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知止是一种境界(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知止是一种境界(随笔)


作者:听雨斋 白丁,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60发表时间:2020-06-27 11:23:01
摘要:同题

【丁香】知止是一种境界(随笔) 1
   老子说:“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四十四章》)
   殆,是危险的意思。在老子看来,懂得停止、静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可以长久安全。
   能否知止,不仅考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更体现一个人的生存智慧和生命境界。
   2
   知止不易。
   据《晋书•王述传》记载,王述乃名臣之后,早年家境贫寒,后来在谋得宛陵县令期间,疯狂贪墨求贿,敛财枉法,因此受到州监察官弹劾,以致身败名裂,被揭发出的各种违法事实多达1300条。但王述没有丝毫忏悔,反而狡辩说:等我贪墨足够之后,自然会洗手不干的,可惜人们眼下理解不了我的想法(“足自当止,时人未之达也。”)。
   3
   止的反义词是行。
   苏轼谈文学创作经验,有一段话很精辟: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在《答谢民师书》中,苏轼说过同样意思的话:“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行政行文行任何事,理当如此,概莫能外。
   4
   知止,是儒道释共同的箴规。
   《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佛家以受持“五戒”,防过止非,为学佛、成佛的基础。戒而后生定,定而后发慧,是学佛、成佛的规律。六祖慧能说:“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坛经》)定是一念静止,扫荡心中妄念,使心专注一境的功夫。佛家反对贪欲以修清净心,认为贪是使人造业受苦,障碍修行成道的主要因素。
   5
   世界上的事情,大大小小,百件千样,无非二类:当行;不当行。不当行,则不可不止。不可不止者,也无非二类:一是不能为,比如法纪是高压线,任何人都不应作非分之想,更不能心存侥幸而行违法之事。二是不过头,《论语•乡党》:“不多食”。朱熹注:“适可而止,无贪心也。”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是一切行止的科学和艺术。
   人在上行时,尤贵知止。不知止者,往往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富贵而骄,贪赃枉法,必然自遗其咎,象王述者流。
   6
   在汉语里,“一”是天之数,是道的象征。老子重视“得一”,他说:“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老子•二十二章》)。汉字的构形,往往潜含着古老民族的生存经验和深刻哲思。“上”得“一”为“止”;“止”得“一”为“正”。作人行事,必须心正,身正,言正,行正。
   正,是为“所止之地”。儒家称之为“至善”;在老子,则是“自然”。
  

共 11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读了这篇解析随笔,悟道很多。知止,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做起来很难,这里掺杂着人性的考验,需有大智慧才能做好安然放下。同样读过一个故事,一个大师循访另一位得道高僧,问道:“人最难做到是什么?”高僧并不回言,只是把搭在肩头的褡裢取下,放在地上。大师似有所悟,又问道:“那还有比这更难做到的事吗?”高僧亦是不言,弯身把放在地上的褡裢拾起,重又搭在肩头。大师开悟言道:“放得下,拿得起。乃人生之最后境界。”如此文,这是大智慧。真心学习了,感谢作者投稿丁香文学社团。推荐阅读。【丁香编辑:凌雨涯】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06-27 11:58:10
  通透,有智慧。求加好友:13687637973我的微信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2 楼        文友:丁香文学        2020-06-27 19:06:16
  感谢先生投稿丁香文学社,夏安。
回复2 楼        文友:听雨斋        2020-06-27 20:02:14
  请多关照。
3 楼        文友:赵安琪        2020-06-27 20:15:30
  境界真好。赞????????
回复3 楼        文友:听雨斋        2020-06-28 08:44:05
  谢谢。
4 楼        文友:粱小岳        2020-07-04 06:56:26
  止损,也是一种知止。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