想象的缝隙,所以想破头皮也造不出另一个版本的世外桃源来。
“过尽千帆终默默,旧时叶落始更生”。时光在慢慢洗掉过去的褶皱,然后萌发出新的人间。
许老是我最尊敬师长之一。他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在美国工作的时候,看到一位几乎在美国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人家,却一直没有加入美国国籍。许老问他为什么。这位老人说,加入美国国籍要宣誓热爱美国,我是中国人,又不热爱美国,为什么要加入?
许老说,那你就虚虚地宣个誓,享受美国的福利待遇再说呗。那位老人家瞪起眼睛,这种事情怎么能虚与委蛇?良心是要痛的!动荡年代跟随父母来到美国,没能慷慨赴国殇已经在惭愧,难道还要做个叛国之人?
这是老一辈走天下的人,他们因为国难背井离乡,然而不论千里万里,都记得自己是炎黄子孙。祖国二字的庄严,不止是在书本中、言辞里,更重要的是在心里。
2018年10月,我一个人去巴西。在圣保罗机场,刚下飞机,看到一个同胞不停拿眼睛瞄我。其实在迪拜机场的时候,这个人就几乎是亦步亦趋地跟在我后面,我有些忍不住了,就问他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吗?
他一看就是个拘谨的人,看到我主动问他,有些不好意思:“你准备去哪里?我不认识英语,看不懂路标,想知道去秘鲁该怎么走?”
大部分国家的国际机场,结构都比较复杂,在有限的空间内,要实现海关通关、航班启停、航班中转、安全检验、行李托运等一系列职能,还有免税店、贵宾室、餐饮店等一系列辅助设施,于是航站楼通常都要好建上几层,飞机中转的路线更是九曲回环。如果再坐个小火车,就算会英语也会头大。
他告诉我,他是一个工厂的厂代,电机卖到了秘鲁,这次是去调试。老板代他买好飞机票,跟对方联系好接机的人之后,他就这样出门了。产品卖到哪里,他就服务到哪里,跟着产品,他已经去过许多国家。这一次,不过是若干次旅行中的其中一次,只不过这一次,一下子跨过了大半个地球。
我把这个人送到航班中转的入口,然后挥手告别,希望他剩下的旅途愉快。
在海外,我遇到了无数同胞,有些人同样像这位哥们一样狼狈,更多的人意气风发,活跃在世界各个国家。在非洲的加纳,从房地产到修路建桥,从海洋捕鱼到租田种粮种菜,再到钢铁冶金、饭店超市,几乎能想到的行业,都有中国人的身影;在印度,电厂、铝厂、医院,很多建筑、工厂都留下中国人的身影;在东南亚,同胞们更是熙来攘往……
在这些人当中,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却不乐观。不过,不论成功与否,中国人都成为一道洪流,从祖国出发,前往世界各地,遍及世界各地。
这些同胞背负着各种各样的使命,在用自己的力量重新塑造这个星球。或许充满艰险,或许历尽波折,或许条件艰苦,但他们都敢勇敢面对,勇敢向前。应该说,比起几百年前从西欧出发,征服这个世界的白人相比,今天的中国人多了一份中庸,但同时也多了一份臂助,因为今天的中国人,有了强大的靠山,那就是强大的祖国,让我们挺起了胸膛。
这就是一代代走天下的人。他们一直在变,又一直没有改变。他们热爱远方,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千山万水。在经历文明的阵痛之后,找准自己的角色又重新启程。这个进程还会继续下去,而且会越来越快,因为中国人,要让这个世纪成为自己的世纪,要让古老的东方,成为世界的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