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故城遐思(散文)

精品 【八一】故城遐思(散文)


作者:皋狼常青树 布衣,179.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30发表时间:2020-06-23 12:18:34

【八一】故城遐思(散文)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又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小满到来。
   迎着孟夏之风,驱行于广袤的故城平川,临风怀古,叩问沧桑。回味智伯、赵襄子干戈争皋狼传说故事;沉吟着邑人范士熊的诗:“春皋望雨暗销魂,牧地空濛野色昏。芳草青铺四五里,杏花红映两三村。笛声隐隐人踪渺,笠影轻轻牛背翻。极目皋狼何处问,苍茫犹是阵云屯。”(《武乡新志》民国版)“郡城建置处,云始自赵王。霸气久消歇,堞圮故城荒。附郭多腴田,禾黍连垣墙。其中列廛肆,百货仍蕃昌。铜鞮宫数里,形胜两相望。”(《武乡新志》民国版)畅思曾经的皋狼牧雨美景和故城老都会之盛况。古老的山河,播种了文明,孕育了生民,谱写了历史,让世代人不断去追逐,去思考。
  
   一、故城镇的骄傲
   站在山交村的金仙寺前,大家静静地聆听史志办温主任饶有趣味地讲述烂柯山的传说。烂柯山与金仙寺隔河相望,前山后寺,一山一寺,南北对应。山之奇,在于“我闻昔代有王质,采樵观其去竟日。回头斧头已无存,归来儿孙竟相失。”(清代李之任《风雪中过烂柯山》)的传说;山之灵,在于“因传山畔有仙踪。仙风仙气荡人胸。当场数着竟已了,千秋残局云犹封”(同上)。也因有仙,便有了“好山皆向北”之说。这里“皆向北”并不是指山的走向,寓意是山上神仙有意庇荫护佑山北的黎庶苍生。温主任例举大量事实佐证烂柯山千年来对山北人的恩赐与眷顾。诸如“山交村的杜来凤成为武乡县清代第一位进士,曾任山东蒲台、江南江宁等县知县。邵渠村出了李端、李皇弼一文一武两进士”、诸如“温家沟村新中国以来产生厅师级干部3名,县团级干部12名,人民教师20余名”和屡有考入全国名院名校的尖子学生。再诸如烂柯山下狮则沟村“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汾酒集团董事长常贵明”,不仅在故城属地,在全县说来也是叱咤风云,凤毛麟角。如此说来,不能不让人感叹这座神山的精灵和对山北之民的钟爱。
   关于烂柯山的传说,历来版本众多。“王质烂柯”的典故,常被用来表示“人事沧桑巨变所带给人的恍如隔世的感觉”,也被收录为中华成语。传说在东晋虞喜在穆帝永和年间(345--346)作的《志林》中已出现。之后,《述异记》《晋书》《水经注》《方舆胜览》《增订文舆记》等史书均有记载,烂柯山在浙江,晋代的衢州,即今浙江省衢州市。在清康熙三十一年版《武乡县志山川叙》记“烂柯山在县正西五十里。据书传,应在浙江衢州府。”而《一统志》则云“隶沁州”。清乾隆五十五年版《武乡县志》宋苍霖有诗“王质看棋处,久闻在越国。须知今古事,往往多讹惑。”今天,衢州烂柯山已成为浙江省重点名胜风景区。关于王质其人,清康熙三十一年版《武乡县志》载:“三交,山水交会,风气攸萃。相传为王质所生处。”“山上有烂柯庙,二石人对弈,其一旁观,谓之王质。此或后来好事者斫石成形,点燃胜迹,未必果有其事也。”更有前人《烂柯山》诗云:“此地传王质,千秋俎豆香。山河犹魏晋,人世阅沧桑。终局浮云变,遗言故老祥。仙樵果安在,踪迹近荒唐。”烂柯山、王质故事的真伪,先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近来“有学者研究出,烂柯山成仙而去的王质原名石质,是石勒的长子,是为躲避石虎的追杀,才隐姓埋名藏到康家沿的小村子”的“成果”,无从考证,也难以让人信服,应当用尊重历史的科学态度去研究历史,不应臆测。
   无论烂柯山在哪里,王质人是何处神仙,都表明烂柯山的传说确实是个不朽的存在,也揭示出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家乡山水的深爱。
   如果说是烂柯好山,荫及山北之民,笔者则认为应该从历史唯物主义和现实唯物史观的角度去分析、研判。故城,“汉代上党郡涅县也;后赵郡治。又传为古蔡皋狼地。《通志》云:自交口至团柏谷子洪镇大约古蔡皋狼地,智伯瑶求之,将以制晋阳也。古赵襄子不许”“汉,更始败,讹言随赤眉在北行,大将军事鲍永遣弟升及子婿张舒等谋使营尉李匡先反涅城,开门內兵,杀其县长冯晏,立故谒者祝回为涅长”等的记载,说明故城历史悠久,历来是战略要地,兵家必争之地。连绵不断的战乱,刀光剑影的杀戮,“饿殍遍地”的苦境淬炼出这里人刚直不阿、威武不屈的风骨,勤劳吃苦、淳朴厚道的民风,崇文尚武、好学上进的精神底蕴和“天地英雄气,燕赵多豪杰”人文气质,形成了独特的性格特征、生活习性、处事方式、人格志向。古代信义村程氏以忠孝节义传家,以诗书礼乐为教,世代书香,官宦人家,名贤辈出。“天下第一廉吏”程启南“性刚果,多大略,博学攻”,不谄权贵,气节凛然,为民请命,政绩卓著。其子程嘉绩、程皋绩,孙程必达博学多才,均有建树。孙子程康庄更是“政绩蜚声”“博览群书,尤擅诗文”,有“比之齐晋,狎霸中原”“诗伯”之誉。也不乏阎士谦、杜来凤、李皇弼、李端、李升、程林宗等名人贤士。
