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铸造车间的那些事(散文)

编辑推荐 【雅香】铸造车间的那些事(散文)


作者:江南老顽童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33发表时间:2020-05-29 06:52:07
摘要: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对稀土材料的认识和利用,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对稀土材料的认识和利用,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
   当时听说,对此项研究己先行一步的日本,竟想出资买断我国北方某稀土矿山,但被中方予以坚定的拒绝。 在某研究所的支持下,我厂铸造车间率先进行了小批量试制。在取得了初步成果,并先期作了较为认真的各项准备工作后,由三工段的大炉班,浇铸班挑头,终于打响了攻克稀土铁难关的攻坚战。
   从拉开帷幕的那一天起,所有参战人员全都绷紧了每一根神经。
   在炉底中央送风的强劲作用下,这天的八点四十分左右,第一股泛着刺眼白光的铁水,便轻盈地从前炉出铁口奔流而出。
   炉前测温仪显示,铁水温度已达1250度,比以往足足提高了100多度,已完全达到了稀土铁的工艺要求。 见此,按铁水重量予先配比的稀土,硅铁瞬间加入包中,然后由简易电动搅拌机正,反向地来回搅动,让铁水和稀土硅铁充分熔合,使之达到球化目的。 在给包中浮渣盖上一层草木灰后,有经验的老师傅,还要推开包中铁水上的浮渣,用肉眼准确判断,此包铁水是否已达到真正的球化效果。 待答案被肯定后,侯在一边的除渣人员,要冒着高温,以最快速度将中包内的溶渣全部挖出。
   当包内的铁水基本清亮后,再由浇铸小包依次装满铁水,沿轨道快速完成新五三产品的浇铸工作。 这一整套动作,容不得任何环节的松懈。因为加了添加料的铁水,其流动性要比钢性铁降低了很多,如果温度再得不到保证,则有可能充不满型腔,或出现严重缩孔等疵病。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稀土铁五三产品试制的全过程。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那场面火热刺激,惊心动魄。
   因为,由于工艺的改变,也由于技术人员,工人对整个过程的掌控,还处于较为陌生,或不太成熟的阶段。因此,不可预知的危险处处存在。 如炉底中央送风,就时刻有高温铁水渗透,导致炉底烧穿,最后被迫中途停炉的风险;更让人担心的,是怕炉底的弧形送水莲蓬头被烧坏,引起局部爆炸。
   因此,一向稳重,干练的孙班长,在那段开炉的时间里,几乎时时刻刻炉前炉后查看,很难再有时间去他那小木屋里稍事休息。 而浇铸工人也要十分谨慎,切不能让包中的铁水轻易溅出。含稀土的铁水,毒性很大,如溅到人的皮肤上,很容易引起局部溃烂,且较长时间都难以痊愈。
   我的右脚面曾被烫伤一次,连着溃疡近三个月,最后敷了无数草药才终于治好,至今仍留下比银元还大难看的伤疤。 其他如挖渣,拖渣等,温度高,劳动强度大,拖渣车又只能用实心的胶皮轮,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但尽管困难重重,当时没有任何人有半句怨言。毕竟,如果兵工人没有自己过得硬的产品,实际上就会失去自已的生存空间。钢性铁五三产品的下马,已经向我们每个人敲响了警钟。 后来,稀土铁五三产品尽管没有最后上马,不是因为工艺落后,而是因为时代己经前进,工厂的产品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面对新的形势,铸造工人又转战在六四产品的锻造、精密铸造上,并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七)当年那些“老九”们 文革前后被分到厂里来的大学生,当时都被贬为“臭老九”,这是那个时代的烙印,谁也逃避不了。 但回想起曾和他们一起工作的岁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其实都是一些很优秀,也很能吃苦耐劳的角色。 大炉班作为铸造行业的“龙头”,又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地方,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们实习锻炼的首选之地。 黄贤清,湖南临澧县人,初分来时并不被“硬汉”们看好。他的个子不高,身材又较为单瘦,是那种很典型的文弱书生。
