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五周年】新麦(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五周年】新麦(散文)


作者:李长新 童生,58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68发表时间:2020-06-06 09:59:24


   每年五月端午前后,芒种来临,山野里的“快黄快割”鸟就欢快叫了起来。房前屋后,朝阳地块的麦田就由绿变青黄、完全发黄,南风过后,金浪翻滚,散发阵阵新麦的清香。
   再往南面西面的商洛山腰上看,那莽岭青黛色的山腰上,挂着一块一块的麦田,也已由绿转黄,象一张张油彩画,绿黄相间,分外妖娆。山下的洛河也涨了,夏天雨水稠了,水量变大了。
   这时候,生产队长就安排劳力备战三夏,首先是碾场,也叫杠场。先把打麦场用牛拉碌碡一遍一遍压光,压瓷实。碌碡后面再拖一把带叶的树枝,一圈一圈转呀转,直到大场溜光溜光才行。
   五黄六月,龙口夺食,一点不敢马虎。蚕熟一时,麦熟一晌,转眼场边一块块麦田的麦子成熟了,麦秆发黄发白,沉甸甸的麦穗勾着头,在热风中摇曳,再不收割,一场连阴雨,麦穗就会在高温高湿中发芽。农人心如着火一样,一个个在家里把镰刀磨的明晃晃,他们精神抖擞,没有丝毫偷懒,随着队长”开镰了”一声令下,大伙儿一字排开,只听刷刷的割麦声,一排排麦子整齐倒下,每人身后,留下一份份麦垛,不断往前延伸。紧跟后面是背麦的队伍,他们拿绳子把一份份麦子打成如山大捆,几个人帮助抬上背麦人肩头,闪了闪,才颤颤巍巍,向打谷场走去。大田里,是割麦队伍,男女老少都有;山道上,走的是背着如山麦捆的青壮劳力。麦捆到场,马上有弄场人将麦捆解开,打折,摊到场上,趁着好天晾晒,这叫摊场。下午三四点钟,麦秆己干透,弄场的老把式们套上牛,开始碾场。此时,蠓盏(牛虻)很多,嗡嗡响,围着牛,盯上就吸血。主人帮牛驱赶,不时将盯牛的蠓盏拍死,手心拍了一手血。
   天上太阳像个油盆子,明晃晃,没有一丝云彩,温度超过四十度,弄场汉头上顶个湿手巾,戴个草帽,仍满脸流汗,汗水流进眼里,又咸又辣,火辣辣的的疼,流在脖子上,汗流夹背,也顾不得擦。一公一母两头拉碌碡的牛更热,喘着粗气,甩尾摇头,一边走,一边对付蝇蠓的盯咬和侵扰。很快,拱起的约半人高、摊起的满场麦子,在碌碡的碾压下,已碾压平了。老把式们卸了碌碡,又换上摩耙,耙上上面站个人,拽着牛尾巴,进行最后的脱粒,最后把麦秆都摩成细碎的麦秸,甚至可见场面上一层层黄白色的麦粒了。
   要吃上新麦了!老场长说着,卸了牛,让小孩吆回牛圈,添青草喂上。
   弄场的几个婆娘,开始用杈把麦秸敛起成垛,有的用竹扫帚把麦糠麦籽一起,扫成一大堆。老场长开始坐到场边大核桃树的凉荫下歇歇,他如饮牛似的,喝了一大瓢泡有金银花的凉开水,说,麦子分到手了,赶紧让娃他妈磨点,弄碗捞面条,捣点新蒜水浇上,美美咥两碗,今年算吃上新麦了,没白忙活,死了也不亏!
   几个婆娘骂到,你个老鬼就知道吃,吃死你!
   老场长色色一笑,淫淫地说,吃美还要睡美,你掌柜去留坝县搞副业,你困的时间不短了。今黑五月初十有月亮,半夜你过来,我在看场,咱俩美美怼几盘。
   那婆娘脸一红,骂道,怼你沃肉,看你鬼形,老娘看不上你呢。
   老场长说,我鬼形,你是要寻明溜溜小伙呢,嫌我一脸苦皱皮?
   忽然,一阵南风刮来,凉嗖嗖的,婆娘们叫道,风来了,风来了!
