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宁静】远渡重洋的“红头船”(散文)

精品 【宁静】远渡重洋的“红头船”(散文) ——“过番”系列二


作者:老书生 布衣,322.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47发表时间:2020-06-01 12:11:23

一、红头船
   假期,我们去汕头市澄海红头船公园游玩。公园中最醒目的就是园中“红头船”巨型石雕,船头上刻着“海不扬波”和“顺风得利”八个贴金大字。它高扬的船头,人性化的鱼眼睛,很有童话的情趣,又有些的生猛的势头。
   雕塑的红头船,船头巍峨,高达13米,还有那高耸的桅杆,长有28米。实际上的红头船,据《樟东风物记》介绍,大型的红头船,一般长20余丈,能够载重数百吨,通常有三桅,中桅高挂主帆,上下叠帆,头尾桅也各挂一帆,船上有指南针可以海面上导航。想象一下,看起来,往昔的潮汕先人们,登上这样的“大船”,心情也许会有点兴奋,也应该会是忐忑不安的,未来的一个半月的海上征程,充满艰辛困苦,甚至是不敢去想的生命,都付托给这红头船了。
   红头船公园选址在这里,主要就是因为这里的澄海樟林,曾经是红头船的繁华地、出发港。它在这里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有着那个时代千百万打工海外移民大潮的深沉历史记忆,它承载着浓浓的“唐山情”——在那个时代,潮汕人把故乡统称为“唐山”,返回故乡,也叫做“回唐山”!当年的红头船,来来往往,承载了多少辛苦打工经商的潮汕人,又承载了多少个家庭的希望!据泰国档案资料统计,1831年由广东省出发到泰国的船只为846艘,其中来自潮汕地区者占300艘!这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数字数字的背后,又有多少个惊险刺激、艰难困苦的日日夜夜?
   说起红头船,真的是——船小故事多,充满喜和悲,久远,却令人感动和怀念。
   为什么叫“红头船”呢?
   据考证,雍正元年,为防范海盗,并通过对民船编甲互保的手段,对沿海的船只进行强化控制与管理,清廷规定了各省商船、渔船,必须在船体两端、头尾部位,以及大桅上半截,要用漆油涂上不同颜色,并刊刻归属的字号,以便于进行审批,登记,发牌,稽查等船政管理。
   按规定,广东的船的船头要用红色油漆,桅杆亦油红一半,面写黑大字,故此称为“红头船”。
   时空穿越,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红头船,浮在水面,远远望去,仿如像一条萌萌的大鱼趴在海面上,其实,它承载的,却是跨越世纪,跨越地域的情与爱,血与泪;红头船承载着潮汕番客们那么多的复杂情感,记载着千辛万苦的奋斗拼搏过程,以及那么多的悲欢离合故事。
  
   二、千船启航的樟林古港
   如果你来到澄海的樟林古港旅游,就可以看到斑驳的老城墙,有一个街坊,上面用繁体字写着“新兴街”,这就是始建于嘉庆七年。
   樟林古港的老见证物,它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位于现在的汕头市澄海东里镇的樟林古港旧址,就是红头船的启航之地,清朝时期,有多少潮汕先民,都从这里启航,经历千辛万苦,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各国侨居、经商。
   清康熙年间开放“海禁”之后,樟林港更加繁忙起来,到雍正时已是千樯云集,有了“海上闹圩”、“通洋总汇”之称。
   据史料记载,从道光二年至咸丰八年(1822—1858)的36年间,旅居暹罗(泰国)的华人从4万多人增至150多万人。其中大约五分之三,即88万多人,就是从樟林港乘红头船出洋的,从这里可以窥见当时的樟林港的繁忙与发展态势。
   樟林港的繁忙同时也催生了樟林港的商业繁华,特别是到了红头船出海的旺季,这里更是人头攒动,货运流转繁忙。
   红头船搭客出洋,其实是派生出来的附带的业务,搭船过番,其实就是一部让潮人刻骨铭心的海外艰苦谋生创业史。
   那时,樟林港的帆船林立,准备启航的红头船甲板上站满了人,那个情景令人想起了载运非洲奴隶的情形,后来人们有了一个形象的描述,叫卖猪仔。
   这些为了谋生无奈离家远渡重洋的可怜打工仔,他们在海上颠簸,大都日夜暴露在恶劣天气下,船下基本上是人货混载,过番客只是附带的搭载,红头船其实的主要业务是载货,船的下层装满了货物。过番客他们的庇身之所,就是乌压压的货和乌鸦鸦的人共挤一处的船舱,船上并没有什么舒适的客座位,那么多的人,基本上是挤在一个角落一个角落里,船舱里空气沉闷,汗骚,闷热,拥挤。
   想象一下,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都是这样拥挤在这么狭小的空间度过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在风和日丽的难得时候,还可以爬起来,上到甲板上,呼吸一下潮湿的海风,四处瞭望,向周围的水手船工,打听一下,还要多少天就能达到目的地?然后,怀着多少的梦想,坐在闷气的船舱里,鼓励着自己,没事,挺过去,再有几天就可以到暹罗了。
   红头船,运载了好多的贫苦潮人出国谋生,后来,由于受到世界的一战和二战的时局严重影响,当然也有受到自身的经济条件的制约,好多的“过番”打工仔,被迫滞留东南亚各国,好多人是大半辈子无法与国内的亲人们团聚,没有法子搭船回潮汕的番客,有的只能望着港口来来往往的红头船,洒下思乡的泪水,而家乡里的亲人们,只能望着一个个送“番批”的“批脚”走过自己的家门口,却没有停下来,喊出企盼已久的某某家的“番批”来了那句激动人心的话。所以,潮汕先辈们,对红头船有着复杂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
   为了纪念红头船,与红头船有着深深的历史关联的新加坡,在1980年4月5日和26日,其邮政厅发行了一套“早期船只历史”的普通邮票,其中有一枚面值1分的图案是“广东省红头船”。
   为了纪念红头船,汕头市澄海区建设了红头船公园!
   红头船虽然已经走进了历史,但它更是走进了潮汕人的精神世界里。
  