   而真正让故城人引以为豪的应是在中华民族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现代革命史上留下来浓笔重彩。澳大利亚学者大卫.古德曼在《中国革命中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社会变迁》中写道:“武乡与辽县不同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武乡较早建立了共产党组织,还有大概同样重要的是较早开展了群众运动。群众运动至少在一个时期取得完全的成功,或至少给统治者造成了威胁。武乡的共产主义运动,是由李逸三发起和开始活动的。”提到李逸三,武乡人如雷贯耳,敬仰崇拜。他是故城镇北良侯村人,早年在太原国民师范学习,后去武汉考入中国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遭被捕入狱。1932年与组织失去联系返回家乡。1933年在太原与组织取得联系,经上级批准,回武乡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带领进步知识分子创办进步刊物,宣传革命真理,领导穷苦农民开展反封建、反剥削的“五抗”斗争如火如荼,武乡被阎锡山政权列为全省“四大赤县”之一,遂进行通缉逮捕。党组织虽经挫折磨难,但点燃了革命烈焰,播下革命种子,使得革命力量不断积淀,在反抗外来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厚积薄发,势不可挡。由此“抗战圣地,红色武乡”之称饮誉神州,名扬海外。与李逸三同乡、同时代茅庄村的段若宗烈士,武乡革命先驱,革命青年知识分子的楷模。1930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学校,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参加进步青年活动。1934年加入党组织。1935年作为学生领袖代表人物赴天津参加发动“一·二九”学生抗日救国。1936年3月遭阎锡山军警逮捕入狱,面对敌人严刑逼供,全身遍体鳞伤,始终严守党的秘密。4月被判处死刑。在赴刑场的途中,大义凛然,高呼口号,英勇就义于省城大南门,年仅24岁。
   抗日战争中,故城大地沦为敌占区,在日寇铁蹄蹂躏之下,笼罩于白色恐怖之中,四面受敌封锁,白晋铁路南沟站更是插在这块土地上的一根毒刺,对敌斗争环境异常恶劣残酷,人民苦难无言可状。日寇的残忍,生存的艰辛,并没有压垮具有反抗血性,愈挫愈勇的故城人。
   殷士敏,茅庄村人,1939年入党,曾任武乡县五区区委书记兼区基干队政委,工作勤勉,领导有方。1941年9月,带领区基干队在密顶神与敌遭遇,壮烈殉国,21岁的韶华划出绚丽火花。牺牲地密顶山被抗日县政府改名为“士敏山”。
   1942年10月23日,武西二区的山交沟村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南沟之敌纠集沁县据点敌人近千名,包围了山交村。村民兵李雪堂、李赖小、李行成为掩护群众转移先后牺牲。李行成一家7口,有6人被杀。李书林一家4口,3人遭杀。抗日村长李秀华在敌人暴行面前宁死不屈,大骂不止,活活被乱棍打死。全村25人瞬间死于敌人屠刀之下,13人伤残,60人被抓。烧毁房屋60余间,抢走耕牛20余头。敌人的残暴始终没有征服这个英雄山村,他们掩埋了亲人,擦干了眼泪,继续与敌人进行战斗。
   “民族之精英,人民之正气,青年之楷模,妇女之荣耀。其志其行,固已口碑载道而足与青史同共不朽矣!”这是故城人民为纪念英雄烈士李馥兰撰写的碑文。1938年婚后不久,她就动员丈夫参加了八路军;1939年担任了村妇救会主任,治安委员,秘密组织妇女站岗放哨,做军鞋,多次化装深入敌据点传递情报,侦查敌情,是位出色的妇女干部。1946年3月15日刚刚被批准加入党组织。5月26日在掩护群众转移中,被阎锡山剿共军抓捕关押。狱中饱经酷刑,坚贞不屈。27日,敌人将她带至刑场,先杀害三名被捕群众,威胁让她屈服。馥兰面对屠刀,毫无惧色,痛声斥敌,慷慨就义,乃刘胡兰式的女英雄。
