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盘瓠其实就是盘古(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盘瓠其实就是盘古(随笔)


作者:松阳云逸 布衣,219.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131发表时间:2020-05-21 07:21:09

【看点】盘瓠其实就是盘古(随笔)
   一、盘古是辰溪方言传承的远古神话传说
   盘,在辰溪是运用灵活、应用广泛的方言。辰溪方言“盘”,有追查的意思,如盘根究底、盘问、盘查。传说中的盘古是最早的男性,也就是最早父亲的会意表达,盘古的传说,用辰溪方言解释,就是最古老的父亲回忆。
   从已探明古文化遗址看,辰溪现有史前古文明遗址6处,其中古老的松溪口贝丘文化遗址形成于7800年前,不仅发现了蚌塑龙、虎图案,且发现大量的多品种生活用具白陶。事实证明,远在7800年前,辰溪已经形成了人类社会成熟的文明体系,比中原文明要早3000多年。从时间上比较,辰溪有诞生盘古传说的先决条件。
   盘古是中华民族创世神,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东晋葛洪认为,西王母(女娲)与东王公(伏羲)是盘古与太元圣母所生。西王母称“九灵太妙龟山金母”,是道教的上古神灵。“九灵太妙龟山”,指的就是辰溪大酉山,大酉山由九座相连的山岭构成,共有七十二石室,为远古传说的仙、道、高士所居,而龟山自古又是辰溪大酉山的别称。
   道教是我国的原始宗教,道教的祖神“三清道祖”: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其中的元始天尊,指的就是盘古,主宰“混元”时期,诞生日为冬至日,与黄溪口七姓瑶每年农历10月16举办盘王节,纪念盘王(盘古)诞生日吻合。
   辰溪处于湘西的中心,有“湘西煤都”之称,境内溶洞众多,适合远古人类生存,有诞生盘古的地理条件;辰溪县至今保留有两个古老的民族——瑶族和瓦乡族,是传承古老神话传说的载体。瑶族保留了古老的盘王祭祀习俗,瓦乡族保留了古老独特的语言体系;辰溪民间至今仍然保留了许多史前人文始祖神庙和古老的祭祀习俗,事实说明,辰溪民间的史前文明绵延不绝,传承有续,真实可信。
  
   二、盘古传说延存于辰州巫傩文化
   巫傩文化称“辰州巫傩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神文化体系,形成于一万多年前,其中的辰州指的就是辰溪,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含“辰”的县域地名只有辰溪,而沅陵设辰州府,也是因府境内的辰溪县而命名,是在隋代以后才开始的。
   盘古与太元圣母(王母娘娘的原型)在巫傩文化中敬奉为生育之神,是中华儿女“盘古子孙”的称谓的由来。
   在医疗并不发达的古代,接生是一项神圣的工作。负责接生的基本上是年长的女性,辰溪民间称接生婆为“接生娘子”。授业的“接生娘子”会安胎和催生,除了基本药物外,还会安胎咒和催生咒。安胎咒曰:“盘古定天地,王母娘娘在此……”催生咒曰:“盘古开天地,王母娘娘在此……”(限于行业禁忌,不能在此尽述),一般的咒语结尾有:吾奉太上老君,句句如律令。而这两个生育神咒,没有这句话作为结尾,直接了当,非常肯切,说明这个神咒传承来源更加古老。因为太上老君的原型为春秋时期的老子,而盘古是辰溪民间公认的上古祖神,远早于太上老君,可见盘古的传说源于辰溪民间,神化于辰溪民间,延存于巫傩文化中,盘古从不更名。
   传说的盘瓠是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的先祖,属于武陵地区的人文始祖。而武陵地区盘瓠庙宇祭祀,仅限于沅水从泸溪至辰溪河段及麻阳与辰溪的辰河沿岸。在辰溪县黄溪口七姓瑶文化区,瑶民普遍认可的人文始祖是盘王,也就是盘古,并不是盘瓠。事实说明,盘古子孙的认同是普遍的,盘瓠在武陵地区的认同地域非常有限的,是有原因的。
  
