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草原绿洲若尔盖(散文)

精品 【八一】草原绿洲若尔盖(散文)


作者:杨伟 白丁,41.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368发表时间:2020-05-26 08:40:14

【八一】草原绿洲若尔盖(散文) 四川的西北部,有一片辽阔的大草原。这里蓝天白云触手可及,绿色草地无边无际。远看,是一副绝美的画卷,弯曲的河水在草原上环绕,绿色的草地和白云天地相接,使人心胸广阔,充满遐想。近看,无数的牛羊在白云下悠闲地吃草,不知名的鸟儿时不时跳到牛背上。伴随着野花的飘香,清清的流水,天高地阔,若梦若幻。
   美丽产生善良。这里是有着草原绿舟,云端天堂之称的若尔盖,一个令人想往的地方。
   千年草原流淌不断的河水,延续了草原千年的血脉。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群古老的安多藏族,他们远离城市地喧嚣,有着自身独特的地形地貌和生活环境。长久以来,在美丽和荒古并存的同时,艰难的岁月和古老的历史同步,神秘的环境和千年的流传同在,给这片古老的草原,带来了历史和文明的延续,也带来了梦幻般的美丽和无数神奇和传说。
  
   一、九曲黄河第一弯
   黄河流经若尔盖?
   对于这个问题,在90年代以前,只要不是专业的人士,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模糊不清的。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反映出来。
   1950年,草原平定叛乱,因为战争需要,一名解放军侦查员深入草原腹地,走到了若尔盖以南大约60多公里的唐克,来到了一条大河边。为了确定自己的位置,他对照随身携带的军用地图,竟然发现已经到了黄河边。本以为是自己走错了路,因为印象中侦察的范围内似乎没有黄河,感到不可思议的他经过反复勘察,最后终于确认无误,这一条就是黄河。在完成了侦查任务后,这名侦察员带着这条信息返回了部队。
   这是解放军草原平叛时,有关黄河流经若尔盖的一段记载。
   相信这个侦察员出发前一定经过充分的准备,比如事先找人了解情况,仔细背记地图的地形地理情况等等。至于是什么原因导致他到了黄河边,却不知道是黄河,我想除了诺尔盖当时地处偏僻,信息闭塞以外,们对黄河的重视程度不高,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1956年,若尔盖县成立人民委员会,重新确认行政区域。这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划分应该有理有据,记录应该清楚到位。何况,若尔盖县与甘肃玛曲县在唐克以黄河首曲为界,玛曲的藏语翻译就是黄河的意思。可是,黄河的名气还是不被大多数人知道,真有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感觉。究其原委,是因为当地有一个比黄河名气更大,更被人关注和认可的名字“河曲马”。
   安多藏族生活的地方有“马域”之称,养马的历史由来已久。唐克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型养马场所在地,以前养的马叫吐谷浑马或乔科马。1954年,由当时的西北军分区接管,成立唐克军马场,改名为河曲马,以黄河河曲命名。
   河曲马,体大协调,骨量充实,四肢修长,以持久的耐力和超强的适应力著称,在秦、汉时已有记载,唐、宋时已经驰名天下。人们曾经在唐克发现了古城遗址,经过研究后,人们对唐克地区千百年前养马的规模和茶马市场的繁荣,有了初步地认识。如此悠久的饲养历史,让河曲马与内蒙古的三河马,新疆的伊犁马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马。
   那时,河曲马在草原上的名气和重要性,远在黄河之上。在河流遍布的草原,人们逐草而居,以牧为生,对黄河的依赖性并没有那么重要。何况,黄河在若尔盖的草原擦边而过,只是一段界河,归属感不强,这也是人们没有过多关注是不是黄河的原因吧。
   随着科技的发展,冷兵器时代的结束,驰骋千年的战马彻底退出战场,马匹的重要性也一落千丈。随着唐克军马场的解散,加上若尔盖本身地处偏远、闭塞和落后,唐克变成了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人民逐渐富裕起来后,旅游热潮兴起,人们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片美丽的土地。这一审视,立刻把很多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人都吓了一跳。人常说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来这叫人死心的黄河就在身边。而九曲黄河第一湾就在诺这里。
   黄河自西而来在若尔盖草原转了一个180度的弯,在弯顶和由东向西,横贯川西北草原的白河交汇之后调头西去。这个弯顶就是四川和甘肃的分界线,虽然很短却把最美丽的一段留在了若尔盖,留在了四川。
   九曲黄河第一湾,是九曲黄河上景色最美和弯度最大的一个湾,现在已是天下黄河最美的景色。
   日出的早上,红遍半天的朝霞最先照在西来的黄河河面上,在氤氲的晨雾中,黄河显得高远神秘,一条闪着金光跳跃的彩带直通脚下,虽然蜿蜒,却势不可挡,让人领略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雨季,黄河水量充沛,在黄河和白河的交汇处,河面比平常宽大了数倍,一眼望去,一片汪洋,河水却依旧清澈。在宽大的河面上,波光粼粼,鹤鸟翩翩。远处,河水与绿草相连,与白云相连,与蓝天相连,直到和天地融为一体,分不出天地和颜色。
   晚霞,西去的黄河随着西沉的太阳,在红遍天际的草原上,像游动的金蛇,努力去追赶亲吻着血红的夕阳,走得优美,走得蜿蜒,却不决绝,在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依然会流向东方,因为那是大海的方向。
   才30年的光景,如日中天的九曲黄河第一湾,已完全盖过了驰名千年的河曲马。不是河曲马不够神骏,实在是河曲马的速度己经跟不上历史发展的脚步。
  
