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苗寨解匠(散文)

精品 【菊韵】苗寨解匠(散文)


作者:壮溪 布衣,46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41发表时间:2020-06-29 15:16:05

【菊韵】苗寨解匠(散文) 今日偶翻抖音,看到解板子的视频:翠竹林地,三脚木马锯台,四个中年妇女,两两相对,拉锯解板,笑语盈盈,轻松惬意。该视频的深意,我依然感到震撼,亲切。
   楠木山,方圆近二百里,东面住的是瑶民,南西北面栖息着苗胞。一个个苗寨瑶寨,四方走廊吊脚楼,三柱两担瓜的小正屋,层层叠叠,黛瓦翘角或杉木皮覆盖,苍松环绕,绿竹掩映,宁静祥和。
   且不云他处,只说壮溪冲的苗家鱼形梁团寨、老庵团寨、兰家团寨、塘形团寨,民居古朴,乡风淳厚,令人迷醉。那些楼宇正屋,都是苗民自己修建的。特别是木板、撑方、挑方等构件材料的获取,极其困苦艰难,这就催生了一个行业——解匠。听老辈人说,壮溪冲自古就有解匠,在山里山外解板赚钱,养家糊口。解放以后,就不再是一个职业了。不过,在我的记忆中,四十几年前,壮溪冲乃至整个楠木山,男女老少解板子,都是稀松平常之事。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壮溪冲的苗民,渐次盖新房子;生产队建“知青楼”、新仓库。苗民人人会解板,下乡知青也锻炼成了解板方的里手。
   塘形生产队的知青楼,应该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队里知青最多时有十六人,其中女知青五人,全部寄住在苗民家中。苗民把知青当亲人,给予最好的房和床,但他们生活总觉不方便,尤为女知青难为情。父亲把实情向大队汇报,大队领导同意,但全由生产队修建!楼址选在塘形老屋场右侧田坎上。于是,准备最基本的材料,就成了首要问题。
   壮溪冲有六个生产队,数塘形生产队区域最宽,从兰家生产队的杨家湾,至棉花坳生产队的核桃湾,几乎占了壮溪冲的三分之一。钟盘,龙盘,雄家盘,直到杨家湾,是绵绵的松杉林,树粗干高是上佳的建屋材料。当早稻插下去后,父亲就组织生产队员,根据建楼木匠黄师傅、刘师傅的设计要求,砍屋柱、解板方了。
   解匠的工具是板锯或镣锯,约一米五长,宽许十厘米,用来伐树截栋;板斧五斤左右,用来砍枝修栋;绵锯长二米余,宽约七厘米,身薄可卷曲,主要用来锯板方;墨斗、皮尺或自制的竹木尺子等。解匠,在苗寨众多匠人中,属粗技术,力量型,低层次,但不可或缺。板方,人人可解,但做一个真正的解匠,并不多。首先,要特有力持久,解板方,少则一两旬,多有几个月;其次,苗人皆以为,砍树解板凶险事,凡山有神树有精,邪魔妖怪漫山行,故必学教门,懂法术,方能镇妖保命,完成解板的工夫。曾听黄少庭舅舅讲述,他在牛栏洞砍古枫树,板锯对过,多个苗汉无论如何顶推,纹丝不动,锯口处则汩汩涌血,众俱惊恐。他是有道法的木匠,得过高师真传,从未失手,也不知所措。机灵中,他拿来毛主席画像,举在枫树前,方颓倒。其言此事,脸尚有惧色。此后,我们少年伙伴,不敢贸然入牛栏洞。
   若论壮溪冲的出色解匠,当属船篙冲的邱祖长、桐油冲的黄少庭以及雄家盘的杨家四兄弟。雪天,父亲力扛两栋枕木,五百余斤,健步如飞,声震沙湾片区,却对此六位师傅,极其钦服。邱师傅,本力不在父亲之下,又精鲁班术,鬼怪皆避;杨家四兄弟,膂力过人,打虎亲兄弟,农闲常齐上楠木山解板,誉满苗寨瑶乡;黄师傅,自不必说。故此,知青楼、新仓库的板方,主要将由其六人完成。他们也很乐意。
   我家对面的枣子园右侧的山梁,蓊葱的松杉林子,夏天的暖风入林乱飙,松涛阵阵,意骇神夺。六师傅看好那松材,做地脚方、撑方和挑方等,齐齐背扛着工具,上了山梁子。
   黄少庭舅舅告诉我,解板先需营造场所。一般找较平坦之地,山梁子难寻如意处,只好在盘山路上,挥汗如雨,开挖平整所需的场地。六人置三个锯台,单锯台,双木马。都是木工高手,做了六个三足木马。光场子就忙活两天,都是踩着月色归。选材砍树,不敢怠慢。选材,大都是解板场上方或左右的树,一般不挑下方的。百十年的松杉,皆认为有精灵寄附。站在几十米高的树下仰望,诚惶诚恐,惟按着师傅的教诲,虔诚拜山敬树。然后脸额抹墨,念诀藏身,两两操板锯对拉——沙沙,锯屎淋漓。树,依着自己的意愿处倒,那是最快意的事情。接着,挥斧子砍去树干的枝柯,以及近旁的杂树。凭经验,按需要,用尺子丈量,最大限度利用材料,把树干锯成长短不等的木栋子。
