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以路说路(散文)

精品 【心灵】以路说路(散文)


作者:史祖诚 秀才,1408.1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99发表时间:2020-06-23 13:42:45

1、
   开门见山,以路说路。
   于是就不插广告,就来个现场直播:2020年六月中到下旬,武乡县公路局与武乡县作家协会合并组织采风武乡红色旅游路,武乡四好公路,这可是主题突出,旗帜鲜明。
   采风,采风,以路采风,弯转太行,武乡农村。
   有方向,有行程,有安排,有作业,有内容……
   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呢?他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的路,一座太行山,一座王屋山。路对他们来说,是痛点和难点,在全家的家庭会议上提到了议事日程,可视之多么重要,最后才决定下来。
   说他老人家当时发动了全家,为了移这两座山,发下誓愿要祖祖辈辈干下去。但是仅有全家之力显然不足,连一个包工队也没有,又没有现代化大型机械操作,完全是土法上马。这种说法不是迫古人为难,上古时代刚刚有了石器,后来冶炼有了铁器,那就是当时最先进的工具。愚公移山,他老人家的精神可佳,有一种要干要革命的壮志雄心,但后来怎么样,只留传在一个美妙的寓言故事中,太行山还在,王屋山依存……
   武乡从东到西,两头是山石为陵,深谷幽险。中以黄土丘陵沟壑兼,形成这样的一个构局。以浊漳河为例,分水岭为界,由西向东,蟠洪河由东向西,两河交接汇为一处,然后向南,经监漳流入西营境内,为襄垣经属,名曰之大河脉派,形成波澜之势。无论东乡人和西乡人,如到县城走的是半土路半河滩,经常挽腿湿脚,冬以滑冰,夏以涉水,骑马的挑担的,赶车的步行的,坎坎坷坷,石头乱蛋的很不方便。
   古有蜀路难,乡路也这般。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山是这里的脉,路是这里的魂。当年的太行山曾经立过汗马功劳,它养育了这里的世世代代的人们,也为这块热土做出卓越的贡献。
   那一天入山探秘,正好遇到了一位老者。他长须白发,神采亦亦,一把小镐,一个背篓,足穿蹬山鞋,头顶柳编帽,看像山农,又像是古装戏曲中的扮演者。
   “老人家,你是那个电视台的,是什么剧组的?”
   老人家没有回答,人老了耳有些背,正忙采一藤五架皮。
   “什么?”他这才回过头来:“什么电视台不电视台,剧组不剧组的。”他淡然地回答。
   “这里的路真难走,山路十八弯。”
   “有山必有弯,何止十八弯,大弯套小弯,小弯还有个圪扭。”他说得挺有趣味。
   我们笑着:“那就给我们讲个故事吧?”
   “好嘛,只要你们有心,我就有意。”
   他略思片刻,于是就讲开了:“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为了救生死存亡,毛主席以其伟略,诱敌深入,决策开辟山地游击战,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山,建立抗日根据地。为什么要开展山地游击战,为什么要来太行山?因为日寇占领了华北,这里的平原多山地少,敌人武器精良,有飞机大炮,坦克机抢,运输有汽车铁道,以此优势而狼心猖狂,要灭我中华。”
   说到这里,他望着太行山的千山万岭:“山地游击战这是我们的天然所有,利其所具的优势,我们能打就打,能散就散,分合结合,左右逢源,因势利导,避我之短,用我之长。敌人的优势在这里变成了劣势,我们可以断路,也可以埋伏,出其不意打击敌人。他们的汽车坦克完全失去了作用,我们军队能打仗,民兵能参战,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威力,得到了有效的、充分的发挥。”
   “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多年过去了,又经历了解放战争,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小康社会的实施迈进,为了使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修好路,建好路,这是首当其冲。红色旅游路,乡村四好公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宽加固升级改造,一幅美图正在描绘……”
   别看他人老,说话可一点都不老,称得上太行上不老松。
   “老爷爷,太谢谢你了!”
   “别客气。”
   这一天他也和我们同路,他是在导游,他是在讲解,双管齐下。
   大家都叫他郝老师,我在公共场合也叫,在背地里多叫他的雅号。
   好一个闲山居士,他博学精粹,是一个难得的人才。他勤奋好学,刻苦专研,为文至今,初心不变。他以文学作舟,在书海里搏击,集红学,军事学,古今历史学,还有社会科学,长篇小说,短篇小说,戏剧,散文,诗歌,文野别具一格,这些都是他的业余。在太行纪念馆工作以来其著作丰频,约一千二百多万字,加上演说讲稿,可谓是著作等身。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这句话激活了我对他的写真,除了对号入座,还得改写一番:单说路,够吗?
   人们说他是武乡一本活字典,除了当年的李志宽先生,他可是青出于蓝胜于兰蓝,有超之过及之誉。他走的是循环往复,曲曲弯弯,而且是千村路千家路,不扩张的说至少有三千多里路。那些风和雨,那些星和月,那些夜和晚,他的心和血全洒在这里。他雅号名曰闲山居士,闲吗?其是: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在山没有闲,居士没在家,走出了武乡,还远走天涯海角,好一个他,如今的路还在脚下……
  
