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深情依依:前往古同州(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深情依依:前往古同州(随笔)


作者:梁永涛 童生,697.6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11发表时间:2020-06-11 12:10:32

地处黄河金三角附近的大荔县,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代,这里就有了建置,叫大荔戌国。大荔为地名,戌是族群,国算是当时的行政区划。郡县制始于秦时,以前稍大的诸侯领地都叫国。如合阳,远古时曾是有莘国。秦时,大荔是临晋县,。元朝并入同州,这时大荔才与同州扯上了关系。清朝改为同州府,民国废府为县。1958年,将朝邑并入大荔。同州梆子,碗碗腔是大荔驰名中外的传统文化。大荔现有人口73万。同州古城遗存,大概只有那座七层宝塔了,起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文革时,学校停课,我和班上同学常骑自行车上大荔县城。身无分文,带两个包谷面馍,在街道上这儿转转,那儿看看,早上去,天黑回来。我妈说我那是卖脸去了,我认可这种说法。虽是旅途劳顿,但很有成就感。去趟大荔好似去了趟北京样荣光。
   1965年秋,我小升初到合阳县路井中学,算68级。甲乙丙三班,每班60人。甲班班主任叫张培乐,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是学校音乐教师,已过世。乙班班主任王西臣,教语文。丙班是我所在班,班主任尉照坤,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也是学校的体育教师。这两位都已83岁,还是亲戚,并且都住在大荔县城。
   前段时间,我写了篇《我的班主任老师:尉照坤》的回忆文章,在"路中老三届”微信群引起热议。半个多月,身处大江南北的当年同学,纷纷回忆当年的往事。同学们的感恩戴德之情,溢于言表。有几位同学提议,不妨去看看老师。生活在西安,合阳等地的积极响应,远在他乡的推波助澜。2019年元月19日,大家从不同方向向大荔县城进发,去看望乙丙两班当年的班主任。
   那是个特殊年代。刚上了一年课,文革爆发了。运动之初,校长老师都靠边站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把老师批判的焦头烂额。混乱的日子持续了一段,革命大串联取代了革命大批判。全校400多名学生,西安,北京,上海,想去哪儿去哪儿,十五六岁的学生,三五成群,结伴而行。有的徒步到北京,也有的走不动时,站在公路中间,司机只好踩一脚刹车,满足拦路的要求。毛主席这个措施好,符合年轻人不喜读书,好动爱窜的习性。1967年秋,文攻武卫,大规模武斗又取代了革′命大串联。这就是文革高潮时期的运动三步曲。一天晚上,一伙不明身份的人袭击了学校,次日,人们纷纷逃回了家。空旷的校园里,只有两队文艺爱好者不肯离去。
   1968年夏,学校成立了革命委员会,我是其中的委员。之前,县革委会召集两派头头,在县委党校谈判。我所从属的一方有68乙班路三元,68丙班雷西明,邓均政和我。对方参谈的是希安中老师和王中信等人。学生代表免费就歺,公职人员自购饭票。一次,希老师在学生中用饭,我们几个告了密,闹的他面红耳赤。派性扭曲了人性,那时别说老师,就是骨肉亲情也顾不了许多。几十年,希老师那张脸,常闪烁在我的脑际,那时我们为什么那么荒唐。
   革命委员会成立不久,67级和68级,学校每人发给一张证明。那是一张纸质较硬的卡片,正面印着最高指示,背面是这样写到:证明,XXⅩ同学,在我校参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现响应毛主席伟大号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特此证明。我们紧跟伟大领袖闹了两年革命,得到的就是巴掌大一块介绍信,这东西有用吗?我们似乎是一些不配享有好的命运的人!
