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新】张家界记游(散文)
还没看见张家界的真山实水,就先被山脚下的名人题字碑刻吸引了。江泽民,朱镕基,华国锋,李鹏,金庸,魏巍,胡松华……一致惊叹张家界山水的奇异。
当然,还有吴冠中先生。对张家界,他可谓情有独钟,自从无意发现了张家界的美,就用画表现,著文称赞。四十年前,他就写到:“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苦苦踏过不少名山。觉得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
果然。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5A级景区。张家界没有辜负先生的厚望,用自己独有的美景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争得无数荣誉,以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吴冠中先生的眼力。
一、世界最美溪流——金鞭溪
在张家界森林公园入口左转,可登黄石寨;右行,就会遇上金鞭溪。被淙淙的流水声吸引,我们决定沿溪行,先探寻金鞭溪大峡谷的美景。
左岸的森林幽深,右岸的山势陡峭,夹在两岸的山和树林中间,金鞭溪从西边山谷款款走来。河底平坦之处,溪水无声前行,溪流清澈,浅可见底,水中的鱼都不大,静静地在溪底石头间穿梭。但金鞭溪应是更喜欢热闹一些,从高处跌落时,就会发出欢快的哗哗声。流水被河底的石头激扬,在青色、黄色或赭红的石头上翻动起白色的浪花。金鞭溪,动中有静,芳草鲜美,像一个活泼的少女徜徉前行在幽静的山谷。
溪边的原始森林荫翳蔽日,金鞭溪大峡谷内满目青翠,弥漫着醉人的清香。一座座山峰在树木的缝隙里露出挺拔的身影,与金鞭溪或断或续地伴行着。珍稀的水杉,散长在山坡上、溪水旁,高直的身影卓尔不群。
正低头沉醉于溪水的清浅可人中,忽听见前边的游人的惊呼“金鞭岩”。抬头处,一块突兀而立的岩石恍然入目,一下就深深震撼了我。从溪边的其他山间拔地而起,棱角分明的岩石堆垒成直上直下、三面陡立的擎天柱。因为过于陡直,岩上树木和野草较少,裸露的岩石泛着黄色,确实像极了一把直立在天地间的金鞭。旁边山峰的样子像极了一只作势欲扑的老鹰,它正在警惕地守护着“金鞭”。对这两块相邻岩石之间的缘分,富于想象力的人们,称为“神鹰护鞭”。
西游记的很多场景就选择了金鞭溪为背景。导游指着远处的山峰,说那是水帘洞、花果山……引得游人一阵阵惊呼。没有去注意其他山石的形状,我沉浸于金鞭岩大峡谷溪水的灵动、山岩的庄重中。智者爱水、仁者爱山,以金鞭溪丰富多彩,总能每个游人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感觉吧。
沿河铺就的石路,也是猴儿活跃的地方。见一只小猴懒洋洋地蹲在路边,一个游客拿手中的食品去喂它,没想到一只大猴突然窜出,抢了游人手中的食品,飞快地窜到溪水中间的石头上大快朵颐起来。见有吃的东西,猴儿们的身影马上多了起来,或从对岸穿越溪水而来,或在粗大的枝干上跳下,大大咧咧的围住了游人等待着要吃的,因为已经习惯,它们并不害怕游人。倒是游人们有点不知所措,吓得做错事一样,赶紧把手中的食物扔出去。
满耳都是鸟儿的叫声。近处的嘹亮,远处的婉转悦耳。一只布谷鸟在路边树枝上啼叫,随后在游人的注视中飞到溪边喝水。灵活的转动着头颅左顾右盼着,冷不丁把嘴扎入水中,竟啄住一条小鱼。迅速掠过水面,掀起一点浪花,叼着小鱼,布谷鸟飞向了对面森林深处。
沿乱石盘踞的河底穿行,在高低不平的河床上跳荡,紧傍茂密的森林,绕行陡峭的山岩,蹁跹行进到了水绕四门,金鞭溪和其他几条溪流会和,走完了自己并不太长的行程。山高林密,水源涵养得好,张家界孕育了八百条溪流,金鞭溪只是其中一条,不过它更幸运一些,因为流经金鞭岩,得了金鞭溪的名字。
吴冠中先生说,“张家界山谷间穿行着一条曲曲弯弯的溪流,乱石坎坷,独具赤脚山村姑娘的健壮。”这条溪流,应该就是金鞭溪吧。
二、乘百龙电梯,观袁家界美景
以乘电梯的方式登临山顶,去观赏独到的美景,也就是张家界能想得出来。天门山、袁家界都是这样。不过与天门山把电梯修在山体中间不同,袁家界是把电梯修在悬崖峭壁上。
