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青青校园复学时(散文)
今春,不仅新冠病毒诡异,让复学时间一拖再拖。就连天气也变得多疑,清明前气温高升,两件春衫就能搞定;清明后却飞雪漫天,需大衣加身。那些撑开春天格局的花儿,在花季之时,被迫零落尘土化作泥。
这不,4月23日,太阳躲在云中,老天哭哭啼啼。第二天,在迎来第二批毕业生复学之日,太阳却为之一振,将悲伤抛在风里,明镜一般,亮得人晃眼。
提前一周,接学校通知,离家回校,要过一个多月封闭时光。穷家富路,大包小裹,吃的穿的用的,还有家人嘱托,快要把拉杆箱撑破,也让耳朵里长出老茧。
中午,三点不到,搭同事张东牢老师车,向100多里外的学校驶去。
暮春,绿意如精灵,装帧沿途风景。幻灯片般急速打开,又瘦成闪电,向后撤退。绿海中穿行,激昂,奋进。排列,组合成壮士断腕的决绝,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车窗吸引阳光,凝聚的热,拍打戴口罩的脸,又憋又闷,又热又困,挑战极限,考验意志。脑海里立马跳出逆行武汉的白衣,一个个隔离服,护目镜,大口罩,全副武装一整天,难受劲可想而知。
车停学校南门,前来报到老师,惊醒塔楼钟声。“镗、镗、镗、镗”四下,报时声按奈不住激动,余音袅袅,兴奋地向蓝天抒情,“欢迎归校,风里,雨里,我在等你”。
进门三张表,《健康卡》《信息登记表》《承诺书》,完善表上数据,交到相关人员手中。测体温,审核健康码,信息核对,签字,工作证领取,终于,踏进校门。
口罩挡不住一脸欣喜,眼里噙满久违感。青青校园,叶片葱茏。青青气息,一汩一汩。
拉着行李箱的脚步,叩问至善广场路面,轻快又迫不及待。柳絮戏弄人情绪,一路相随,舞之蹈之,时而让鬓生雪,时而贴上面颊,“二月杨花轻复微”,用手一挥,袅娜离开,或落入池水,或躲入阶沿。校园,俨然是它舞台,“一任南飞又北飞”。像初冬一场小雪,薄薄的,瘦瘦的,绒绒的,在犄角旮旯扎堆。
我不喜夏花朵大,风情与张扬,只喜春花细碎,繁密与含蓄。今春,已错过校园一地丁香,错过迎春连翘绽放,错过樱花如霰晓莺啼。暮春校园,是否还有精细花儿在温柔相持?
此时,分别四月,校园,让我无比思念。于是,放好需带,急不可耐,在午后阳光中,打捞美好。
昔日,活动时间,校园里处处是青春迸发身影,时时有社团活动身姿。而此刻,漫步校园,安宁静谧。曾经不入眼的叶,草,花变得如此美丽。比如,一出生就醉熏熏的紫叶李,举着白球的蒲公英,永远老气横秋的油松树……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情到深处打成结。
鸢尾花,拽着暮春尾巴,四月末的校园,数它贡献最大。灰绿色带状叶,花若兰蝴蝶,将花语“思念”,在大树下,以温柔,以执守,书写成低低回回,绵绵延延的咏叹。
“1949——2019”建校70周年宣传牌,红底白字,在草坪靓丽的毫不犹豫。旁边高大柳树上,长尾巴鸟,学唱“1949到永远”校歌,“呜里呜拉”,在空荡荡的校园回响,不着调,但调很高。
惊喜,不经意间点亮双眼。四楼窗外,俩株樱花粉红淡白,朝气勃发,底气足得像品学兼优的学生。别处樱花,早春时,就已花团紧簇,现在已香消玉殒了。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俩株樱,被复课学子的朗朗书声,淡淡墨香,擦拭出惊人的光亮和弹性。
围拢广场池水,形如下弦月,色如古铜镜,斑驳,垂暮,像住在云烟旧年里,温和慈祥。岸边柳,池边花,婉约曲致一连廊,以及石凳上读书的学生,西天下坠的夕阳,同框在它怀里,构成一幅静静的江南水墨画。
燕子剪风,也剪水,像弹丸,不知从何方“汆”一下,射入池水,又“倏”一声,点过水面。瞬间,一幅画醒了,干练温柔,露出笑靥,一圈一圈的,宛若一场清梦,把人带入禅境。
而校园里,最引人瞩目的,该是橱窗,楼门,洗手间张贴的防疫知识,警示标志了。从4月14日始,第一批毕业学生以系分批返校,开学第一课收听防疫知识讲座,到今天,从一对一确定返校时间,进校安检,入住宿舍,到一错再错——错峰就餐,错峰上课,错峰洗浴。到单上加单——单向出入,单人单桌,单向就餐。再到定班、定员、定时测温,定时消杀。步步为营,流程明晰,不折不扣践行泊在校门内大石上“爱满天下”校训。以师生健康为中心,从细微处着手,是复课前奏。就像五月的暴马丁香,香气馥郁,满校园跑,到处流,流到学生们中间,直抵我心里。