   老场长拿起木锨,在那婆娘腰上轻松捅了一下,说,再不要扯淡,办正事了。只见他轻轻铲起含有麦糠的麦堆,顺风扬向空中,有点象《红色娘子军》里洪常青优美阳刚的舞蹈动作,麦糠被风吹落如雪般飞向远处一边;黄白色的麦粒沉重,自然分离了,落在近处。扬场是技术活,不是谁都能干了的。老场长扬场,妇女用扫帚掠场,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不到一个时辰,一场新麦就弄出来了。人们先用麻线布袋子装好,过称。当天这场麦子大概弄了两石,约一千二百斤,当场交生产队保管程步勤,明天,老程再把麦子翻出了晾晒,直到麦子一咬崩脆成碎末,才入库,交了公粮,而后按人六劳四,分给社员。
   记得当时,广种薄收,一亩产量一百多斤,全生产队夏粮产量不足五千斤,交过公粮一千多斤,留过种子,还剩二千斤,一户只能分到一百来斤。
   母亲虽舍不得吃,也要磨几升新麦,蒸一锅颜色深的麸子馍,擀一起手工面做凉面。剥了新蒜,调成青辣蒜汁浇上,就蒜泥黄瓜,端到槐树场凉树下,爽歪歪的、声响极大的吸溜着面条,咂咂嘴巴,让一家吃上新麦,谓之麦罢,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还是在青葱懵懂岁月。
   八十年代,土地下放,分田单干,那时,商品经济大潮方兴未艾,农民还留恋土地庄稼,个个惜土如金,精耕细作,加之风调雨顺,粮食再也不缺了。不过,农村收麦,平川地带己不用镰刀用收割机,山里人打场用脱粒机,牛喜欢了,免去碾场苦役。农耕文明,逐渐成了我童年往事,如烟如缕。
   再到新世纪2010年,豫西山区老百姓居然不种麦了,他们说种麦划不来,粮价低,三十年没涨过,只有块把钱一斤,既使亩产量八百斤,种子化肥一刨过,一亩地只有一二百元赚头,还不如打一天工呢!
   今年老家己没有一颗麦子了,除了几户种药材的,就是我哥家种的玉谷苗,端午节前,玉谷苗有半尺高,黑油油的,挺壮实。哥不打除草剂,烈日下用锄松土除草,挥汗如雨,这恐怕是残留的一点点最后农耕文明的影子。

共 20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粒小麦由播种,生长,成熟,再到收割打晒归仓,皆是劳动人民用勤劳和汗水换来的,而辛劳的付出在早些时候粮食产量低时甚至不能解决温饱,后来产量上来了粮价低又不能致富。如今生产力水平上来了,作为豫西家乡的土地上却没了小麦的影子,民以食为天,祖祖辈辈靠种地种小麦的却越来越少,这一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文章朴实细腻,优美的收麦劳动场景描写与后来农村土地不再种小麦的现实对比尤为鲜明,很能引发读者情感共鸣。感谢老师对晓荷的支持,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0-06-06 10:04:40
  言远而意深,学习欣赏老师佳作,周末愉快,敬香茶。
2 楼        文友:千骑卷平冈        2020-06-06 10:07:25
  品老师新作,似乎闻到的了新麦香。想起当年刘绍堂的《榆钱饭》,新农村建设轰轰烈烈,农民过上了好日子,刀耕火种已经远去,只在记忆中了。
3 楼        文友:李长新        2020-06-07 10:21:21
  谢谢文友品评,你们对作品产生的共鸣,是我写作的动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