电梯先是在山中上行,很快钻出山体,紧贴崖壁上行。在水绕四门乘坐百龙电梯,我们去往袁家界山顶。透过玻璃幕窗,可以看见紧贴崖壁电梯的钢架,也可看见远处、再远处,像脚下的电梯一样陡直的山崖、峰柱。
百龙天梯的对面,几十座独立的山峰傲然挺立。较大的山峰更像一座方山,山顶平坦缓和,散落着一些小房子,那是原山顶土家居民的家。茂密的树木间,人们开垦出不规则的稻田,千百年来,土家族人就在美如仙境的空中花园里种稻、采药。唯一的遗憾,就是上下山顶、出入山中太不方便。现在好了,电梯建在了家门口,供原居民免费乘坐,深山不再闭塞,山民们把家安到了集镇,随时可在深山和城镇之间自由穿行。
这是世界上最高、也是运行速度最快的全暴露户外观光电梯。不到二分钟,我们就到了山顶。
和远处山峰上一样的原始森林就在身边。并不太大,因为生长在直插云霄的峭壁山顶上,树木不易运送下山,袁家界山顶的森林都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开满了鸽子一样白花的珙桐,就长在路边。松竹本是南方的镇山之树,没想到在此处却成了楠木的陪衬,楠木多得超出想象,种类有十几种。香叶楠,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成年树可高达四十多米,树干通直,它的花纹美观,释放的香气经久不散;竹叶楠,花纹美观。据说,在生长过程中,它能把身边的山水、花鸟草虫的影相吸收进身体,储存在木质里,锯开后的木板上都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也被称为“映花楠”。
在山顶行进,最容易遇见的就是雨。刚才还在头顶的太阳现在却隐进了云中,山底的雾气翻腾上来,弥漫在树林里,连空气都是湿的,我们应该是到了云中。一滴、两滴,雨懒洋洋的落着。正在抬头看天,疑惑这雨是不是会下,密集的雨点却兜头浇了下来。好在已经习惯了张家界的雨,每个人都带着雨具,从容行进在山顶树林的雨中。
来得快,去得也快,雨在不知不觉中停了,只剩下云雾在山间翻腾。时隐时现中,发现远处一座峰墙的峭壁被洞穿了。像天门山的山洞一样,只是略小了些,上下狭长,镶嵌在对面山崖的上半截。只留下悬在山顶的山石连接着左右的山峰。应是一座完整的峰墙崖壁从中间陷落了,只留下顶部的山石,形成一座天然的石桥——张家界天下第一桥。
上第一桥祈福,是很多游人的心愿。在绿树掩映下,沿挂满长生锁和红色祈福带的护栏走上桥面默默许愿,就算和张家界的神仙结了缘。桥面只有两米多,桥上和桥两端的山峰上劲松挺拔,老藤孤垂。桥面的两边,峰下的峭壁就像用斧头直劈而成,透过松叶和倒挂古藤的缝隙向下看,谷底深不可测,只能看见翻腾的云雾。
沿山顶小路继续行进。云雾又翻腾上来,弥漫了脚底的树木山峰,只看见一只鹰在高处的天空飞翔。看不见,但能听见瀑布在山石上激起清越的声音。水声中还裹杂着杜鹃和蝉的叫声。杜鹃的啼鸣悠远、时断时续;蝉的叫声持久、高亢。像山上的少数民族都善于唱歌,山里的蝉声也比家乡平原上的嘹亮多了。
三、魔幻的悬浮山——南天一柱
像其他游人一样,看南天一柱,我是站在黄狮寨的山顶上,以一种俯视的角度。
和袁家界的山顶一样,黄狮寨的山顶以平台的形式出现。这是张家界最大的凌空观景台,自平台观望,远近的群峰和金鞭溪的碧水、溪边的黄崖和青葱的林木尽收眼底。
脚下是修建在平台边悬崖上的观光路,茂密的树木长满起伏的台顶山石,外侧就是悬崖峭壁。峭壁外的山谷内,是由高高低低、远远近近的石笋、石柱组成的峰林。比百龙电梯里看到的石峰密集多了,那是无数金鞭溪一样独立峰柱的集合。峰柱由一层层裸露的山石叠加在一起,这边突出一块,那边凹进一截,看似摇摇欲坠,实则已牢固地屹立万年。假山一样的石柱,用和脚下的峭壁一样的陡峻证明着与峭壁一样的出身。风化作用,让和黄狮寨台顶下的山石一样的岩石化解、碎裂,降水加助了碎石的崩塌流失,常年的风雨侵蚀的结果,就是留下了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孤石悬柱。
树木总是石的伴生。和脚下的山顶一样,每座石柱的顶部都长满了草木。草木,把孤突的峰林装扮得生机盎然。
