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七十七年的婚姻 (散文)

精品 【菊韵】七十七年的婚姻 (散文)


作者:叶雨 探花,14782.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42发表时间:2020-05-23 20:04:34

【菊韵】七十七年的婚姻 (散文)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正月十九,这一天父母结婚了,母亲离16周岁还差20天,父亲刚过完15周岁生日。那一天,拜过天地,拜过高堂,入洞房的时候父亲失踪了……
   找不到新郎官,爷爷急得捶胸顿足,像热锅上的蚂蚁片刻不得安宁,一个劲地说,都怪我,都怪我,我不该……
   奶奶很淡定,一言不发,抱起被子,去陪着母亲睡觉了。
   母亲不见父亲来洞房,喜出望外。正想睡觉,见奶奶抱着被子来了,忙接过被子说:“妈,你咋来了。”边说边帮着奶奶把床铺好,母亲明白了,这一夜父亲是不会来了。
   奶奶去陪着母亲睡觉,爷爷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思前想后,觉得这门亲事有些仓促和草率,父亲一直不接受这门亲事,但用这种方式抗婚,让爷爷始料不及,无可奈何。这要是让亲家公知道了如何得了,愧对亲家,愧对人家女儿,没法交代呀!他想起了那个夜晚,那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
   村东头一片茂密的树林,成了坟场,那里安葬着各家各户去世的人,树林深处有条路,是通往县城和其他村庄的必经之路。有人说坟地里夜间经常闹鬼,让过往的行人可怕至极,毛骨悚然。爷爷是有名的飞毛腿,胆子又大。他决定去树林探个究竟,看看鬼长得什么样子,顺便抓一个来给大家看看。
   一直等了几个夜晚,都未见一个鬼影子。这一晚,爷爷等得不耐烦了,决定回家。正在这时,突然发现一个亮光闪过,一闪就不见了,然后听见唰唰的声音。爷爷闻声而去,发现一鬼影,穿过树林,向着村庄方向晃来晃去跳着行走。爷爷高兴极了,心想,终于等到你了,也不作声,撒腿就追。
   鬼影发现了有人在追,越行越快。一个铆足力气追赶,一个拼命奔逃。最后,爷爷终究还是没有追上鬼影,让他逃掉了。跑得太急了,累得爷爷回到家里倒头大睡。
   快到中午了,奶奶叫醒了爷爷,说他惹了大祸。听说邻村的老张(后来的外公)昨夜做生意回来晚了,路过树林,被一鬼穷追不舍,回到家里就病倒了。奶奶让爷爷赶紧起来去看看老张,告诉人家真相。
   爷爷和老张认识,知道那是个老实厚道的买卖人。拿着奶奶绑好的一只老母鸡,去老张家负荆请罪。
   爷爷见了老张,说明了昨晚的行踪,一个劲地道歉。老张明白了是爷爷不是鬼也就释怀了,不再后怕。爷爷不解问老张开始进树林有亮光,怎么突然没了呢?
   老张告诉爷爷是他自行车前面绑着手电筒,可不知道为何,走到树林子里手电筒就没电了,只好摸着黑前行。他也是闻听了坟场有鬼的传闻,把爷爷当成鬼了。坟地都是沙土地,车轱辘陷进沙子里,越着急害怕越骑不快,着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好不容易骑出树林,路况好了,飞快骑回家。
   俩人说明白了,唠了半天。老张杀了那只鸡留爷爷吃了午饭,几杯酒下肚,俩人高兴至极,席间就把父亲母亲的亲事定了。那年父母都是10虚岁。
   对这门亲事,母亲一百个反对,“父母之命不可违”,她依然极力抗婚,用那微不足道的力量和各种方式争取着自己的权利。我外公是生意人,最注重诚实守信,让他退婚言而无信,这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母亲抗婚未果,只好听之任之……
   结婚那天,母亲的二舅(我二舅姥爷)知道我奶奶家抠门,怕不舍得租轿子,就派人捎口信,不要吝啬钱,轿子钱他花,这样母亲也安心了许多,开始梳洗打扮换衣服。
   那一日,母亲装扮完毕,左等右等,眼看拜堂的时间就要到了,父亲才赶着老牛车慢悠悠地来接新娘。二舅姥爷急眼了,勒令父亲回去,非要亲自去找花轿。父亲说来不及了,时间都快到了。就这样,母亲坐着老牛车嫁到了父亲家。她不知道,这是父亲抗婚故意刁难,好让家长难堪。
   母亲身材修长,亭亭玉立,大红的旗袍垂到脚面,更显窈窕多姿,一下车和父亲站在一起,比父亲高出半头(当时父亲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左邻右舍、乡亲父老对母亲赞不绝口。母亲说,结婚那天是她一生中唯一化妆的一次,此后连润肤霜都没有用过。
   入夜,亲戚们都走了,洞房里只剩下母亲一人,始终不见父亲的踪影,母亲心里窃喜。心想,一辈子不来才好呢!
