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饭碗(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饭碗(散文)


作者:黄金山 进士,7531.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56发表时间:2020-06-11 21:29:47

“民以食为天”,对于人生,吃饭是第一等大事。
   吃饭得有盛饭的工具,所以“碗”这个家什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我们农村的俗话里,把人找工作或成就一种职业称为“找饭碗。”在计划经济时期,倘若某人找到了正式工作吃上商品粮,那是最令人羡慕和祝贺的,都会称赞他(她)找到了“铁饭碗”。犹如今天,考上了事业编制、或公务员、或者是学到了高含金量的技术,甚至说他(她)是找到“金饭碗”。因为“铁饭碗”和“金饭碗”都是很不容易打烂的和用坏的。相反,如果有人不好好做事丢了职业和工作,人们就说他是丢了饭碗。因此,人的一生都是在为自己谋求一个足够温饱的好饭碗。
   我的祖祖辈辈都是农村人,干的都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活,直到我父亲这一代,端的都是“泥巴饭碗”。因此在我的记忆里,对于“饭碗”是很沉重的。三五岁时,我看到父母整天泥里来雨里去,放下锄头就是扁担,一天不停地干活,可是手里端的总是泥巴烧成的粗瓷碗,里面装的都是仅能果腹的黄米饭。家里没有一只“豪华”的“青花瓷碗”,母亲一年四季还是端着一只乌黑的土碗吃些充饥果腹之物,那情景至今想起来就很凄然。
   当我能自己端碗吃饭的时候,父亲给我的也只是一个带白色的小瓷碗。每顿吃饭父母都要小心的嘱咐几遍:“端稳点,不要摔坏了。”因此我每次吃饭,总是小心翼翼地端紧饭碗,生怕把饭碗打烂了。
   我长到六岁多了,一天下午吃饭时,父亲对母亲说:“我们熬吧,再苦再累也要给儿子找个饭碗,不然我们就对不起列祖列宗了。”为了让我将来找到个饭碗,父亲背着我走进了村里的那所小学校。路上父亲严肃地对我说:“你要好好念书,将来给自己找个打不烂的饭碗。”到了学校,父亲把几张纸币交给老师,还给老师递上一匹叶子烟,带着恳求的语气说:“老师,您给我管严格些,他以后能有了饭碗就来报答您!”那个麻脸老师接过父亲的烟,点头笑了一笑。老师对父亲说:“我看这孩子还很聪明,将来会有饭碗的。”父亲回答说:“倘若老师说准了,这孩子将来有了饭碗,我就是累死,眼睛也就闭上了。”总之,饭碗的重要从小就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里。
   我为了父亲死后能闭眼,就发奋读书,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学校前三名成绩。可惜我的命运不是很好,遭遇文革风暴,我没有机会上高中,更没机会读到大学什么的了。看来我只有端泥巴饭碗的命了,父亲也很失望。他把一副大粪桶摆到我面前,一本正经的交代说:“这粪桶就是你今后的饭碗,你得使力挑起!”
   我为了不使父母再添失望,就凭着自己的能力去找饭碗,我想凭自己老老实实地干活,就不信找不到饭碗。
   虽然我很自信,但是几经周折、历经磨难,我就是没有找到好的饭碗。先是怀揣着理想去当兵,义务几年后还是空手回到原地,当个一级劳动力,天天挑大粪桶挣工分。一年苦累出头,还不够满足基本生活,连油盐钱都无法挣回。父母唉声叹气。我为了使家里有个盐钱,就在晚上搞点“副业”,在煤油灯下给市里的电台报纸写稿。那时用一篇稿件可以有三角钱的稿费,我白天劳动晚上坚持写稿,每个月竟然有十多篇被采用,可以得到五六元钱的稿酬,相当在生产队做一个月的报酬。于是家里有了油盐钱,父亲感到我还有点出息,就慢慢开笑脸了。但是,我的饭还是属于“泥巴碗”里的。我想:我这辈子继承了祖宗衣钵,找不到好的饭碗了。
   也许是老天开了眼,市里电台的领导看到我的稿件写得不错,而且每年都坚持写,就评我为优秀通讯员,发给奖金奖品。报社也同样发奖评优。市领导对我印象良好,恰逢一学校差教师,于是我就被推荐去学校教书了。由于我工作敬业,很快转成正式教师,成为我家祖辈吃上皇粮的人。父亲很高兴,说我是端上“铁饭碗”的人了,叫我好好珍惜。我对父亲说:“放心吧,我会努力工作,保住这来之不易的饭碗的。”
   但是保住饭碗也是不容易的。有几个心怀叵测的人眼红我的铁饭碗,就千方百计设法想给我打掉。可惜他们费尽心机也未能如愿,因为我就是遵守纪律,勤奋工作,教学业绩突出,多次评为模范教师、优秀通讯员,使得他们无从下手,那些歹人也就只好罢休。只好让我牢牢地端上“铁饭碗”了。可遗憾的是,当我辛勤地“舌耕”“笔耕”多年后,可以从自己碗里给父亲分点饭的时候,父亲却已经万古了,他再也不端人间的饭碗了。
   一个人得到好的饭碗实在太艰难,大多数农村人都是几辈人端泥巴饭碗,那粗瓷陶制的碗总是农民的依赖。那时市场上买一个回来陶瓷碗要花上几天的工钱,因此人们都很爱惜瓷碗,饭碗偶尔被不小心或者意外打烂,都要补救回来。于是,农村有一个传统的职业很吃香:“补碗。”补碗的人就叫“补碗匠。”哪家人的饭碗被打烂,连摔碎的渣渣都要细细地捡回来,请补碗匠来补上再用。那时候不像现在,几角快把钱看不上眼,那时真是一分钱就可以当大用的。人们谁都不愿意多乱花一角钱,一个瓷碗往往可以用上几代人。补好的碗能当好碗用,人们都说很划算,当有人的饭碗被打烂后,说声“碎碎(岁岁)平安”,然后就去找补碗匠给细细补上。补碗匠补个碗能挣半个碗的工钱,因此补碗成了时髦的受欢迎的职业。
   我的三伯就是当地出名的补碗匠。补碗匠与补锅匠相类似,都是一个挑担和一个招牌。但是工作的器具、流程、用的材料截然不同。补碗的对象是陶瓷制品,工具及工艺流程都很特殊。补碗的主要工具就是要一把坚硬的好钻子。有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打烂的碗各式各样,大小碎片也不同,奇形怪状的,确切地说:就是一包碎渣渣。大块的渣好补,碎小块最难补。我三伯手艺精细,心灵手巧,不管你的碗打成什么样,他都能一一给你复原补好。三伯补碗有他自己独特的手艺,先是眯起眼把一块块碎片端详细看,那神情就像是在考古者再研究稀世珍宝。看够了有数了就用小刷子细细清理一番,用细胶泥把碎片拼凑复原,然后操起那金刚钻在上面钻出细细的眼儿。钻好眼儿再把黄铜铆钉锔进去,用小锤子铆结实。这是很讲力道劲道的,因为是瓷器没有退让的余地,全凭手上的真功夫。如果你用力大了把人家的碎碗再打烂,那你不仅要赔赏新碗,还要被传出手艺不好的名声,害你再找不到活干,那你这补碗匠就没有“饭碗”端了。
   三伯会补碗,补的碗光滑顺溜,不漏一滴汤水,一点不挺手,好用如新。而且用得久了,他锔的铆钉被手摩挲,发光如金黄灿灿的,如同金铆人人称赞,觉得自己端的是金饭碗,再不过穷日子了。三伯从十八岁补到四十九岁,成了我们这里方圆二百里内的补碗名匠。三伯的大楼房是他的补碗手艺挣出的,我的三娘是他凭补碗手艺娶回来的,我的三个堂弟是三伯的手艺养活的。三伯真的成了名人,每天都有上十家人户来找他补碗。我多次见过三伯给人家补碗,对他的手艺真是万分佩服。一九八五年后,家家都开始富裕了,人们开始很少请补碗匠了,三伯感到没有活干,就转行干安电灯了,那个也是当时很热门的职业,三伯就是靠他的手艺端了一辈子的好饭碗。
   如今的人们除了想给自己要找个好一点的饭碗外,再没有人去请补碗匠了。因为如今到处有饭碗,每家人至少都是几十只饭碗,打烂了就是“岁岁平安!”加上一次性胶纸碗、塑料碗比比皆是,打破碗也是很少的机遇了,不必用来补碗、锔碗的办法了。所以,所有的补碗匠都退出了行业。
   人啊!不要一端起金饭碗,就忘记了过去的艰难的生活,就忘记那些曾经为你的饭碗服务过、奉献过的匠人们!
   饭碗啊,我珍惜你!补碗匠啊、我永远怀念你!
  

