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心小筑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文心】刹那芳华,只需无问西东(随笔)

精品 【文心】刹那芳华,只需无问西东(随笔)


作者:鱼小默 白丁,99.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550发表时间:2020-05-25 22:34:33

【文心】刹那芳华,只需无问西东(随笔)
   必须写点儿什么了,在看过《无问西东》之后。此刻,我心中仿佛蓄积着一片海,只待奔腾。
   没错,这是一部非常入心的电影。无论叙事结构、主题揭示,还是演员表演,都可圈可点、值得玩味,以至于我在观影过程中就已经不由自主地拿它与《芳华》作比较了,直到现在还依然沉浸其中,享受着它带给我的种种满足。
   要知道,当你期望落空而又不甘心落空的时候,内心一定会燃起新的期望,《无问西东》无疑给了我这样的期望,并终使我如愿以偿。
  
   一、叙事结构浑然天成
   那天听大家在群里谈起《芳华》,也知道有几人写了影评,我一直没什么心思。说实话,它给我的感觉很平淡,蜻蜓点水一般,很像我学生的作文,什么都想写,又什么都没写透。我不喜欢这种无重点的铺陈,就像不喜欢那个没有个性与喜恶、对谁都是一副老好人面孔的刘峰。
   《芳华》的画面切换采用了传统的蒙太奇手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每个片段剪接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但着实有点散,转换又快,以致于连续性大打折扣,你还没有从前一个场景中走出来,下一个场景似乎就要结束了。尤其没有生发出新的意义来,这是让我觉得《芳华》在场景铺设上太过仓促的原因。比如刘峰被诬为流氓接受审查那场戏,之前没有对他暗恋林丁丁进行丁点提示,之后亦没有他个人乃至他人为此做出的任何抗争,“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一般,除了让人感慨那个时代的可笑及命运对他的不公以外,意义实在寥寥。
   而《无问西东》王敏佳在遭受批斗乃至群殴的时候,除了场面之触目惊心,实在不能让人忽略那个时代的荒唐与残酷之外,再联系之前李想的犹豫退缩、王敏佳的勇于担当、陈鹏不顾一切的奔波救助,这些场景无一不让人在鲜明的对比中了悟了什么才是珍贵的人性。对于对那个时代十分陌生的观众而言,影片在叙事时必要的生发无疑会带给他们更多的思考与收获。
   与《芳华》相比,我觉得《无问西东》对故事的叙述更自然,更圆合,也更加成熟。
   影片从张果果(张震饰)职场中的忙碌和尔虞我诈开始,以他终于抛开争斗重回快乐终结。中间穿插了上世纪六十年代陈鹏(黄晓明饰)、王敏佳(章子怡饰)、四十年代沈光耀(王力宏饰)、二十年代吴岭澜(陈楚生饰)等四个青年的青春故事。这些故事各自独立又联系紧密——吴岭澜后来成了沈光耀的哲学老师,沈光耀曾经空投食物救助了在孤儿院里长大的陈鹏,陈鹏与王敏佳的同学李想在支援新疆的工作中救了张果果父母的命——由此便形成了电影看似宕开几笔实则浑然一体的叙事结构。而每一个故事又是那么的真切感人,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与《芳华》对某些情节的简单处理相比,这种叙事结构更引人入胜。
   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情节设计,那就是许伯常与妻子刘淑芬的故事。许伯常是王敏佳的中学语文老师,在刘淑芬的资助下读完大学,被迫娶她为妻。刘淑芬不堪丈夫冷落,整日里对他责骂追打,在四合院里颇以悍妇闻名。王敏佳偶然发现这一情况后心中不平,于是分别给刘淑芬及其单位领导写了一封匿名信,警告她不要太过分。刘淑芬找出了匿名背后的王敏佳,于是一个巴掌扇过去,从此开启了王敏佳的噩运之门。
   如生活一样,电影展现给观众的故事也一定不是单一的,往往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这就决定了它对叙事结构的取舍,有人称这种叙事结构为多线叙事网状结构,我觉得很形象。复杂不是问题,多线也不是问题,只要几条线索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不脱节,转换自然,那便是好的。
   《无问西东》还让我看好的一点是客观的叙事角度,想要表达什么,直接用画面说话,用情节展示,用演员演绎,完全摒弃了那种代入式的画外音提示。想想看,若是在观影过程中没了思考与回味,有人把一切都告诉了你,那这电影看得还有什么意义?在这一点的处理上,我认为《芳华》是个败笔。
  
