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暖】杨大爷(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暖】杨大爷(散文)


作者:青青湖边草 秀才,1835.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86发表时间:2020-05-27 08:51:57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孔庄地界提起“老杨”,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一些人还会竖起大拇指:“老杨,好人!能人!”
   “老杨”,是当地的名人,也是我爱人朋友的老父亲——杨学福。我们亲切地喊他杨大爷。
   第一次见到杨大爷,是在我刚结婚不久,应朋友之邀,我和爱人走进了杨家大院。偌大的杨家大院,房间宽敞明亮,竹影摇曳,花香沁人心脾。院中央生长着一株茂密的石榴树,上边挂满了红中透黄的果实。
   大爷一家热情好客,准备了丰盛的宴席招待我们。临别,大爷又跑到果园,为我们摘来一箱新鲜的苹果。
   那时大爷六十多岁,精神矍铄,侃侃而谈。席间,大爷不时给我们夹菜,讲自己的人生经历。
   大爷原籍山东单县,幼年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为了生计,母亲出去做工,为地主家做针线活来养家糊口(一个月两块银元)。母亲不在身边,就把年幼的大爷送到姥姥家照顾。大爷的母亲一生乐善好施,一直陪伴在大爷身边,当年曾当过乡里妇联主任。
   大爷年轻时是共产党员,19岁当根据地副村长,并受乡里委托主持工作,管辖四个村庄。
   解放后大爷去了河南夏邑县,初期在韩镇,那时韩镇归孔庄管辖。1959年孔庄组建砂轮厂,上级特派大爷去组建。大爷在韩镇期间做出很多贡献,韩镇不放人,拖了几个月才被调到孔庄。后因划区,上级又派他去火店,大爷对孔庄已有感情,便执意留在孔庄。从此,粮食关系中断,吃私粮两年,孔庄村高书记,邀请他加入了孔庄第四生产队。
   在孔庄期间,大爷搞了许多发明创造,“能人”称号当之无愧!
   大爷对机械类的东西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一看就会,喜欢捣鼓。在孔庄,大爷发明了很多样利民的设备。那个时期,发明一件东西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生产队,每发明一样东西,会给记10个工分。大爷在每月的评比中都是孔庄第一。
   大爷发明改装了许多东西,其中有汽灯、运载工具、撕棉机、榨油机等。
   大爷说,除汽灯上的油肠是买的外,其它部件都是自己手工制作。那时汽灯买不着,用途却很广泛,加班工作、学习、劳动都离不了。
   大爷参与了夏邑所有大河的开挖,改进了运土工具。工地上挖河运土,原来用的全是木头轱轮,很沉,动起来较费力。大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夜以继日,用坏的自行车改装,组装好多辆运土车,改装后的车既轻巧,又灵便。
   大爷发明的撕棉机,一天能撕两千斤棉花,比原来只能撕一百斤提高了二十倍;原来的榨油机是用锤子砸出来油的,笨重且迟钝。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大爷整天围着机器钻研,设计发明了液压榨油机,榨油速度非常快,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
   县里知道后,专门安排大爷把自己的创造发明成果带到县委招待所,供人参观。几十样发明成果摆放在大柳行的展台上,连黑龙江等远地方的都来了。
   为了孔庄的发展,大爷通过自己的影响,从外边弄来了许多机器,包括从县水利局王文良那儿弄来的一台20匹和一台8匹的柴油机。
   公社王爱民书记十分器重大爷,曾感慨地说,孔庄生产队排在全县第一,谁也比不上。杨学福是功臣,是引领孔庄现代化的带头人,无人能比。王书记还许诺,以后国家供应什么,就给大爷什么。
   改革开放以后,精明的大爷捕捉到商机,根据自己的特长,开了个修车的铺子,靠着勤奋和精湛的手艺,十里八村的老乡都乐意来他这儿修车。没两年,大爷开始从事铁器加工生产,主要加工钢丝床、水压井头,还开了一个电焊门市部。大爷家在孔庄是第一个购买日本产松下彩色电视机的,因为在热播《射雕英雄传》,附近村的人都跑过去看电视,每天就像看电影一样围的人很多。
   再后来,大爷专营五金,早出晚归,勤于打理,服务周到,精心经营,财源就像雪球滚滚而来,大爷成了远近闻名的“暴发户”、“万元户”。八十年代初,整个县里有两部小车,一部是县委的,另一部是杨家的。
   致富后的大爷没有炫富,更没忘记乡亲,始终保持一颗善良、仁爱之心,感恩乡亲,感恩社会。每逢过年,大爷自掏腰包给群众放几天电影,还给公社捐几百块钱,让送给“五保”老人。乡亲们至今都记得大爷有句口头禅:“有困难,找我老杨。”
   公社税源少,领导号召纳税户多交税,并定了一万元的目标任务。大爷积极响应,除每月正常纳税外,又给公社交了一万一千元。大爷说,我是公社的一员,应该尽一点绵薄之力。