   一个躲着不进洞房,一个看不见新郎高兴得不得了。这就是父母的新婚之夜。
   爷爷脾气不好,左邻右舍都知道。第一个媳妇实在是忍无可忍,带着闺女远走他乡。父亲是爷爷老来得子,所以从小就娇惯着。父亲的脾气像极了爷爷,但更任性自私。为逃避这场父母包办的婚姻,父亲离开了家,找到了抗联,投入到滚滚的抗日洪流,并悄悄地加入了党组织……
   母亲并不知道父亲干啥去了,只知道这个家里没有父亲挺好的,每天除了家务就是跟着奶奶去地里干农活。苦点累点母亲毫不在乎,对奶奶的吝啬刻薄母亲也没当回事。母亲说她心大着呢,能撑船。按现在的时髦话来说“啥都不是个事儿”。
   但当父亲提出要离婚的时候,母亲毅然决然地告诉父亲,那是不可能的,婚前她抗婚五年没成功,既然嫁了绝对不离婚。母亲认为离婚是很丢人的事情,不管父亲回不回家,守住这个家就是她的本分。
   母亲如此态度坚决,让父亲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逃婚。
   不知道是老天捉弄人,还是命运不可违,父亲做梦也没想到,他逃婚投奔到唐山地区行政公署的人,竟然是母亲的表姐夫。被一顿训斥,乖乖地回家了。从此和母亲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再无二心。用父亲的话说,该是你的就是你的,逃是逃不掉的。
   一场戏剧性的婚姻经过了前后长达十年的抗争,终于回归宁静。
   这一守就是77年,一守就跨过了两个世纪。
   我问父亲,母亲的家庭、外表、人品条件样样好,你为何逃婚呢?父亲说,那个时候不是对你母亲有意见,除了对你爷爷的安排逆反外,也是对封建包办婚姻的反对。父亲也算是进步青年,受新思想的影响,想争取婚姻自由。只不过像孙悟空一样,始终没逃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母亲说,从她过门以来,也没见过父亲顺从过爷爷,都是爷爷说啥父亲就反对啥,爷俩冤家一般,很难相处。母亲庆幸的是五个儿子谁也不敢顶撞父亲,都特别惧怕父亲,尤其是二哥三哥,相差两岁,爱打斗,母亲无奈的时候说一句“你爸爸来了”,哥俩不由分说条件反射似的撒丫子就跑,一会儿就没影了。
   现在想想,一个15周岁的青少年,连个子都没有长成,正处在家庭的叛逆期,所以对爷爷安排的婚姻任性反对,也在情理中。这不是父亲的错,是那个时代对青少年的摧残。如果是现在,逼着一个15岁的孩子结婚,会有百分之百的人逃婚。
   我很赞同母亲的婚姻观,既然嫁了,就是一辈子相守。家里只要有好女人守着,就不愁男人不回家。
   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是老革命,工作大于一切,很少回家,母亲一人操持家务,带大了我们兄弟姐妹七个。小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回家和母亲生气,父亲咆哮着,吼叫着,气急败坏。母亲则沉默着一语不发,从不和父亲争辩,嘴里会唠叨句“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两个人说啥事情都说不到一块去,最后肯定是母亲无条件依了父亲才结束。母亲和父亲生气的时候,都是委屈自己,不吵不闹,不吃不喝,蜷曲着身子靠在被摞上暗自垂泪,那样子另我们心疼。父亲就是一个严厉的家长,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父亲回家的时候,母亲总要做点好吃的,我们也跟着改善下生活。诸如包饺子之类,平时都是吃玉米面菜馍馍。吃不完剩下的饺子,母亲也要给父亲留着,往往是我们看着父亲吃饺子,个个馋得咽口水。父亲闭着眼睛吃,从来不顾及孩子们的感受。母亲说,细粮是父亲的粮本领的,父亲身体不好,需要营养。
   父亲在家养病期间,整天愁眉不展闷闷不乐。母亲看出了父亲的心思,是怕被供销社辞退。母亲变着花样地给父亲改善生活开小灶,劝说父亲要想得开病才好得快,辞退了也不怕,母亲给五联村人家经布(把线放在织布机的过程),最多的时候一天的收入就是父亲一个月的收入。家里从来不愁没钱花,不是父亲挣得工资多,是母亲经布的收入高。
   外表上父亲是当家的,其实大事小情都是母亲张罗着。父亲爱面子,干啥都不好意思,需要出头露面的时候,母亲挺身而出义不容辞,不管多难的事情,到了母亲那里都迎刃而解了。