   木栋子归场,是货真价实的体力活。山场环境复杂,木栋有远近,少则三五百斤,重则近八百。上方的,或滚或溜,或翻捣。横向的,稍轻的毛栋子,立栋起扛肩上。粗重栋子,就用长铁链子拖——把两根铁链的铁錾子,深敲入一端木质内,两师傅将链另一头缠住手腕,搭在肩上,赤足弓腰,铁链嵌入肩坎,齐声吆喝:哦——嗬嗬!如沅江的纤夫,一步一步,绝不后退,汗水淌满一路。木栋子,翻坎上坡,霸凌地压折沿途的杂草灌木,极不情愿地跟在后面,或许,它已明白了自己将破身解体的宿命。
   在解场处理木栋。削皮、整料、上木马,一气呵成。再用铁码钉,牢牢将栋子与木马固定。曲尺和墨斗,可派上用场了。师傅一手持尺,一手执蘸墨的竹笔,在木栋两端的横截面,根据规格尺寸,画对称刻度,再连成线。墨斗,是师傅自制的:一块雕刻精致的虎或兔形小杂木板,同面嵌个小木斗,固定小转轮。木斗填充棉花,浸墨;转轮架上绕缠扎实的棉线,从墨斗细孔穿过,线头挂一只小山羊角,来回转拉棉线,染上墨汁,就变成墨线。于是,持墨斗的师傅在此端站立,另一师傅抓住小山羊角拉动墨线,到栋子彼端,依次由上往下,从两侧将墨线压住横截面的线段,然后师傅用手指提墨线下弹,栋子侧面弹出笔直黑线。此刻,可以清晰地看出,该木栋子板方的厚度和块数。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绵锯的构造很简单:其由一寸许粗、两米长的木方,两端装一尺许长木棒,呈工字状,木棒下端套薄锯片,上端缠几股细棕绳。检查绵锯,一看锯片锋利与否,二看棕绳是否紧致。锯口不锐,用锉磨;绳不紧绷,反搬绳中木块,别紧。解薄板,调平锯口;解厚方,一正一反,调偏锯口。一把好锯,抓在手里摇晃,浑然一体不松垮;锯口抹银,飞光刺眼;手拨锯片,嗡嗡嗡,仿佛弹奏着琴弦!
   那时,我与胡司令等虽小,各种农事都开始学习。六位解匠名师的操演,自然要现场观摩,同时我们可在解场检废料或树枝做烧柴。夏天燠热,我们都去得早。森林的早晨,是喧闹的,各种山鸟都在歌唱,声音婉转,带有清新的松香味。师傅并不介意我们围观学习很热心,特别是邱、黄两位师傅。他们告诉我们,两人端锯,可根据习惯随意选一端开锯;入锯,必须从横截面和侧面墨线相交点斜切入;锯口始终沿墨线行进,锯面平展,不能任意上下,否则锯出的板方不平整,甚至变成废材。
   当锯木声响起,沙沙——沙沙——,三个锯台的声音,飘散在林中,应和着鸟鸣,山野更充满野性和奔放。几位师傅,着短裤,赤脚,裸上身,腰间系一根白萝卜长手巾。他们站在栋子两侧,一例斜着身,或左弓步,或右弓步,一仰一俯,送锯拉锯。我仔细观察他们的每一个动作,以至他们的神态。送锯,重心前移,收腹哈背,双手端锯前送,不是直送,有一个小弧度;拉锯,重心后移,腰身后闪,双手向右后侧用力拉锯。这时,太阳升起来了,光芒透过松枝之间的罅隙,投射到解板场,地上厚厚的木屑,闪着金光;束束光柱中,可见金色的粉尘漂浮起舞。师傅们送锯拉锯,每拉一锯,木屑从锯口喷射出来,撒在他们的手臂、大腿和胸怀中。他们的动作是多么潇洒优雅,配合的是多么自然和谐,身子仿佛在演绎太极推手中缓缓后退,腰间的萝卜手巾结,像一朵白绣球花,欢快跳动。
   又解下一块宽厚的枞方,邱、黄两位师傅抬码到旁边的堆子上。他俩卷支喇叭筒旱烟,吧嗒吧嗒,乐呵呵的,烟雾从口里缓缓吐出,袅袅升腾,松香里混合着刺激的旱烟味。黄师傅,下放知青,温和文雅,白净俊帅,有文化,好手艺,队里人都喜欢他,后来他娶了大队支书的俏女儿。邱师傅,双溪烟溪人,体格魁伟,孔武有力,虽粗嗓门,待人却和善,肯帮人。喝了我们用竹筒打来的凉水,他俩许诺我们上台解板。
   看似简单,上锯台,是另一回事。我年纪太小,比我大的胡司令、落毛等使出吃奶的劲,也拉不动锯。两师傅一招一式教我们,很耐烦。邱、黄师傅授秘诀:送锯用揉——锯那边;拉锯当收——锯这边。意思就是锯片在栋子内,不是走直线,而是斜线,一边一边锯。他要我们看板方的锯痕,像不断连接的书名号,一锯不贪多省力,才能锯得动,才能锯得久;糅合收,指用巧力,在身子的仰俯摇摆中拉送。按其点拨,果然上手自如。直到今天,我还熟稔于心。