   二、主题揭示巧妙集中
   《无问西东》开篇似乎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张果果的一张脸始终是严肃的、紧绷的、阴郁的,甚至在击剑场上和健身房里也见不到一丝笑容。职场上的尔虞我诈险些让年轻一代沉陷得难以自拔,几乎丢掉了快乐的本性。他的故事还没有完全展开,镜头一下子就切换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然后又继续回溯、回溯,一直到二十年代,给观众呈现了不同的时空。当你随着镜头的推移,理解了吴岭澜的选择,钦佩着沈光耀的献身,感受到陈鹏的深爱,再回过头来时,也就自然而然地为张果果终于抛开世俗做回真正自己的举动而由衷地欣慰了。
   文科学霸吴岭澜抛开实科转攻哲学,富家子弟沈光耀舍弃学业投身革命,核研究者陈鹏扎根大漠坚守爱情,支边青年李想忘掉私心救赎自我……凡此种种,无一不是爱己所爱,行己所行,听从本心,无问西东。影片用多条线索分别展现了主人公们各自的生活轨迹,又完美地将其融合成一个遵从本心做真实自我的走心故事。至此,影片的主题巧妙而又集中地揭示了出来,留给观众足够的思考和启迪。
   不仅如此,影片还透过许伯常与刘淑芬的悲剧故事,折射出当今社会存在的层出不穷的婚姻问题,非常大方地给了人们一个反向思考的空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前几天看到一则征稿启事,要求写一个500字以内的“不是所有内心的声音都该被听从”的故事。忽然想起了刘淑芬。当许伯常几乎是咆哮着质问她什么都能变,为什么爱情不能变的时候,她依然执拗地回答:“你答应过娶我的。”她嫁了,可是她幸福么?她付出了几乎一切,可得到的不过是一张单人床,一碗咸菜泡水,一个冷漠得不能再冷漠的眼神。当她以为自己害死了王敏佳,从批斗场上失魂落魄地回来,看到刚刚还对别人一脸明媚、转向自己时马上多云转阴的丈夫的时候,她终于明白,在这尘世上已再没有什么东西值得牵挂了,于是选择跳了井。
   刘淑芬活得真实么?“所谓真实应该是这样的: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刘淑芬一直想活出真实的样子,遵从内心厮守终生的愿望,可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
   只想说,这部影片在对主题的诠释上给了我太多的震撼。既有感同身受于遵从本心的快慰,也有身临其境于骨感现实的惶恐。这样的揭示与拓展绝不仅仅停留在让观众感慨的层面,更多的则是让人不由自主地反思自我、反观人生。“与其质疑别人的真实,不如努力过好自己的人生”,也许,这正是影片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吧。
   相形之下,《芳华》中除却对青春的怀念,对善良的拷问的主题是不是显得单薄了些呢?在此我不想赘述。
  