   孩子们陆续长大,父亲因病提前退休了,回到农村和母亲一起过起了田园生活。院子前后成了瓜果蔬菜的乐园,两口子一起干活,父亲的身体也逐渐强壮起来。干活的时候也是你说这样,他说那样,总是拧着。母亲总是说,你爸爸各色(方言,意思是古怪和一般人不一样)得很;父亲总是说你母亲任性不听话。我也总是笑笑说,你俩呀一辈子没一句共同语言。
   上次回家,母亲和我诉苦,说和父亲生气了,问其原因才明白是因为前院的三婶来找她打牌,没吃午饭就走了,玩到了吃晚饭的时间也没回家。父亲去找她,可能是态度不好,惹得大家不欢而散。回家就和父亲怄气,父亲解释说,毕竟是90多岁的人了,饿着肚子坐半天,是心疼她,才去找她的,没有态度不好。但母亲不理解,说父亲搅了牌局,不给她面子。三婶说,再也不来找母亲了,嫌父亲事儿多脸子难看。类似这样的小事,在我看来根本不是个事儿,但他们却很在意。每次回家,母亲便有各种委屈向我诉说,我一边安慰母亲,一边说父亲,别总管着我妈,她爱干啥就干啥。父亲苦笑说,没管她,只是关心她,她不领情而已。
   母亲因缺钙腰腿不好,父亲还总是让她活动活动。母亲很不理解,回家就和我唠叨,父亲不疼她,总让她干活。可父亲却说,你不干活了就等着死了,能干就干点,对身体有利。父亲讲究生活质量,母亲则是过一天少一天。夫妻俩没有一句共同语言,性格脾气也大相径庭,就这么磕磕绊绊一起走过了77个春秋。
   儿子的裤子兜坏了,拿来让我缝补。母亲接过裤子对儿子说:“我来缝补,你妈妈做不好这针线活的。”母亲接过裤子,拿着我找出来的布头比划比划就知道怎么做了。父亲找来针线,帮母亲穿好线,递给母亲。母亲戴上老花镜,一针一针地缝补;父亲在一边抻着,缝补完了,父亲拿起剪刀把线剪断,收拾好针线放到针线盒里。我在一旁看着他们夫妻那默契协调的动作,就明白这是生活几十年配合的结果。父母是典型的互补型,所以找不出他们的共同点,但能配合默契和谐相处,这得需要怎样的磨合和磨炼才可以做到的啊。
   这次回家,看到母亲端着一杯水,在和父亲怄气。父亲患前列腺增生严重,影响到了解手。医生嘱咐多喝水,一天要喝两壶水。这样防止尿储留引起的炎症。
   母亲和我说:“你爸任性着呢,喝水比喝药难,每次都是逼着他喝水才喝一点。”
   我说:“妈你不用生气,他不喝水就住院去,看看哪个受罪。”
   父亲对我说:“快不行了,老了,浑身疼。原来总是出去走走,现在一点精神没有了。懒了!这一懒就坏了,不活动吃啥啥不香,浑身难受。”
   我说:“要不去医院吧,好歹有医生呢,放心。”
   父亲说:“不去住院了,剩下的钱给你妈留着,她没劳保,得给她攒点钱,都给医院花了,没意义了。94岁了,走了也到寿了。”父亲的话,让我眼睛湿润了,别看俩人总是掐,说不到一起,到了最后还是惦着老伴,让我感动。
   一辈子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岁月艰难便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付出的艰辛是无法估量的。夫妻能做到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就是难能可贵的。
   父母的婚姻生活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夫唱妇随,一言九鼎。母亲的妥协、宽容、忍让和吃苦耐劳,体现了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

共 45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人生姻缘也许天注定,回首父母的婚姻更多了认识。曾经是还不太了解世事的两个孩子就这样被包办的婚事。因为一场捉鬼的闹剧,让两家人订下了娃娃亲,而渐渐长大的父亲有了独立思考,居然在新婚夜逃走了,而刚嫁人的母亲恪守着曾经受到的教育,既然嫁了就踏踏实实的守着家,等着那个远遁的身影。守得云开见月明,两个人一起相伴走过七十七年,一同含辛茹苦的养育着儿女,一起跨过了两个世纪,经历了许多的风雨后,互相磨砺了彼此,也更互相包容。历数着父母之间的往事,有着太多感动。父亲的执拗,母亲的宽容,两个人相濡以沫的共同走过了将近大半个世纪,做为小女儿耳濡目染了这一切,父母间的一举一动都体会得到,你催我一句锻炼身体,我帮你穿针认线,如此默契的协助让女儿感受着那份融入骨子里的亲情。曾经有人说最好的夫妻关系就像左手牵右手,能在对方最需要时同心而做,简单单的举动就是你知我我体贴你,如此而已。当我们读来时能体会到两位老人从抗拒到最后一起走过七十七年的人生,其间的苦乐酸甜做儿女的都看到眼里记在心上。祝福二位老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2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20-05-23 20:33:25
