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韵】赏析诗人水云间的《风吹麦浪》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赏析诗人水云间的《风吹麦浪》
文/刘军华
一直都比较喜欢水云间老师的诗作,这大概是因为我们都追求质朴、清新、自然的诗风吧。我的诗观便是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去抒写生活中的诗意。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舀一汤匙的汤可以尝出一整锅汤的味道,今天我们就来赏析水云间老师的一首诗作——《风吹麦浪》吧。
风吹麦浪
一片待割的麦田
风卷起金色的浪花,也翻涌我的思绪
时间回到过去
我正跟随父母,在田间锄草、施肥
他们每次弯下腰身
都怀抱着对泥土和种子的
敬畏
平凡的植物
用生命供养生命
每年六月都长出一片
金色的海
反复阅读了这首诗,我觉得有三个特点:
一、行文自然。第一节由眼前景引起回忆。“一片待割的麦田/风卷起金色的浪花”点题。“也翻涌我的思绪”启示下文。第二节,回忆自己过去跟随父母在田间劳作的情景。第三节重点强调“他们每次弯下腰身/都怀抱着对泥土和种子的/敬畏”,制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什么父母会对泥土和种子怀抱敬畏呢?第四节,揭示答案,升华主题,首尾呼应。答案便是“平凡的植物/用生命供养生命”,田间的农作物,结出果实,人们收获这些果实,用这些果实来维持生活。诗人在这里特别强调是用“生命”来“供养生命”,足以看出前者的伟大,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便是升华主题。“每年六月都长出一片/金色的海”,这一句既呼应了题目与首节描写的风吹麦浪的景象,回到现实,又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美。
二、语言质朴。全诗从头到尾,语言明白晓畅,质朴无华,没有一点晦涩难懂的地方,似一眼清泉,清澈见底。眼前即景,回忆过去,突出重点,感悟生命,都非常明白。
三、意蕴丰富。语言虽然浅显,但含意却很丰富,犹如清泉,水虽然清冽,但充满阳光。诗人从父母在田间锄草、施肥每次弯下腰身的细节感受到父母对泥土和种子的敬畏,从父母对泥土和种子的敬畏又领悟到这些“平凡的植物”是在“用生命供养生命”,感悟到它们的无私和伟大。这里既包含了众生平等,敬畏自然以及博爱众生的思想,也可以看出诗人作为女诗人的细腻和敏感,于细微之处看到不平凡的东西。泥土是令人敬畏的,种子是令人敬畏的,而把种子种在泥土里,最终获得好收成,则靠的是以父母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的农民们辛苦的劳作,所以父母是令人敬畏的,作为我们衣食父母的农民们是令人敬畏的,是需要赞美的,是需要感恩的,因为他们同样是“用生命供养生命”,用自己的生命供养儿女的生命,供养他人的生命。“每年六月都长出一片/金色的海”,这“金色的海”是对农民们劳动成果的讴歌,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赞颂,同时也表达作者对土地对生活既深沉又炽热的爱。
水云间老师的诗作语言浅显但意蕴丰富深刻,犹如清风无迹,流水无痕,具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的浑然天成的美,是一种很高的创作境界,值得我们大家去追求。
作者简介:刘军华,笔名白帆,70后,教师,广东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文学福建分社诗评员。作品见《惠州日报》《东江文学》《惠州文艺》《山东诗歌》《齐鲁文学》《当代诗歌地理》等报刊。诗观: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去书写生活中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