   三、演员表演可圈可点
   这是最直观、最能折射影片质量、最容易判断观众喜恶的标尺。有再奇妙的构思、再完美的叙事、再丰富的手段、再先进的技术、再现代的元素、再深刻的主题……如果没有演员恰如其分的演绎,一切都是过眼烟云。我想,也许这就是导演在选择演员时不愿冒险用新人的原因吧。新人会给观众带来新鲜感,不至于让人审美疲劳,这是显而易见的优点,然而演技与经验又的确是新人身上存在的无法回避的硬伤。
   所以,敢用新人的导演一定是自信的。冯小刚笃定他的眼光没错,更坚信新人们的表现不仅能给自己带来预期的收益,更能磨炼他们的演技,从而使他们慢慢地成长起来。事实上,每一个明星都是从新人开始的,而看了《芳华》之后,我更加有理由相信,片中的新人们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合格的演员,他应该全身都是戏,最起码眼睛里得有戏,不然,人物的内心世界该如何去展现?光靠露胳膊露腿到底是浅薄的,可笑的是,想以此来吸引眼球的人总是前赴后继。鲁迅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文学作品如是,影视剧表演更应该如此。刚刚在《演员的诞生》中夺冠的周一围就是一个善用眼睛“说话”的人。他在《胭脂扣》中的精彩表演几乎都浓缩在眼睛里——忽而不羁,忽而坚定,忽而痴情,忽而绝望……只看眼睛,你就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起伏、情绪的波动,喜与怒、爱与怨尽显其中。
   《芳华》中的演员们在这一点上是欠缺的。整部影片里除了何小萍深夜拿着手电筒给爸爸写信时眼中蓄满泪水、刘峰见到精神失常的何小萍时忍不住落泪之外,几乎没有对角色眼神的刻画。是不肯、不需要,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火候?我倒是看见好多大腿满屏幕地招摇。跳舞是正常的,训练完毕换衣服是正常的,洗澡也是正常的,可室外游泳池的一幕就不是必要的了吧?何况,在传统落后的年代里也不大可能有如此暴露的着装。再想再现青春的靓丽和美好,也不必非以形体示人。
   王敏佳一袭素衣,白也好,灰也好,蒙面也好,偶尔穿一条花裙子也好,都是那么的美,美得真实,美得干干净净。她有小虚荣,撒过谎,可这一点儿也不影响她承认作假时眼中的惭愧和悔意;她偷翻过同事的病历记录本,将许多人的字一个个拓下来写成了那封匿名信,这更不影响她为了李想的前途一个人揽下所有过错的担当。批斗台上,她的微笑不知触动了多少人,刺痛了多少人,比秋天的阳光还要耀眼。
   还有陈鹏。大雨中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发现王敏佳还活着时失而复得的欣喜,都在他小心翼翼的动作和万般心疼的眼神里。许伯常的冷漠,刘淑芬的不甘,沈光耀的决绝,吴岭澜的沉稳,更多靠眼神的传递,任谁都不能无视。
   的确,我喜欢细节,喜欢细腻的表达,这是比其他所有手段都让我觉得温暖的东西。《芳华》中文工团解散时的散伙饭没有触动我,刘峰与何小萍长椅上的相依与离别也没有。试想,之前连一点走心的热络都没有,分别时的难过怎么看怎么都觉得矫情。我一度以为自己冷血了,直到《无问西东》上映,我那饱胀的泪腺才重见了活力。
   那天李古问,《无问西东》真有那么好?唉,怎么说呢?情人眼里出西施吧,好多人说《芳华》好,可我就是没感觉啊。我承认,我的喜欢里浸满了太浓太浓的主观情绪。
   还有一些台词,还有插曲,还有画面……只要没毒,我觉得这样的鸡汤还是可以喝几口的。
   《无问西东》中唯一让我觉得不足的地方是展现孤儿院孩子等待“晃晃”(沈光耀)叔叔空投食物的那场戏。他们的蓬头垢面太同质化了,缺少个性,这是化妆的问题;他们的小脸儿太圆了,不太像孤儿,这是营养的问题。但这些都是次要的,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总之,《芳华》与《无问西东》给我的感觉,就像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对江南与北方的秋的对比。“……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但不管你喜欢与否,秋天都是客观存在的。
   正如每个人的青春,平淡也好,走心也罢,不管你怎样度过,都该是一种无悔的人生。刹那芳华,只需无问西东。
  