   2、
   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他曾经是一个白面书生,又是一个文学青年。
   文学的勉力是他的初心,郭沫若还是余秋雨,王安忆还是张承志,近说是咱武乡的郝雪廷还是蒋殊,什么化之石千里路,名之繁多,不一而足。那些革命作品给他理想和胆略,那些爱情小说使他动情。那些网络作品更使他投足于怀,情深深,夜蒙蒙,三月时节桃花红,酒不醉人诗醉人。
   那时候他想当作家,那时候他想当诗人,在梦想的天国里漫游,在草坪的花丛下奇思妙想,那时节他有些飘渺之旅,愈想愈远……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有了工作,他有了家庭,还有了孩子。
   现在他要在迷恋中面对现实,在时代中感受风雨,在火热中更具情操。
   从此以后他全身心地投身于工作,随着工作职务在调变,在单位在领导在同事在下属,他都备受喜爱和欢迎。
   这个人他是谁呀?
   他就是原武乡县公路局李华英局长。
   他个子不高,天平饱满,眼睛聪慧,其华在表,语言之间可蕴含着胆略与气质。
   他在工作中入党,在学习实践中提升,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以创新思路,以智能于对应。于是公路工程学,公路建筑学,还有园林学,成为他的必修课。从学习到实践,从感性到理性循环往复,一步步的得到提升和综合利用。
   过去他笔下的是诗情画意,现在他是通过实践,做工作总结,在科学比对,在撰写论文。一条条数据,一页页页细心,火热和激情在这里拼发,一个筑路者展开他的胸怀,拥抱路与桥,拥抱家乡,拥抱世界……
   武乡公路是一幅画,武乡公路是一盘棋,这样的比喻,可比而不可喻,可形而不可论。武乡公路从建国开始,从无到有,历经六十年的过程,真正的气壮山河还是改革开放以后,从一撬一镐一筐,从炮声隆隆,尘石飞扬,从民工到包工队,从半机械操作到全机械化,到如今的建筑公司,几番几转,几改几行,截止今日的乘风破浪,不怕做不到,只恐想不到;过去小说里说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隔山取洞,这都变成了现实,从城市到农村,从国家地方一步步延伸……
   中国革命是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建国后,特别是现阶段,由于现代化的进程,由国家反哺农村,有资金物质优势从县级,乡级,村级进行铺垫,打造农村四好公路,以公路通,百业兴,造就公路网络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建设,以当务之急铸好根基,实现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武乡县政府,武乡公路局,山西路桥公司,其三位合局,形成共识,主题明确,造就方案,以精心布局,精准实施,确保四好公路,高标准,高质量,按计划完成。
   这就是动员令,这就是阵地仗,武乡山河大地迎来了这个机遇,就象当年的八路军来到抗日根据地。
   武乡县域特点,从东乡到西乡,南北不足,东西有余,以长河为脉,径越二十余乡镇,周以数县围环,好似长龙曲曲而动,蜂腰鹤膝,九曲关澜,山川田园,布在其间。当年的军事要地,现在的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的战场。
   这正是武乡儿女奋斗发力的时刻,向前进,向前进,向着太阳的方向!
   当年炮火连天,今日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当年是柳营春试马,虎帐夜谈兵,今日是县领导,局领导,工程师,设计师,监督师,工程员,统计员,有的在工地前线,有的在后勤保障。电脑在操作,手机在联系……
   铲土机,挖掘机,搅拌机,运料车,等等一切……
   不见了山沟里唱歌的小姑娘,嫂子大娘上山采菜忙。
   只听的各种别式的机器大合唱,有粗声的,细声的,有的高亢,有的低吟;有的和风细雨,有的轻唱一曲:
   来到了南坭湾
   南坭湾好地方
   好呀地方
   ……
   这里是当年的战地黄花
   这里是当年的,解放区明朗朗的天
   这里是当年是老八路
   这里是今日的武乡儿女情
  