   二、“佛的村庄”
   美丽的若尔盖大草原,除了蓝天绿草,最吸引人的应该是高大的寺庙,洁净的白塔,随风飘动的五色经幡,以及古朴善良的草原人。
   草原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属于草原。从小会有一个喇嘛起的名字,这个富含寓意的名字会伴随着孩子一生。他们沐浴着高原的阳光,迎着草原上的雨雪风霜,喝着酥油茶,吃着糌粑手扒肉,在马背上一天天成长。
   长大后,他们逐水而居,随草而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高原人的坚毅抵抗着草原的长夜和寒冬,用牧人的孤寂延续着草原千年不变的血脉。日出东方,日落西方,亘古不变。
   年老以后,当岁月的皱纹爬满脸颊,他们会手持一个装满经文的经转转。今生的苦难已不可改变,他们会祈祷来生不再受苦受难。带着虔诚的心,一圈圈不停地转动,转走了今生的苦难,转来了来身的幸福。
   千年的草原就有千年的苦难,千年的岁月就有千年的泪水。
   在自然和伤病面前,牧人有太多的迷惑,太多的无奈。在灾难的黑暗中,他们需要有面对苦难的勇气,超越灾难的精神。微风吹过了佛塔,仿佛听到了虔诚的佛经诵读声。长久以来,草原藏族就把佛当成了依靠,当成了信仰,当成了精神。
   若尔盖西南80公里,有一个叫达仓纳摩(亦有翻译达仓郎木)的地方,藏语翻译“虎穴仙女”一个富含寓意的名字,被人称为“佛的村庄”。
   一条小溪发源于纳摩大峡谷,最初的源头只是几个不大的山泉,这个带着大山温度流淌的山泉,就是白龙江的源头。随后,不到2米宽的小溪流过村庄,把村庄划成了两半,成为界河,界河以南属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的红星镇,界河以北是甘肃省甘南州碌曲县郎木寺镇。
   在这个弹丸的偏僻之地,聚集两座规模宏大的藏传格鲁派佛教寺院,虽是同派却不同支。界河南边的寺庙全称“安多达仓纳摩格尔底寺”,简称格尔底寺,建于1409年,是宗格巴大师亲传弟子所建,年代久远,名声远扬。界河北边的寺庙全称“安多达仓纳摩赛赤寺”,简称赛赤寺,建于1748年,是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哲蚌寺的重要子寺,地位崇高。两寺同处一个山谷,却分属两省,隔江相望,佛号相闻,最为奇特的是两寺均是有门无墙,所谓的门也只是两根立柱,只为标注寺名。平时,两地信徒长年生活在一起,并没有地界之限,甘南州的信众有礼佛于格尔底寺,阿坝州的信徒亦有礼佛于赛赤寺,历经几百年,和平相处,堪称佛界奇观。
   寺院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的耸立,早上,初升的红日照亮赛赤寺的时候,格尔底寺也能看见闪着金光的佛塔,傍晚,格尔底寺还沐浴在红色的晚霞中雄伟壮丽,赛赤寺的塔尖也依然光彩夺目。空中飘舞的五色经幡送来了诵读佛经的声音,虔诚的信徒磕着等身长头来此转经,在红尘的世俗中依然保持着本身和自我。寺院的小路旁,野生的梅花鹿悠闲地吃着草,偶然抬眼看一下并不熟悉的车辆和行人,告诉人们这是一个无争和自然的世界。
   界河两岸还分别建有两座清真寺,分属于伊斯兰教的格底目和伊赫瓦尼,亦没有习惯的围墙。寺院之间相距咫尺,又和村庄紧紧相连,在这里,人界、地界、神界、自然界没有任何阻隔。晒大佛,做礼拜,小河两边的人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着,和对和平生活的理解。
   1925年,传教士詹姆士和他的夫人来此传教,直到1957年离去,在此32年,传教虽然不是很成功,却和当地人相处和睦,离开时亦恋恋不舍。回去后专门著书描述此地风俗风情,直到现在仍有各国友人慕名而来,让人心神想往。
   当世界各地,还在因为地界、教派、部落还有政治派别搅和的一塌糊涂、麻烦不断的时候,人们真应该到这个世外之地来看一看,想一想。
   真主安拉创建教派的本意是为了平安快乐,绝不是为了增加仇恨和苦难。
   在赛赤寺背后的不远处,有一个安多藏区大型的天葬台。随风飘动的五色经幡无时不在诵读超度的经文,成群的秃鹫是上天的使着,随时准备把逝去的肉体和灵魂带入天国,带到离天更近的地方投入一个新的开始。在这里,死亡意味着结束和超脱,更意味着回归和开始。
   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丧葬方式吗?存在时享受着自然的恩赐,离去时又完全融入自然。回归自然,像风吹大地,雨润万物,留下清白的世界。
   天葬是信仰,是人生的一部分。
  