   再如入龙潭,闯虎穴,只身斗敌顽的“孤胆英雄”程坦烈士;大义灭亲,为民除害的杨晋标烈士;李暐、李含明、李福全、李怀,“一瘸一拐半条腿的农会主席赵金水”“一提打仗就合心意的武委主任楞辰己”(冈夫《故城翻身记》)等等,故城人铮铮铁骨,热血铸就,赴汤蹈火,不惜身殉。
   正如《国际歌》中那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故城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二、白马山的召唤
   最近,因县志办温海明主任《抱愧白马山》《咏白马山诗两首赏析》和退休教师李虎山《传奇白马山》文章的出笼,白马山引起了县内考古、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吸引不少人去实地考察、采风。
   白马山在故城镇阳公岭村北。沿坡爬行2华里,在半山腰中的一块开阔坡地上,可领略到十分珍贵的文物:一对“威风凛凛,怒目而瞪”的石狮和龙缠凤绕的金代护国利应侯碑以及清乾隆年间修建文昌阁的碑。一只石狮的头顶已被敲去,龙凤碑风化脱落也很严重。在场人无不为狐突精神所感动,对珍贵文物所面临危境而忧心。无怪乎退休老教师李虎山要自费购玻璃框,罩起来加以保护,确实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平地根有两处红砖垒筑的祭祀点,高不足两米,十分简陋,挂有一小块红布。村支书程学斌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原狐突庙和申生庙遗址。老百姓仍沿袭流传下来的习俗,每逢农历五月二十五日来烧香拜神。上一任支书也回忆说,村上老一点的人都记得,狐突庙建得雄伟高大,青砖琉瓦,雕龙画凤。庙会时进香人络绎不绝,青烟缭绕,还有戏班助兴。可惜日本人在南沟村扎下据点后,殿宇遭了殃,砖被拆除建了炮楼、城墙,门窗、椽、檩等木质都被当作柴火烧了。
   抚摸着古代艺术大师创造的遗泽,环视依稀可见的残垣,反复嚼味传说里的故事,我头脑里一直萦绕着几个问题:狐突庙如何形成?为何要建在白马山上?此庙何年所建?狐突由人到神的演变。为了寻求答案,我近来不断地搜索查找资料。在《阳公岭村志》(2011年版)和《武乡石刻大全》里载有《信义里重修利应侯庙》的简介和碑文。碑文由辽州榆社县将相乡西周里乡贡进士宋世昌于承安改二年(金代公元1197年)撰写的。开头写道,“《传》曰:‘聪敏正直之谓神。’不以怒而威,不以人而灵,故,人皆祭祀,亦如神之在焉。”大意是,聪敏正直的人不以威严自居,不依赖势力称霸,故而得到人民的尊重,顶礼膜拜,敬之为神。
   “仰利应侯,本晋文公外祖父也。锺晋侯公使□太子申生,伐东山皋落氏也。有应侯至死之御戎,集为右□者乃为国君,自将此太子之战,则竭力佐之。不自而皋落氏□自皆灭之,故侯公始封“应侯”,为挭扬大夫奢僭,弗作宽□,是为,则人皆受其赐矣,岂非公正之耶?不禄后,葬于太原府□城县之西北马鞍山,因立庙焉。”这一段讲了狐突身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全力辅助晋文公重耳的事迹和建狐突庙的理由。
   “至宣和改元,时值岁旱,有当□耄老张换等辈率众敬诣灵祠,祈请圣水,仍赖神威应期沾□,殊无以答辽,于里之西北白马神祠之左立其庙焉。曩者而□岁月寔久,殿宇堕摧,灵像废毁。至是二十有二年,持零□工□加完葺,各捐清贿,焕然一新,金碧翡飞,丹青亘赫。□乎突兀□横碧汉之间□矣。峥嵘丽构,春宵之外箕(其)势足以壮千古,□可以光一时。于是近年屡旱,应祷获微,一境黎氓悉沾灵□矣,祀尝答有□是以仰叹神休敢忘吁賛,苟非利应之私,讵能德符象帝而享血食也。若非纪其贞石□考虑其有维那,乡老李颜等踵门坚求祭祀,义而咨辞回□事以志岁时之尔。”
   末段写在北宋宣和改元年间(1119~1125),天大旱,当地人张换等人到太原府狐突庙祈雨,竟然灵验,降甘露解旱情,深得民心。大家苦无以报答,遂在故城白马山白神祠的左侧建起“应侯庙”。之后,因时间长久,殿宇遭受破坏,神像也损毁。在庙宇建成22年后,经过重新修葺,又焕然一新。近年来(1197年前),连续旱灾,收成甚微,境内黎民认为是将神忘却之因,李颜等乡老登门入户,陈说利害,始对狐突庙进行了一番重修。