   但一段时间后,工人们对他却不可小觑。从修炉,加料到打耐火泥等,他都能步步紧跟,融入其中,从不要享受什么照顾。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那次堵渣眼发生的烫伤事故。 炉前处理中的堵渣眼,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技术活。当冲天炉中的铁水积聚到一定高度时,里面的二氧化硫等废渣,必须从出渣口排出,否则一会影响前炉的容积,二会堵塞出铁口。 放渣时,炉内的风压并未降低,除部分通红的流渣外,后续的废渣就有如喷射的密集子弹,带着高温,带着力量,也带着灼人的威胁蜂涌而出。而此刻,在一旁守候的熟练工人,则需手持几米长的铁杆,用顶端沾上的一坨尖状白泥,冒着危险,准确无误,且十分有力地将渣孔死死堵住,以确保炉内的熔化能正常进行。 这道工序十分危险,,但又是合格熔化工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它考验大炉工的胆量,眼法,手劲及整个肢体的协调性。 按说,黄贤清只是来实习锻炼的大学生,会不会这项技能都无关大局,但他却坚持要上。在请教了整个操作要领后,他便跃跃欲试地要亲自尝试。 第一次,铁杆堵偏,白泥坨掉下;第二次因手上力度不够,铁杆刚一离开渣眼,白泥坨又被里面的强力吹掉;第三次,黄贤清抖擞精神,将铁杆对准渣孔奋力一击。那一瞬间,肆虐的渣孔虽然被堵住,但身体也因重心失控,黄贤清也失脚掉入下面的废渣池中。那里因几次流渣的堆集,其池中水温早已超过一百多度。幸亏周围的工人抢救及时,黄贤清才只受了些皮肉烫伤之苦……
   身材高挑的周国斌,除每天扎扎实实跟组劳动外,还留心和工人探讨每道工序的工艺细节,回宿舍后,还仔细和书本上的理论对比分析。后调往某省三线厂后,据说还成为该厂的技术权威。 从北京某研究所来锻炼的一位女工程师,虽体力有限,但眼中有亊,双手不闲,很受大家的欢迎。最可贵的,她还和不少工人交了朋友,回单位后仍和他们有书信来往。 记得一九七八年我去北京参加全国曲艺调演时,还专程到车道沟某研究所去探望她。一见面,她就热情地向同事们介绍,这是我在江南厂锻炼时交的工人朋友。那份真挚朴实的工友之情,特别让人感动。 还有零活班的王若贞,小炉班憨憨的近视眼老董等,尽管都在一线劳动锻炼多年,但口碑一直都很好,自然受到大家的尊重。 在文革中那段特别的日子里,知识分子因历史原因,无端背上了“臭老九”的包袱,白白躭误了一些本可以施展更多才华的宝贵时间,也受了一些皮肉之苦。
   但从另一角度说,他们因端正了态度,放下了架子,又不忘学业,因而后来都成为企业中的中坚。 君不见,这些以后复出的“老九们”,大都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担起了改革开放的重任,也当之无愧地受到人们应有的尊重。
   一九六九年七月左右,因工厂产品升级换代,铸造车间包括稀土铁在内的全部五三产品正式下马。其多余人员纷纷调往其他车间,改行从事其他工种。 我因中专时学过机械制图,也曾学过木工,故被调到本工段的木模班,在这里一直待了近十年。 其间,铸造车间曾在某新产品试制,定型中,担负了关键产品喷火管的锻压,精密铸造等工作,并取得了颇为可观的成绩。
   一九七六年,因铸造车间各方面的工作均十分突出,还被上级评为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书记蔡大元还赴北京参加了表彰会。其由铸造工人自编自演的忆苦戏《兵工血泪》,也曾创下了连演六十七场,观众数万的骄人成绩。 对车间的这段奋斗史,因我不在担负主攻的一工段,因而对那里发生的人和事,以及相关的工艺流程,都知之甚少。 本着对历史,也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该篇《在如火如风的日子里》,我只写到第七章便不再续写。 但年轻时在铸车间三工段的那段经历,我一直不能忘怀。多年来,大有不吐不快,不写出写完决不罢休的感觉。 对于过去经历的事,我历来认为它是人生的一大财富,在网络上晒与不晒,并不会贬低自己。何况我现在已七十有五,能在有生之年,将那些已逝的青春时光,再重新检点一遍。其中的好与坏,是与非,对与错,全留给后人去评说。 有幸的话,还可面对面商榷,无缘的话,我只能“胜似闲庭信步”了。
   (原创)

共 299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六十年代,我国对稀土材料的认识和利用,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阶段。作者有幸见证了稀土铁五三产品试制的全过程, 炉前处理中堵渣眼,是一个难度较高的技术活,黄贤清为此受了皮肉烫伤之苦。周国斌成长为技术权威。车间的这段奋斗史被评为全国工业学大庆先进单位,这段历史不应该忘记。作品语言朴实,表达自然,主题积极向上,细品却极具感染力。是篇成功之作。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5-29 06:52:58
  欢迎赐稿,期待新作。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浩瀚        2020-05-29 07:06:27
  老作家出手不凡!感谢赐稿室雅兰香,期待更多精彩!
我希望我奉献给读者的是心灵鸡汤而不是地沟油。
3 楼        文友:竹山居士        2020-05-29 08:50:58
  老顽童宝刀不老,向你学习!
竹本无心但有节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