最震撼人心的,是南天一柱。并不孤单,张家界三千奇峰,南天一柱只是众多峰林中的一座。因为离黄石寨山顶较近,容易被人看见而更出名一些。屹立在丛林之中,在深不见底的谷底冲天而起,下部的岩石脱落,顶部更为粗大一些,上粗下细,以玄幻的形象悬立在众多的石林之间。
第一次注意到南天一柱,就一直担心它会不会经不住自己的重量倾倒下去。担心当然是多余的,孤峰倒悬,与众不同的立地擎天,却让南天一柱被3D电影《阿凡达》的导演慧眼相中,以它做了梦幻悬浮山“哈利路亚山”的原型。《阿凡达》火了,南天一柱从此有了新的名字——“哈利路亚山”,神境一样的张家界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只是南天一柱,天子山的十里画廊也是阿凡达的背景景物。这就是张家界神山圣水的魅力,金鞭溪、十里画廊、南天一柱,都被中西方的著名导演相中,做了影视片中仙界和神界的景物,让影片增色不少。
我不知道,张万聪得到这块土地时作何感想,他因镇守有功,被明代朝廷赏赐这片山林之地而世代镇守。也许他对美如仙境的风景太过习惯,心里还会觉得山外的景物更好一些。但无疑,现在,每个来到张家界的人都不会怀疑他是生活在仙境中了。
“湘西一梦六十年,故园依稀别有天;吉首有林弦歌盛,张家界顶有神仙。”还是朱镕基总理对自己的家乡更了解一些,知道张家界景色如仙镜,只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罢了。
四、放大的盆景——御笔峰
不管是在金鞭溪仰头看山,还是袁家界的低头观峰,一直都是远远的地遥望。一直在想,如能进入到峰林之中,近距离感受一下美得有些恍惚的石柱、石峰就好了。没想到,很快,观光缆车就把自己带进天子山那飘渺的峰林中,过了一把身临仙境的瘾。
连接山底和山顶的缆车,上下穿行在天子山的千沟万壑中。随着远处的景物变得越来越近,谷底、山峰和峰上的树木逐渐清晰起来。底部被树木和爬藤类植物编制的密密麻麻,一派葱郁的气息。峰多陡立。在远处看突兀而立的垂直岩石,离近了才看清并非是直上直下的,那是一层层不均匀的石头交错堆垒着向上叠加。岩层的颜色和质地并不相同,有的看着坚硬,有的望去松软,不同岩石间的缝隙清晰可见。峰顶、半峰腰突出的岩石上、岩石的缝隙里,只要能落下种子的地方就会长出一棵树、一蓬草、一根藤。树当然多是小树,靠着天上的雨水和艰难伸进石缝里的树根获取的养分,石柱上的树把自己磨砺成造型不同的盆景树。虽不高大,但树木都像脚下的岩石一样直立着身子,努力地向天生长。绿色的树,黄色、黄白色的岩石,是每一座山峰的基准色调,偶尔点缀其间的,是红色、黄色、白色的花。石柱给了树木落脚之地,作为回报,树增加了峰柱的高度,丰富了岩石的色彩,给了峰柱磅礴的生命力。
在别处坐索道,是为了省事省力地赶到高处看风景,赶路的成分大于看景;在天子山坐索道,却是行路看景两不误,因为途中的景色也是到达山顶要看的目标。人在车中坐,恍然仙境游,遥望和近观相结合,看到的是立体的景色,张家界终于纤毫毕现于眼底了。
缆车到了山顶。已经近距离看过峰林,以为已经了解张家界石峰、石柱的一切。没想到在天子山山顶观景台,又被御笔峰深深打动。不知是哪路神仙,把几根整齐的条石竖在天子山的峰林之中,创造出了张家界的峰林之魂。没有他处山峰的勾勾连连,里处外拐,御笔峰的山石挺立如笔,而且旁边的几根峰柱组成了一个笔架,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原土家人的天子在山间遗落了御笔。
“横看成岭倒成峰,运近高低各不同”,苏轼对庐山的赞叹,同样可用于张家界。而且我觉得,真实的张家界,比苏轼的哲思还要丰富多彩一些。比起人们熟知的庐山,张家界的峰峦直线林立,更突兀多变;横断层叠,也曲折有致。中国的山水画家,很多是凭借自己的想象,画出心中的山水,可是画家想象中的山水,怕是也没有张家界的真山真水这样绚丽多姿。
“这里的秀色不让桂林,但峰峦比桂林神秘,更集中,更挺拔,更野!”吴冠中说的峰林,更多的应是天子山以御笔峰为代表的西海峰林。
像其它台顶一样,云雾也是天子山的常客。云雾翻腾上来,把山迷漫成一段段时隐时现。就像鱼藏在深水之下,凭水多了一丝神秘;西海峰林借云雾罩上一层面纱,把自己完全朦胧成了一幅水墨山水。
拜读佳作,点赞(?ò ∀ 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