手机咔嚓,一幅返校封闭九宫格图,配一小字“樱花守候,绿植期待。错过一春,希望,在夏日相逢”,甩至微信群。立马,招来围观。这个说“期待回去”,“我们的校园真美!”那个说“你们还能逮到点校园的春尾巴,我们呢?”还有同事俊丽,隔屏叮嘱“封闭学校,缺东少西,记得电话联系”。是啊,一道门,一堵墙,隔离了病毒,隔不断友情。可不,同事改仙送来消毒纸巾,同事文文送来一大包水果、酸奶、和面包点心。这暖洋洋的春,这蜜浓浓的情,怎不让我携光而行?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隔了三个多月寒假,那亲昵场景,还真让我揪心。第一节课,推开教室门,一张张戴口罩的脸,掩饰不住相见之喜。两女生特亲切,一个坐在另一个腿上——“密接”,这可是疫情大忌。赶紧制止,“防火,防盗,防闺密,怎能把病毒专家张文宏警示,丢在风里?”俩学生,如池水里的泥鳅,麻溜蹿回,各就各位。
上课了,口罩不安分,喜欢紧跟讲课的嘴,下移,下移,直到滑入脖颈,再不肯复位。眼上的镜,像是在雾都重庆,朦朦胧胧,迷迷离离。一节课,下提上擦,够人忙活。
封闭学校,暂别家庭,寝室十几平,上下铺,高低床,宽不足一米。蚊子昼伏夜出,不免隔三差五,带着唐诗平仄,踏着宋词韵律,与你共处一室。整晚盘旋耳边,吟吟诵诵。临别,还不忘发个“红包”,让你痒痒难捱。但,学生时代再次潜回,嫁接青春底色,萦绕一阵,苦也觉甜。
何况,这段时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少了家务羁绊,赚了大把时间。除了上课,借饭后小走,把自己放进晨曦夕照。在慢时光里,捕捉那些熟视无睹的好:叶上的露,摇树的风,水中的月,追逐的鸟,教书的人……诗,不只在远方。景,也不仅在异乡。其实,更多就在眼前,就在身旁。就像兆秀老师,历经两小时,将“月出东隅”,硬生生追成“彩云绕月”。心中有爱,眼中才有美。一但热爱,便是执着。
可不,丽萍老师,就是我眼里别样景致。封闭日子,她和我同住一宿。她代两个系七个班写作课。一天六节课站着上完,腿肿得像白萝卜,一压一个坑。每晚七点,把腿交给热水,边泡脚边说,这酒窝,长在脸上该多好看。其实,她脸上就有好看的酒窝。也边泡脚边手机遥控生病的婆婆,直至看到婆婆按量吞下所有药丸才心安。也边泡脚边和不满三岁的孙女视频,一声奶奶,让她喝下蜜糖般,稚童的甜,消弭所有困倦。她,统筹法运用自如。既让我感知,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也品尝到,儿孙绕膝四世同堂的幸福。
半小时后,泡脚键关闭,备课模式开启。已十一点了,她键盘敲得依然行云流水,干巴利脆,课件做得图文纷呈,重点鲜明。
这时,她也是我的老师,告我如何选模版;如何用语音录文字,省时间出效率;如何插入文本框;如何给字体做美颜……她就是这样,新的教学手段,被她舞弄得风声水起,新的教学理念,被她切换得雄奇壮丽。无怪,她的生命写作,常被县城小学相邀,成为区域性小学作文教学一面旗,猎猎作响。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是卡尔画给教育的爱语。
检查线上教学成果,收回学生学习笔记,让我幸福感爆棚。王玉蕾,班里学委,我所教课程每个章节,均以思维导图呈现,那用红笔圈住的知识点,就像智慧树上结的果,晶亮,饱满,浑圆。杨晓宇,男生,汉语班的唯一,文弱,安静,很南方,笔记也如他。郝双婕,品相甜美,字迹娟秀,层次分明。认真的学生,还有李玲青、李金燕、宫艳玲……每本笔记后,我种下激励性评语。我看到他们竞相传阅,眼部云霞灿烂。
是啊,教学相长,师与生彼此给力,互相恩养,该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青青校园复学时,别样经历,积淀别样情愫。温润的心,流淌的爱,就像春天最清丽的花,别在岁月衣襟上,在记忆库中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