   三、暹罗建造的“红头船”
   “红头船”,暹罗造;海里走,潮汕帮。
   说起“红头船”,它的建造可以说是国外制造,潮汕人使用的。
   这有个原因,主要是乾隆年间,朝廷准许商民前往暹罗采购大米,需要庞大的海运力量,于是,商机嗅觉灵敏的潮州人,很快就发展起来一支远洋帆船队,俗称“红头船”船队。这些船只,大部分由旅居暹罗的潮籍侨民在经营,船员几乎全是潮汕人。
   那时候,国内的船舶建造水平难以比肩郑和下西洋的明朝了,不是工匠水平不行,而是当朝的政策制约所致。
   清代初期,延续了海禁政策,对造船出海更是限制很严,手续非常麻烦,不仅仅是迁延时日,而且国内造船价格远比海外高。
   所以,潮汕地区远洋红头船,大都是在暹罗(今泰国)建造的。主要原因是暹罗有材料与制造优势,暹罗所出的柚木,很合适作为船舶材料,可以制作骨架,柚木船板等。而这类木材,广东地方不出产,在我国也少有。另外一个,就是暹罗有很多的潮汕人(亦称潮州人),而且在暹罗有很多的人脉关系,不少人还有相当高的社会地位,也可以给在暹罗造船,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条件。
   红头船体结构一般都是比较大,史上记载红头船“体长二十余丈”,外加密封的椭圆形船尾和坚固的船尾甲板室,因此载重量大。
   在当时,每艘红头船可容数百人,载物重自数十吨至二百余吨不等。
   红头船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海上风力,所以,远航的红头船有三桅,中桅高挂巨帆,上再叠帆,船头船尾每桅各有一帆。操控得好,可以大大加强了风对船的推动力,红头船真的是叫乘风破浪,迅猛航行!
   不过,红头船一般来说,要靠海况与大的风势,是按照季风规律运行的。所以,最好的运输季节,就是每年九、十月间,那时候可以乘着东北信风出发,遇上好风,三帆齐举,顺风时,一个半月即可抵达暹逻(泰国)。到次年三、四月间,又趁太平洋西南季风回潮汕。真的叫“好风凭借力,送我到番畔”!
   在1858年鸦片战争前夕,东南亚华人聚居地首推暹罗,大约有百万华人,其次是婆罗洲,约15万,再次是爪哇,在11.5万-12万之间。而在暹罗华人中,潮州人在人数上是占有压倒优势的,所以,潮汕人使用的红头船,不论是发挥的作用,还是社会的知名度,都是很高的。
   从航运的区域分布看,红头船不仅仅是来往于潮汕地区,也往返海南岛、广州、福建、浙江、江苏之间,同时遍布于东南亚其它国家之间,它的航运路线四通八达,成为一个时期东南亚华人世界中名气最大的船舶。
   出土文物的红头船,给我们提供一个考证实物,1971年至1972年,在潮州樟林港遗址附近的南洲和和洲河床,先后出土两艘双桅红头船。其中一艘长39米,5层;另一艘残长为28米,船舷旁刻有“广东省潮洲府领口双桅一百四十五号蔡万利商船”。据考证,这两艘船系清代樟林古港远航船只。
  