共 1069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散文《故城遐思》,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手法,运用大量的史料传闻,记述了初夏小满时节,作者一行来到故城平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在故城镇有关烂柯山的版本众多的传说中,开列出一连串的史书例证,如《述异记》《晋书》《水经注》《方舆胜览》《增订文舆记》等,引经据典一丝不苟,来解读“王质烂柯”的典故,史料之严谨,句式之典雅,气势之宏大,令人叹为观止。间以有序合理的评判,如“揭示出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家乡山水的深爱,”极大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历史上的烂柯山,名家辈出,近现代的烂柯山依然毫不逊色。李逸三等仁人志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前赴后继,视死如归,谱写了故城人民伟大豪迈的新篇章!抚摸故城镇阳公岭村北的白马山上的石狮、石碑,瞻仰狐突庙和申生庙遗址,追思先人,祈福百姓,发展致富,开创白马山更加美好的明天,故城镇西南的南沟村,是作者此次探访的第三站。南沟村从清代就名人贤达层出不穷。抗日战争中日军车站据点的建立,使这里惨遭蹂躏,也造就了一个个英雄为国赴难。汉奸郝泉香虽一己之利为虎作伥,终被钉上了历史耻辱柱上,和军烈属的光荣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945年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巨笔如椽,勾去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今天的南沟村,景色宜人屋舍俨然,已成为人见人爱的宜居家园。‘不忘村耻,牢记历史’,是南沟人的座右铭,也是他们建设美丽家园的铿锵誓言。回看这洋洋洒洒的万字散文,语达意畅,文笔精炼,排比互衬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张力,扩充了表述的内涵。大量史料的佐证,增添了说服力可信度,作为观感类散文,这样磅礴的引经据典,如此认真负责的写作态度,让人钦佩不已。每一处的景物人事,均采用古今对比的方法,桩桩件件有条不紊地串连起,形成纵横捭阖的编织纹路,相得益彰。感谢作者赐稿八一如此宏伟散文,遥祝夏安笔丰。【编辑:郭秀玲】【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629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秀玲        2020-06-23 12:36:46
  散文中的宏篇巨制,条清理析史料丰富,让人心生敬佩!
郭秀玲
2 楼        文友:雨荷清妍        2020-06-23 15:26:23
  老师博古通今,引经据典,布局精巧,让人佩服,学习了。
雨荷清妍
3 楼        文友:皋狼常青树        2020-06-23 15:59:07
  感谢郭老师的辛勤编辑,感谢对文章给予极高的评价。那认真细致,一字一句认真的的审阅,特别是文笔优美,点评到位的编者按让我心悦诚服,由衷敬佩!再次感谢!
   感谢文友们鼓励!
4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0-06-23 16:40:33
  拜读老师美文,引经据典,令我长知识了,问好老师!
春草葳蕤
5 楼        文友:墨林        2020-06-23 17:29:15
  一镇一山一村,尽显故城的历史文化。如此之多的当地历史资料,非一日之功,佩服!好文章,欣赏了!祝创作愉快,期待新的精彩!
墨林
6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6-23 18:03:38
  很佩服老师能写这么长的散文,而且写的是有底蕴的故城。珊瑚先来点个赞,稍后细细品,认真学习。
   感谢老师分享,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晚上好,遥祝夏安,并祝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7 楼        文友:皋狼常青树        2020-06-23 18:52:55
  感谢各位老师厚爱!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06-24 08:51:49
  常青树老师的文字条理清晰,笔调沉稳,以点带面,辐射面广。故城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更有灿烂辉煌的明天。好文章,学习了。祝老师笔丰快乐!期待更多精彩!
淡淡的云彩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