   三、红军小道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饮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这是长征组歌中红军过草地篇的一部分,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艰难岁月。
   1935年8月,由于“松潘战役”的失败,红军右路军北上草原,走上了长征中最为艰难的雪山草地。
   这片川西北大草原。海拔在3500米以上,气候变化无常,白天炎热,夜晚寒冷,沼泽遍布,缺氧严重。恶劣的自然环境,加上严重的饥饿和伤病,使草原上的危险无处不在。经过长时间的行军,加上出发时的仓促,红军部队己经没有了余粮,野菜已是主要食物。
   8月23日,红军先头部队,到达了若尔盖县以东16公里贡巴龙山一带,一个叫班佑的牧民村庄,遭到了当地十二部落和包座七房的千余藏兵,以及国民党胡宗南部游击第二支队的阻击。这实在是一群乌合之众,红军24日发起攻击,二个小时结束战斗,史称“班佑战役”。
   这场战斗在红军的战史上规模不大,激烈程度也不值一提,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先头部队在击溃阿俄垭口的敌人时,乘胜追击,竟是一路下坡。红军惊异地发现,在荒凉无际、遍地沼泽的草地之侧,竟然还有一片“路大、房多、粮足”的地方。这是一个自然条件大为改善,物产也相对丰富的林区,这片林区就是现在若尔盖的巴西、求吉、阿西茸及包座一带的产粮区,并且顺着巴西河还有一条北上甘肃的小路。
   这一发现,改变了原来的“夏洮战役”计划,避免了要通过若尔盖草地另一半行程所要负出的更大牺牲,也使疲惫不堪,严重缺粮的红军右路军,有了一个临时休整之地。
   在等待红军左路军到达的同时,8月29日和9月2日,中共中央红军在巴西地区的班佑寺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这就是著名的“巴西会议”。会议虽然解决了当前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但红军一、四方面军自懋功会师以来,有关红军向南向北的问题始终没有解决。9月3日,传来了左路军因嘎曲河水上涨不能通过的消息。一时间,红军关于向北和向南的争论达到了顶峰。
   首先,红军北上是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即定的方针。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必须是依靠广大的农民,通过土地革命,首先取得农村胜利,再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北上陕甘川地区,是敌人力量的薄弱区,地理条件优越,且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便于发展革命力量。
   其次,顺巴西河北上虽然路途大为缩短,但山高林密,易守难攻,要通过几处关障,其中以腊子口最为著名。要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必须抢在敌人增援部队围堵之前突破,时间己成了胜负的关键因素。
   还有,巴西地区虽属农业产区,毕竟人烟稀少,土地贫瘠,对于人数众多的红军,所能承载的能力己达极限,红军尽快前出已刻不容缓。
   9月9日,这是一个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一生中最为慢长的一天。在焦急等待和劝说红军左路军到达,一同北上的关键时刻,上午得到消息,以张国焘为首的四方面军,仗着人数优势预强行南下,并有开展党内斗争,裹挟中央红军南下的可能。一时间,张国焘阻止红军北上,妄图凌驾和危害中央的意图越发明显。
   这时,红一方面军主力已经先行北上到达俄界,巴西地区除中央纵队外,仅有红三军不足千人的部队和红军大学的部分学员。在此紧急时刻,中央红军在巴西地区的阿西茸乡,巴西河北边的一条支流,离巴西河约一公里处的牙弄寨,周恩来的住地(周恩来病重不能下床行走),召开了紧急会议。史称“巴西会议牙弄紧急会议”。
   会上,毛泽东等同志一致认为,在此危急关头,再继续说服和等待左路军北上,不仅没有可能,还会招致严重后果,决定贯彻即定方针,率一、三军先行北上。
   若尔盖的巴西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坡,山高林密,沟深坡陡,河流呈伞型分布,落差极大。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北边坡的巴西河,虽然河道不宽却水流湍急,一路向下汇入白龙江。顺着巴西河,是通往尚在俄界一军团的唯一道路。可巴西河沿岸布满了张国焘指挥的四方面军,要从他们中间穿过危险极大,一时陷入两难。
   历史的进程往往伴随着巧合或奇迹。在牙弄紧急会场的不远处,有一条和巴西河平行却反向流动的小溪,小溪上方有两个不大的村寨,再往上走有一条上山的小路。这是一条村民上山采药的小道,顺着小道翻过一座山,还有一条下山的小道可以直通俄界。虽然小道通行困难,却是一条捷径。
   这条小道,就是著名的红军小道。
   9月10日临晨,中央命令驻巴西及附近地区的军委纵队、三军和红军大学部分学员,以外出筹粮的名义,陆续集中踏上了这条红军小道。
   巴西,藏语意思快乐的农区。秋天的夜晚,天空少雨,月朗星稀,路边,正在枯黄的叶面上已有一层白霜,在月光的照耀下道路闪着银光。已经飘落的树叶被这支匆忙行军的脚步时而带起,然后轻轻落下。没有火把,没有声响,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但向北的脚步却是如此坚定。这只队伍中有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刘少奇、邓小平…这一连串闪亮的名字就是中国的未来。
   红军小道,结束了红军关于向北向南的争论,避免了红军两大主力矛盾的进一步深化,使处于危险中的红军又一次转危为安。
   历史已经证明,北上,是红军唯一的正确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方向。
   (原创首发)
  

