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回归】复活的关中记忆(随笔)

精品 【回归】复活的关中记忆(随笔) ——读马腾驰散文集《背馍记》


作者:边关草民 秀才,1207.9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48发表时间:2020-06-08 08:45:13

【回归】复活的关中记忆(随笔)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新冠疫情缓解没几日,便收到了马腾驰先生新出版的散文集《背馍记》。心中是欢喜的。
   收到《背馍记》之后,无论是从家到单位,还是从单位到家,一天到晚,我的包里始终装着这本书。一有空余时间,就拿出来读上一篇。有一次在车站等车,读到忘我,竟然错过了回家的班车。
   马腾驰,我在三十年前就知道他。那时,常在报刊上读到他的文章,于是,就记下了他带着三个马字、大气而又响亮的名字:马腾驰。他住在铜川市区,我住在远离铜川的郊区,加上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始终无缘与他相识。
   认识马腾驰先生是在两年前的一次文学作品颁奖大会上。虽说不曾相识,可一旦见到他,却没有一丝一毫的陌生感。问及这么多年为何看不到他的文字,他竟然有些害羞,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他说,为了生存,中间搁笔了。如今,生活能过得去,也多了些阅历,又拿起了笔……
   他的话我是信的。
   我们是同龄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热潮涌动,不知道多少年轻人为之痴迷,为之醉倒,但终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人?“现在生活能过得去了,也多了些阅历,又拿起了笔”,从他这句简单的话语背后,我明白了马腾驰先生再次拿起笔的真正意图,那就是生活过得去,衣食无忧了,文学创作,那是他抛却不了,深埋在心底的一种牵扯,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是一种真正的爱。
   马腾驰的散文,与他自身的形象有着无法匹配的视觉上的反差,这个反差感是强烈的。身材魁梧高大的他,看上去是一个纯粹地道的关中大汉,而他笔下的文章却袅袅娜娜,满纸锦绣,浑厚质朴之中时时显露着灵动之气。如果不见其人,只读他的散文,你一定会在自己心目中为他勾画出一个肖像模样来:个子不很高,瘦瘦的,戴着眼镜,文质彬彬,是阅历丰富的一个书生。
   乡愁是什么?乡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心病”。这种“心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地顽固。乡愁这种“心病”,就是对故乡深切地爱,是割舍不下的思念。乡愁多多,也许,乡愁就是屋顶上的那缕炊烟,就是自己小时呆呆看过的那片云,也许就是天空中飞鸟留下的痕迹,也许就是树上的蝉,一声接着一声“知了知了”的叫声,也许是自己曾经做过的或对或错的许多事儿……
   《背馍记》这部散文集中,无论是《背馍》,还是《背粮》,以及《母亲做的棉鞋》等众多篇目,祖辈留给作者的记忆是打在他心中的深刻烙印,永远不会被抹去。正是这种无法抹去的烙印,会一生陪伴着马腾驰,会给他带来人生的希冀,会让他寻觅到丰裕醉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长大后的我多次去南山秦岭,大家都在欣赏山中瑰丽的美景时,我的眼睛不由自主地就要去看那山间小路。祖父在世时我还小,不知道也没有问过,当年他是从秦岭哪个峪口进山的,又是从哪个峪口出来的……”(《背粮》)。祖辈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每时每刻都会在作者眼前飘过,给他以新的思考和认知。秦岭山里的那户木匠,与祖父离开时的那段文字描写,在马腾驰的笔下是如此地鲜活,如同我们就在一旁,亲眼目睹了一般,真实感人。
   读这段文字时,我惊讶了,我觉得马腾驰先生是在悄悄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世间还是好人多,世间,还是有真情的,越是偏僻的地方,人越质朴、越实诚,越是可交。
   大张寨这个不出名的村子,马腾驰先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不可能在他的脑海中消失。生长之地,有着与别处截然不同的滋味,苦辣酸甜皆有,这滋味,已在马腾驰先生的味蕾上留下永久的记忆,他也会有更多的作品写出来——关于大张寨或者有大张寨的影子。这就是马腾驰的乡愁。
   大张寨马家祖辈留下的“活人就要活得干帮硬正”这句话,无疑是我们所有人都要牢记在心的。《活人就要活得干帮硬正》这篇散文,蕴含着很多的哲理。细心去读,用心去品,几千年儒家的忠孝文化,芬芳弥漫在一篇并不长的文字里。
   “宽厚”、“包容”、“仁爱”、“相互理解”、“帮助”等等,这些词汇,通过对《背馍记》里一些人和事的描写与陈述,马腾驰先生给予了生动准确,很接地气地诠释。读完这部散文集,会让有着浮躁之心的人变得沉稳,让他们不再彷徨,让他们怜悯同情之心倍增。会让对未来迷惘的人有了方向,有了力量,树立起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会让现在的年轻的人看到父辈的不容易,珍惜当下,努力面对了明天。这正是《背馍记》这部作品的可贵之处。
   游走在马腾驰笔下的人物,没有高官贵人,大都是他熟悉的普通人,更多的是他深爱着的父老乡亲和故乡的那片土地。礼泉大张寨的一田一陌、一男一女、一老一幼,以及家乡的生活习性、地方民俗都与马腾驰先生有着扯不断的亲情。这所有的一切,在《背馍记》里随处可见。醇厚自然,情深意浓,朴素真切的文字最具有美感,也最能撩拨起读者内心深处的波澜,《背馍记》正是这样的作品。
   大张寨的前生今世,是广袤的关中平原的一个缩影。说马腾驰先生的《背馍记》,不能不说收录其中、影响超强的单篇散文《背馍》。背馍上学的经历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举国上下,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背着干粮去上学。他们肩膀上的馍袋子是沉重的,为了能读书,他们艰难地前行着。
   他们背的干粮五花八门,只要能填饱肚子,只要是能吃的都背着去学校。他们背的是家长的期盼和希望;背的是脱离贫困,走进富裕文明的理想;背的是执着不懈,奋力向前的关中人的精神……
   我虽然没有背过馍去上学,但每天早晨上学时,母亲会在我的书包里放进去半个玉米面馒头。我曾经给母亲说过,我们班级里有几个农村的同学,他们中午没有时间回家,只能吃点从家里带来的糜子面馍充饥。母亲说糜子面不能多吃,经常吃容易便秘。从此以后,我的书包里不再是半个玉米面馒头,而变成了一个。不是因为我一天天长大饭量有所增加,我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她是叫我拿去分给同学吃啊!
   当我第一次读到《背馍》这篇散文时,心是酸楚的,每当吃饭时看着手中的白面馒头,竟然咽不下去。
   我懂马腾驰先生写《背馍》文章时的心境。因为我和他是朋友,朋友的心是相通的……
   马腾驰先生用他沉淀了几十年的笔写下这部散文集,字里行间充满着对人间的挚爱。他用一颗拳拳之心审视着这片养育过祖祖辈辈人的土地。过去的回味,现在的思索,对后辈们的期盼,这众多的情愫会融成、幻化为红色的血液,变成他笔下更多的美丽文字……
   祝福马腾驰先生!     
  