   县化肥厂技术改造缺乏资金,但县里财力有限,只好动员全县职工干部集资。大爷知道了这件事情后,二话没说,到银行取了钱,跑到县里捐了五千五百元。要知道,当时的普通干部才集资五十元。这一善举福泽乡里,县广播站进行了报道宣传,一时成为佳话。
   大爷说,做慈善不是捐钱,是做人,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大爷一心为公,乐于奉献,多次受到县里表彰、奖励,给自己赢得了许多荣誉:农民发明家;连续四届推选为县政协委员;入选1995年中国乡镇企业专业户名人录;纳税先进个人。等等。
  
   二
   岁月流转,光阴荏苒。时隔二十六年,再次看望大爷时,大爷已是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了。大爷依然身体健朗,精神饱满。此时,大爷早已住进城里多年。
   大爷住在小区十楼顶层,电梯房。小区绿树成荫,环境优雅。大爷家有个大阳台,种着时令菜蔬,郁郁葱葱。这处房产是儿子专门孝顺大爷大娘的。
   大爷晚年注重养生,饮食有节,见到他时正练习“八段锦”,音乐轻柔,动作舒缓,一丝不苟。这套操是朋友的朋友的父亲教给大爷的。再加上脸部头部按摩,一天固定早晚做两次,每天坚持不辍。大爷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做操,做完再吃饭,这样一直坚持了二十多年。
   朋友把我们领进大爷的卧室,窗户下放着一台价值二万多的电动按摩椅,这也是儿子孝顺大爷的。大爷练完功走过来,与我们一一握手,然后躺在按摩椅上为我们做示范,让我们逐个坐上去体验。按摩椅有六个功能模式,每一个模式二十分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客厅养着兰花,暗香袭人,特别是客厅的照片墙引起我的注意,整个一面墙,几乎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照片,估计上千张之多,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生活场景。
   杨家开枝散叶,人丁兴旺,儿孙满堂,上至大爷的母亲,下至大爷的重孙子,一个不落的都在上边。看得出,杨家是一个和睦幸福的大家族。
   大娘笑着说,每逢过年过节,家里一来都是五十多口人,就在院里支个地锅,炖上一只羊,再炖上几只鸡,还有几大块牛肉。三桌围不下,就一波一波地吃,孩子们笑着闹着,特别热闹。
   杨家人爱老慈幼,子孝孙贤,一代代传承了良好的家风。大爷是出了名的孝子,大爷的母亲活到104岁才仙逝。大爷的子女、儿媳虽然各有各的事业,有的甚至还远在澳洲,但在恪守“孝道”上,没人含糊,给大爷送这送那,吃不完用不尽的。
   受长辈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孙子辈对爷爷特别好,给爷爷剪指甲,打洗脚水。知道爷爷喜欢吃甜食,跑到七十公里外的单县,专门买来“蜜三刀”孝顺爷爷。(“蜜三刀”是单县特产,俗称果子,色泽金黄,皮脆且松软,咬上一口,里面的蜜液就流了出来。)
  
   三
   今年五月回老家探亲,再次去古城商丘看望杨大爷。大爷虽已高寿九十有五,耄耋之年,依然腰不弯,背不陀,精神饱满。朋友告诉我,有时大爷还偷偷骑自行车去花市,回来的时候前面车把上挂的是花,后面驮的也是花。大爷只是听力有些障碍,为了提高大爷的生活质量,2014年,儿子带大爷去北京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花费二十多万。大爷所做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全国年龄最大的一例。
   朋友非常客气,拉我们去大酒店用餐。席间,我与大爷挨着坐,老人的思维依然活跃。大爷不断把可口的饭菜夹给大娘,还与大娘开起了玩笑,逗大娘开心。
   大娘是烈士的后代,六岁丧母,九岁又失去了父亲,父母都是为革命而献身。大娘的父亲叫周学德,一九三八年入党,一九四六年六月牺牲。去世时是三个省的联络员,兼任北望乡主任。区长是鲁雨道。
   大娘父亲去世后,政府送大娘去上学,当时社会比较乱,大娘的姥姥、姥爷担心,就把她留在身边,失去了上学的机会。但政府没有忘记大娘,按照政策给大娘发放抚恤金,现在每月可以领到390多块抚恤金。
   大爷大娘到老了特别好走路,走路的时候都得手拉手。有时候朋友扶着大娘,叫她拉着自己的手,大娘就感觉不安全,拉着大爷,大娘才有安全感。
   大娘是一位贤妻良母,领家过日子的好手。大爷大娘六十多年来相濡以沫,恩恩爱爱,感情笃深,诠释了“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饭后,我们来到大爷的新家——一处独院,三层小洋楼。院子的两根房柱上,挂着许多工艺品,像童话世界;地上养着花,种着菜,圈着鸡。院落一角的小水塘里,鱼翔浅底,小荷才露尖尖角。客厅的西面墙壁上,一张张照片赫然醒目。我猜想,大爷如此重视照片墙,是因为那里融入了血脉亲情,心里多一份自豪感吧!
