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在火与风的日子里之一(散文)

编辑推荐 【雅香】在火与风的日子里之一(散文)


作者:江南老顽童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2发表时间:2020-05-27 10:09:44
摘要:那里,曾是中国六十年代工业时代的一个缩影。偌大的铸造车间,整日被包围在轰鸣的机器声,熊熊的火光,满屋的灰尘和人们阵阵的吼叫声中。

前记
   那里,曾是中国六十年代工业时代的一个缩影。偌大的铸造车间,整日被包围在轰鸣的机器声,熊熊的火光,满屋的灰尘和人们阵阵的吼叫声中。
   只有亲身感受过这种生活体验的人,才会觉得它象一首极具魅力的工业交响曲,每天以它特有的,昂扬的音符,激励着铸造工人,一代又一代,矢志不渝地去实现和完成着中国兵工工人神圣的使命。 这里记录的,仅仅只是我看到,听到的一些片段。如能由此勾起那些同龄人的回忆,或让部分后来者从中窥视到当年先辈们辛勤奋斗的身影,我便感到十分的知足了。
   (一)赶上了最后一班车
   我是1965年7月,由江南工业学校首届中专班提前分配进厂的。确定单位后,早进厂的同学告诉我,铸造车间虽然有技术(多个工种都有八级工),但那里的环境却不敢恭维,脏,乱,差且不说,单凭那里震耳欲聋的噪音,近在咫尺的高温,就能把人憋死。 待真正跨进铸造车间的那一刻,我才真正领教了同学的介绍并非虚言。放眼望去,工房内到处灰尘弥漫,因墙上的玻璃早已被灰尘布满,故室内的光线十分昏暗,再加上无处不在的各种噪声,的确让人有一种压抑窒息感。 但真正全部参观一圈下来,我仿佛又感受到了那种与机加工房根本不一样的工业生产的气息。它是那样刺激,震撼,动人心魄,仿佛在召唤着一个个七尺男儿真情加入它的行列。 看,大工房里一字排开的三台大型冲天炉,有如三位威武昂首的巨人,每天均从其中的一台炉子里喷吐着通红的铁水,向蜿蜒而来的磷板传动线奔去: 传动线边的八台震动造型机,则不间断地发出“嘭嘭”声,由青一色的小伙子,把一箱箱上,下型,急速地放置在平板线上。 而空中,两大跨工房顶上的天车,不时地吊着各种重物,砂箱,你来我往地响着铃声穿梭般地忙碌着…… 我被分配在三工段的浇铸班。其主要工作,就是每天在环型轨道上推着特制的浇包,从冲天炉中接满通红的铁水,然后推至磷板传动线边,将滚烫的铁水,准确无误地倒入砂型上的浇口。如稍有不慎,溅出的铁水便有可能烫伤自己或他人。 后来才知道,我们当年生产的产品代号为五三,是一种人尽皆知的常规武器。因其材质是钢性铁,其爆炸后的碎片过小过碎,故对着装厚实的人体伤害较小。 当年中印边境冲突中,因印军士兵大都着呢子制服,碎弹片没什么威力,故军方强烈要求改进其材质性能。 正是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我赶上了钢性铁五三产品生产的最后一班车,实实在在体验到了那种紧张,忙碌,且烟熏火燎般的真正刺激生活。
   (二)一个班出了两个“秀才”
   浇铸班当时有十二,三个人,但未婚的年轻人只有三,四个。王铁根,肖敦厚比我晚些时候进浇铸班。他俩都是地道的湘潭伢子。 王铁根进厂时只有十五,六岁,但身体却棒棒的,大约是遗传了他父亲的基因,其手劲,肩劲都大得吓人,每与他掰手腕,我常常是他的手下败将。他那两颗嵌在国字脸上不大的眼珠,坚定而沉着,并时刻闪烁着聪慧而倔强的光芒。 当时,五三生产线上实行的是连班工作制,即早上进班后,在工房里吃完中餐,再一鼓作气干到下午两点多钟,直至把冲天炉中的最后一滴铁水浇完,工人们才能洗澡走人。 尽管每天的工作周而复始,难免让人疲惫而厌烦,但平凡中也有颇令我们年轻人感兴趣的事。比如早上班前会的读报,老师傅因文化水平或眼睛老花,大都不感兴趣。而我和王铁根两人却乐此不疲,且常常还会抢着去读。如果读报中有人读错字,发错音,听者便会毫不留情地指出或取笑。 每每班上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其他班多数是一言堂,而浇铸班则经常会是七嘴八舌,而其中嗓门最大的,便恰恰会是我和铁根两人。当年曾在浇铸班蹲点劳动的宣传部干事汪吉安,曾调侃我俩是有思想,有主见的“活宝”,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 记得班上一位杨姓师傅,因是半边户,家中的生活有一定困难,故在班里常发一些牢骚。那时,学毛著,做思想工作是一种常态。在工会组长徐业泉的带领下,我们几个年轻人不顾工后的疲劳,一起专门骑车去红卫桥附近的杨师傅家走访谈心。一番推心置腹,实事求是的交谈,让杨师傅终于消除了顾虑,放下了包袱,以后便很少再有牢骚怪话了。 这些看似平常的磨炼,却使两个上进心极强的年轻人,不约而同地爱上了写作。先是各自在工段(铁根后调二工段)里搞宣传,然后又一同被借调到车间的宣传组里相伴工作数年。 那时,工厂的媒体只有厂广播站,要想让文章真正公诸于世,只能投到湘潭日报等厂外媒体。而为了赶时间,我们曾多次步行到云湖桥去搭火车到市里,然后再去报社面交稿件。其间,如误了中餐或晚餐,我只能厚着脸皮去铁根家叨扰了。 再后来,王铁根被调到总厂党委办公室任秘书,我则被调到总厂党委宣传部任新闻专干。虽然两人的岗位不同,但经常与各类文章打交道,并以此特长效力工厂的基本方向始终未变。 及至退休数年后,又因文字结缘相逢在《江南笔友会》这个群中,这应该完全是一种缘分。 有往年铸造车间的同事曾戏言,“一个浇铸班,竟出了两个厂内知名的秀才,这怕也是一件令人称道的奇事。” 闻听后,我自感有些愧对“秀才”的称号,但终身喜爱,并至老仍笔耕不辍却是事实。虽没有诗圣杜甫“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抱负,但却想把江南厂的人情世故,山水风貌,逐一记录成篇。以此报答这方水土对我们数十年的养育之恩。
   (原创)
  

共 210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1965年7月,由江南工业学校首届中专班提前分配进厂铸造车间,赶上了钢性铁五三产品生产的最后一班车,实实在在体验到了那种紧张,忙碌,且烟熏火燎般的真正刺激生活。浇铸班一共出了两个“秀才” 其中一个就是作者,从此作者与文字结缘。作品行文朴实,娓娓道来,情感真挚,画面感极强。是一篇成功之作。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5-27 10:10:39
  欢迎作者赐稿,期待你更多佳作。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浩瀚        2020-05-27 10:17:46
  感谢赐稿室雅兰香,社团有大伽的支持会更精彩!问好,远握,敬茶!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3 楼        文友:竹山居士        2020-05-27 17:22:14
  邓老师,好文,拜读了!
竹本无心但有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