共 583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俗语说: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而最美的自然景观要数第一弯和壶口瀑布。黄河九曲第一湾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流经四川省境内,在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旁和白河交汇之后婉蜒折北而逝,草连水,水连天,苍苍茫茫,两条河流优雅别致,像一对情侣,携手走向西北天边,令人胸襟为之开阔。这是一篇辽阔壮美的土地,也是一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被誉为“宇宙中庄严幻影”的黄河九曲第一湾,清澈的河流水势平缓,蓝天白云,绿草繁花,帐篷炊烟,牛羊骏马,盘旋的雄鹰,如诗如画,气象万千。这里簇簇帐篷、缕缕炊烟、牧歌声声、骏马驰骋,如诗如画,美不胜收。古寺白塔,相伴黄河,更显自然之悠远博大。这里有四川省最大的草原。草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人烟稀少。这里是著名的河曲马的故乡,也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走过的地方,红军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革命遗址,使草的声名远播海内外。作者用流畅优美的文字将诺尔盖草原的美娓娓道来,让读者仿佛看见一副壮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感谢赐稿八一,期待更多佳作。【编辑:燕山客】【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53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山客        2020-05-26 08:42:43
  蓝天白云大草原,村寨经幡喇嘛庙,浓郁的藏地风情扑面而来,喜欢这样的文字。
燕山客
2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05-26 10:39:25
  通过阅读作者的文字,进一步了解了若尔盖草原都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和历史,犹如一幅壮美的画卷展示在眼前。作者驾驭文字能力很强,拜读了!
淡淡的云彩
3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5-26 15:47:18
  很喜欢游记散文,景色的优美,笔法的灵动,让人动情,使人感怀。好文章,景色如画,珊瑚欣赏学习了。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夏祺,并祝笔丰,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4 楼        文友:小满花        2020-05-27 22:46:07
  记住了若尔盖。美丽,美好,厚重,深沉。于是我也和您一样,于若尔盖,饱含深情。
   “美丽产生善良”“草原的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属于草原”……
   老师的好多句子,一看到,就在心中,闪亮。
   致敬老师。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