   3、
   以路促路,共同致富
   《百路通,百业兴》,这是公路人的主旨和目标,筑路人何不是这样?过去是修桥铺路积阴功,现在是一为国家二为人民。修路是大事,是为奔向小康的福睐祗。今日之我好,它年是如何?
   然而在这个背景下,多少往事在这里回眸,心酸和痛点在那个时年定格。
   在东乡采访中,一个村里的老支书,给我们谈起了一件往事:那是在2017年一个夏初的时节,忽然间乌云密布,顷刻中一场大雨就要来临。房露又遭连夜雨,破船偏遇头顶风。就在这个时候,低保王大娘发生了高血压引发脑中风,情况非常危急。她家里只有一个女儿陪伴,这个时候她给老支书打了一个电话,对他说明情况。
   老支书接到电话后,匆匆就向这里赶来。
   雨越下越大,老支书的衣服都湿透了,他脱下来扭了扭水,依然被在身上:“老嫂子,你怎么啦?”
   老嫂子的嘴已歪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有轻微的“唔唔”声。
   “叔叔,这怎么办呢?”老大娘的闺女说。
   “这么严重的病,要到武乡县人民医院。”老支书当机立断。
   要到医院就得用车。车的问题可以解决,老支书说。
   老大娘的闺女长出了一口气,但雨还在下着,这又如何是好?
   老支书已把车联系好了,好在村前是铺的砖路,把老大娘扶进车里,在马达声中就走开了。谁知道刚出村上坡时就发生了问题,从这里到乡公路二公里段,原来的路是豆腐渣路,质量根本没有保证,冲的路面七滑八歪,红坭土被雨水一浸,胶坭浑成坭浆,轮胎陷了下去,寸步难行。
   这时候雨虽然停了,但困难超出十倍,老支书一声令下,让全村人全部上阵。没想到没走半里路,老人就停止了呼吸……
   这是一个什么事情?!全村人都哭了,哭惨了。这三里五村人都听到了。哭得树上连喜鹊都不敢叫。
   老支书一到这事,老泪纵横,还哽咽不止……
   路,什么时候能修一条好路,这是他的痛点,他无时不在期待着……
   当下乡村四好公路已修到他村上了,老支书万分感动,我们村在扶贫资金的帮助下,转型发展,建造了蔬菜养植基地120亩,种植药材30亩,还成立了经济合作社,这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效益。
   农村四好公路建设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在我县正搞的如火如荼,势如破竹,各乡各村因地制宜,挖掘本地资源,发扬个性特色,把市场经济和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以路促路,公路通,百业兴,一幅美图在乡村。
   我的搭挡是闻松竹,这次采风一路和他紧跟,这个山里汉子是个古建筑师,我是个乡村医生,要说行不对门,因为是文友,所以就气味相投。我说路,他也说路,这不成了路路通。说到路路通,他闻而起舞,还来一曲。想不到小弟深藏不露,在这采风路上还小试牛刀。但是他没有离开主题,还武乡秧歌呢?
   五月太行山里红
   一路采风进山岭
   各位文友齐相来
   一路飞歌似春风
   乡村公路四为好
   武乡人民共欢迎
   县委出台新举措
   山西路桥筑彩虹
   乡路由此百路通
   百业兴旺写峥嵘
   ……
  
   这是快扳秧歌,慢扳的是大家小合唱:
   好一路采风人一路行程,似采蜜似采花放歌山岭
   想当年八路军抗日精英,朱老总带大兵万马千军
   今日里红色路留下真影,才使那武乡人倍感光荣
   一路上来采风郝老雪廷,一边走一边讲如数家珍
   李局长好风采纲举目张,百路通百业兴四好为宗
  
   转快扳:
   这就是武乡山河颂
   这就是红色传基因
   江山代有人辈出
   太行精神千秋存
   也许我们还没有深度采访,只见其表,未及其里,筑路建设者的英雄形象,他们生动的故事没有挖掘,他们在烈日高温下的辛勤劳动,这给我们留下一个空间,也给我们留下一个悬念……
  

共 49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充满了情感的纪实散文作品,作品以路入题,说的诉的全是路。说以前行路的艰难,说山里的路难行,说因路难行而发生的悲剧,也说修路的艰苦……作品文笔流畅,充满了情感。作者善于铺垫,用愚公移山的典故来烘托气氛,用对山里险俊的环境描写说明这里的行路难。其间还对原公路局长李华英的公路情怀就行了细致的描述。就如同当年打日本鬼子一样,在党和领导下,人民群众都积极行动走来,投入到了公路修建的行列中。终于,改变了这里的面貌。感谢赐稿。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627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6-23 13:44:57
  又见老师大作,拜读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6-23 13:45:23
  佳作,点赞,并推荐共赏。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6-23 13:45:45
  期待更多佳作在这里首发。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