共 29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老师的散文《饭碗》写的朴实,水平如镜。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正如他在文中所说:“人啊!不要一端起金饭碗,就忘记了过去的艰难的生活,就忘记那些曾经为你的饭碗服务过、奉献过的匠人们!”谆谆告诫现在小康幸福后的人们,当你们端起碗吃饭的时候,要想到今天的金饭碗不是理所当然就端上的,是共产党为贫苦大众流血牺牲几十年奋斗换来的,是改革开放打开枷锁奋斗得来的。这两条失去一条,你手中的金饭碗还会变成“泥饭碗。”文学作品的力量有时很小,有时有很大。当现实成为历史以后,艰难困苦被渐渐遗忘的时候,再找出黄老师的这一篇散文《饭碗》重新拜读,就会发出振聋发馈的呐喊声,这是一个有着四十年教龄的老园丁的良心所在。 黄老师是通过艰苦努力才挣得一个“铁饭碗,”是现代青年人的榜样。他提醒人们瓷碗易碎,于是补碗匠是必要的存在,就是现实中退出了舞台,但是在创业的人心中不能退。《饭碗》一文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情真意切,主题突出,是一篇好文。点赞、敬茶,推荐阅读。【编辑,水墨砚儒】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墨砚儒        2020-06-11 21:43:59
  黄老师的散文《饭碗》选材精到,通过饭碗写人生,独出心裁,感谢黄老师的付出。学习了,遥祝夏安。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6-12 07:30:22
  谢谢水墨先生经典高评,谢谢鼓励!辛苦了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瘦马        2020-06-12 13:06:28
  “人以食为天”千百年来,生活在这方土地的祖祖辈辈为了生存,辛苦地劳作,甚至是抗争。这篇带传记性质的美文,内容丰满,既写出个人成长的轨迹,也反应了国家发展的进程。写得情真意切。深度好文,欣赏学习。
回复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6-13 10:21:34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6-13 10:21:45
活到老学到老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