    2020-6-1于铜川  (原创首发)
  

共 256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好久不见草民了,今日再读草民的文字似乎有些生疏,语调词组,情感按钮,张驰收束都有恰到法度,好像草民去哪个深山苦练神功秘籍,然后得道出山入世,果然是大家手笔,身手不凡。这篇《复活的关中记忆》是介绍作家马腾驰的新作《背馍记》,文章题目就一语道破天机,把《背馍记》的精髓和内涵展示出来,然后一层层地把其中精华部分再细品,让读者不仅知道了作家马腾驰的新作《背馍记》,还理解了关中大地的宽厚辽远及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质朴情深。边关草民的文字是一如既往地充满了黄土气息,这是他的写作风格,也是他追求的目标,惟此,才会将自身与大地相连,让文字中的地域情感呈现鲜明的独特性,从而恒久远。佳作,特此推荐!【编辑:策马南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60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20-06-08 08:52:13
  读草民的文字,犹如躺在黄土高坡晒太阳,嘴里还嚼着一块馍,悠哉游哉……或许是坐在炕沿上和乡邻拉呱,自有那番滋味。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回复1 楼        文友:边关草民        2020-06-08 22:45:00
  感谢南山编辑这篇拙作。老师的夸赞真的有点过了,草民有点惭愧。
2 楼        文友:心静天好蓝        2020-06-08 19:44:03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自己干嘛要写作?自己为谁而写作?草民的文字通过对一位作家及其作品的介绍,让我似有所悟。对一方土地的爱是一个方面,责任感又是另一个方面。南山社长经常用“玩”来开导我们,可他“玩”的编按又那么认真而沉重,天下好像没有这样“玩”的人。草民的文字是深入骨髓的那种感受,学习了
回复2 楼        文友:边关草民        2020-06-08 22:46:29
  谢谢心静好天蓝老师的评语。
3 楼        文友:边关草民        2020-06-09 22:23:40
  马腾驰先生的散文《背馍》,自打在平台发出,短短一个星期浏览量突破百万,在网上称作“背馍事件”。《背馍》这篇散文,如今点击量过亿。
阎保成,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能源化工作协会员。2017年出版散文集《小街》(团结出版社)。散文《父亲的鸽子》选入《大地上的灯盏——2018年散文精品选》(作家出版社)。
4 楼        文友:极冰        2020-06-13 22:23:49
  我刚收到马腾驰先生《背馍记》这本书,感觉和老师一样。背馍,是关中道读书人深重的记忆。您的文章题目《复活的关中记忆》恰当无比。问候老师!
极冰
回复4 楼        文友:边关草民        2020-06-14 12:01:02
  感谢老师的关注。问候夏安。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