   大爷晚年的生活丰富多彩,有四大爱好:一是养花。家搬到哪儿,大爷把花就养到哪儿,还经常去花市转悠;二是摄影。随身携带一部相机,走到哪儿拍到哪儿;三是旅游。“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爷晚年钟情旅游,流连山水。大爷对大自然的热爱,正契合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四是喜爱读书看报。大爷征订了《京九报》、《大河报》、《老人春秋》以及名人传记,每天必读,雷打不动。此外,大爷关心时事,准时看新闻联播。
   在儿女的安排和一路陪伴下,大爷携手大娘,到过北京、澳门、香港、苏杭、乌鲁木齐、黄山、张家界、海南,遍游祖国的大好河山。大爷来张家界时,独自爬上天门山,过玻璃栈道,他象明星一样好多人都给他合影。朋友说自己累的走不动,而老父亲一路兴致颇高,毫无倦意。在此,他们有幸目睹了翼装飞行表演,大饱眼福。
   大爷和大娘曾经偷偷去旅行社,报了去上海看世博会,还是坐的大巴。后来家人发现,赶快去报名想陪着他们,可旅行社的名额已经没有啦。最后给导游商量,由导游他们照顾。
   去年底,大爷去了澳洲,游览了悉尼歌剧院、菲利普岛自然公园、世界海洋遗产——大堡礁、国会大厅。今年又去了新加坡、巴厘岛,饱览异域风情。旅途中,大伙把大爷当成“团宝”,特殊照顾。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最美的酒……”大爷的晚年生活,如晚霞绚丽,似陈酒醇香。
   衷心祝愿大爷大娘寿比南山!幸福绵长!

共 418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杨大爷勤劳幸福的一生被作者娓娓道来,诠释得淋漓尽致。杨大爷年轻时爱发明创造,改装的汽灯、运输工具、撕棉机、榨油机等机械用具不仅实用而且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深受好品;杨大爷善于经营,是致富能手,且乐善好施;杨大爷特别孝顺,夫妻相敬如宾,整个家庭都深受他的教育影响,和睦且其乐融融;杨大爷晚年生活更是充实快乐,喜欢练“八段锦”,还喜欢养花、旅游、摄影、读书,将生活过得有声有色。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杨大爷说过的一句话:“做慈善不是捐钱,是做人。”杨大爷是一位普普通通却十分优秀令人尊敬的人。感谢老师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0-05-27 08:53:25
  谢谢老师的倾情分享,佳作共赏,期待更多精彩。
2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20-05-27 09:38:03
  老师辛苦了
青青湖边草
3 楼        文友:何叶        2020-05-27 14:47:08
  岁月流转,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却让人感动。学习老师佳作,感谢老师对社团的大力支持!很温暖哈。敬茶!
何叶
回复3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20-05-27 17:59:20
  社长辛苦啦!
4 楼        文友:张爱珍        2020-05-28 11:16:57
  学习品读老师佳作,遥祝夏安!
回复4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20-05-28 14:33:16
  问好老师,辛苦啦
回复4 楼        文友:青青湖边草        2020-05-28 17:40:57
  老师辛苦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