   临近中午,炎日当顶,锯场无一丝风,鸟雀躲在浓荫中,无声无息。师傅们没有停歇,仍然拉动着锯片,锯口的锯末继续喷洒。他们好似突然白了眉,发染霜,浑身如同被抹了厚厚一层黄色的蜂蜜,在骄阳下融化、流淌;鼻尖、下巴、不时摇下晶莹的蜜滴。整个枣子园,只有沙沙的解板声,在山林回荡。
   想来,这都是几十年前的场景了,仿佛就在眼前眉底,可又像“往事越千年”!如今是马达一响,轮锯飞转,锯花一片……
   此解匠,非彼解匠矣!他们,只留在我湿枕的梦里。

共 35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壮溪老师这这篇散文《苗寨解匠》描绘的是苗寨解匠劳动的一个场景。解匠是苗寨男女老幼推崇、传承的手艺。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修房盖屋是人一生中的大事,没有解匠怎么修苗寨高脚楼?山里山外高大的松杉有神灵依附,没有得到高师真传的解匠谁为你砍伐?这笼罩着神秘色彩的行当没有传承,怎么会代代相传?于是,解匠师傅们很乐意培养下一代,从不拒绝后来人观摩,“我”才窥得解板的妙处,“一锯不贪多省力,才能锯得动,才能锯得久;”怀念儿时偷来的技艺。所以,看见抖音解板也亲切。在作者笔下的壮溪冲,苍松环绕,绿竹掩映,宁静祥和;壮溪冲的苗族人民民居古朴,乡风淳厚,令人向往。作者笔下的解匠技艺超群,整个劳动场面充满喜气洋洋,通篇满满的幸福感。所以,牢牢地烙印在脑海里,几十年过去了又仿佛在眼前眉底。匠人的魅力就在于有灵魂,灵魂的所在于传统的神秘,都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所以,以至于作者看见现代马达一响锯末飞扬心里说:“此解匠,非彼解匠矣!他们,只留在我湿枕的梦里。”哪里还有解匠的美意!这篇散文写得美丽动人,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点赞,向作者致意问候,推荐欣赏。【编辑:水墨砚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701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墨砚儒        2020-06-29 15:22:24
  岭南风情以苗寨最为醒目。但是,苗寨是怎么修起来的?谁也没有探讨。壮溪老师的这篇散文,就把苗寨的高脚楼建设过程一一介绍给读者。从文中各道工序一一道来,可以看出作者有深厚的生活积累,有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熟练的文字驾驭水平。
回复1 楼        文友:壮溪        2020-07-01 10:19:29
  谢谢主编老师的精彩编按,辛苦了!夏祺!
2 楼        文友:叶雨        2020-06-29 21:28:02
  勤劳智慧的苗寨人,古朴的风土人情,都通过文字表现出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苗寨人了不起!佳作,点赞!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2 楼        文友:壮溪        2020-07-01 10:21:02
  社长,苗家故事很多,我将慢慢道来!祝开心夏祺!
3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6-30 16:33:02
  老师的文有精进了。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为叙述方式,却彰显出驾驭文字的能力,我却有读古韵《望海潮》的节奏感来。字字句句间的抑扬顿挫不好掌握啊!老师驾轻就熟!大师之作!
回复3 楼        文友:壮溪        2020-07-01 10:24:07
  孤独小男孩老师留墨鼓励,谢谢!我从您的文字中获得美感和滋养!共同进步!文丰夏祺。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