  七十七年的婚姻,从最初的抵抗到举案齐眉,两位老人的人生经历给予我们更多启示。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1 楼        文友:叶雨        2020-05-25 20:06:58
  不求大富大贵,不求爱有多深,只求人生长久,这就是幸福。
2 楼        文友:瘦马        2020-05-23 20:37:33
  携手走过77个春秋,而这个数字在看似平风的相守中还得延续,婚龄77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刚才出于好奇,问了一下度娘,知道这叫白石婚,其实叫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起走过了77年,个人的命运总和时代的命运息息相关的,回顾这风雨和阳光相伴77年,真的不容易。为何能有这般?原因很多,单从老两口缝衣细节就可知一二。家有一老便是一宝,父母俱在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文章娓娓道来,好似让人感受一般遥还春风弥漫全文。好素材,好笔力!点赞。
回复2 楼        文友:叶雨        2020-05-25 20:08:56
  看着父母总是感触颇深,所以我写父母的文字也多。每一个侧面都是值得写的。从他们身上悟出人生真谛。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5-23 20:46:03
  曲折故事,美丽人生!祝福深深!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叶雨        2020-05-25 20:27:41
  黄老师也来个77年婚姻纪念,到时候我们给你祝贺去。
4 楼        文友:烟花那么凉        2020-05-24 05:56:58
  动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烟花那么凉
回复4 楼        文友:叶雨        2020-05-25 20:28:17
  故事好看吧,是不是有点戏剧性呢。
5 楼        文友:远近        2020-05-25 00:09:03
  50年是金婚,70年是钻石婚,77年是啥婚?一辈子,磕磕绊绊,风雨同舟。互补型的更牢固。没准同一个类型的还不一定能这么长久呢!叶姐是幸福的,有这么和谐的双亲老人,互相搀扶,眷恋着儿女,母亲还能与女儿聊天,不糊涂,思路清晰,真是难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回复5 楼        文友:叶雨        2020-05-25 20:06:11
  没法排了,谁能坚持那么久呢,要婚姻牢固,还要长寿,还要夫妻同在,真是不容易。所以我才觉得宝贵。
6 楼        文友:叶华君        2020-05-25 21:40:48
  好故事,好温暖好让人感动和羡慕。人生一辈子的幸福莫过于如此!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7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0-07-18 16:26:02
  77年的相依相伴,77年的不离不弃,虽然少不了磕磕绊绊,但能够77年相守,实属不易。祝愿两位老人活过百岁,健康快乐、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
峥嵘岁月
8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01-28 20:52:06
  细腻生动的描写,实在太精彩了。如把此文改成剧本,再拍成电影,一定会有很高的上座率!为叶雨社长的佳作点赞!
9 楼        文友:冰唐        2022-04-02 00:01:44
  好文章!太感人了!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