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星月】“拜轿葬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随笔)

编辑推荐 【星月】“拜轿葬俗”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随笔)


作者:王国平 童生,862.0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95发表时间:2020-05-22 13:26:01

前两天参加朋友老人的葬礼,整个祭祀议程很多,但对“拜轿葬俗”影响尤为深刻。
   在“拜轿”仪式中,孝子们要全体出动,恭恭敬敬地把一座用纸扎的花轿从外面迎到灵前,并在花轿前摆上供桌,放上逝者遗像、香炉、白酒、果实等,点燃起两支高脚蜡烛。当一切停当后,由逝者儿子按照阴阳先生的口令开始上香奠酒,其他孝子也一起跟着行五跪九叩六拜之大礼。整个过程中,哀乐频起,虔诚孜孜,场面庄重。
   “拜轿”是这里一项非常古老的葬俗,由来已久,经过几百年的演变,逐步形成了统一的拜轿仪式,过程独特,细节讲究。这项葬俗包含了许多信仰因素,也与我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拜轿”这个习俗可以从儒家思想观念中找到它存在的理由。儒家观念认为每个人的生死是无法抗拒的,任何人想从肉体上达到永生都是徒劳的。要想达到永恒,只有在生前努力于建功立业,致力于道德的修养与人格的塑造,通过立德、立言、立功,才能超越死亡,就是去世后,仍然能以精神价值存在于世,影响后世。
   根据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在古代乘坐大轿是身份的象征,每个朝代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不是随便就可以乘坐的。如唐朝就规定,士庶不得坐轿,只有当朝一品宰相、仆射在身患疾病时才可以坐轿;其余朝官,不论品位高卑,不许坐轿;即使朝廷命官出差途中患病,也必须陈请中书门下及御史台,经批准后才能乘轿。
   到了宋代宋哲宗在位期间,也颁布了一项特别禁令:“禁京师人士舆轿”,不光不许官员坐轿,似乎连一般比较富裕的人士也不准乘轿了。但也有例外,对功劳特别大的,须经皇帝特批后,才可以乘轿。
   有这样一句话“死者为大,入土为安”。在葬礼上不论逝者生前功劳大小,官位高低,子女都要做个大花轿让逝者的灵魂来乘坐,都不会违规。这既是对逝者一生功德的颂扬和在世尊贵地位的认可,也是对逝者的敬重和怀念,相信逝者传下来优秀品德可以在家族后代得到延续。
   给逝者做座花轿,也符合佛家思想观念的要求。佛教认为人是可以转世轮回的,每个人都生活在苦海之中,生不值得留恋,努力后来世就可以实现解脱,这就是佛教所提倡的涅槃成佛,脱离苦海的追求。
   对于芸芸众生而言,认为如果没有涅槃成佛,只能在六道中轮回,一世一世,没有穷尽,受尽苦难。所以给逝者准备一座大花轿,就可以让逝去的灵魂在轿神的帮助下超出轮回,解脱六道轮回之苦。
   而在道教文化的传承中,也可以找到为什么要给逝者去做一座花轿的理由。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的一生只有顺应自然、通过养生就可以祛病强身,在平和宁静中去实现生命的价值,从而完成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心愿。
   尤其在道教的神仙世界里,每个神仙都有坐骑,可以带着神仙上天入地,驾云飞天,一去几万里。如老子的青牛、张果老的毛驴,南极仙翁的仙鹤等,所以逝者的子孙也寄托离开的老人能够有个坐骑,那坐骑就是一座花轿,希望亡灵在九泉之下得到花轿的保护,早早能够脱离苦海,实现成仙飞天的愿望。这三大宗教思想体系千百年来一直影响着我们的信仰和认知世界的能力,无形中也就走进了民俗之中。
   同时,在我们的信仰中,也长期受到我国原始宗教的影响,使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神秘的地狱鬼国。有首诗写道:“奈何桥上道奈何,是非不渡忘川河。三生石前无对错,望乡台边会孟婆”,就是对灵魂行走黄泉路的描述。
   人生就是个迷,这其中有许多事困惑在人心头,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人阳寿到了就会离开现实的世界,这是客观规律,也叫正常死亡。逝去的人并没有完全停留,灵魂还要走很长一段路程。