   我们曾经给老师贴过大字报,老师并不计较。老师同情我们,我们是大潮下的牺牲品。青春伊始,我们需要老师,就象小孩需要父亲呵护,父亲却不得不离我们而去。从此,我们中的大多数,不再会有机会,坐在课堂上聆听老师的教诲。许多人小小年纪,剃光头发,开始了终生的大田辛劳,少数虽有了工作,后来也被甩在了工厂大门之外。
   那是个酷热的中午,尉照坤老师听说学校附近村庄,一个已经毕业的学生出了事,赶忙戴顶草帽,骑着自行车前往,以探究竟。他对学生关怀向来如此。初入学时,他逐户家访,哪家几口人,大人做什么,经济状况怎样。不是他所带班级的一个叫杨忙欣的同学这样评价说:这位公共课老师,不仅所带班级同学想念,全校同学都难忘这位好老师。他对同学一视同仁的关心爱护,赢得了学生的爱戴。不少离校后的学生,依然和老师往来频繁。学生在哪儿工作,生活怎样,成家没有,他都关心。那时学校的老师都是这样。王西臣老师对学生就象是对自己的孩子。让我念念不忘的是那位家在湖北的俄语老师胡性兰。怀孕后期的几个月,坚持上课,有时她用左手撑着腰部,艰难地在黑板上写俄文单词,脸上是细碎的汗珠,目光透露着无奈。分娩那天,白天还在上课,晚上,孩子降生了。我不知到,举目无亲的胡老师,是怎么熬过那段一生最艰难的岁月。武斗开始后,老教师康英琳,常在学校巡察,他怕学生把学校的东西拿走。退休不久,他就病逝。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楷模行为,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68级只上过一年课,在校虽短却情深谊长。离校后,学生们十分珍视那份情缘,不少同学但有机会就去拜见师长,尤其是在老师遇到困难和退休后。连日来的微信互动,我知到了不少同学帮助老师排忧解难的事。侯金印,雷正才,杨忙欣等同学,是常去看望师长的人。侯胜天曾多次帮助张培乐,刘先祜老师。他们的所做所为,宏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张培乐,刘先祜老师,都是音乐方面的高人,我的职业演奏生涯,与他们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无关系。师生情感,是人类感情生活中的重要情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此之谓也!
   十二时许,二十余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聚集在大荔县城龙泉酒店,其喜悦之状无须细述。尉照坤,王西臣两位师长精神矍铄,尉夫人红光满面,这是大家乐意见到的真切希望。两个多小时的席间交流,道不尽的别后惦念,说不完的相逢欢乐,接二连三的良好祝愿。离别前,是一张又一张的合影。转瞬间,现场情景随着4G网络,迅速传输给了那些不能亲临现场又急切等待的人。
   这场聚会由高培侠,蒋夏芹,张培杰,侯六斤等发起,殷润玲,殷桂绒虽不是乙丙两班同学,却也随之前往。润玲大姐坐在师长旁,悉心照顾老人饮食。殷桂绒,高培侠,蒋夏芹,梁成基,马拴涛,候六斤等,鞍前马后地忙活着,党顺昌精心写了书面感言,虔诚而认真。梁成基几天前就谋划行程,装裱字书,把自己珍藏的两幅名家书法作品,敬献给老师。
   在此我谨向当年的所有师长表示敬意,祝他们健康长寿。愿大地永安那些离世师长的魂灵。向关注师长的同学们致敬!
   前往大荔的同学有:梁成基,杨忙欣,贺顺昌,朱广连,刘建西,张培杰,高培侠,范武寅,王引竹,张发宗,马拴涛,蒋夏芹,赵安奇,殷润玲,张金中,侯六斤,魏芝兰,侯宏州,王祥绪,殷桂绒,刘孟虎,党顺昌。另有部分同学当日未能找到地方,他们后来又专程前往,精神可佳!
   2019年元月24日于西安

共 27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朴实的文笔,真挚的情感,真实的叙述,回忆自己的一段学生岁月,那是文革期间的校园生活,虽然没有正常的学习,但是浓浓的学生情谊和师生感情难忘。文中叙述了多年后的二十余名同学聚会,大家情切的交流,有着共同的心愿,向当年的所有师长表示敬意。感人的文字,感谢发文分享,推荐阅读共赏!【编辑:秋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共 0 条 0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