   标注:此文在2018年1月26日首发凝香阁微信公众号,未授权发过任何网络,作者笔名鱼小默。如发现未署名的文章,一律为盗版。

共 43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芳华》与《无问西东》是两部同期上映的影片,前片属于青春忌,后篇则是多重故事,众多人物的合集影片。作为清华大学百年庆的献礼作,《无问西东》显然涵盖的内容更丰厚。一部影片相对限制的时长,决定了影片表现手法要有一定的特殊性,而作者在同时观影两部片子,不自觉地加以对比。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是文艺可以有不同角度评读的理由。此篇文对两部影片的感受还是有所侧重,《无问西东》是这篇文着重所感部分。影片由几个不同时期的人物及故事穿插切换的,而每段故事的人物又有一定的联系。文章作者从叙事结构与主题揭示电影手段运用等方面,将对影片认识阐述给读者,让读者抛开影片可以大致了解影片的中心内容,“刹那芳华,只需无问西东”,表达出作者对影片思想的提炼,对人物内心的解读。推荐阅读!【编辑:雪飞】【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27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飞        2020-05-25 22:50:37
  借鱼儿的文章又看了《芳华》与《无问西东》这两部片子。《芳华》是叙述诗的感觉,《无问西东》开始有点无厘头,看进去很有玩味。的确如你所述,《无问西东》更有恢弘的史诗般的场面,这是清华园百年大庆的献礼片,人物选择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尤其看到片尾,更有一种历尽沧桑的历史画卷之风,让人心潮起伏。
回复1 楼        文友:鱼小默        2020-05-26 10:01:17
  感觉《芳华》比较淡,没有触动我。如你所说,一千个读者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个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在是否喜欢这件事上,文字与人其实也是一样,有的一眼千年,有的熟视无睹,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哈哈,你说怪不怪?
   昨天刚发就编辑出来了,都那么晚了,辛苦你啦!夏天快乐,敬茶!
2 楼        文友:雪飞        2020-05-25 23:06:44
  《无问西东》中对人物的深入下了功夫,本来很片段的故事,人物也很庞杂,对典型人物还是做到了深入刻画,对信仰的追求(吴岭澜)沈光耀对慈悲与民族大义的诠释,对爱情的追求(陈鹏与王敏佳),对人物内心的宣泄(刘淑芬)对自我内心的救赎(李想)以及对现实社从冷漠到焕发热忱的张果果,这些在看完这部片子都会在心中留下很深的印象。文心小筑见到老朋友,欣喜!谢谢鱼儿的支持!
回复2 楼        文友:鱼小默        2020-05-26 10:04:26
  雪飞用心了,为了这篇文字竟又看了这两部电影,感动中。
   倒是我,拿了篇旧文来,着实有些不好意思。主要是懒了,等下了新蛋再来支持。
3 楼        文友:素心若雪        2020-05-26 10:08:20
  读鱼儿老师赏析《问东问西》故事梗概也就是讲述大意。鱼儿老师的言辞直抵人心,诠释完美。我也喜欢电影里旁白:“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最后,电影里旁白:“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这话多有哲理。我也认为,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做真实的自我!刹那芳华,无需问东问西,珍惜当下,开心快乐每一天!感谢支持社团,遥祝夏怡顺遂!
视与荷般静,原同梅样清。
回复3 楼        文友:鱼小默        2020-05-27 11:22:35
  其实这篇算不上赏析,连读后感都算不上,就是把自己内心深处对两部影片的好恶表达一下下,仅此而已。
   感谢若雪的支持和鼓励。
4 楼        文友:茉露        2020-05-26 11:49:41
  《五问西东》讲诉了不同年代清华大学学子的故事,确实感人至深,当时看的时候不禁落泪。感谢老师的投稿,受教了。
90后南方人,只写我心。
回复4 楼        文友:鱼小默        2020-05-27 11:23:34
  好影片是可以救赎灵魂的。
5 楼        文友:茉露        2020-05-26 11:56:30
  作品详细地对比了《无问东西》与《芳华》,也解释了喜爱《无问东西》的理由,条理清晰,主题深刻。
90后南方人,只写我心。
回复5 楼        文友:鱼小默        2020-05-27 11:26:04
  茉露不必客气,支持是应该的。手写我心就好。谢谢鼓励。
6 楼        文友:唐柳        2020-05-26 14:47:31
  我这人懒,极少看电影,鱼小默文章里的两部电影闻所未闻。不过,单通过文章本身,就激活了我的感觉,情绪“激灵”了一下。浓烈的观影体验,袒露在这篇随笔的字里行间。作者对两部电影进行比较的同时,也将自己的才气与灵气比较出来了,整个文章智慧而通透,我给您点赞。
携文字之精华,震男儿之雄风
回复6 楼        文友:鱼小默        2020-05-27 11:31:45
  旧电影,旧文字了。才气灵气谈不上,不吐不快罢了。
   谢谢唐柳社长亲临拙文并给予肯定与鼓励。夏安。
7 楼        文友:夏小北        2020-05-26 15:45:05
  谢谢小鱼支持社团。
   《芳华》和《无问东西》都看了一部分,好象都没有看完,所以无权说他们之间哪个更好一点儿。
   从你的文章中,看到了《无问东西》贯穿历史的时代背景,而这背景都为电影的主题而跳动,大格局下的小人物也很出彩。读出了感动,读出了一种青春的疼,这就够了。
回复7 楼        文友:鱼小默        2020-05-27 11:34:33
  谢谢小北。
   可惜我的文字做不到面面俱到,也不想涉及我不想说的层面,只择其一二就够了。
   夏天快乐。
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0-05-28 21:39:17
  能够以散文美笔驾驭赏析的,可能在江山不多见。读了再三,感觉应该给作者点赞,省得我的话憋在肚子里难受。小鱼是意识流般的行笔,有着丰厚的人文理解与感悟,熟悉。
怀才抱器
回复8 楼        文友:鱼小默        2020-05-30 08:15:35
  感谢怀才抱器老师的肯定与鼓励。
   其实我写文字比较随意,交代清楚自己的观点就好,从不想那么多。
   问候老师,祝夏安。
9 楼        文友:熹微        2020-06-04 16:44:22
  看过《无问西东》,但现在貌似什么都想不起来 。所以,亲爱的是有心人,看过,留下痕迹,就不会被遗忘抹去痕迹。
回复9 楼        文友:鱼小默        2020-06-17 11:31:25
  因为两部电影先后上映,感受不同,自然就有了一些比较。
   再加上那会儿大家在群里天天聊剧,激发了我写一下的欲望。
   有时候聊天也能治懒癌,哈哈~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