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一年一度粽飘香(散文)
2020年6月25日,端午节。经历了不到三周的上学时间,因为新冠疫情的反复,我们又转入线上学习,所以六月份注定就是一团忙碌,为网课转入线下,又由线下转入线上而奔波劳碌。总算是一切都安定下来,生活又步入正轨,终于迎来了六月的第一个休息日。昨天晚上我已经声明,睡到自然醒,谁都别叫我,我要把过去二十四天缺的觉补回来。
“还包粽子吗?”
“妈妈,我老师留的作业是有条件的,要发包粽子的照片!”
“呀,我忘了。”那就七点起床吧,总之比五点半起床已经晚多了,我还是比较知足的。
昨天突击在超市里买了江米和蜜枣,已经准备端午节包粽子了,这是家里第三次包粽子了。前两次是我们上班时,婆婆和孩子的姑姑在家里包的,我们吃现成的。这一次,我们要自己动手包粽子,让孩子们体会到中华传统节日的魅力。要知道,只有动手做过体验过,印象才会更深刻。
说到粽子,其实和月饼一样,我觉得还是应着节令做比较好,那种仪式感那种滋味,是在其他时候找寻不到的。
我小时候没有五花八门的食物,所以味蕾对元宵、粽子、月饼比较敏感,认为它们是天底下最美味的美食了。
粽子也是最爱,其实我喜欢的包粽子的氛围。
麦收过后,父母可以舒缓一下劳作后的紧张心情,好好犒劳犒劳自己,我可以趁机一饱口福。
那时的粽子是黍米蒸制而成,黍米是自己家里种的,色泽金黄。只是收米时多是在打麦场,米里难免会有小石子、土坷垃。所以,淘米是包粽子前必须做的一项工作,而淘米的瓢也须是自己家里种的葫芦瓢,就是藤蔓上风干的葫芦,一劈两半,掏瓤挖籽。葫芦瓢里自然就有坑坑洼洼,淘米最好不过了;我还记得小时候看父亲淘米,我也想试一试,结果,淘到手腕酸疼,也淘不了多少。从那时起,也懂得劳动的不易和艰辛。黍米里多放豇豆,也是自己家里生产的;所以自己自足,完全可以包出美味的粽子。
煮好的粽子,最好是在汤里浆泡一晚上,粽叶的香味会渗入米粒。第二天早晨,揭开锅盖,有棱有角的粽子静静地躺在褐色的汤里,捞起一只,轻轻地解带脱衣裳,翠绿的粽叶已经变成棕褐色,随着粽叶一层层打开,那一股米的清香已经扑面而来,黄灿灿中夹着或红或白的豇豆,豆香四溢。咬一口,冰冰凉凉,粘糯可口,那一种舒贴,入肺入腹,食之如品甘怡,回味无穷……
儿子班里的作业有一项是包粽子,上传照片。端午节,我赶紧起床去买粽叶,结果在长春路找了四五家店铺,回答说粽叶早就卖光了。没有想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少了粽叶还真是不行,早知道端午节粽叶难买的话,早一点买上,哪怕放着也好。前几天太忙了,把这事儿给忽略了,心里想着什么时候都可以买。
“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昨天一天我卖了五百多斤粽叶。没有了,现在连一片叶子也没有了。”人民路一家店铺的老板说。
“你可以去超市找一找,或许有真空包装的箬叶,也能用的。”我失望的离开时,老板娘追出来说。
于是,我转到超市,果然这里有真空包装的箬叶,3.5元一袋,50片。我有1.5斤江米,两袋箬叶,应该够用。
回家之后,就是漂洗;出自湖北的箬叶不如粽叶好用,宽大但是很薄。江米也是来自南方的,现在已经很少再见到黍米粽子了;平时在超市买到的粽子也是江米做的。江米配蜜枣,是我们这里比较喜欢的搭配方式,我不喜欢蜜枣;因为蜜枣就是未熟透的青枣制成,所以我不喜欢。但是蜜枣所带来的甜滋味却是任何馅料无法替代的,所以还得用蜜枣!
儿子兴高采烈地准备包粽子了,却发现薄薄的箬叶在手里很是不听使唤。我教给他先打出碗状的一个兜兜,用手压一下,防止散开,把米装进碗里,压实,放枣,填住,捏住两边,中间凸起,包好了,四角粽子完成。
但是还没有彻底完工,还需要捆绑,女儿儿子绑不了,结果裹好的粽子,眼瞅着一点点儿散开,彻底散成米是米叶是叶的状态。儿子气得要骂人,其实我绑起来也还费力,用嘴叼住线头,右手捏着粽子,左手绕线,他们如何能做到。我帮他们绑线,结果四角粽子都因为来回揉捏,变成三角粽子了,三角就三角吧!
好不容易都包好了,一盆翠绿加上莹白已经完美入锅了,等到放进粽子才发现,它们太轻了,就在粽子上压一块重物,让粽子均匀受热。终于,二十分钟之后,米香四溢,空气中洋溢着一股股香甜。
开锅后,我发现有漏米的了,锅里零星地浮着一些江米,撇出继续煮。
四十分钟后,关火闷着。
初六晨起,厨房里的米香还在空气中弥漫,剥开一个粽子,白米晶莹透亮,有蜜枣的地方,米色黄亮亮的。入口黏滑,极其香甜,箬叶味道带有一丝丝江南水乡的清韵。好吃!
一年一度端午节很快就过去了,不管多忙,生活总要有仪式感,孩子们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自己动手,其乐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