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新】 自行车的后座(散文)
香樟树下,一个身影从眼前走过,飘逸的黑发,随着夏日的微风变得灵动了,两侧有些卷曲的弧度,随风扬起,不禁会心一笑。太过熟悉的画面,那一头长发,不禁想起了宣传海报中的文艺男青年,尤其是那个唱着《我想我是海》的歌手。我们的校园时代,恰是此款盛行之时,不少男生进入了大学,也仿着留起了长发。青葱的校园有许多美丽的故事。
初夏,校园里一排排的法国梧桐长得浓密,只漏出点光,细碎地洒在地面。树荫下人来人往。马路上,常有自行车飘过,留下急匆匆的身影。自行车是校园里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最美的风景。青春偶像剧中常有如此的镜头:男主骑着自行车,后座上坐着可爱的女孩,他们穿越了人群,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他们的世界之外,像幅清新的油画,色调明快。
最美的年岁,最美的风景,最好的爱情,令人羡慕。少男少女的爱恋,如初夏的空气一般,甜美愉悦。
曾经在校园里见过一对情侣,和我们同届。男生海拔很高,近一米九的个头,女生十分娇小,一米五左右,留着短发。开学不久后,他们就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每次他们的出场都会引发回头率,无论宿舍门口,食堂还是教学楼。他们总是静静地,显得十分安静。女生住在我们楼上,男生时常在楼下门口等她。宿舍门前的路是一条缓缓的长长的坡道,走路都有些费劲。有时男生骑车载她到楼下,自行车在男生面前感觉被缩小了,车后座的女生显得更加娇小,男生像一座挺拔的高山,替她挡住了风雨。有时,他们路过宿舍门口,继续一个缓坡,去最远处的小食部。行至半坡,男生下了车,缓缓地推着,回望一眼,女孩安然地坐在后座上,低着头,也没有言语,浅浅一笑。到了店门口,他停好了车,一起走进店里,一切都很安静。有时,他们一起上课,去教室的方向几乎一路都是下坡,有缓有急。男孩在下急坡的时候速度和我们不同。偶尔我们也骑自行车,下坡的时候速度是放开的,如果坐在后座,甚至是张了手臂去迎接风。而男孩不会做如此潇洒的事,他的车要慢许多,有时我们从身旁经过,会露出讶异的神情,车技有些逊,心里暗暗地想着。直到某一日,我们在教学楼门前听见男生对女生说的话才明白其中的缘由。他担心速度快了,女孩在后座会害怕,不安全,并再三嘱咐,下一次女孩一定要在下坡的时候抱紧他,不可以松开。
渐渐地,我们习惯了这样的画面,一直到毕业,最萌身高差的组合都没有改变。
校园的自行车后座是浪漫,中年人的自行车后座上承载的又是什么呢?
中年人的自行车后座上时常是孩子。浪漫的爱情走入了柴米油盐,有了孩子,父母便都退了开去,孩子的双手偶尔紧紧地抱着父母的腰,再大一些,又慢慢地松手,觉得无须依靠的,可父母呢,觉得这怎么可以,定然是要训斥的,孩子只好乖乖地再伸了手。温情在一松一抱里自然而然地流露了。
记得小时候坐自行车的后座是要靠抢的。家里孩子多,父亲的二八自行车高大而威武,后座是宽大而结实的。遇上年节,父亲带着我们到县城逛逛,那是我们最期待的事。时常是父亲话音刚落,我们便如赛跑一般,输了的孩子自然没法抢到最佳的“坐席”。我时常跑输了,后座自然无缘,只能坐在车前的横杠上。那滋味大概是有些不喜的,时常会有滑落的危险,尤其是碰见路面不平整的时候,整个会弹起来,心跳加速。到了人多的地方,父亲的车速越发地慢了,甚至下车推行,我们坐在车上,嘴里舔着棉花糖,把脸糊成了花的。父亲在高大的自行车旁,显得有些小,但稳稳地带着我们穿越人流,我们丝毫不受影响。
慢慢地长大了,我们也极少在坐父亲的自行车后座。偶有机会父亲周末到学校接我回家,后座依旧是宽敞的,一路上我们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便不再言语了。我在后座上看风景,父亲专注地骑着车。路过一座桥,有些损毁了,水泥掉了,石头裸漏了出来,车子经过时会有些颠簸。每到此处,父亲要念叨一句:手扶好。而自己有时会屏蔽这句话,让手自顾自地搁着。自然,颠簸得厉害的时候,便会尖叫一声,父亲便会严厉地回头望一眼,我便乖乖地伸了手,抱着父亲的腰,只是没有小时候那么用力了。
等家里添了电动车。那辆魁梧的自行车便一直躺在仓库里,锈迹斑斑的,很是落寞。自行车的身影渐渐地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中年的车后座上承载着家庭,老年人的后座又有着什么样的情形呢?
第一次在魔都的马路上看见破旧的自行车时,觉得讶异不已。时下几乎绝迹的身影在繁华的马路上却时时可见。有时,走在南京路附近,在热闹的人群中,突然眼前一亮,老式的自行车后座上坐着一位装扮时髦的妇人,化了精致的妆容,做了头发,着了一身玲珑的旗袍,手中的包优雅地提着,脚微微向前。骑车的男人便显得有些寒碜,衣着普通,他缓缓地在人群中穿梭,表情平静。如此的风景不禁让人想起十里洋场,繁华与朴素,在这个城市里共存着。为何此处还可见如此的风景?于他们而言,一切似乎是极为平常的,只是一种出行的方式,车是老旧的,人也是旧的,生活却是日日新的。
邻居老两口都退休了,他们的出行工具也是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但车身是一尘不染的。白日里,男主人早早地起来,买了菜,而后厨房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一日的活计在响声中开启。清晨,他时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出门,临近中午回来,偶尔车头会挂着一些东西带回来。每日的作息都十分相似,像是上班的一般,十分有规律。有时,老两口会一同出门。女主人坐在车后座上,速度便比往日慢了许多。两人的神情是专注的,一个注视着前方,一个随意地看着四周,也少交谈,缓缓地向前。某一日,发现车后座上多了张粉色的小椅子。前两年邻居家添了个外甥女,他们来往于女儿和家里照顾孩子,日子忙碌了起来。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他们安了个可爱的座椅,让孩子欢喜地坐着,好载着她去学校。相似的自行车,在上学放学的时段里常常可见。他们的后座成了孩子们的专座。
自行车后座的人生,从青年跨越到了中年,进入暮年,而后又回到了孩子,像是一种循环,演绎着我们一生的轨迹。一路上风雨兼程,四周的风景周而复始,我们的生活也是。唯有不变的是,在后座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本真——温暖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