   四、合资经营模式的红头船
   红头船除了由少数行业富商独资拥有之外,较多的是合资经营模式,这种民间集资建船方式,通常会由一人牵头,招人合股,集资造船。
   在经营模式上,一般情况下,大船东是不支薪水,而是采用按照贸易收入抽佣金的方式,收取投资成本,赚取源源不断的钱财。通行的比例大概是全船贸易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这是一个很大的利润率。
   其他人员待遇按职别而定,基本上是资本和劳务的合营。
   红头船其实不只是载客,载货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
   红头船最初是以申请运入大米而营运的,但是这项生意,起初“获利甚微”,因此,船主们就改运那些有利可图的货物:从南洋运回来的有象犀、珠宝等奇珍异物,犀角、肉桂等贵重药材,暹绸、胡椒香料、番藤等物产,只象征性地运载点大米以备查询。
   南洋的高级木料,如柚木、桑枝、铁梨木等,也作为“压载舱物”的名义而运进来。
   由潮州运往南洋的东西,大都是潮汕地区有名的特产,比如说:潮汕枫溪的陶瓷品、潮州的著名潮绣、木雕工艺品、蒜头、麻皮、菜籽等。还有从北方转来的人参、鹿茸、兽皮、丝绸等。
   这些货物,在南洋各地很受欢迎,获利很厚。所以,经营这样的红头船运输业,船东获利相当丰厚。
   岁月变迁,时移势易,直到1858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汕头被列强列为开埠城市,蒸汽动力的轮船很快被引进运输业,它以其工业化的效率,取代了靠天吃饭的“红头船”,樟林古港才结束下它作为海运中枢的地位,被崛起的汕头港取代了。
   以海外贸易发端的“红头船”,进而承载了千万过番客外出打工、经商,再延伸催生发展了规模庞大的“侨批业”,如果没有了红头船这个载体,所有的故事将无法承载与想象。
   为了纪念红头船与樟林古港,泰国澄海樟(林)东(陇)区联谊会将红头船作为会徽的图案。
   最后,我将万千感慨,融进一首《踏莎行•红头船》,为红头船文章做个结尾。
   待发红船,启航碧海。艰难历险千番载。
   浪高三丈竞惊心,番批亿万无松怠。
  
   来去经商,公平买卖。浮沉岁月风吹霭。
   桑田变幻起洪潮,龙舟驶进新时代。

共 41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远渡重洋的“红头船”》是一篇非常具有历史厚重与份量的精美散文。“红头船”一词相信对于很多人,特别是北方人而言,应该是非常陌生又极其好奇的。读罢此文,不仅可以让读者学习到关于“红头船”的故事,更能让读者们深刻地了解到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华夏子民生活状态的点点滴滴。受当时政府规定,在清“雍正元年,为切断民船渔船与海盗的联系,以达到防范海盗的目的,通过对民船编甲互保的手段加以控制,规定各省商船渔船在船体两端头尾部位和大桅上半截用漆油涂上不同颜色,按规定,广东的船的船头要用红色油漆,桅杆亦油红一半,面写黑大字,故此称为“红头船”。”至此,何为 红头船,交代地清清楚楚了。而此文的历史厚重感从此处开始,已然若隐若现。文章进入第二节“千船启航樟林古港”,红头船不仅仅是商品运输的载具,不仅仅是潮汕人商业活动的重要工具,更是潮州人走向大洋彼岸,寻求生存与打拼人生的起点,踏上红头船,从此与风浪并肩,可能就是一辈子,可能再也回不来,红头船送出去的华人们,在另一方土地上开垦自己的天下,“乘风破浪”几十载,潮汕先辈们,对红头船有着复杂的感情和深切的怀念。历尽风雨的樟林古港直到1858年鸦片战争后期,随着蒸汽轮船的大量引进,才逐渐被汕头港取代,红头船也自此走进了属于它的历史。有感于红头船的历史厚重感,作者在文末有感而发一首踏莎行词,铿锵有力,厚重沉稳,与全文结合,让读者感慨万分,佳作,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604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0-06-01 12:13:11
  书生老师作品能让读者学习到很多厚重,丰富的历史和人文,佳作!期待更多好作品呈现!问候!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2 楼        文友:老书生        2020-06-01 12:31:41
  多谢雅编!顺致敬意。
3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0-06-02 09:53:58
  佳作,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4 楼        文友:易辞        2020-06-05 22:35:14
  一看到潮汕,我就点进来看看。我居然不知道老家有“红头船”的故事,只知道老家会造船而已!有时间,真的得去澄海红头船公园看看去,品读老师好文,学习了!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