   首先就是要经过鬼门关,这是通往阴曹地府的一个关隘,过了此关的魂魄才可以变成鬼。传说是阎罗王专门挑选一批恶鬼来此镇山把关,对劣迹斑斑、恶性未改的亡魂野鬼盘查得格外苛刻、严格,不使一个蒙混过关。
   接下来就是要走很长一段黄泉路。人们常说:“黄泉路上没大小。”的确,现实中有的长命百岁,有的中途夭折。因此,在黄泉路上就有了很多孤魂野鬼,他们是阳寿未尽而非正常死亡的那些人,即不能上天,也不能投胎,更不能到幽间,只能在黄泉路上游荡,等待阳寿到了后才能到九幽报到,听候阎罗王的发落。
   黄泉路沿途有火红的彼岸花。彼岸花铺满了通向地狱的路途,那花是冥界唯一的花朵,有花无叶,像血所铺成的地毯,因其红得似火而被喻为“火照之路”。这也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
   走过黄泉路后,就会来到一条河边,这条河叫忘川河,当灵魂渡过忘川,人生曾经的一切都留在了彼岸。忘川河上有一座唯一的桥叫奈何桥,亡魂都要过此桥。传说桥分三层,善人的鬼魂有神佛护佑可以安全通过上层的桥,善恶兼半者过中间的桥,恶人的鬼魂过下层的桥,多被鬼拦往桥下的污浊的波涛中,被铜蛇铁狗狂咬,受尽苦难。这正是:“行善自有神佛佑,作恶难过奈河桥。为人不作亏心事,走过奈河桥不惊。”
   走过奈何桥后,可以看见一个土台,那土台叫“望乡台”。据说,鬼魂过了奈何桥后,尚没有饮孟婆汤,对阳间的生活和亲人们依旧十分挂念,尽管有鬼卒严催怒斥,还是要强登阴间的高处,再回望一下阳间的情景,但他们却总是两眼茫茫。在这种思亲欲见却不得相见的煎熬中,不少鬼魂会在深夜暗自啼哭,声音悲惨,催人泪下。
   民间传说当包拯出任第一殿阎罗王时,听闻此事,动了恻隐之心,就命鬼差在奈何桥边的一块高地上建筑了一座“望乡台”,允准亡魂最后一次登台去遥望自己生时的家乡与亲人,所以这个台又被称为“思乡岭”,是阴间鬼魂遥望阳间的最后一个窗口。有诗云:“望乡台上鬼仓皇,望眼睁睁泪两行。妻儿老小偎柩侧,亲朋济济聚灵堂。”
   在“望乡台”边,有一位女人在卖孟婆汤,喝了此汤便从此忘却了生前的种种记忆。最广流传的一种说法,认为那孟婆就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长城之后,眼见长城之下尸骸无数,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尸骨,痛苦万分,不能自拔。后来因她思夫之情感动了天地,上天就免了她轮回之苦,让她在奈何桥的桥头立起一口大锅,将逝者放不下的思绪炼化成孟婆汤喝下,从此,便忘记了生前的爱恨情仇,卸下了一切包袱,走入了下一个轮回。这就是所谓的"前世已了,今生善恶唯本心所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人死如云散”,“一死百了”的一种隔断。走完黄泉路后,就意味着即将受到阎罗王的最后审判以及十八层地狱的最后考验了。所以逝者还要经过这么长的艰难,子女就希望有轿神的帮忙,少受些途中的艰难。
   轿谐音桥,在古代是通用的。所以那花轿的样子不仅是轿,又像是一座风雨桥,既是一种承载人前行的工具,也是途中可以帮助遮风避雨的地方。
   中国农耕文明发源很早,给我们传承了万物有灵观念,如山有山神,河有河神,树有树神,土地有土地神等等,于是,人们也就相信了轿有轿神的信念,就有了对轿神的崇拜。
   因此在葬礼上都要造一座花纸轿,诚心去祭拜桥神,就不足为怪了。
   既是晚辈行使的孝道之礼,也是希望桥神帮助实现心中的期盼,使老人亡灵在轿神的庇佑下,顺利通过鬼门关、奈何桥和黄泉路,不受行程之累,不受地狱之苦,带着亡灵能过及早脱离苦海,或转世或上天成仙。(个人的观点,对与否望商榷)
  
   2020年5月21日

共 29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丧葬仪式,自古到今,不同的地方会有不同的方式,也可以说是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有些事物,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淘汰,但是,丧葬文化却在继续,不知道未来简化后将是如何,目前一些丧葬的确形式隆重,繁文缛节,层出不穷。但作为人们的一种信任,作为一种文化,记载下来是有史学价值的。作者笔下的“拜轿葬俗”,确实是我没有见过甚至听说过的,可谓第一次认识,增长知识了。好文倾情推荐赏读!【编辑:红尘一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一莲        2020-05-22 13:27:13
  我见过一些丧葬,可没有见过这种形式,真的很神奇,长知识了。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