   三、盘古为何变盘瓠
   盘古变为盘瓠,是中原王朝政治、军事意志下,武陵先民适者生存的产物。
   据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古代王权遣军队征伐湘西,以土地庙和伏波庙来区分汉、苗民族的,凡立有伏波的区域,认定为汉人区,凡立有土地庙的村落,认定为汉族村落。军队的征伐只限于苗民,至今辰溪民间尚有山歌曰:汉住码头,土住垅,苗、瑶住在山上头。
   纵观历史,各个王朝更迭都进行了文化更迭,如伏羲创制《连山易》,黄帝创制了《归藏易》,周文王创制了《周易》,秦始皇统一六的策略中就有“欲去其国,先去其史”,统一六国后又施行过“焚书坑儒”,迁各国贵族入咸阳,实行文化控制。西汉确立后,迁贵族于关中,汉武帝时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使到了明、清时代,也以王权为核心,对违背王权意愿的,实行“文字狱”。
   中原文明修改了原始祖神信仰,将黄帝列人文始祖,将辰溪及有共同祖神——盘古认同的西南地区归并为“蛮夷”,中原与西南地区产生巨大的始祖认同差异。
   在三国、两晋时期,道教文化在中原传播,盘古始祖神得到中原文化的认同,而据有中华文明话语权的中原王权,否认盘古文化的发源地,将盘古改为“盘瓠”,区别于华夏与“蛮夷”。
   盘瓠最早在《后汉书》《三五历记》记为湘西的人文始祖,在口耳相传的辰州巫傩文化体系中,却没有任何盘瓠传承和记录。盘瓠在泸溪、辰溪、麻阳只在沅水、辰水沿岸苗族生活区域有庙宇祭祀,这一区域是通往云贵的咽喉,是军事通道,统治者肯定容纳不了这一区域异于中原王朝的黄帝始祖认同。混合多种文化元素,盘古衍变为盘瓠,从方言发音,“古”“瓠”,音相近,也容易被不识字而又倔犟的“苗民”认可。而其他武陵地区的瓦乡族、土家族、苗族、侗族生活区域里没有盘瓠庙。盘瓠传说的诞生也是在三国、两晋时期,始记于《三五历记》,而这一时期正是湘西苗民与王权统治严重对立时期。
   东汉前中原王权对湘西盘古祖神的否认,可以从历代史籍和地方史志中找到答案。自黄帝以后,炎、黄阪泉之战,黄帝与蚩尤之战,尧、舜、禹惩三苗,夏、商、周征苗与蛮夷,秦迁贵族于咸阳,汉迁遗族于关中,西汉征夜郎,东汉初马援三征武陵,调用兵力数万人,东吴治理荆州时,遣潘濬率五万多人毁灭式征伐湘西。这些战争的根源,无一不是文化认同的差异,是对“蛮夷”异族的征讨。
   盘古神话是一个古老的历史话题,曾引起无数史家的争论。在古老的《山海经》《周易》《黄帝内经》及《史记》里,并没有盘古只言片语的记录,说明在三国以前盘古传说没有传入中原,只源于湘西民间传说,是根植于湘西先民心中、得到西南民族广泛认同,抹之不去的上古祖神记忆。
   中国最原始的宗教——道教,是三国两晋时期在中原广泛传播,而这一时期,中原王权征伐湘西最严重的。可见,道教是民族融合的先声。由于道教的传播,盘古祖神观念得到中原文明的认可,之后的唐、宋时期,中原文明与湘西古文明相互融合,湘西及广大西南地区,成为华夏民族的后方家园。
   从盘古传说的形成与在辰溪、泸溪的衍变过程看,盘瓠就是盘古。
  
   四、盘(瓠)古遗迹在武陵
   在辰溪县云雾山有一个长达10里的七玄洞,有远古人类的生活遗迹,也符合畲族对远古先祖生活环境的特征记忆,有盘古〔瓠〕洞特征;在浦市镇麻溪口村六儿洞(沈从文记为六耳洞,在辰溪县孝坪镇罗依溪入沅水溪口对面),六儿洞是《溪蛮丛笑》记述盘瓠生育六儿六女的地方。在六儿洞附近,当地村民上世纪60年代前在此烧石灰,曾发现大量的史前人类生活遗留下的古生物化石。
   在辰溪县船溪乡汀流村,有一座娘娘庙,庙内祭祀盘瓠和辛女。(辰溪古方言“圣”与“辛”不分,辛女实际上是始祖“太元圣母”的方言发音)这里是辰、泸两县民间公认的娘娘总庙,也就是武陵地区祭祀盘瓠与辛女娘娘的总庙,其他地方的盘瓠庙或娘娘庙,都只能称作是汀流娘娘庙的分庙。从盘瓠庙的起源、分布看,辰溪县汀流村是祭祀盘古(盘瓠)的发源地。
   传说盘古死后化为白龙,白龙就是白帝,西方白帝天王。《易经》金、木、水、火、土五行认知,西方属金,五行中最贵,在色为白。西方天帝实际代表最尊贵的祖神。
   在汀流村沅水对岸有一座气势雄伟的山,称白龙岩,从道理上推断,白龙岩实际上就是远古先民的盘古祭山。
   现在湘西民间很多地方保留天王庙、白帝道场,从文化渊源上看,实际祭祀的就是始祖盘古。
   每一个朝代的更迭,都或多或少的推动了文明的进步,但限于时代的原因和王权统治需要,历代王权对不利于统治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否定或删改,使部分古老的文化传承断链,不能不说,这是一种文化系统传承的缺失和遗憾;但是,根植于民间的传统习俗,传承了古老的文化基因,弥补了传统文化的缺失,这是民族之幸。
   道教的传播,让远古神灵体系得到了中原文明的认同,形成了“盘古子孙”“炎黄子孙”理念,构筑了“华夏一家亲”天下和睦相处的观念。形成了“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和团结一心的民族意识,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传承有序、湘西的远古文明融入中原文明的主要基因。
   盘古精神就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值得永远传承、弘扬的民族精神。追根溯源,祖神盘古神圣而又现实,值得永远纪念!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34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盘古在汉族的创世神话传说中,是开天辟地的神祖。很多汉族民歌中都有“盘古身高五丈五,手拿开天辟地斧”的唱词。而关于盘古传说诞生于湘西的说法,应该是站得住脚的。文章对盘古氏传说的发源地进行了比较客观的考究,文章以翔实的史料考证认为,中原文明修改了原始祖神信仰,将黄帝列人文始祖,将辰溪及有共同祖神——盘古认同的西南地区归并为“蛮夷”,中原与西南地区产生巨大的始祖认同差异。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0-05-21 09:15:04
  一篇很有意义的考证笔记,欣赏了,问候松阳云逸老师。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松阳云逸        2020-05-21 12:35:12
  谢谢武戈老师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