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酒的述说(散文)
小的时候,看见母亲酿的酒,给我的感觉除了反感就是讨厌。平日里看见父亲醉醺醺的样子,一身的酒气,实在让人受不了。他看见了我们,哪怕我们做错了一点点小事,他都不会留情破口大骂,小小年纪的我和弟弟,只能静静地聆听,任父亲的厉声厉色。
母亲做了一大锅的糯米饭,熟了以后,把糯米饭倒在了大的簸箕,一会儿过后,再把她自己做的白色小块饼,其实她的小块饼,只不过是称呼,小块饼咸咸苦苦的味道。母亲碾粹小块饼,成了一种白色的粉,然后用手抓起来,往糯米饭洒去,等过了一个晚上,才放进了酒坛。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糯米饭在酒坛里渐渐溢出了酒水,这便是成了酒。
农村人喜欢喝酒,互相帮助干活,做客,请别人吃饭,逢年过节,这些都是离不开酒的。家里有酒才是热情,没酒什么都不是。人家到了你家做客,光是吃饭也不行的。
酒分为白酒、红酒、米酒、甘蔗酒、糯米酒、番薯酒,那些名贵的酒,列如贵州茅台酒,西班牙的葡萄酒,在我们村子不存在的。老人爱喝酒,喝酒可以培养感情,许许多多在心里想说出的话,通过喝酒的方式,喝酒几杯脸上的发热,红通通的脸孔,不在乎自己胆大包天,以自己为中心太阳围绕自己转。
倒上了小杯,抿了抿小口,觉得好喝,三杯下了肚子之后,整个人轻飘飘,说话不分寸有些放纵,大声喧嚷,什么话不记得了。过去的人,喝酒醉的千千万万,睡马路边,在树躺下,在别人家过夜的,数不胜数。
在我村竟有一个人,名为阿常,酒入七分人时走路东倒西歪,只是凭着感觉走着。他见了人,就开始读出青春的诗句,也许在他青少年的时光,一个人的爱情欲望使他一生难以忘怀,在爱情的路上颇有丰收,使他念念不忘,“鸡生牙,马生角,两人不分离”,“亲爱的妹妹,你好吗?我好了。”这些简简单单的语句从一个老人的嘴边说出,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些人看见他喝完了酒,用鼓励他的话,把阿常吹捧上西天。他高兴的忘乎所以了,青春的诗句一行又一行从他那里听到。一个文盲人,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优美的诗句从那青春年代的最深内心处,迸发了出来。酒这东西,不喝不知道,喝了吓一跳,往事、心里话、密秘在酒下了肚子以后,判若两人。这个世界上,没有酒的东西,生活的乐趣提不上来,有了酒生活才过得有滋有味,添加了不少开心快乐的日子。
另有一奇怪人,他叫刘林,不喝酒的时候,人平平静静的,无声无息,默默无闻像小草那样,没有树高,没有花香。喝了酒一个人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语言多了起来,他在地上立马打太极拳,那动作行如流水,脚下的功夫画在地上圈圈如蜻蜓点水有模有样。农村人世世代代走不出大山,抬头只看见阳光,从何而学习太极拳?只不过在看电视偶尔学习,通过记忆的方式记录来打的太极拳。人们纷纷围观在一起热热闹闹。酒,你真是好东西,喝了咱的酒,全身上下直通气,把一个老实人多年深藏不露的功夫,展现的淋漓尽致。
人上了山,一定少不了酒,没烟没人陪伴没有关系,一个人在深山野林,一壶酒一个人就足够,壮了胆,赶走了蚊子。没有酒的日子多可怕,那让人过得闷闷不乐,有力无气的生活。可是,是村里的风俗,养成了习惯,才能使女人在家里酿酒出来,在家可以待客人,在外可以供给自己的丈夫,这样的酒才是最甜。女人不会酿酒的,不是好女人,不能为家出一份力量。因此,女人个个会酿出好酒。过去的女人不怎么喝酒,喝酒的女人不雅观、不品德、不贤惠、不孝敬父母亲大人。听一听也可怕。自己生产出来的酒不能坐下来品尝,贪杯,败坏风俗。如今的社会有所不同了,现在的女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喝酒如同喝水,不醉不罢休。只是从未看见她们醉的烂如泥,也听不见喝完酒夫妻的吵架声。一代又一代的社会,是酒不能醉人,还是人们的酒力更胜一筹呢?至今为止也弄不明白。
客人来了,有好酒。家里没酒可以到店里买。一买就一大桶,一顿请客人,满满的酒水桶喝的精精光光。人依旧不醉,餐桌上的菜一碟又一碟,有鱼有肉,有青菜有酸菜,筷子不勤,酒水流更快。甜的是蜜蜂,香的是花朵,而原来又酸又苦的酒味道,却胜过这些东西。
来、来,喝一杯再来一杯,一杯不醉,两杯才好看,两杯不领情,三杯才盛情款待,三杯不送客,四杯下次再来。一个不怎么会喝酒,耳边听的顺酒杯耳响能熟。一个地方养了一方人,一方人养了一群人——喝酒的人,酒喝多了情才旺。过年大吉大利,你的家中邀请客人来多,明年财源滚滚广进,孩子聪明伶俐,考个好学校上名牌大学。喝酒不看脸色,看你的酒力好不好,朋友情才是真正意义的朋友。一个人来不够,两个人不热闹,三个人三个凳子,四个人好事成双,五个人五个篱笆,六个人六六大顺,七个好汉八个帮,九个人十个“狗”朋友。哎!这酒真是个好东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