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家(散文)
我们都曾有个温暖而甜蜜的家,但是我们正在失去她……
——题记
去国六载,离家十余年,家的概念忽而渐渐远离我的生活。千里万里,云遮归程,我看不到她在远方的凝望,我听不到她在耳边的叮咛,我也感觉不到她在静默中的守候。当十四年以前背上行囊踏上北上的汽车,家于我便渐行渐远了。那时的我还是一个羞涩的乡下少年,为了梦想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开始一段艰难而又快乐的求知之旅。第一次入城的慌张和不安犹如波光里的灯火闪烁着,摇曳着,怎样都平静不下来。一路上行过平原,穿过丘陵,经过铺满池塘的海岸,最后停泊在熙熙攘攘的车站。路上那些从未见过的景象尚未消退,便要继续接受新的事物,见识以前从未见过的人。当一切手续办完,躺在那张即将伴我度过一段时光的床上,我终于认识到一个现实:我已离开了家,将会有很久不会再回去。未知的世界即将展现在我面前,我要从中搏得自己的一片天地。
大学四年过去,很少归家。虽然每年两个假期,但有好几个假期基本都是在青岛度过,即便回家也只是短短的几天。那时的我依然轻狂,依然以离开家作为自己骄傲的成长的见证。但我的父母是慈和而又友善的,他们包容了我的一切,并且也为我的骄傲而骄傲着。每次回家,妈妈总要高兴上好久,做饭之前都要问一下我想吃点什么,弄得我又是高兴又是无奈,觉得挺对不起我的兄弟姐妹。那时的家依然是我的家,我们的家,我们姐弟四人依然可以在饭桌上吵吵闹闹,互相打趣。闲暇的时候我们聚在一起讲各自的故事,描述各自的生活,仿佛我们可以这样到很久很久。然而大学的后两年里,两个姐姐相继成婚,离开了那个家,也离开了我们。再回家的时候便稍微感到些凄清的凉意。爸爸妈妈似乎也沉默了许多,并且忽而开始开起我和弟弟的玩笑,说:两个女儿没了,你俩啥时候再带回两个来?那时候我全然不能领会他们这玩笑背后的心酸和无奈。是呵,儿女大了,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建立他们自己的家。自己老了,到最后也只好看着儿女们各自的生活,然后不得不接受只有两个人孤单相对的寂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存活得越久,我们的父母便在这世上的时间越短。也许我们奢望会永远地拥有他们的爱,拥有他们的陪伴,从而永远不会准备好面对生活必然会带来的结果————他们的离去。我们希望他们活得长久而健康,为他们曾给我们的爱做出补偿,这是每一个曾经被爱的孩子最大的期望。爱家就是爱父母!
如今,我依然无法确定当时是怎样的念头让我来了这里。大学毕业之后不但没有回家,反而离她越来越远。如果说大学时候父母还有如在咫尺的关怀,而今却恐怕只剩下望穿秋水的等待了。古语说,父母在,不远游。我无论如何说都不是一个孝子。父母为我付出的太多太多,然而直到现在我却未能作出些微的补偿。也许他们曾为我感到过骄傲,但是那骄傲会是多么苍白无力,因为我并没有在那里,我也并没有为他们做点什么。我会想到他们将怎样地担心我,挂念我,急切地期待着我的回去。当弟弟也结了婚的时候,他们更为我着急。但是我总是那个最不让人省心的孩子,倔强着我的倔强。无知的我总是扮演着离经叛道,总是行使着事与愿违。偶尔的一个电话,因为距离,总是听不懂那边的问候和挂怀。他们心中的想念和牵挂也无法表达,只能强装着冷漠,虚构出坚强,让远在他乡的游子安心工作,注意身体,仅此而已。
忽然间,妈妈流泪的那些场景浮上心头。从第一次我离家去上学的时候一直到我离家来这里的时候,每次妈妈都会流泪,都会坚持送我上车,然后目送着车子的离去。每当这样的时候,我都觉得特别难过,是那种伤到灵魂的难过。我不希望看到她流泪,当她流泪,我甚至也忍不住想要流泪。但是我不能,我不能加重她的感伤。于是只好笑着打趣她,然后小心地拭去她的泪水,像哄着一个长不大的孩子。而这个时候,爸爸也会在一旁打趣她。等到车来了,他会大手一挥说:你上你的车,你妈就交给我了!于是我上我的车,沿着曲曲折折的一条线渐行渐远,留下两位正在衰老的人静默地伫立、观望……
岁月的流逝中,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很多人都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追逐着自己的梦想。异乡的孤独,工作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时时刻刻让我们怀念着家的温暖和包容。每个离开家的孩子都像飘零风中的孤叶,摇摆中寻找着自己的归宿。但,当你累了,请记得回家,记得生养你的土地和等待着儿女的爹妈……
心为形役难飞远,梦成文媒书无暇。
江湖苦耕十余载,更残犹自听落花。
凡世纷乱需看淡,灯火暖处便是家。
——一首小诗,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